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炎症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9328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8.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炎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病理学炎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病理学炎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病理学炎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病理学炎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炎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炎症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病理学炎症-课件,复习:,栓子的运行途径,复习:栓子的运行途径,重点:炎症的表现和发生原因难点:炎症的病理变化和结局,第四章 炎症,热,红,肿,痛,机能障碍,第四章 炎症 热红肿痛机能障碍,第四章 炎症,前 言:,名称来由:原意表示患病部位发热,好似火焰燃烧。公元前38年,古罗马蔡里萨斯(Celsus)提出:患病(体表)部位:发红、肿胀、发热和疼痛以后伽伦(Dalen)附加第五个:官能障碍人体75%疾病为炎症性命名法:器官名称+“炎”,第四章 炎症 前 言:名称来由:原意表示患病部位发热,第四章 炎症,炎症,概念: 指具有血管系统

2、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全身性病理过程。,本质:以防御为主。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和增生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反应: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第四章 炎症炎症 概念: 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主要特征和防御的中心环节 炎症损伤抗损伤、修复损伤与抗损伤贯穿炎症反应全过程: 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结果既为炎症的结局 抗损伤损伤炎症痊愈 损伤抗损伤炎症蔓延扩散 抗损伤损伤炎症迁延不愈炎症的意义: 即是机体重要的保护反应, 抗损伤和修复作用,又能引起机体不同程度损伤,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主要特征和防御的中心环节,第四章 炎症,一、炎症的原因:,生

3、物性因子: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炎症又称感染。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第四章 炎症 一、炎症的原因:生物性因子: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第四章 炎症,一、炎症的原因:,物理性因子:高温、低温、机械性损伤、紫外线、烧伤。,第四章 炎症一、炎症的原因:物理性因子:高温、低温、机械性,第四章 炎症,一、炎症的原因:,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化学物质内源性化学物质,第四章 炎症 一、炎症的原因: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化学物质,第四章 炎症,一、炎症的原因:,异常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害而引起各种类型的免疫反应性炎症。,第四章 炎症 一、炎症的原因:异常免疫反应:,第四章 炎症,二、炎症的病理变化:

4、变质渗出增生,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慢性炎症或炎症后期,损伤性病理过程,第四章 炎症 二、炎症的病理变化: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慢性炎症,(一)变质 局部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致炎因子直接作用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反应产物,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实质 间质,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玻璃样 粘液变性 纤维素样坏死,坏死崩解,1.形态改变,(一)变质致炎因子直接作用 局部组织实质 细胞水肿 凝固性坏,病理学炎症-课件,第四章 炎症,代谢变化:分解代谢 局部酸中毒:分解代谢耗氧量中间代谢产物H+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不利于白细胞活动组织内渗透压:离子浓度增加炎症介质形成和释放:(炎症介质炎症

5、过程中参与、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血管扩张,通透性,发热,疼痛,组织损伤等,第四章 炎症 代谢变化:分解代谢,第四章 炎症,液体,概念,血管外的组织 体腔体表 黏膜表面,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是消除病因和有害物质的重要环节,(二)渗出,第四章 炎症 蛋白 白细胞液体 概念血管外的渗出是炎症最具,渗出物 渗出液 在组织间隙-炎性水肿 在体腔-炎性积液 在表面-炎性卡它 蛋白质 炎细胞,渗出物,第四章 炎症,渗出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白细胞渗出,第四章 炎症 渗出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1.血流动力学改变,(1)细动脉痉挛(短暂)神经调节(2)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细动脉

6、扩张、闭合的毛细血管床开放,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多,导致局部动脉性充血。,1.血流动力学改变(1)细动脉痉挛(短暂),(3)血流减慢、停滞,白细胞附壁,管腔变窄,血液浓缩白细胞靠边 渗出物压迫,1.血流动力学改变,(3)血流减慢、停滞白细胞附壁管腔变窄 血液浓缩1.血流动力,正常细动脉 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 血流减慢停滞 白细胞边集 白细胞渗出 红细胞也可漏出,正常细动脉,2.血管通透性增加,机制 内皮细胞收缩和/或穿胞作用增强损伤:直接损伤或白细胞介导 新生毛细血管高通透性,2.血管通透性增加机制,3.液体渗出,液体渗出机制:1)血管壁通透性增加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内胶体渗透压升高3)血

7、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3.液体渗出液体渗出机制:,3.液体渗出 ,渗出液 漏出液,本质 炎症渗出 非炎症漏出 血管通透性 增加 变化不明显 成份 蛋白含量 多 少细胞 多 少,检查 比重 大 小 外观 浑浊 澄清 细胞数目 多 少,3.液体渗出 渗出液 漏出液 本质,第四章 炎症,渗出液的意义:,有利: 稀释毒素,带走有害物质,减轻损害。 带来抗体,补体等杀菌物质和营养物质。 渗出的纤维素,有利于WBC吞噬和组织修复。 渗出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可刺激体产生免疫。,第四章 炎症 渗出液的意义:有利:,第四章 炎症,渗出液的意义:,不利 渗出液太多,压迫器官,影响功能。 纤维机化,引起粘连。,第四章

