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9298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0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标本采集根据临床评估及病期采集不同的标本。如呼吸道感染一般采集鼻咽洗漱液或痰液;肠道感染采集粪便;脑内感染取脑脊液;病毒血症时期取血液;作病毒分离或病毒抗原的标本,应在发病初期或急性期采集,因此时病毒在体内大量增殖,检出率高。病毒分离标本的采取,最好在发病1-2天进行。血清学检查的标本应采取双份血清送检即以发病初期和病后2-3周分别采取血清标本。双份血清同时进行检查,如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才有诊断意义。,病毒感染的检查

2、及防治原则,2,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及,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标本采集2.标本处理标本采取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对于本身带有杂菌的标本,如粪便、咽嗽液、痰液等,应加入高浓度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处理。大多数病毒对甘油有抵抗力,送检组织、粪便标本等可置于含抗生素的50%甘油缓冲盐水中,低温保存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3,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标本采集2.标本处理3.标本送检与保存病毒在室温下很快灭活,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到病毒实验室,如实

3、验室距离较远或一时无法立即送检时,应将标本放入装有冰块的冰壶内,最好在1-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立即进行检查或分离培养。暂时不能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将标本存放在-70低温冰箱内保存。,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4,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二)病毒的形态学检查1.光学显微镜检查用光学显微镜可直接观察痘类病毒的单个病毒体;也可直接被某些病毒受染的组织细胞中的包涵体。根据包涵体的特点,作出辅助诊断。2.电子显微镜检查1)电镜直接检查法:用于从疱疹液、粪便或血清标本中直接检查疱疹病毒、甲肝病毒、乙肝病毒颗粒等;2)免疫电

4、镜检查法:将病毒标本制成悬液,加入特异性抗体混合,可使标本中的病毒颗粒凝聚成团。再用电镜,可提高病毒的检出率。,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5,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二)病毒的形态学检查(三)病毒的分离培养1.动物接种2.鸡胚培养3、组织细胞培养,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6,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三)病毒的分离培养1.动物接种:是最原始的病毒培养方法。目前对某些病毒分离仍然应用。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兔和猴等。接种途径有鼻内、皮下、皮内、

5、脑内、腹腔内、静脉等。根据病毒种类不同,选择敏感的动物及适宜接种部位。如嗜神经病毒(乙脑病毒、狂犬病毒)可选用小鼠脑内接种,以使病毒增殖,并根据动物出现的症状特征帮助诊断。2.鸡胚培养,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7,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三)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感染的检查及,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三)病毒的分离培养1.动物接种:2.鸡胚培养:是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一般采用孵化9-12天的鸡胚,根据病毒的特性将病毒标本接种于鸡胚的不同部位。如疱疹病毒接种于绒毛尿囊上,流感病毒初次分离接种于羊膜腔,传代培养接种于尿囊内。3、组织细胞培养,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8,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三

6、)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感染的检查及,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三)病毒的分离培养1.动物接种:2.鸡胚培养:3、组织细胞培养将离体活组织块或分散的活细胞加以培养,统称为组织培养。后者双称为单层细胞培养。是目前分离培养病毒的主要方法。通常用人胚肾细胞、人胎盘羊膜细胞、人胚二培体细胞、鸡胚等原代细胞以及传代细胞等制备单层细胞培养。病毒感染细胞后,大多数能引起细胞病变,无需染色即可直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的细胞不产生病变,但能改变培养液的PH,或出现红细胞吸附及血凝现象(流感病毒),有时还可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细胞中的病毒和细胞变化。组织培养多用于病毒分离培养和检测中和抗体,制备疫苗等。,病毒感染

7、的检查及防治原则,9,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三)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鸡胚接种,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0,鸡胚接种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0,(四)其他检查方法1.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查应用血清学方法诊断病毒感染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就是利用抗原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已知的病毒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病人标本新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的抗原,或用已知的病毒抗原检查病人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病人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效价必须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常用的方法有中和试验、补休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免疫扩散及荧光素、酶、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等。2.病毒核酸杂交技术 3.聚合酶链反应,病毒感染的检

