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9135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用足用好教材 科学高效备考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从广义上来讲:小说、散文、人物传记、寓言、童话、消息、通讯等,都属于记叙文。),1. 记叙的要素和顺序 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2)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和插叙。 2. 记叙的人称和线索3. 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1. 记叙的要素和顺序 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一面老山界 2)记叙的顺序: 顺叙:往事依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十三岁的际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 倒叙:枣核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插叙:孔乙己 (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作品

2、主题 ),2.记叙的人称和线索 1)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 :最后一课、孔乙己 (真实亲切,也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 第二人称:我的老师 (局部改用第二人称抒发情感,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 第三人称:始终眷恋着祖国 (自由灵活 ),2.记叙的人称和线索 2)记叙的线索: 以“人”或“人的某种情感为线索:我们家的男子汉 以“物”为线索:柳叶儿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社戏,3. 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1)记叙中的描写 记叙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孔乙己 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3. 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1)记叙

3、中的描写 散文中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感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说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烈日和暴雨下,3. 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2)记叙中的议论 捕捉记叙文中议论式句段,便于直接理解所叙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题。 枣核 故乡,3. 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3)记叙中的抒情 抒情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抒发主观感受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是直接抒情。而第五自然段“那是力争上有的一种树”则是间接抒情。记叙文中运用更多的是间接抒情。即融情于人。事,物,景之中。捕捉或体会记叙文中

4、所抒发的情感,能更好的品味文章,与作者和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深刻领会文章主旨。,(三)文艺性记叙文的阅读 1.散文阅读 (1)写景状物 (2)记人叙事 2.小说阅读,第三课时: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常采用托物寓意,借物抒情的手法。 托物寓意类:白杨礼赞海燕 写景抒情类:春济南的冬天 基本思路:描绘景物展开联想揭示主旨。 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反复、反问等,第四课时:写人记事散文 这类散文着眼于情感的抒发。 共性:一是以事传情,二是小中见大。 例:藤野先生 背影 散步,小说阅读:1)学会分析人物 2)把握故事情节 3)体味环境描写4)感悟主旨,

5、小说阅读: 1)学会分析人物 要学习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性格,领会人物在特定背景下的典型意义。 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 例: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小说阅读: 2)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深刻的主题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形成,要借助完整的故事情节。因此,引导学生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也很重要。 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正是从菲利普一家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故事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亲、唯利是图的性格也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逐步完善的。,小说阅读: 3)体味环境描写

6、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大类。其中社会环境描写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的等因素的组合。 如最后一课中开头写小弗朗士上学途中看到的布告,就暗示了“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为历史背景的。而孔乙己一文开头对咸亨酒店的描写,则借酒客喝酒的不同方式,暗示孔乙己生活在一个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故乡开头“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树”也是社会环境的描写,目的在于表现当时社会农村经济的萧条落后。,小说阅读: 3)体味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的描写内容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7、,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3.渲染气氛;4.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如我的叔叔于勒写到我们一家动身去哲尔赛岛旅行的时候,作了这样的描写“我们上了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是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了我们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同时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文末写到为了躲避于勒改乘圣马洛船时又这样写到:“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上钻出来。”这也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它烘托出了人物悲凉失望的心情。,小说阅读: 4)感悟主旨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这

8、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 台阶 故乡,第二轮复习: 理清记叙文考点,精选范文,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考点一:整体感知 考点二:理解词句 考点三:赏析词句 考点四: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考点五:感悟和拓展,考点一,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考察的是: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概括文章段意,简述情节等 常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出题:1能否对具体的内容(比如某一段落)加以概括;2能否对整篇教材中心加以归纳;3能否对文中含蓄的内容(比如某人某事的特点)加以解说。,答题方法:1.提取型。即直接提取中心句、主旨句,特别是记叙类文章里,有议论、抒情的句子,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总结性

9、的句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句子。2.重组型。即通过概括、添加、转化和润色中心句、主旨句、总结句。用明确、通畅、简洁和规范的句子表达,以求答案的完整性。3.自写型。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做到突出重点,突出主题。,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具体、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考点二,理解词句,中考考点要求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词语)的全义。这里的句子(词语)往往是指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要

10、结合语境,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表达效果、深刻含义,以及句子的修辞义、委婉义、在文中的作用等角度去理解。 答这类题要结合语境,万万不可只用词典义来代替语境义。 这个词的意思是_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主语)_的特点。,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

11、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考点三,赏析词句,1.赏语言。 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的形式(优美、生动、准确、整齐、严密等)来赏析。具体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拟人(具有人的情态和动作)、排比(句式整齐,具有强烈的语言气势)、夸张(强烈的感情色彩)、反复(强调)、反问(情感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设问(引起兴趣)、对比(强烈的反差,情感鲜明)等等。具体表现手法:衬托、渲染、烘托、反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景抒情;联想、想象等。2.再析思想内涵,结合具体语境谈感受、启迪。,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衬

12、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考点四,句、段在文中的作用,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常见术语有: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等。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常见术语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分析划线句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结合文章内容,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什么铺垫;与下文什么对比,突出什么的_ 的特点;揭示了_的中心;语言上运用_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_特点(感情)

13、,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文),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型: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答题方法及步骤:、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分析原句优点;、分析改句缺点。,考点五,感悟和拓展,课标对学生阅读强调:“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考察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感悟就成了最常见的题型。,谈阅读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

14、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第三部分记叙文阅读技巧,1 概括内容题 语言不精练,概括不全面 2 品味语言题 内容不具体,层次不清晰3 领悟主旨题 领悟不到位,挖掘不深刻4 读写结合题 积累不深厚,语言不优雅,学生答题问题诊治,能运用四种答题意识回答问题,力争赢在考场。,答题的四种意识(一)语境意识,典型例题: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

15、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试题:作者意在展现这些小花的什么特点呢?,启示:潜下心来读文章。牢固树立答案在原文中的意识。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答案:美丽;纤弱;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答题的四种意识(二)规范意识,典型例题: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10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

16、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试题:请你赏析“捏”的表达作用。,答案:“捏”这个动词(词句特点)准确而形象地(表达效果)写出了母亲不愿意在陈家最困难的时候拿走十元钱,内心感到难为情。(结合语境)表现了母亲善良的人性。(紧扣主旨),启示:树立“一个题就是一类题”的原则 树立“一类题有一个答题思路”的原则,典型例题: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

17、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答案: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答题的四种意识(三)厚度意识,启示:答案不仅是言之有序,而且要言之有物。 从不同的答题角度深入思考。,答题的四种意识(四)语文意识,语文意识表现在:语文术语的运用。(表达方式、描写方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

18、,典型例题:“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作用。 约会荷花答案:形成对比,突出了霍金在身体残疾时表现出的坚强乐观(或从容高洁)的精神品质。,答题的四种意识(四)语文意识,语文意识表现在2:语言表达的优雅,典型例题:文章说“美就是那么简单”,又说美“不是那么简单的”。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你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话,表述你的看法。 约会荷花,示例:美的创造往往是曲折的,美的内蕴往往是丰富的。当人们赞叹永州八记的清秀之美时,可曾想到它蕴含着柳宗元贬谪的心酸;当人们称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境界之美时,可曾想到它源自于杜甫屋漏难眠的凄楚。只有经历岁月的沉淀和苦痛的磨砺,美才能绽放出永恒的华彩。,启示:答案不仅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