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9322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 充血第二节 血栓形成第三节 栓塞第四节 梗死,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病理学,第一节 充 血,充血(hyperenlia):是指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量增多的状态。 动脉性充血分类 静脉性充血,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第一节 充 血 充血(hype,动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nlia):是指因细动脉扩张致组织或器官内动脉输入血量增多的状态。,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动脉性充血 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静脉性充血,1.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

2、nlia):是指因静脉内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滞在小静脉内。又称淤血。,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静脉性充血 1.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静脉内塞与外压2. 原因: 心力衰竭,3 . 病变: 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多血,颜色暗红或紫绀,温度降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 4 . 后果: 淤血性水肿和出血 淤血性硬化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静脉内塞与外压,慢性肺淤血,(1)原因:左心衰 肺静脉回流受阻 肺淤血 (2)病理变化: 肉眼:肺褐色硬变。,肺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和棕黄色斑点,弥散分布,质实,变韧,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慢

3、性肺淤血 (1)原因:左心衰 肺静脉回流受阻 肺,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镜下: 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巨噬细胞、红细胞及心力衰竭细胞 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网状纤维胶原化,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病,心力衰竭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了细胞后,红细胞崩解,血红蛋白被分解成棕黄色含铁血黄素,这种胞质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在左心衰时出现。,肺泡壁增厚,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见成堆心衰细胞,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心力衰竭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了细胞后,红细胞崩解,血红蛋,慢性肝淤血,(1)原因:右心衰 体静脉回流受阻 肝淤血(2)病理变化: 肉眼:槟榔肝。,肝

4、表面及切面见灰黑色的淤血区(新鲜标本为暗红色)与淡黄色脂变区相互交错,呈槟榔样的花纹,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慢性肝淤血 (1)原因:右心衰 体静脉回流受阻 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窦扩张充血 镜下: 中央静脉附近的肝细胞萎缩、消失 小叶周围的肝细胞脂变,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0,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第二节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thrombosis):是指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份凝固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thrombus)则是该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1,第二节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thrombos,条件与机制,1.心血管内膜损伤暴露

5、出内膜下胶原纤维 血小板反复聚集 血栓形成 释放组织因子 启动凝血系统 2 .血流缓慢,涡流形成 血小板与血管壁接触 血栓形成 血液粘滞性增加 3.血液凝固性增高,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2,条件与机制 1.心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出内膜下胶原纤维 病理学,血栓形成过程,条件 血小板聚集成堆 血小板反复聚集,形成血小板梁 血小板梁之间血液凝固 血栓延伸增大 阻塞血管 血液凝固,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3,血栓形成过程 条件 血小板聚集成堆 血小板反复聚集,,典型的静脉血栓由头、体、尾三部分构成。,静脉内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4,典型的静脉血栓由头、体

6、、尾三部分构成。静脉内血流缓慢,容易形,血栓的类型,1 .白色血栓 多发生于心瓣膜和动脉内膜,主要成分 为血小板,还有少量纤维蛋白。,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5,血栓的类型 1 .白色血栓 多发生于心瓣膜,2 .混合血栓 由血小板梁及血小板梁之间的纤维蛋白 网和网罗的红细胞构成。,由血小板梁和纤维蛋白共同构成,小梁周围有折细胞粘附,在纤维蛋白网眼中充满红细胞,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6,2 .混合血栓 由血小板梁及血小板梁之间的纤维蛋白,3 .红色血栓 由纤维蛋白网及红细胞构成。 4 .透明血栓 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发生在微血循环内。,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可见大量纤维蛋白构成的微血

7、栓,呈均匀红染团块状,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7,3 .红色血栓 由纤维蛋白网及红细胞构成,血栓的结局,溶解吸收结局 机化与再通 钙化,血栓被网芽组织取代,并有新血管形成,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8,血栓的结局 溶解吸收血栓被网芽组织取代,,血栓对机体的影响,有利方面 避免血管破裂性出血。不利方面,阻塞血管腔脱落引起栓塞引起心瓣膜病出血与休克,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9,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方面 避免血管破裂性出血。阻塞,第三节 栓 塞,栓塞(embolism):是指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某处血管管腔的现象。阻塞血管腔的物质称栓子(embolus)。,

