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ppt课件12章 芳香化湿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9163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ppt课件12章 芳香化湿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药学ppt课件12章 芳香化湿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药学ppt课件12章 芳香化湿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药学ppt课件12章 芳香化湿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药学ppt课件12章 芳香化湿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ppt课件12章 芳香化湿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ppt课件12章 芳香化湿药.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2章化湿药,1、掌握芳香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及注意事项。2、掌握重点药物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的功效、应用及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3、熟悉化湿、燥湿的含义。,一、化湿药的含义 凡气味芳香,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二、化湿药的通性及作用: 性味:辛、苦、温、芳香。多归脾、胃经。主要有化湿醒脾,疏畅气机之功,还有健胃、除胀、开窍解暑之效。,三、适应证:1、用于胸腹痞满、呕吐泛酸,食少体倦,大便溏泻,渴而不欲饮,舌苔白腻之消化不良证。(湿阻中焦证)2、用于外感暑湿之上吐下泻,头痛发热及湿温症。3、用于痰湿壅滞之痰饮喘咳证。,四、使用注意:1、注意选择配伍 。(寒湿者当配温里

2、散寒药如干姜、高良姜,湿热者当配清热燥湿药如黄芩、黄连。湿阻气滞-脘腹胀满,痞闷甚者,配行气药,行气有助于化湿如木香、陈皮、枳壳,脾虚湿盛-当配伍补脾药,以培其本(脾虚湿盛,脾弱则生湿。治湿不健脾非其治也)如白术、茯苓、党参等。)2、本品多为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3、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久服。4、本类多含挥发油,宜后下,不宜久煎。,藿香别录处方:广藿香、土火香、火香叶,性能:辛、香、微温,归脾、胃、肺经。化湿,止呕,解暑。 辛香归肺达表以疏散在表之暑湿,以解表化湿为功 香温归脾走里以化在里之湿浊。湿浊祛中焦和畅,升降有序则呕吐自止,暑湿解表气和则湿温自除,故有诸功。

3、特点: 辛散芳香而不燥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既长于发表解暑,又善于芳香化湿浊理气开胃,故称为化湿解暑止呕之要药。,应用: 胸脘痞闷1、用于湿阻中焦证 恶心吐泻 用藿香 食少体倦以化湿开胃 。如不换金正气散(藿香苍术厚朴陈皮半下甘草)或藿香半夏汤(上方加丁香)水煎服。,2、暑湿表证或湿温初起(证见发热恶寒,头痛身重,脘闷不适,呕吐、苔腻等 )用藿香既能散在表之暑湿,又能化在里之湿滞,如藿香正气散(藿香厚朴白术陈皮桔梗半下 陈曲 炙甘草大腹皮白芷茯苓 紫苏)水煎服。治外感暑湿。亦可用甘露消毒丹(藿香、滑石、黄芩、茵陈等)或藿香夏令汤治湿温证。,3、用于多种呕吐证本品既善化湿,又能和中止呕。以治湿浊

4、中阻之呕吐最为适宜,单用即可,如与半夏生姜配伍则效果更佳。 湿热呕吐配伍黄连、竹茹。 寒湿呕吐配伍半夏、陈皮。 脾胃虚弱呕吐配党参、甘草。 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 叶发表解暑 梗和中止呕藿香 鲜品化暑湿 夏季沸水泡代茶饮可做清暑饮料。 广火香质好 土火香质次,现代研究:藿香能促进胃液分泌,松弛平滑肌,抑制皮肤真菌,故用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肠伤寒,胃肠过敏等证。用量:612g,鲜品加倍,入汤剂宜后下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 总之,本品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入脾胃肺经,既可化在里之湿浊,又可解在表之暑湿,故有化湿、止呕、解暑之功。而治湿阻中焦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及暑湿侵袭,恶寒

5、、发热、身重头痛、吐恶泄泻等;为夏令常用之品,呕逆之要药。临床报道 现代以本品配葫芦茶、矮地茶,提取浓缩制成胶囊剂,睡前将药置入阴道,治念珠菌性阴道炎,有较好效果。,佩兰本经上品别名:佩兰叶,鲜佩兰,省头草。,藿香、佩兰功效相似,均为芳香化湿之品,主湿困脾胃,湿温及暑温之证,但藿香偏解表止呕,佩兰偏和中化湿。为治湿热困脾之口中甜腻、口臭、苔厚多涎之良药。 藿香偏解表止呕,主恶心呕化湿解暑 吐腹痛,腹泻,发热。佩兰偏化内湿,醒脾,主口 甜,苔腻,脘闷,口臭。二者均治湿阻中焦证,暑湿表证,呕恶不食,低热不退,苔白滑腻等证。,苍术本经上品别名:毛术、茅术、京苍术、仙术等。,性能:辛、苦、香、温,归脾

