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性球菌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9262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性球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病原性球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病原性球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病原性球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病原性球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原性球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性球菌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凝固酶、溶细胞毒素、肠毒素等致病物质及 所致疾病。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掌握A族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掌握抗“O”试验的原理、方法。熟悉链球菌的生物学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了解链球菌的分类。,病原性球菌,1,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凝固酶、溶细胞毒素、肠毒,第十二章 细菌学各论第一节 病原性球菌化脓性细菌能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化脓性球菌: G+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病原性球菌,2,第十二章 细菌学各论病原性球菌2,葡萄球菌属,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80%以上的化脓性炎症由其引起,分布非常广泛

2、。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病原性球菌,3,葡萄球菌属 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80%以上的化脓性炎症由其,病原性球菌,4,病原性球菌4,病原性球菌,5,病原性球菌5,病原性球菌,6,病原性球菌6,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方法三性两法,病原性球菌,7,生物学性状病原性球菌7,生物学性状1 形态与染色 球形,葡萄串状,G+ 无鞭毛,无芽孢,病原性球菌,8,生物学性状病原性球菌8,2 培养特性,易培养 普通平板 血平板有色素 金黄色 白色 柠檬色有些菌溶血 产生溶血环,病原性球菌,9,2 培养特性易培养 普通平板病原性球菌9,病原性球菌,10,病原性球菌10

3、,3 生化反应,触酶阳性多数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气致病菌分解甘露醇,病原性球菌,11,3 生化反应触酶阳性病原性球菌11,抗原构造,capsule,polysaccharide(teichoic acid),SPA,病原性球菌,12,抗原构造capsulepolysaccharideSPA病原,SP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病原性球菌,13,SP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3 抗原性葡萄球菌A蛋白(SPA) 细胞壁上的表面抗原 与IgG的Fc段结合(协同凝集) 抗吞噬 荚膜 少数多糖抗原(磷壁酸抗原),病原性球菌,14

4、,3 抗原性病原性球菌14,病原性球菌,15,病原性球菌15,4 抵抗力是无芽胞细菌中最强的(三耐两怕)耐干燥 (2-3月)耐热 ( 60 1h 、80 30min)耐盐 (10-15%NaCl)抗菌素敏感 (易形成耐药)碱性染料敏感,病原性球菌,16,4 抵抗力病原性球菌16,5 分类 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病原性球菌,17,5 分类 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性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方法,病原性球菌,18,生物学性状病原性球菌18,致病物质凝固酶: 能使人和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 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 与致病性相关 保护细菌抵抗吞噬及其它杀菌物质作用感染特

5、点:病灶局限、不易扩散、而且脓汁粘稠。,致病性,病原性球菌,19,致病物质致病性病原性球菌19,致病物质葡萄球菌溶血素: 溶素为主要致病因子,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血小板及多种其它组织细胞。杀白细胞素: 破坏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抗吞噬、增强病菌侵袭力。,致病性与免疫性,病原性球菌,20,致病物质致病性与免疫性病原性球菌20,肠毒素: 部分金葡菌产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其特点: 耐热,10030min 不受胃肠液中蛋白酶影响 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病原性球菌,21,肠毒素:病原性球菌21,表皮剥脱毒素: 具有丝氨酸蛋白酶功能,裂解表皮组织的棘状颗粒层,破坏细胞间连接,表皮与真皮脱落烫伤样皮肤综

6、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引起发热、休克、肾衰、皮疹等多个器官功能紊乱,毒性休克综合征(TSS)其它,病原性球菌,22,表皮剥脱毒素:病原性球菌22,所致疾病侵袭性疾病:局部感染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病原性球菌,23,所致疾病病原性球菌23,疖,病原性球菌,24,疖病原性球菌24,皮肤感染,病原性球菌,25,皮肤感染病原性球菌25,病原性球菌,26,病原性球菌26,脓胞疮,病原性球菌,27,脓胞疮病原性球菌27,脓胞疮,病原性球菌,28,脓胞疮病原性球菌28,毛囊炎,病原性球菌,29,毛囊炎病原性

7、球菌29,病原性球菌,30,病原性球菌30,所致疾病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菌群失调症)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病原性球菌,31,所致疾病病原性球菌31,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原性球菌,32,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原性球菌32,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病原性球菌,33,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原性球菌,34,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原性球菌34,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方法,病原性球菌,35,生物学性状病原性球菌35,小猫试验,微生物检

