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主要内容,1、病因 2、发病 3、历代医家对温病病因和发病的认识,2,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主要内容 1、病因 2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 熟悉温病发病类型3. 了解温病病因的共同特点和温病发病因素,3,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病因和发病医学知,第一节 病因,1.风热病邪2.暑热病邪3.湿热病邪4.燥热病邪5.温热病邪6.温毒病邪7.疠气,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一节 病因 1.风热病邪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审证求因,病
2、邪 人体 证候,风热暑热湿热温热温毒厉气,5,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审证求因 病邪 人体 证候风热5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温邪的共性,1. 热性显著-发热 2. 从外侵袭-外感 3. 相关季节-时邪 4. 相互转化 5. 病位不同,6,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温邪的共性 1. 热性显著-发热6病,一、 风热病邪,定义:发生于冬春季的一种致病温邪。 季节:冬、春季 春季温暖多风,也可因冬季气候 反常,应寒反温,形成风热邪。 病种:风温、冬温 冬温是冬季风温的别称。,7,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一、 风热病邪 定义:发生于冬春季的一种致病温邪。,致病特点: 1. 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3、 风性升散、疏泄,先犯上焦肺、肌表、皮毛。 初期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2. 易化燥伤阴 风热阳邪劫灼津液耗伤肺胃阴津 表现: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口渴,舌红少苔等。,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致病特点: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 变化迅速 风性善行数变,起病较急,传变较快,易逆传心包,也易消退。,9,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 暑热病邪,定义:发生于夏季的由火热之气 化生的一种 致病温邪。 季节:夏季病种:暑温,10,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 暑热病邪定义:发生于夏季的由火热之气 10
4、病因和发病,致病特点 1. 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叶天士:“夏暑发自阳明。” 壮热,大汗出,头晕,面赤,心烦口渴,脉洪大。 2. 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暑热亢盛酷烈,易伤津耗气。身热,汗出,口渴,燥齿,神倦,脉虚等。 3. 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暑热属火,与心气相通,暑热病邪可直中心包或引动肝风:身热,神迷,抽搐等。,1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致病特点 1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 易于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夏天暑热既盛,湿气也重,暑湿相搏,多郁阻气分。 暑热挾湿称为暑湿病邪,由其引起的温病称为暑湿。 暑湿病邪的致病特点: 易困阻脾胃,弥漫三焦,伤络动血,耗损元气。,12,病因
5、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 易于兼挟湿邪,郁阻气分12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三、 湿热病邪,定义:主要发生于长夏具有湿 和热二重性质的致病温邪。 季节:四季 长夏为甚 病种:湿温,13,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三、 湿热病邪 定义:主要发生于长夏具有湿 和热二重,致病特点 1. 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同类相召。 脾失升运,胃失和降:恶心脘痞,腹胀便溏 2. 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湿性重浊。 初期湿重热轻:身热不扬、恶寒、头身重着 神情呆顿、胸闷、脘痞腹胀等。 后期湿困伤阳:湿盛阳微。,1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致病特点 1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 粘腻淹滞,传变慢,病势缠
6、绵 湿性粘腻,与热邪相搏,胶着难解。 病程较长,传变较慢,缠绵难愈,瘥后易于复发。,15,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5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病案举例(一),某女,04.7.21.初诊。发热恶寒4天,咳嗽,口干,疲乏等症。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测体温39.9.,16,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病案举例(一)某女,04.7.21.初诊。发热恶寒4天,咳嗽,四、 燥热病邪,定义:发生于秋季的具有干燥性质 一种致病温邪。 季节:秋季 病种:秋燥,17,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四、 燥热病邪 定义:发生于秋季的具有干燥性质17病因,致病特点 1. 以肺为病变中心 秋令主气,肺属燥金,同气
7、相从。 先犯肺经,肺失清肃:发热,微恶风寒,口干鼻燥,咳嗽少痰。 燥热化火,伤及肺阴:咳嗽气急,胸满胁痛,咽干舌燥等。,1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致病特点 1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 易致津液干燥 易伤肺胃阴津:口渴,口鼻、唇咽及皮肤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大便干结,舌苔少津等。 3. 易从火化 燥热化火,上干清窍:耳鸣、目赤、龈肿、咽痛等。,19,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 易致津液干燥19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五、 温热病邪,定义:在春季致病的一种温邪。 不兼有风、暑、湿、燥等病邪的性质,但温热性质显著。 季节:冬、春 病种:春温,20,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
8、座,五、 温热病邪 定义:在春季致病的一种温邪。20病因和发,致病特点 1. 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起病即见里热炽盛证候:高热,烦渴,溺黄赤,或斑疹隐隐,神昏等。 2. 里热内迫特性显著 热盛伤络,迫血妄行,或阻闭心窍,引动动风:斑疹显露,神昏,痉厥。 3. 易耗伤阴液 后期多耗伤肝肾之阴,出现身热,颧赤,口燥咽干,脉虚,神倦,或手足蠕动,舌干绛而萎等。,2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致病特点 2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六、 温毒病邪,定义:指六淫之邪蕴结不解而形成的一类温热性致病因素。包括风热时毒、暑热时毒、湿热时毒(暑湿时毒)、燥热时毒、温热时毒等。 清 邵步清温毒病论 季节:四季