6、、胃、肝经,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归脾胃走里能内化湿浊而健脾以辛苦香温为用辛香行散走表能外散风寒湿邪寒湿去则脾胃自健,风寒除则关节自利。既治里又治外既治上又治下,统治三焦湿邪。故有诸功。,应用: 湿盛吐泻1、用于湿阻中焦证食欲不振 用苍术 呕恶倦怠 健脾燥湿之功而治之,如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或胃苓散(平胃散五苓散)水煎服。,身体沉重2、用于风湿痹证 肢节肿痛用苍术苦温辛 麻木疼痛 燥之品,以散风燥湿胜寒。如二妙散(苍术黄柏)或三妙丸(二妙散加牛膝)。3、用于风湿表证用本品以散肌表之风湿。如神术散(苍术、白芷、细辛等),此外,还用于青盲内障(夜盲眼)如猪肝散(苍术10g、石决明30g、夜明

7、砂15g(包煎)谷精草30g、猪肝一具)同煮炖熟吃肝喝汤效果良好。注意:阴虚内热,津枯便秘,多汗者忌用。用量:312g。入汤剂。 总之:本品辛苦性温燥散,入脾胃经,内化脾胃湿浊之邪,外散风寒湿之邪,故有燥湿健脾、祛风湿和发表之功。凡湿邪为病,尤其湿阻中焦证为主治。并疗风湿痹痛、表证夹湿等,还能明目,治夜盲症及眼目昏涩等。,厚朴本经中品,别名:川朴、油朴、姜朴、紫油朴、根朴、鸡肠朴。,凹叶厚朴,性能: 辛、苦、香、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既下有形之积归脾胃能温中散寒消食积又散无形之滞入肺经则行肺气化湿除痰中无寒湿则气行滞通,肺无寒湿则喘咳自平。故有诸功。为下气行寒湿消积除

8、痰之要药。,应用: 湿阻中焦 1、用于 食积中焦(脘腹胀满,气逆呕吐) 气滞中焦 用厚朴温燥降散之功,以降有形之积,散无形之滞。如平胃散治湿阻中焦,或三物厚朴汤(厚朴、枳实大黄)治气滞中焦,小承气汤治食积中焦。,2、用于喘满证痰湿壅肺,寒湿内侵,伤及脾肺所致,用厚朴化湿行气而平喘止咳。如厚朴、苏子、陈皮、枳壳、杏仁等,亦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咳喘兼有外感证状者。此外:还用于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厚朴半夏茯苓紫苏生姜)水煎服。,现代研究:有抗溃疡、解痉、降压、抑菌的作用。用于胃炎、痢疾、肠梗阻、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用量:612g入汤剂。注意:内热津枯,脾胃虚弱者忌用。附:

9、厚朴花:功用厚朴,偏于行上,主胸脘痞满,胃气作痛。歌诀: 厚朴花与树皮,消积平喘降逆, 湿阻食积气滞,又能消痰下气。,砂仁本草原始处方用名:缩砂蜜,阳春砂,西砂仁、海南砂,砂壳、缩砂。,性能:辛、香、温。归脾、胃、肾经。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应用: 胸脘痞满1、用于湿阻气滞证 用砂仁芳香腹胀食少化湿而行气 。如香砂枳术丸,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子汤等。,2、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疼泄泻 用砂仁以温脾止泻,如砂仁 水煎服.或止泻散(砂仁、干姜、陈皮等)。3、用于胎动不安或妊娠恶阻 用砂仁以健脾行气而安胎止呕。如缩砂散(砂仁研细姜汤送下)治胎动不安。或砂仁,半夏、苏梗、竹茹等同用治妊娠恶阻。此外:能

10、解酒,亦可做调料用。现代研究:含挥发油,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炎溃疡等。用量:36g入汤剂。注意:阴虚有热者忌用。,白豆蔻别名:白蔻仁、白叩。,白蔻功同砂仁,常相须为用。比较如下: 砂仁香气浓浊,偏行中下焦,作用 较强,又能安胎,主脾胃气滞,化湿行 脾虚泻痢,胎动不安,妊娠气温中 恶阻等。白蔻芳香气清,偏行中上焦,作用 较弱,主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舌苔浊腻,反胃呕吐等均主湿阻中焦证,脾胃气滞证,脾胃虚寒证、解酒、止痛、又能作调料等。,草果除痰截疟,做调料用,草豆蔻行气燥湿。,作业:1、试述化湿药的含义、作用、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2、藿香、苍术、厚朴的性能、应用各有哪些?3、比较藿香与佩兰、砂仁与白蔻的功用异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