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8365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pptx(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十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考点一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考点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考点二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物质鉴别,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考点一,1.识别四类仪器(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烧杯蒸馏烧瓶锥形瓶集气瓶广口瓶燃烧匙,(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漏斗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3)常用计量仪器,量筒容量瓶滴定管温度计托盘天平,(4)其他仪器,冷凝管(球形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表面皿滴瓶胶头滴管,2.熟记十五大基本操作(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

2、pH。(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3)洗涤沉淀操作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5)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

3、转180度后塞紧,把容量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6)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7)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

4、,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8)装置气密性检查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下图: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不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9)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将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

5、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10)焰色反应的操作先将铂丝蘸取盐酸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11)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

6、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2)浓H2SO4稀释操作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13)粗盐的提纯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过滤。,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出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弄破滤纸。(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将烧杯取下停止加热。(15

7、)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的实验操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蒸发结晶过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题组一仪器的识别与使用,1.下列说法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 NaCl( )(2)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盐酸( )(3)用蒸发皿加热NaCl溶液可以得到NaCl晶体( )(4)用100 mL容量瓶配制50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 )(5)区别NaCl、Na2SO4时需用到胶头滴管、试管( )(6)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盛放液体、固体加热( )(7)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 0.2 mo

8、lL1 NaOH溶液( ),答案,4,1,2,3,5,6,7,8,9,10,11,12,(8)用瓷坩埚灼热各种钠的化合物( )(9)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3.10 mL溴水( )(10)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答案,4,1,2,3,5,6,7,8,9,10,11,12,2.(2016天津理综,5)下列选用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答案,4,1,2,3,5,6,7,8,9,10,11,12,解析A项,实验室制乙炔时因纯水反应速率过快,应使用饱和食盐水代替纯水,选用分液漏斗,错误;B项, 接收馏分的锥形瓶构成了密封环境,会因气压过大而造成安全事故,错误;C项,氯化氢能够和亚

9、硫酸氢钠反应,被吸收,二氧化硫不反应,正确;D项,K2Cr2O7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应选用酸式滴定管,错误。,4,1,2,3,5,6,7,8,9,10,11,12,3.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的加热装置,答案,请回答下列问题:(1)A、B、C、D四装置都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E、F装置加热时需垫上_。其中F装置中对试管的加热方式是_,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目的是_。,石棉网,水浴加热,使仪器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溶液的温度,解析,4,1,2,3,5,6,7,8,9,10,11,12,解析化学实验中有三种加热方法。直接加热:在较高温度下不分解的溶液或纯液体可装在烧杯、烧瓶中垫上石棉网进行加热。水浴加热:当被

10、加热物体要求受热均匀,且温度不能超过100 时,用水浴加热;加热温度在90 以下时,可将盛物容器部分浸在水浴中。油浴、砂浴加热:若需加热到100250 时,可选油浴加热;若需加热到更高温度时可选砂浴加热。试管可直接加热,烧瓶、烧杯需要垫上石棉网加热。F装置中,试管置于水中加热,这是水浴加热的方式。水浴加热可使仪器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溶液的温度。,4,1,2,3,5,6,7,8,9,10,11,12,(2)用H2还原CuO可选用_(填字母,下同)装置。,答案,解析,A,解析用H2还原CuO需要加热,可选用A中的硬质玻璃管装置。,4,1,2,3,5,6,7,8,9,10,11,12,(3)加热NH4

11、Cl与Ca(OH)2的固体混合物制NH3可选用_装置。,答案,解析,C,解析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气体应选用C装置。,4,1,2,3,5,6,7,8,9,10,11,12,(4)胆矾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可选用_装置。,答案,解析,D,解析加热胆矾失去结晶水,测定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即得胆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故选用D装置。,4,1,2,3,5,6,7,8,9,10,11,12,(5)乙酸乙酯的制备可选用_装置。,答案,解析,B,解析实验室用加热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备乙酸乙酯,可用大试管作反应器,故选用B装置。,4,1,2,3,5,6,7,8,9,10,11,12,(6)

