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9033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一、经济和社会条件:产业革命及其推动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三、自然科学前提: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成就,二、阶级基础:十九世纪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四、思想来源: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一、经济和社会条件:产业革命及其推动

2、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四、思想来源:(一)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黑格尔费尔巴哈四、思想来源:,四、思想来源:(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四、思想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四、思想来源:(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1、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2、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3、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作了初步探讨,四、思想来源:1、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

3、本主义生产,四、思想来源:(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就,探寻公正的理想国Explore the fair Utopia,法圣西门,法傅立叶,英欧文,四、思想来源:探寻公正的理想国Explore the fai,四、思想来源:(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就,其思想包括四个方面:,1、把人类社会看作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进步论历史观。,2、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3、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具有意义的构想。,四、思想来源:其1、把人类社会看作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进步论,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傅立叶(17721837)的“和谐社会”构想,(1)唯心主义历史观:把理性或人的自然本性看作

4、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2)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是道德的批判而不是历史的批判。,(3)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和社会贤达的帮助,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4)热衷于实验和宣传,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17721837)的“和谐社会”构想(,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1、体格特征,2、性格特征,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1、体格特征 2、性格特征,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课件,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二、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三、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四、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一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黑格尔哲学,(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一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一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黑格尔哲学,马克思的故

6、乡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摩塞尔河畔的德国古城特里尔,位于当时德国政治、经济最发达的莱茵省。,一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 虑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中的作文作文引起了他

7、的老师的注意,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教师们所惊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Karl Marx1818-1883,17岁时进入波恩大学就读于法律系,之后转入柏林大学。重点学习历史和哲学,1841年4月从耶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证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 虑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Kar,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时,参加青年黑格尔派,主张激进的无神论。1842年起担任莱茵报撰稿人, 24岁任主编。很快成为其最年轻的精神领袖。,柏林大学旁听生 (油画)恩格斯在业余时间,常常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把哲学看成是“一切科学的灵魂”。,1840年左右的柏林大学,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时,参加青年黑格尔派,主张激进的无

8、神论。18,1841年3月,马克思大学毕业时写作哲学博士论文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显露了初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含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1841年3月,马克思大学毕业时写作哲学博士论文德漠克利特,一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1、莱茵报时期的政治活动。,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3、德法年鉴时期的理论探索。,一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二 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世界观的第一次理论探索,

9、(二)神圣家族: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四)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初步的系统阐述,二 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 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世界观的第一次理论探索,1、异化劳动理论,2、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改造,3、对共产主义的经济学哲学论证,4、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上史上的历史地位,二 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 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二)神圣家族: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首先,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把现实问题归结为观念问题的主观唯心主义,揭露了一切思辨哲学的认识论根源,

10、唯物辩证的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次,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提出了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基础和决定力量的观点。,再次,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决定作用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作用将不断扩大的原理。,二 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二)神圣家族:唯物史观形成的前,二 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第一,规定了实践的科学含义,并把实践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第二,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第三,把实践看做理解人的本质的关键。,第四,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

11、断。,第五,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根本特点。,二 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世界,二 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四)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初步的系统阐述,1、对施蒂纳的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2、对“真的正社会主义”的批判,3、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唯心主义的批判,4、对唯物史观的全面制定,二 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四)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初,三 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一)哲学的贫困: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三 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一)哲学的贫困:马克思主义的,三 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一)哲学的贫困:马克思

12、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1、批判蒲鲁东的经济学的唯心主义的和形而上学的哲学基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重要原理。,2、批判蒲鲁东的价值学说,初步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3、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蒲鲁东的政治立场是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是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三 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一)哲学的贫困:马克思主义的,三 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2、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3、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4、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5、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

13、6、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7、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史地位,三 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创,四、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1、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阶级斗争理论,2、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3、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说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四、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1、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阶级斗争理,四、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1、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阶级斗争理论,(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1

14、、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阶级斗争理,四、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2、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1)提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论断,充分肯定了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2)提出了“不断革命”的策略,科学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3)提出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保证的论断,四、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2、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四、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3、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说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总结欧洲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考察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政权形式的关系,指出,法国政权形式的不断更迭,但“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摧毁。那些相继争夺统治权的政党,都把这个庞大建筑物的夺得视为胜利者的主要战利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6页。),四、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 在总结欧洲1848年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