9、 病种:肿毒温病,22,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六、 温毒病邪 定义:指六淫之邪蕴结不解而形成的2,致病特点 1.攻窜流走 可内攻脏腑或窜扰肌腠、血络,可见咳喘,神昏谵语,或痉厥或丹痧、斑疹等。 2. 蕴结壅滞 蕴结于脉络,导致局部血脉阻滞,毒瘀互结,形成肿毒特征,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甚则破溃糜烂。 临床意义 除按温病的一般辨证论治外,也要注重清热解毒。,23,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致病特点 23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病案举例(二) 患儿,9岁,050119诊。两颌下有肿块已4天,疼痛,头痛,疲乏,咽痛,发热,无咳。舌淡红,苔白,脉弦数。,2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病案举
10、例(二)2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七、厉气,定义: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 的一类致病温邪。 季节:有不同季节 病种:温疫,25,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七、厉气 定义: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25病因和发,致病特点 1. 致病力强 无论正气强弱,无论老幼皆可染病。 2. 传染性强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 3. 多从口鼻而入 4. 有特异的病变定位,26,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致病特点 26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二节 发 病,一、发病因素 二、感邪途径 三、发病类型,27,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二节 发 病 一、发病因素27
1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一、发 病 因 素,(一) 体质因素(二) 自然因素 (三) 社会因素,2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一、发 病 因 素(一) 体质因素2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一)体质因素,温邪能否侵入人体而发病,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邪正力量的对比。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不足 邪气太盛,29,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一)体质因素 29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自然因素,气候的变化,对温病病邪的形成、传播和人体的防御功能,产生的影响最大,易导致各类型温病的发生。 环境因素、地域因素对温病发病的影响为次。,30,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
12、专题讲座,(二)自然因素 气候的变化,对温病病邪的形成,(三)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营养、体育、卫生、防疫、文化、人际等。,3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三)社会因素 包括政治、经济、营养、体育、卫生、,32,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2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感邪途径,(一)从皮毛而入 (二)从口鼻而入,33,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感邪途径 33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一)从皮毛而入,皮毛失固,卫外失职,温邪乘虚而入,正邪相争。 接触性传染病:风疹、水痘、恙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艾滋病等。,3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一)从皮毛而入 34病
13、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从口鼻而入,大部分温邪通过此途径感染人体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呼吸道:风温、秋燥等。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行性感冒等。 口气通于胃,邪从口入而直犯脾胃。 消化道:湿温、暑湿等。 肠伤寒、痢疾、流行性腮腺炎 、病毒性肝炎、霍乱等。,35,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从口鼻而入 大部分温邪通过此途径感染人体35病,三、发病类型,(一)新感温病 (二)伏邪温病,36,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三、发病类型 (一)新感温病 36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一)新感温病,简称“新感”:感受当令病邪即时而发的一类温病。 临床特点:初起病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
14、,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传变一般由表入里,由浅入深。 初起治则:解表透邪,37,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一)新感温病 简称“新感”:感受当令病邪即时,代表病种,风温、暑温、暑湿、湿温、秋燥,3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代表病种3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伏邪温病,简称“伏邪”: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临床特点:初期即显现出一派里热证候,若无外感激发,一般无表证。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内郁证候为主要表现。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39,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伏邪温
15、病 简称“伏邪”:指感邪后未即时发,代表病种,春温、伏暑等。,40,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代表病种 春温、伏暑等。40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鉴别点 4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2,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鉴别点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42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3,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鉴别点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病 机传变 43病因和,4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鉴别点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4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5,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鉴别点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治则 45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第三
16、节 历代医家对温病病因和发病的认识,一.病因方面:影响较大的两种学说 六淫化火说: 以金元刘完素为代表。 杂气学说: 为明未吴又可首先提出。 二.发病方面:伏邪(伏气)与新感学说是温病发病方面的两个主要学说,46,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三节 历代医家对温病病因和发病的认识 46病因和发,一.病因方面,(一)六淫化火说: 1.形成原因: 1)社会的需要 2)医学内部矛盾的结果 重方药轻理论 辛温法与热性病的矛盾,47,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一.病因方面(一)六淫化火说:47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贡献:1)打破了和剂局方一统天下的沉默局面2)在内经、难经、伤寒论的理论基础上