8、查及防治原则,11,(四)其他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1,(四)其他检查方法1.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查2.病毒核酸杂交技术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应用面广的诊断技术和研究手段。原理是根据双股DNA具有解离和重新组合的特性,用一条已知的单链DNA,标记上放射性核素作探针与固定在硝酸纤维膜上的待测单股DNA进行杂交,再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以确定有无病原体存在。 3.聚合酶链反应,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2,(四)其他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2,(四)其他检查方法1.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查2.病毒核酸杂交技术3.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快速体外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的技术,

9、能在一至数小时内通过简单的酶促反应使待测的DNA扩增至数百万倍,然后取反应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观察到核酸条带,不需放射性核素标记。该技术可用于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疾病的诊断。,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3,(四)其他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3,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单层,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4,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单层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4,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单层(MRC),呈棱形,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5,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单层(MRC),呈棱形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非洲绿猴肾细胞单层(Vero),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6,非洲绿猴肾细胞单层(Vero)病

10、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6,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7,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7,正常细胞 细胞病变(CPE),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8,正常细胞 细,鸡红细胞吸附于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9,鸡红细胞吸附于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19,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一)病毒感染的预防1.人工自动免疫目前应用各种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进行人工自动免疫。灭活疫苗常用的有流脑疫苗、狂犬疫苗、流感灭活疫苗等。减毒活疫苗常用的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流感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黄热病疫苗以及上些联合疫苗(如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

11、等。灭活疫苗是用甲醛灭活剂灭活病毒核酸,但不影响病毒的抗原性。减毒活疫苗是用自然或人工选择法对人无毒或弱毒的变异株来制备。活疫苗免疫效果好,但可能返祖,恢复毒力而致病,也可激活潜伏病毒引起持续性感染,故有潜在危险性。为提高疫苗的安全性,目前正试用于人体的还有亚单位疫苗(流感疫苗等)和基因工程疫苗,也称多肽疫苗(乙肝疫苗),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20,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一)病毒感染的预防病毒感染的检查,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一)病毒感染的预防1.人工自动免疫2.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免疫制剂有免疫血清、胎盘球蛋白、人血球蛋白,以及与细胞免疫有关的转移因子 等。注入人免疫球蛋白对

12、甲肝、麻疹、脊髓灰质炎等具有紧急预防作用,可使接触者不出现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症状。近年来已应用含有高滴度抗-HBs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预防乙肝,有一定疗效。,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21,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一)病毒感染的预防病毒感染的检查,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一)病毒感染的预防(二)病毒感染的治疗1.干扰素是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等多种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1)种类:、又称I型干扰素, 又称型干扰素。型干扰素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强于I型干扰素,而抗病毒作用I型干扰素强于型干扰素。,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22,第二节 病毒感染

13、的防治原则(一)病毒感染的预防病毒感染的检查,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二)病毒感染的治疗1.干扰素(1)种类:、(2)作用机理:干扰素作用于邻近的正常细胞,使之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影响病毒的组装和释放。抗病毒蛋白只作用于病毒,对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没有影响,故其副作用小。(3)生物学活性:广谱抗病毒作用(治疗病毒感染-乙肝、疱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水痘等)、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23,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二)病毒感染的治疗病毒感染的检查,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二)病毒感染的治疗1.干扰素2.化学药物由于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故对病毒有效的化学治疗剂多对机体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目前疗效好,毒性小的药物有盐酸金刚烷胺、阿糖腺苷、无环鸟苷、丙氧鸟苷及疱疹净等。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其他几种药物对疱疹病毒有一定疗效。3.中草药板蓝根、大青叶,甘草甜素等能抑制多种病毒,苍术、艾叶在组织培养细胞内能抑制腺病毒、鼻病毒、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24,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二)病毒感染的治疗病毒感染的检查,IFN的作用,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25,IFN的作用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