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三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8474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三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人文地理三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人文地理三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人文地理三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人文地理三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三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三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第一节 人地关系论 一、人地关系的含义,“人” 指社会属性的人。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 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社会)环境。即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经济、人文复合系统。,地理环境:广义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是指人类的各种活动及其形成的人文现象,如经济活动、旅游活动、政治活动、文化现象等; “地” 是指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在人地关系中尤指自然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就是人类活动及其形成的人文事象与其赖依存在的

2、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二、现实中的人地关系(一)人类演化中的人地关系 1.地理环境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2.地理环境对人类生理特征有重要影响 3.地理环境对人类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也有一定影响 4.地理环境影响人口的增长与分布(二)人类生活中的人地关系 人们的生活习惯,(三)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人地关系 1.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地理环境是劳动地域分工的天然基础(四)人类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地关系 1.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2.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战争 3.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信仰、风俗,中国分地区平均身高 cm,中国分地区平均身高( 2004年),三、人地

3、关系论的多种思想流派 人地关系论:人们对人地关系的各种观点、思想的总称,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人类意志决定论 (三)二元论 (四)或然论 (五)适应论 (六)生态论 (七)景观论,(一)地理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1、背景 经验背景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理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背景 早期自然崇拜 对中世纪黑暗神权的反叛 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危机论 科学背景 形而上学地理解自然科学社会达尔文主义、生存空间说,2、主要观点,自然地理环境决定

4、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单向的决定作用)。 分类 :气候决定论地貌决定论 土地决定论 天文决定论 位置决定论自然地理要素综合决定论,历史渊源,古希腊时代亚利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政治学; 18世纪法国的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孟德斯鸠(Montesquien,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年)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析。 地理学界,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18441904年),人类地理学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和生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

5、”。森普尔,地理环境之影响,夏朝即有“有夏服天命”,春秋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战国时有“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汉代有“土地各以类生,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障气多暗,风气多聋。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垆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等。代表人物:拉采尔、森普尔,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内容,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生活习俗,文化特征,生产条件,生产布局,生产水平,生产关系,社会制度,3、评价,积极意义 反对唯心主义神决定论 客观上起到了尊重和保护自然的作用 危害 自然宿命论,束缚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 助长种族主义、发达国家的侵略扩张 启示 正确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影响程度

6、社会发展由内因决定把握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度,露天铁矿,(二)人类意志决定论(唯意志论、生产关系决定论),1、背景 经验背景 工业革命后开发利用自然取得重大成果 社会主义取得经济、政治重大胜利 社会背景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支柱国战败 全世界对自然环境决定论的批判 科学背景 夸大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对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曲解人定胜天论,2、观点:人类意志决定社会发展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发展 意识形态决定经济发展 人类可以征服自然 文化、环境感知决定社会发展 渊源中国古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英国近代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英国近代洛克: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3、评价,积极作用 批判地理环境

7、决定论 客观上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危害 破坏自然环境 、破坏生产力 否定自然地理学 启示 正确认识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对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程度 正确评估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后果 人地关系不是相互决定的因果关系,(三)二元论(人地关系否定论),1、观点:否定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把自然与人文分割开来。2、代表人物:佩舍尔、李希霍芬、彭克 (自然地理学家的二元论);费根等 (经济地理学家的二元论)。我国古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生殖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饽乱皆人也”,(四)或然论(人地关系相关论),1、观点 :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自然地理环境

8、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其利用何种可能性取决于人类按欲望(心理因素)、社会传统等所作的选择。 2、代表人物:白兰士、白吕纳,维达尔白兰士(18451918年)于 20世纪初提出 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 人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生活方式则是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被人类改造利用,法国地理学家白吕纳(18691930年) 人类与自然环境有联带关系,其关系并非自然环境单方面的作用,人类对自然环境也有选择的自由和活动

9、的余地在人地关系方面,“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我国古代的或然论思想战国时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评价,积极作用 批判决定论;有助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性 作为一种抽象的观念,无法提出具体的模式和可行的方法解决复杂的人地关系。将人地关系仍视为因果关系。启示 在自然地理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具体分析不同时空的人地关系特性。,(五)适应论,观点:人地关系是人类对地理环境在利用中的适应 人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具有多种可能性 代表人物:罗士培(Perey Roxby,1880-1947) 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其