8、 炎症 渗出液的意义:不利,3、白细胞的渗出 白细胞从血管内穿过管壁到达损伤部位的过程称为白细胞的渗出。 (1)白细胞的渗出过程: 白细胞的边集和附壁:白细胞 从轴流边集(边流)沿内皮 细胞表面翻滚附壁,3、白细胞的渗出,白细胞黏附:白细胞表面的细胞粘附分子和内皮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牢固的粘着白细胞游出:形成伪足伸入内皮细胞间隙游出趋化作用:在趋化因子作用下,沿组织间隙作定向移动,白细胞黏附:,损伤部位,趋化作用,白细胞渗出过程,损伤部位趋化作用白细胞渗出过程,(2)白细胞在炎症局部的作用,吞噬作用免疫作用组织损伤作用,(2)白细胞在炎症局部的作用吞噬作用,吞噬细胞的种类:A. 嗜中性粒细

9、胞:小吞噬细胞来源:血。中性粒细胞直径1012m,核浓染、呈杆状或分叶状,细胞浆内含中性颗粒,中性颗粒是杀灭、消化和降解病原物和组织碎片的重要场所。,意义:急性炎症早期 化脓性炎症,吞噬细胞的种类:意义:急性炎症早期,B.巨噬细胞:(marcophage)来源:血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渗出血管周围组织后,体积增大、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直径为12 24m,胞核呈肾形或椭圆形。功能:吞噬细菌、异物、组织碎片,B.巨噬细胞:(marcophage),巨噬细胞意义: 急性炎症后期 慢性炎症 非化脓性炎症 病毒感染 寄生虫感染 菌未杀灭、繁殖、随巨噬细胞 游走、 扩散,巨噬细胞意义:,C.嗜酸性粒细胞:

10、 细胞体积略大于嗜中性粒细胞,核呈肾形或分叶状,胞浆内含许多粗大的球形嗜酸性颗粒功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意义:变态反应 寄生虫感染 炎症消退,八字核,C.嗜酸性粒细胞:八字核,白细胞吞噬作用: 概念:炎症灶聚集的白细胞吞入并杀伤或降解病原体和组织碎片的过程吞噬作用:是炎症防御反应中最重要的环节 吞噬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白细胞吞噬作用:,吞噬过程:包括识别及粘附、吞入、杀伤和降解。,吞噬过程:包括识别及粘附、吞入、杀伤和降解。,免疫反应: 主要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T或B淋巴细胞淋巴因子或抗体杀伤病原菌 A.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参与 B.体液免疫:B

11、淋巴细胞、浆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淋巴细胞的形态: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胞浆少 。,浆细胞的形态:多为卵圆形,核圆、位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呈车轮状排列,核的外周可见空晕,胞浆较多,略嗜碱性,淋巴细胞的形态: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胞浆少 。浆细胞的形,对组织损伤作用白细胞在化学趋化、激活和吞噬中释放溶酶体酶、氧活性代谢产物、白细胞三烯前列腺素、免疫复合物等 介导内皮细胞和组织损伤加重原始致炎因子的损伤作用,对组织损伤作用,(三)增生在致炎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称增生。它是一种防御反应,有助于炎症局限,最后形成瘢痕组织而修复。主要是慢性炎症时的病变。常以实质细胞和间质细

12、胞增生为主,作用:损伤修复 粘连硬化,(三)增生作用:损伤修复,第四章 炎症,炎性水肿压迫V缺氧代谢,渗出,组织渗透压通透性炎C浸润,为炎区细胞浸润提供来源,组织崩解产物剌激,限制炎症,修复变质组织,增生,变质,液体,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利于修复,第四章 炎症炎性水肿压迫V缺氧代谢渗出组织渗透压通透,习题:,1.炎症渗出的防御性作用表现在:毒素的稀释清除坏死组织消除、消灭致炎因子提供氧和养料2.名词解释:变异、渗出3.比较各种炎细胞的功能,习题:1.炎症渗出的防御性作用表现在:,第四章 炎症,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第五节

13、炎症的结局,第四章 炎症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复习:,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有渗出的过程包括液体渗出的主要成分白细胞渗出过程炎细胞的种类,变质渗出增生,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白细胞渗出,水盐蛋白质,边集和附壁黏附游出趋化作用,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复习: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变质血流动力学改变水边集和附壁中性,病理学炎症-课件,小静脉内皮细胞收缩,组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小静脉内皮细胞收缩组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速发持续反应,迟发延续反应,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速发持续反应迟发延续反应,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白细

