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本章总结提升ppt课件新版沪教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8330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本章总结提升ppt课件新版沪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本章总结提升ppt课件新版沪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本章总结提升ppt课件新版沪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本章总结提升ppt课件新版沪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本章总结提升ppt课件新版沪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本章总结提升ppt课件新版沪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本章总结提升ppt课件新版沪教版.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元总结提升,单元知识框架,一、溶液,第六章 溶解现象,一、溶液,第六章 溶解现象,第六章 溶解现象,第六章 溶解现象,二、溶解度曲线,(1)t3 时A的溶解度为_。(2)P点的含义:_。(3)N点为_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_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80g,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t3时A,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第六章 溶解现象,(4)t1 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_的方法。(6)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降温到t1 ,析出晶体的有_(填序号,下同),无晶体析出的有_,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_。(7)除去A

2、中的泥沙用_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_法。,CBA,降温结晶,A和B,ACB,过滤,降温结晶,第六章 溶解现象,例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所有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C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20 时,136 g饱和食盐水中含36 g NaCl,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类型一正确理解溶液的概念及性质,整合拓展创新,第六章 溶解现象,解析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A选项错误;一般溶液中的溶剂是水,但也有其他的溶剂,如碘酒中就是酒精作溶剂,B选项错误;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不是

3、所有的物质,如氢氧化钙等,故C选项错误。,第六章 溶解现象,1溶液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融雪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针对训练,解析 D溶液是混合物,混合物的凝固点一般低于组成它的各组分的凝固点,融雪剂溶于水后会形成溶液,凝固点降低,可使雪在低温下熔化。,第六章 溶解现象,例2向如图6T2所示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升高,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生石灰C硝酸铵 D氯化钠,类型二水

4、溶液的性质、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第六章 溶解现象,解析 CU形管左右两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发生升降,是因为瓶内温度发生了变化。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右边液面降低,说明瓶内温度降低,因此向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应该是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会使瓶内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不会使瓶内温度发生变化;氢氧化钠和生石灰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瓶内温度升高。,第六章 溶解现象,2图6T3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氢氧化钠固体后,图6T4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针对训练,第六章 溶解现象,解析 A从a

5、、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得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试管中应有a物质析出,b物质无析出,故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试管中应无a物质析出,有b物质析出,故B、D选项错误。,第六章 溶解现象,类型三溶液的配制,例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很重要。在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学生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60.0 g。(1)甲同学正确计算出需要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g。(2)乙同学在溶解步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用到了仪器_。(3)丙同学按如图6T5所示的操作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请指出图中的错误:,第六章 溶解现象

6、,_;_。(4)若其他操作步骤都正确,丙同学按图所示进行实验,最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答案 (1)6(2)玻璃棒(3)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氢氧化钠直接放在托盘上(4)小于,第六章 溶解现象,3某同学按如图6T6所示的步骤配制好80 g 6%的氯化钠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则对试剂瓶中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剂质量不变C溶液的质量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针对训练,解析 D在将溶液装入试剂瓶之前,溶质完全溶解,于是装瓶时洒出部分溶液,不会影响装入瓶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但是溶质、溶剂和溶液的

7、质量都按比例减少了。,第六章 溶解现象,类型四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反应的综合计算,例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 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6T7所示。试计算:(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2)反应所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第六章 溶解现象,第六章 溶解现象,解析 铜锌合金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根据图中氢气的质量可求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用样品总质量减去锌的质量便可得到样品中铜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分数。有关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8、分数的计算,关键是要懂得如何求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此类题目中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皆可用“守恒法”求得,即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反应物总质量反应物中不参加反应也不溶解的部分生成物中的非溶液部分(即生成的沉淀和放出的气体)。,第六章 溶解现象,针对训练,4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来制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 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第六章 溶解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_。(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 (1)12.0(2)40%(3)可根据第1次加入的稀硫酸完全反应,与其反应的锌的质量为20 g17.4 g2.6 g。设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答: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第六章 溶解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