8、查法,标本,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分离培养,血浆凝固酶发酵甘露醇耐热核酸酶,直接涂片镜检,革兰阳性葡萄球菌,生长现象,色素,溶血,生化反应,毒素检查,病原性球菌,36,小猫试验微生物检查法标本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分离培,防治方法,防,注意消毒隔离,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医源性感染,防止耐药性产生,治,抗菌素药敏试验,自身菌苗疗法,病原性球菌,37,防治方法防 注意 注意 防止,脓汁涂片,病原性球菌,38,脓汁涂片病原性球菌38,脓汁涂片,病原性球菌,39,脓汁涂片病原性球菌3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过

9、去认为不致病,但目前已成为医源性感染的常见菌,而且耐药菌株为金葡更为多见。CNS十余种与致病有关,最多是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常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及术后感染。,病原性球菌,4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链球菌属,病原性球菌,41,链球菌属病原性球菌41,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方法,病原性球菌,42,生物学性状病原性球菌42,生物学特性,1 形态染色 球形,链状排列,G+, 无芽胞,无鞭毛,病原性球菌,43,生物学特性 1 形态染色病原性球菌43,2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血平板或含血清培养基血清肉汤易形成长链,呈沉

10、淀生长血平板 灰白色,半透明细小S型菌落,不同菌株溶血不一,病原性球菌,44,2 培养特性病原性球菌44,3 生化反应触酶(-)菊糖发酵(-)胆汁溶解(-)4 抗原结构M抗原蛋白抗原C抗原多糖抗原5 抵抗力60 30min抗菌素敏感 (较少耐药)消毒剂敏感,病原性球菌,45,3 生化反应病原性球菌45,不完全溶血-溶血圈窄,圈内RBC未完全破坏,呈草绿色- 溶血,完全溶血-溶血圈宽大,RBC完全溶解溶血圈透明-溶血,病原性球菌,46,不完全溶血-溶血圈窄,圈内RBC未完全破坏,呈草绿色完,分类方法有三种根据溶血现象分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根据多糖抗原分类 根据对氧的

11、需要分类,病原性球菌,47,分类方法有三种病原性球菌47,6 分类根据溶血现象分类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不完全溶血环 溶血,条件致病菌。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的完全溶血环溶血,致病力最强。3.丙型链球菌:不溶血,不致病。,病原性球菌,48,6 分类病原性球菌48,分类,根据抗原分类,分20个群,A群 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化脓性链球菌),根据蛋白抗原进一步分类M抗原,荚膜,细胞壁,蛋白质,多糖,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病原性球菌,49,分类根据抗原分类分20个群,根据蛋白抗原荚膜细胞壁蛋白质多糖,链球菌抗原构造模式图,核蛋白Ag,荚膜,蛋白质Ag,多糖Ag,肽聚糖,病原性球菌,50,

12、链球菌抗原构造模式图核蛋白Ag荚膜蛋白质Ag多糖Ag肽聚糖病,根据抗原结构的分类多糖抗原 C抗原分A-V等20群,对人致病的90%属A群蛋白抗原 M抗原A群100型、B群4型、C群13型等根据氧的需要分类 需氧链球菌 致病菌 兼性厌氧链球菌 厌氧链球菌 条件致病菌,病原性球菌,51,根据抗原结构的分类病原性球菌51,A群链球菌,病原性球菌,52,A群链球菌病原性球菌52,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方法,病原性球菌,53,生物学性状病原性球菌53,致病物质细胞壁成分脂磷壁酸(LTA)黏附M蛋白 抗吞噬 与人类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病原性球菌,54,致病

13、物质病原性球菌54,外毒素类致热外毒素发热、红色皮疹(猩红热)链球菌溶血素:按对O2的稳定性分SLO和SLS,病原性球菌,55,病原性球菌55,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感染特点:感染病灶与周围界限不清,易于扩散,脓汁稀薄,病原性球菌,56,侵袭性酶感染特点:感染病灶与周围界限不清,易于扩散,脓汁稀薄,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局部全身(败血症、产褥热)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沿淋巴管扩散,病原性球菌,57,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链球菌感染沿淋巴管扩散病原性球菌57,病原性球菌,58,病原性球菌58,标本采集涂片镜检分离鉴定血清学实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实验(ASO) ASO试验可作为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指标(效价1:400)。防治 治疗首选青霉素G ,避免链球菌完全可减少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与防治方法,病原性球菌,59,标本采集涂片镜检分离鉴定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与防治方法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