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8680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看孟子是如何阐述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疏通文意,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学习孟子运用排比、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能背诵一些经典名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诵读。通过讨论交流,加以体味、联想、思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思索文章所包蕴的人生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学习体味文章深刻思想,从而对人生获得一种借鉴与指导,直面今后所面对的人生困惑;,学习重点: 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学习难点: 孟子关于人格塑

2、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温故,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一)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 、 、 、 ,战国中期 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 ”,又与孔子并称“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作 七篇。宋代朱熹将 合称“四书”。,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 散文家,亚圣,孔孟,孟子,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3、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兼于心,则馁矣。”,译文:(公孙丑问道:)“冒昧求教,夫子擅长什么呢?”(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说:“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委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P62,朱熹四书集注:“浩然,盛大流行

4、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至大,初无限量。至刚,不可屈挠。盖天地之正气,而人得以生者,其体段本如是也。惟其自反而缩,则得其所养,而又无所作为以言之,则其本体不亏而充塞无间矣周振甫先生:孟子“所说的养气就是培养一种正义感”。,思考1:,何谓“浩然之气”?,补充:,孟子谈了两个特点:第一,“至大至刚”,“塞于天地”。即最伟大、最刚强,可以充满于天地之间。这是从“浩然之气”的形态上说的。第二,“配义与道”。即要用义和道去配合它。这是从“浩然之气”的性质上说的。所谓“义”,即正义。孟子离娄上云:“义,人之正路也。”所谓道,既事物的规律和符合规律的方法。孟

5、子虽未直接解释什么是“道”,但从其谈到“道”的一些言论可以看出,道就是事物的规律和方法。,提升:浩,从水,气,无形。为什么以“浩然”来喻“气(人格或美德)”,提示:浩,从水,字典义:水大,引申为大和多;然,的样子;气,天地之正气,即孟子所云“义与道”。因为河流无私地涌流,给予灌溉和生活之便,似德;所到之处民众得以生存,似仁;水流奔腾而下,遵循着自己的路线,似义;水有深浅变化,似智;波涛奔涌而激荡高山峡谷,似勇;水也柔弱细微,润物无声,似察;水也能接纳污浊的东西,并且加以净化,似善化;还有水万折必东,似意,等等。可见水的形象蕴涵着德、仁、义、智、勇以及坚定的意志等美好的品德,所以至圣孟子愿意以水

6、比德。,孟子的 “人格修养”,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译文:我因此说,告子不曾懂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却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它),也不要促使它生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7、”,译文:宋国有个忧虑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跑地去看禾苗,禾苗已经是枯萎了。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太少了,认为(培育工作)没有益处而放弃它的人,就是(种田)不为禾苗除草的人;(违反自然规律)助苗生长的人,也就是把禾苗拔高的人。不仅仅无益,而且反害死了禾苗。”,思考:关于寓言,本文中孟子假托“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想要说明的又是什么道理呢?请用本文中的话来概括。,提示:明确“苗”喻指什么?“培苗”喻指什么?“揠苗”又喻指什么?,明确:养气不能急于求成,否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

8、助长害之。,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小结:,总结:,思想内容:,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以天下为己任、担 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君子挺立于天地之 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廉正清明之气。 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课堂小结:义与气的关系,气一定要有“义”和“道”的辅助配合,要在内心长期积累,不要停止,不要忘记。内心真正有了“义”,才可能有浩然之气。,“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点拨: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

9、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孟子的 “人格修养”,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总结:,写作特色:,(1)善用寓言,说理形象。,(2)善用排比,增强说理气势。,(3)善用典型事例,增强说服力。,什么是大丈夫?第二课时,1、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国语 勾践灭吴2、丈夫之冠,父命也。(孟子本段)3、有妇人惊觉欠伸,其丈夫呓语。(口技),1、指性别,男性。2、指成年

10、男子。3、指女子的配偶。,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旦发怒 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没有战争。”,译文孟子说:“这哪里能够称作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 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去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去到你婆家,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正道的人,是