17、,创造性的提出了六气皆能化火以及三阴三阳结为热证的崭新理论。3)变革了辛温法,及时的总结和提出了以辛凉解表和寒凉清热治疗热病的治法与方药。4)对祖国医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4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贡献:4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六气化火说(火热论)1)火热致病的广泛性 在内经的基础上,把属于热的从7种扩充到34种,把属于火的从10种扩充到23种。2)六气皆能化火学六气:即六淫(风、燥、湿、寒、火、热) 风与火热的关系 湿与火热的关系 燥与火热的关系 寒与热的关系,49,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六气化火说(火热论)49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1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2)里证:攻下里热,清热解毒,养阴退热 里热郁结“三一承气汤” 热毒极深,波及血分“承气汤加黄连解毒汤” 大下后热势尚盛“黄连解毒汤合凉膈散”或“白虎汤合凉膈散”。,5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里证:攻下里热,清热解毒,养阴退热5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二)杂气学说1.“杂气”是有别于六气的一种物质 吴氏认为温疫的病因与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及不正之气无关,提出了崭新的温疫病因新说“杂气论”。2.“杂气”致病的传染性、流行性和散发性,52,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杂气学说52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 “杂气”致病的特异性、部位特定性
19、、偏中性1)特异性 即“杂气”是多种多样的,某种杂气只能引起某种疾病,不同的杂气引起的疾病不同。2)部位特定性 是指杂气(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有选择性地导致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发病。3)偏中性 是指有的杂气只能导致这一种属的动物发病,而不会导致那一种属的动物或人发病;有的杂气只能导致人发病,而不会导致动物发病。,53,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 “杂气”致病的特异性、部位特定性、偏中性53病因和发病,4.温疫的传变 温疫的传变,是从半表半里的膜原开始,吴氏根据感邪的轻重、体质强弱、传变方式等不同归纳为九种类型。 又可归纳为四大类:向表传变;向里传变;同时向表里传变;表里先后传变。,54
20、,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温疫的传变5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温疫的临床症状表里两大症1)表证(但表不里) 表现为头疼身重,发热而复凛凛恶寒等,若疫邪外传,由肌表而出,或自斑消或从汗解。2)里证(但里不表) 表现为外无头痛,继之无三斑四汗。 邪传里之上者:胸膈痞闷,欲吐不吐,或虽得少吐而不快。 邪传里之中下者:心腹胀满,不呕不吐,或大便秘,或热结旁流,或协热下利,或大肠胶闭。,55,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温疫的临床症状表里两大症55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6温疫的治法1)温疫初起: 邪毒即不在经,又未入胃,居于半表半里的募原,汗之不得,下之不可达原饮疏利半表半里之邪,
21、邪气溃散,表里分消。2)邪毒分传表里 三消饮因势利导,使邪毒早日分离。,56,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温疫的治法56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邪热散漫在外:(大热、大渴、大汗、脉洪数) 是邪离膜原,中结渐开,此时不必透达膜原。白虎汤 清肃肌表,使邪毒由汗出而解。4)若邪热传里 结于胸膈者,为邪气在上用瓜蒂散引而越之,使疫毒由吐而出。 结于膈下者,属邪毒在中下用承气汤引而竭之,使疫毒由下而去。5)若疫毒表里分传 宜承气汤、先通其里,里通表自和,即“温疫下不嫌早”。,57,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邪热散漫在外:(大热、大渴、大汗、脉洪数)57病因和发病,(三)目前对温病病因的认
22、识 1.从祖国医学来看,病因是个病理概念,离开临床症候就不可能推出病因,临床证状高度概括就是病理概念。 温病的病因学说,是古人根据四时温病的临床特点,联系发病季节,气候变化而作出的推理理论。,5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三)目前对温病病因的认识58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温病包括了多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其发生的原因不言而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造成疾病的原因,当然气候、环境、地区等自然条件,可以影响到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和人体的防御机能,但这只能作为发病的条件。,59,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温病包括了多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3.今
23、天我们如何处理六淫病因与生物性致病因素,值得探讨。如重庆中研所就提出“毒”的问题,认为毒包括微生物病原、内毒素、抗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炎性分泌物等。提出“毒随邪入”“热由毒生”“变为毒起”“毒不去,热不除,变必生”的新论点,60,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今天我们如何处理六淫病因与生物性致病因素,值得探讨。,小结 以上从历史到如今的关于温病在病因学上的认识,归纳起来,我们认为是包括致病微生物在内的四时气候变化造成温病的发生,就目前来说,这个观点既符合现代医学的实际,又不违“辨证求因”“审因认治”的原则。,61,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小结61病因和发,二.发病方面,(一)伏邪温
24、病说(包括伏寒化温与伏热后发两种) 1.伏寒化温说:从内经至明汪石山以前,该说法一直占统治地位,他们认为温病是由于冬季感受寒邪,不即发病,寒邪内伏,久郁化热,过时而发的伏气温病。认为寒邪是温病的病因,和认为温病均是伏寒化热的伏气温病,其证据是不充分的。,62,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发病方面 (一)伏邪温病说(包括伏寒化温与伏热后发两,2.伏热后发说:认为伏气温病的发生并非感受寒邪,而是感受温邪后不即发病,温热病邪伏而后发。用伏热后发来解释温病的发病也很勉强,因感受寒邪都不能“相安无事”,难道比寒邪更为暴烈的热邪却能“相安无事”毫无证状表现吗?,63,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伏热后发说:认为伏气温病的发生并非感受寒邪,而是感受,(二)新感温病说: 认为温病的病因是感受温邪,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温病都是伏邪化热的传统观念。汪石山首先提出这种观点。,6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二)新感温病说:64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复习思考题,1、温病的病因?其性质与致病特点?2、温病的发病因素及感邪途径?发病类型?,65,病因和发病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复习思考题1、温病的病因?其性质与致病特点?65病因和发病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