12、MnO2与浓盐酸混合制Cl2可选用_装置。若该装置只加热液体时,容器内必须放_。,答案,解析,E,解析固体与液体共热制气体,应选用E装置。若该装置只加热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暴沸,应加入少量的碎瓷片或沸石。,碎瓷片或沸石,4,1,2,3,5,6,7,8,9,10,11,12,题组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4.(2016海南,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解析,答案,4,1,2,3,5,6,7,8,9,10,

13、11,12,解析A项,过滤时为防止液体飞溅,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缓缓流下,故A正确;B项,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B错误;C项,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故C正确;D项,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为防止液体流到容量瓶外,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故D正确。,4,1,2,3,5,6,7,8,9,10,11,12,5.(2016全国卷,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

14、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解析,答案,4,1,2,3,5,6,7,8,9,10,11,12,解析A项,乙酸和乙醇反应的产物为乙酸乙酯,分离乙酸乙酯应该用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不带有活塞,无法用于分离操作,故A错误;B项,NO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且NO密度与空气相近,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项,氯化铁易发生水解,所以配制时应在较浓的盐酸中溶解,再加水稀释,故C正确;D项,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其中的HCl,但是得到的Cl2未干燥,会含有水蒸气,故D错误。,4,1,2,3,5,6,7,8,9,10,11,12

15、,6.(2017海南,12改编)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C.蒸馏完毕时,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D.分液时,下层溶液先从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下口放出,解析,答案,4,1,2,3,5,6,7,8,9,10,11,12,解析A项,滴定前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造成所测浓度不准确,错误;B项,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都需要检漏,否则对实验的数据可能会产生干扰,正确;C项,蒸馏完毕时,先停止加热,后关闭冷凝水,错误;D项,分液时,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流出,错误。,4,1,2,3,5,6,7,8,9,10,11,12,7.夹紧以

16、下装置中的弹簧夹并进行相关操作。下列情形中,表明相应装置漏气的是,4,1,2,3,5,6,7,8,9,10,11,12,解析,答案,A.装置中,用手捂住试管,烧杯中出现气泡,手放开后,导管中形 成一段稳定的水柱B.装置中,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并形成水柱,随后水柱下降至 与瓶中液面相平C.装置中,双手捂住烧瓶,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双手放开后, 水柱慢慢回落D.装置中,将a管向上提至一定高度,a、b两管之间水面形成稳定的 高度差,解析装置中最终水柱下降至与瓶中液面相平,不能形成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漏气。,4,1,2,3,5,6,7,8,9,10,11,12,答案,8.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

17、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按照要求填空:,(1)微热法:如图a。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导管口_,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_,证明装置不漏气。,产生气泡,倒吸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4,1,2,3,5,6,7,8,9,10,11,12,答案,(2)液差法:如图b、c。连接好仪器,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_,证明装置不漏气。c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_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_,证明装置不漏气。,高于,液面位置保持不变,高于,位置保持不变,4,1,2,3,5,6,7,8,9,10,11,12,答案,(3)滴

18、液法:如图d。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水不能持续流下,4,1,2,3,5,6,7,8,9,10,11,12,答案,(4)抽气(吹气)法,如图e、f。e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_,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f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能回到原来位置,上升,保持稳定,4,1,2,3,5,6,7,8,9,10,11,12,反思归纳,1.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反思归纳,4,1,2,3,5,6,7,8,9

19、,10,11,12,2.几种操作的“第一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3)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4)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5)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6)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4,1,2,3,5,6,7,8,9,10,11,12,题组三表格实验中逻辑关系的考查9.(2017江苏,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解析,答案,4,1,2,3,5,6,7,8,9,10,11,12,解析A项,无白色沉淀,说明苯酚过量,生成的三

20、溴苯酚溶解于苯酚中,错误;B项,加入足量稀盐酸,不溶解的沉淀为BaSO4,说明部分Na2SO3被氧化为Na2SO4,正确;C项,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加银氨溶液前,应先加NaOH溶液中和H2SO4,错误;D项,溶液呈蓝色,说明I被氧化为I2,溶液中含有氧化性物质,不一定是溴,也可能是Fe3等,错误。,4,1,2,3,5,6,7,8,9,10,11,12,10.(2017全国卷,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解析,答案,4,1,2,3,5,6,7,8,9,10,11,12,解析A选项:发生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Fe将Fe3还原为Fe2,所以还原性:FeFe