11、妾妇的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即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即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即义)上,实现志向(的时候),就和民众(一起)遵循仁义道德,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富贵不能使我 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 样才叫他做大丈夫!” 。,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指名朗诵孟子滕文公下,?,讨论,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12、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指名朗诵孟子滕文公下,?,讨论,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 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情感上是不认同二人的行为的。说了“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女子从人,以顺为正道也。盖言二子阿谀苟容,窃取权势,乃妾妇顺从之道耳,非丈夫之事也。” (朱熹四书

13、集注)何叔京曰:“战国之时,圣贤道否,天下不复见其德业之盛。但见好巧之徒得志横行,气焰可畏,遂以为大丈夫。不知由君子观之,是乃妾妇之道耳,何足道哉?”(朱熹四书集注),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指名朗诵孟子滕文公下,?,讨论,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亮剑中的李云龙等。,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小结:妾妇之道: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公孙衍、张仪之流)大丈夫之道: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乃丈夫中之大者)启发:君子养大丈夫之气,非濡染

14、妾妇之气。,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论述这个问题的。,解题,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苦,使动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内心痛苦。,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劳其筋骨,使他筋骨劳累。,饿,使动用法,使饥饿。饿其体肤,使他身体饿瘦。,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动和忍都是使动用法。,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而后作:,然后,这样以后。,内心忧困。,表承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侵略的忧患。恒,往往。,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然,代词,这。而,表并列。,重点记忆,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从,给,在(某方面),从,在中,思考: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忧患则生,安乐则死,孟子在本章中大写特写成就大业的贤人经历的诸多磨难,有何用意?,明确:都来自社会底层,都经过艰苦磨练,成就一番大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强调欲成就大业必先经历磨难的洗礼。,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治学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16、,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胸存大志孜孜以求功到事成)概括起来,用通俗的话讲,这三种境界就是: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终获成功。而关键在于第二境界,这不纯粹是意志的磨练,还是一种人生的考验。引用路瑶的一句话,“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课文分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举例论证,

17、(过渡,承上启下),修辞?,排比,道理论证,课文分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对偶,层次:个人国家结论,(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是,馁也。馁:萎靡不振。 B.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确实。 C.管夷吾举于士 士:指读书人。 D.发于声,而后喻。喻:明白。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不阙秦,将焉取之 C.非徒无益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傅说

18、举于版筑之间 戍卒叫,函谷举3.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B.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助。 C.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横塞。 D.行有不慊于心 慊:通“歉”,歉疚。,C,B,D,(三)选择题:,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必先苦其心志 C.行拂乱其所为 D.劳其筋骨,饿其体肤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各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B.助之长者,揠苗也。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D.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A,A,

19、小结:,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齐读孟子告子下,思 考,1、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经过艰苦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大业。,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齐读孟子告子下,思 考,2、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

20、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齐读孟子告子下,思 考,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证法、道理论证法。,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小结:,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请你列举3-4个例子。,拓展延伸,牛刀小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 鬲

21、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C,2.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

22、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3.下列句子中,与“舜发于畎亩之中”的“于”字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然后知生于忧患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战于长勺 D.或重于泰山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D,C,(二)默写填空: 曰:“

23、我知言,。” , , :此之谓大丈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 , ,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我也做做高考题,(一)名句默写:(1)富贵不能淫, , 。 (孟子滕文公下)(1996年高考29题)(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2008全国卷1),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我也做做高考题,(二)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07福建

24、卷8)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充虞:孟子弟子。(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3分) 译: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 译: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

25、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总结:,文化经典阅读思路:,1、疏通文意。,2、理解思想。,3、学会评价。,1、完成历年高考所考孟子中的名句默写。,作业:,(1)老吾老, (孟子梁惠王上)(1994年高考20题) (2) ,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1995年高考29题)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2004年高考辽宁卷)(4) ,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粱惠王上)(2004年高考重庆卷) (5)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05天津卷)(6)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仲足以事

26、父母,_;乐岁终身饱, _;_,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08四川卷)(7)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_(孟子告子上)(08全国卷2)(8)谨痒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孟子)(08安徽卷),2、完成08福建卷高考试题。,作业:,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08福建卷6) 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迷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用之则行,舍之则哉,惟我与尔赴有夫!(3分) 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分) 译:。(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4分) 答:。,3、熟读并背诵相关语段。 4、课外练笔: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感。,作业:,拓展阅读:,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详见学生预习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