10、周围环境的适应,二是区域之间的关系他用 “适应” (adjustment)来代替“或然”(possibilism), adjustment不但指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指人类对社会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六)生态论(human ecology)观点:人地关系是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选择性反应 地理学统一的主题是人地关系人类生态 代表学者:巴罗斯 (H H Barrows,1877-1960) 1923 主张地理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与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而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人是中心论题,地理学的中心课题是研究特定地区间的“人类生态学”。 “地理学以弄清自然环境和人类分布、人

11、类活动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作为目标”,“以人类适应环境的观点,来观察这个问题较诸从环境的影响出发为明智”。,(七)景观论 人是地表景观形成的主要力量,强调通过建立系统的景观研究体系,以此来考证地表各种可见和可感事物的人地关系。文化景观 (culture landscape)索尔(C O Sauer,1889-1975) 认为,文化景观就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是动因,自然条件是中介,文化景观是结果。”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四、人地关系的协调论(Harmony),(一)背景1、经验与社会背景 协调人地关系的历史现代人地关系恶化,各国关注人地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回潮

12、 2、科学背景 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回潮 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长足进展 地理学的统一趋势和人本主义趋势,(二)观点,人地关系包括两方面:合理利用优化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共生和谐关系。协调论的基本含义人地关系的本质:1、系统性 2、对立统一性 3、人的主体性与人地之间的互动性 人对地有依赖;人是主体4、发展动态性5、区域性,当代人地关系协调的主要内容现代人地关系的核心是PRED的协调,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生产增长的协调问题;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协调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问题;城乡居民点建设与整治问题;人地关系严重失调区的综合治理问题。,(三)评价,1、积极作用 推动人

13、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完善地理学的主线和结构 2、局限性 对人地关系的复杂机理尚缺乏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实证案例尚不多 3、启示 人地关系是可以协调的;协调人地关系带有强烈的个案性和创新性,科学人地观:,相互联系:人与自然都分布于一定的地表空间,两者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影响强度:总体上讲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非决定性条件,在个别具体场合可能成为人类活动的决定性条件。影响方式: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影响媒介:技术是人地关系的媒介,科技发展的阶段性导致人地关系的阶段性变化。基本原则: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守自然规律。,五、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汤因比的“挑战与应

14、战”学说 “挑战与应战”:优良的环境不会对人类提出挑战,正是艰苦的环境才刺激人类展开创造活动。 “逆境美德” :逆境带来挑战,挑战带来应战,应战促进发展。“中庸之道” :挑战要适度,第二节 区位论 一、区位与区位论【区位】是人类活动及其形成的人文事象占据的场所,同时含有位置、布局、分布等意义。(location)【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场所选择及其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locational theory)【区位因子】是指影响以致决定人文事象空间位置和组合关系的众多因子,亦称区位因素。,二、区位论的形成与发展1. 古典区位论(1820S-1920S)代表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

15、位论。特点:第一,立足于单一企业或工厂,着眼于成本(运费)最低,故称成本学派;第二,研究方法以单一区位因素的静态分析为主(因此又称静态区位论);第三,微观的局部均衡理论。,2.近代区位论(1920S-1940S)主要理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廖士的市场区位论等, 高兹的海港区位论, 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论, 胡佛的运输区位论主要特点为:第一,以最大利润代替最低成本,追求市场的扩大;第二,从立足于单一企业发展到立足于城市;第三,多因素的动态分析,故又称动态区位论。,3.现代区位论(1950S )与传统区位论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研究对象广泛,重视区域总体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前提条件放宽

16、,既考虑经济因素也考虑非经济因素;研究方法:采用新手段、动态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如经济起飞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等;区域开发空间结构理论,如增长极理论、梯度开发理论等;区域发展阶段理论。,三、农业区位论四、工业区位论,五、胡佛的运输区位论,运输费用理论 1.运费结构 运输费终端费(场站作业费)线路运行费终端费(包括装卸费、仓库码头费、管理与运营机构费用、保养维修等费用),与运距无关。运行费(包括运输工具磨损、动能消耗、运行中员工工资、保险费、线路维修管理费等),与运距成正比。单位运输费用随距离增加呈递减趋势总运费是一条增长逐渐放慢的曲线,图,图,图,图,运输方式不同运费