8、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0,第三节 栓 塞 栓塞(embolis,(一) 栓子运行的途径: 栓子运行的途径与血流方向一致。 1 .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的栓子 肾、脾、脑、下肢栓塞。2 .右心和体循环静脉栓子 肺动脉栓塞。3 .门脉系栓子 肝内门静分支栓塞。4 .交叉性栓塞或逆行栓塞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1,(一) 栓子运行的途径: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二) 栓塞的常见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1、血栓栓塞(最常见) 小分支 影响不大(1)肺动脉栓塞 已有肺淤血,侧支循环不能代偿 出血性梗死 主干、大分支、广泛性肺小A 猝死(2)体循环的动脉栓塞 常栓塞在脑、肾、脾和下肢

9、梗死,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2,(二) 栓塞的常见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1、血栓栓塞(最常见),2、空气栓塞:(实验)泡沫状血液充斥在右心腔和肺动脉口,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和向肺动脉血液输出 猝死。,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入口处见癌组织栓塞静脉管腔,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3,2、空气栓塞:(实验)泡沫状血液充斥在右心腔和肺动脉口,影,第四节 梗 死,梗死(infarction)是指因动脉阻塞而侧支循环不能及时建立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一、原因:1. 血栓形成2. 动脉栓塞3. 血管受压闭塞4. 动脉持续痉挛,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4,第四节 梗 死 梗死(infarc,二

10、、病变:基本病变 细胞核改变 细胞质改变 同坏死 间质改变,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5,二、病变: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5,三、病变特点与梗死部位和该器官的血液分布的关系: 1、病变与血管分布:(1)脾、肾、肺血管呈锥形分布-梗死灶呈锥形,切片呈 扇形或楔形,其尖端朝该器官的门部。(2)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梗死呈不规则的图状外观。(3)肠系膜动脉分支呈辐射状-梗死灶呈节段性。 2、病变与梗死部位:脑梗死-液化性坏死,肾、脾、 心、肺、肠梗死-凝固性坏死。,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6,三、病变特点与梗死部位和该器官的血液分布的关系:病,呈锥形(扇形)分布,病理学第3章局部

11、血液循环障碍,27,呈锥形(扇形)分布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7,(1) 贫血性梗死-心、肾、脾梗死,梗死灶内含血量少、灰白色与邻近组织有明显充血出血带。镜下,早期可见该组织轮廓,晚期呈一片红染均质状。,3、病变特点与含量的关系:,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8,3、病变特点与含量的关系: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8,梗死灶呈锥体形(扇形),尖端指向肾门,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9,梗死灶呈锥体形(扇形),尖端指向肾门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脾边缘见灰白色似锥体形的梗死灶,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0,脾边缘见灰白色似锥体形的梗死灶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2、,梗死区为一片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梗死区与正常组织间有充血出血带,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1,梗死区为一片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梗死区与正常组织间有充血,(2)出血性梗死-肺肠梗死、梗死灶内明显出血, 暗红色或紫黑色。,梗死区有明显出血,呈暗红色,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2,(2)出血性梗死-肺肠梗死、梗死灶内明显出血,梗,肺组织梗死区内有大量出血,梗死区出血明显,呈暗红色,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3,肺组织梗死区内有大量出血 梗死区出血明显,呈暗红色 病理学第,梗死区呈紫黑色(灰白处为正常肠段),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4,梗死区呈紫黑色(灰白处为正常肠段)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肠壁各层组织广泛坏死,并伴弥慢性出血,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5,肠壁各层组织广泛坏死,并伴弥慢性出血 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出血性梗死的条件,组织结构疏松血管吻合地丰富或双重循环动脉阻塞前已有淤血,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6,出血性梗死的条件组织结构疏松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