21、2,A选项能推出相应结论;,D选项:生成了AgI沉淀,没有生成AgCl沉淀,所以Ksp(AgI)Ksp(AgCl),D选项能推出相应结论。,4,1,2,3,5,6,7,8,9,10,11,12,11.(2017全国卷,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解析,答案,4,1,2,3,5,6,7,8,9,10,11,12,解析A项,滴定管最大刻度至尖嘴部分液体不在刻度内,若把30.00 mL刻度处的液体全部放出,其放出液体体积大于20.00 mL,错误;B项,碘易溶于酒精,故可用酒精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的试管,正确;C项,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能用水润湿,否则溶液被稀释,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错误

22、;D项,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在烧杯中溶解固体,不能直接把固体放在容量瓶中溶解,错误。,4,1,2,3,5,6,7,8,9,10,11,12,12.(2016全国卷,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解析,答案,4,1,2,3,5,6,7,8,9,10,11,12,解析A项,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否则由于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引起酸液飞溅伤人,错误;B项,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引起倒吸而使试管炸裂,错误;C项,操作时应先将气体产物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否则在通过饱和食盐水时又引入水蒸气,错误;D

23、项,萃取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正确。,4,1,2,3,5,6,7,8,9,10,11,12,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物质鉴别,考点二,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

24、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H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3.离子检验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操作现象结论取样,加入 有生成 的是例如:检验某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H2O2(或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4.物质鉴别遵循的原则(1)选择的方法或试剂要简单,实验现象要明显。(2)用物理方法时,一般可按观察法嗅试法水溶法的顺序进行。(3)用化学方法时,对固体可按加热法、水溶法、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等进行;对液体可按照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等进行;对

25、气体可用点燃法、通入指定试剂法等进行。,题组一常见易错的物质、离子检验举例,1.填写下列表格,答案,1,2,3,错,也可能含钾盐,钠盐进行焰色反应,火焰是黄色,检验钾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答案,1,2,3,错,挥发出的乙醇、生成的乙烯及副反应生成的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错,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不加热时NH3不会逸出,答案,1,2,3,错,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错,O3、Cl2等也能使品红褪色,答案,1,2,3,错,若溶液Y中含有 ,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

26、 ,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错,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Y中一定含有,答案,1,2,3,错,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正确,Fe2的检验方法正确,答案,1,2,3,错,正确,H2SO3是中强酸,而HCl是强酸,不能由中强酸制强酸,答案,1,2,3,错,题组二高考真题跟踪再现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

27、2015江苏,13C)(2)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 )(2014大纲全国卷,8D),答案,1,2,3,(3)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2014北京理综,10C)(4)CCl4可用于鉴别溴水和碘水( )(2014海南,10C),答案,1,2,3,解析,3.(2014江苏,13)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 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F

28、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HClO,答案,1,2,3,解析A项,NaHCO3、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错误;B项,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错误;C项,亚硫酸钠和碳酸钡加入足量水时,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正确;D项,Na2CO3、CuSO4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错误;答案选C。,1,2,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考点

29、三,1.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1)“四原则”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跟其他物质易分离;复原,被提纯的物质要易被还原。(2)“三必须”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除去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1)升华法;(2)过滤法;(3)蒸馏法;(4)萃取分液法;(5)洗气法;(6)燃烧法。3.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见类型(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4.常见混合

30、物的除杂举例(1)常见固体混合物的除杂,(2)常见混合气体的除杂,1.(2017全国卷,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1,2,3,4,解析“令砒烟上飞着覆器”“凝结”说明该操作为升华。,解析,答案,2.(2016江苏,6)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2,3,4,解析,答案,解析A项,氯化铵受热

31、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错误;B项,气流方向错,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CO2气体,错误;C项,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固体用过滤的方法,正确;D项,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不能用该装置干燥碳酸氢钠,错误。,1,2,3,4,3.(2016北京理综,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解析,答案,1,2,3,4,解析A项,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错误;B项,加热煎制属于加热,错误;C项,箅渣取液属于过滤操作,正确;D项,灌装是液体转移,错误。,1,2,3,4,4.(2016上海,16)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操作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总共需两次过滤,1,2,3,解析,答案,4,解析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则有,操作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故选C。,1,2,3,4,本课结束,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