17、率不同适合运输距离:公路铁路水运发现短距离(56公里以内)的货运公路比较有利,铁路在56608公里范围内运费最低,608公里以远水运运费较低。,2.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3.运费对区位的影响(1)原料指向型:多为原料指数大于1的产品 (2)市场指向型多:为原料指数小于1的产品, (3)中间地指向型:多在交通枢纽地点,,胡佛运输费用理论的意义一是对运费结构的分析,区位布局要尽量避免多次中转,降低终端费。二是根据运输距离可以通过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费。,六、市场区位论瑞莱的零售商业区位论 (W J Reilly)亦译为赖利,第一,两城市必须对等;第二,P值的意义;第三,平方及其意义。,帕兰德的市场区

18、位论,帕兰德(T Palander),瑞典学者,1935年他在区位理论的作用一书中研究了市场区的划分,并从动态角度分析了竞争产生的市场区。,若PA=PB,FA=FB,那么A、B两企业的市场区分界线位于A、B的中点。,若B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运费率保持不变,即PAPB,FA=FB,那么B企业的市场区就要向A扩张,如图B。,若A企业既降低生产成本,又降低运费率,即PAPB,FAFB,那么A企业的市场区就会从两方面挤压B企业,如图C。如果A企业继续降低两方面的费用,B企业的市场将会被A企业完全占领;,若A企业降低生产成本,B企业降低运费率,即PAFB,那么B企业的市场仍然从左方被挤压,当A企业的生产成

19、本降低到一定程度时,B企业的所在地也成为A企业的市场,于是B企业的产品只好到较远的X以外的地方去销售。,A、B为生产同类产品两个企业,P:生产成本; F:产品运费率,要点:,地方价格决定市场空间范围地方价格:生产价格(成本)、运费市场AB相交处价格一致市场范围会受到其他企业行为影响,七、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基本假设(1)中心地分布的区域自然条件、资源、人口分布等为均质;(2)有统一的交通系统,运费与运距成正比;(3)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和方式相同,且消费者都利用最近设施,以减少运费;(4)任何中心地提供的物资和服务价格相等。 (二)合理的市场区形状(三)中心地的空间网络结构模式1.市场原

20、则市场区的规模等级序列为:1、3、9、27,K=3n-1。中心地的数量序列为:1、2、6、18,K=3n-1-3n-2,2.交通原则 市场区的规模等级序列为:1、4、16、64,K=4n-1 中心地的数量序列为:1、3、12、48,K=4n-1-4n-2 3.行政原则 市场区的规模等级序列为:1、7、49、343,K=7n-1 中心地的数量序列为:1、6、42、294,K=7n-1-7n-2 4.评价,八、行为区位论 1.行为矩阵 普雷德(A Pred)行为矩阵:愈近右下角获取的信息量愈大,知识的质量愈高,选点时愈有接近最佳区位的可能;愈接近左上角,知识的质量和信息的利用率愈低,选择优势区位的

21、概率愈小。 2.区位因子 克鲁梅在把区位因子分为:外部因子与内部因子外部因子(劳动费、市场利益、用地和建筑利用的可能性、地方税,自然因素等)内部因子(个人爱好、文化素养、成功动机、经验等),第三节 行为论一、行为论的产生与发展 较早系统研究行为论的学者是美国的索尔1970年道温斯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口号 二、行为论的主要流派 1.行为科学流派 2.人类论学派三、行为论研究的基本课题(一)基本理论研究 1.环境知觉与认知,2.地理物象(geographical image)【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直接或间接观察、

22、体验和了解的思维产物。 3.智能图(mentalmap)【智能图】亦称构想图或心理图,它是以地理物象为基础,把人们物象环境的地物重现在空间图式上。智能图由5大要素构成,即路线(pathes)、边界(edges)、结节点(nodes)、分区(districts)和地方标志(landmarks) 4.行为空间【行为空间】是指人类活动的地区限界,既包括人类直接的活动空间,也包括通过交流认识的间接活动空间。,(二)行为决策研究1.经济区位决策2.政治行为决策政策的制订、政治倾向的形成、选举等均与决策人的行为有关。3.旅游行为决策 4.社会行为决策5.消费行为决策,作业题,一、名词解释人地关系区位论区位因子地理物象二、论述人地关系协调论的基本含义三、简介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形成的标志和主要代表理论四、简介胡佛区位论中的运费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