14、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损伤部位,趋化作用,损伤部位趋化作用,教学要求:,掌握:变质性炎症和渗出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了解:炎症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炎症的结局,教学要求:掌握:,第三节、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一) 炎症的局部表现为: 红(血管扩张充血) 肿(液体、细胞渗出) 热(血流快、产热) 痛(胀压、炎症介质) 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第三节、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一) 炎症的局部表现为:,炎症的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炎症的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二)全身反应 发热(内外致热源)WBC(生成、释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

15、生实质器官中毒性改变,(二)全身反应,、发热机制,发热激活物(外源性致热原) 微生物内毒素、致炎物、淋巴因子、 抗原抗体复合物 内生致热原 白细胞致热原(IL)等 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发热机制发热激活物(外源性致热原),、外周血WBC改变: 炎症介质作用下的防御反应 不同病原菌感染引起不同类型的WBC增加急性化脓中性粒细胞慢性肉芽肿巨噬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外周血WBC改变:,(3)单核巨噬细胞增生病原体、组织崩解产物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增生肝、脾、淋巴结肿大(4)实质器官的改变炎症严重时,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3)单核巨噬细胞增生,防 御 反 应局部病变

16、: 变质 渗出 增生 变性、 (血管)抗体、 实质细胞 坏死 白细胞 肉芽组织 损伤 抗损伤 修复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防 御 反 应,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一、炎症的临床分类:急性炎症:起病急、进展快、多以变质、渗出为主、浸润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慢性炎症:病程长(数月、数年)、多为增生为主、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亚急性炎症:较少见,介于急、慢性之间的炎症。,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一、炎症的临床分类:,二、炎症的病理分类,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二、炎症的病理分类变质性炎,(一).变质性炎,以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炎症。 病因:毒素、病毒,变态反应及传染病

17、部位:心、肝、肾、脑、脊髓等实质性器官举例:乙脑、肝炎、阿米巴病,(一).变质性炎以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炎症。,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二)、渗出性炎,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份再分类: (各型可共存或转化) 1、浆液性炎 2、纤维素性炎 3、化脓性炎 4、出血性炎 5、卡他性炎,(二)、渗出性炎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份再分类:,1.浆液性炎主要成分为血浆,急性炎症早期。,表现: 组织间隙炎症水肿(如蚊虫叮咬) 浆膜腔积液(如结核性胸膜炎)粘膜面浆液性卡他(如感冒早期) 皮肤 烫伤水泡;水痘;带状疱疹。,后果:吸收;大量积液,压迫器官 ;喉炎窒息。,1.浆液性炎表现: 后果:吸收;大量积液

18、,压迫器官 ;喉炎,病理学炎症-课件,浆液性炎,浆液性炎,2.纤维素性炎,特 点: 以纤维素渗出为主部 位: 粘膜,浆膜、肺表 现: 黏膜表面:假膜性炎-白喉,假膜性肠炎。 (纤维素坏死组织白细胞) 心包:“绒毛心” 浆膜:纤维素性胸(腹)膜炎 肺泡腔内 :大叶性肺炎,2.纤维素性炎特 点: 以纤维素渗出为主,气管白喉(假膜形成),气管白喉(假膜形成),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心包炎,病理学炎症-课件,后果(结局) 溶解吸收:如大叶性肺炎。 粘膜表面的假膜脱落:溃疡、出血; 阻塞支气管、窒息 浆膜机化、粘连:如盔甲心,后果(结局),机化、粘连,机化、粘连,3.化脓性炎,概念: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

19、出为主,伴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炎症。致病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部位:皮肤、粘膜、浆膜、脑膜、各器官脓液:即脓性渗出物,由大量变性坏死的白细胞(脓细胞)、细菌、被溶解的坏死组织碎屑和少量浆液组成,3.化脓性炎概念: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伴不同程度的组,分类:根据病变不同分为三种(1)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黏膜 如化脓性支气管炎,化脓性尿道炎 积脓:如浆膜、胆囊积脓、输卵管积脓,分类:根据病变不同分为三种(1)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心包腔内脓液渗出,箭头所指为积脓,心包腔内脓液渗出箭头所指为积脓,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积脓,(2)脓肿

20、定义:器官组织内局限性化脓性炎,并有形成脓液的腔。原因: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产生血浆凝固酶,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素,交织成网,阻止病菌扩散好发部位:皮肤和内脏等。扩展:溃疡,瘘管 *窦道:深部组织的脓肿,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突破,形成一个有肓端的排脓通道。,(2)脓肿,肝脓肿 脑脓肿,肝脓肿 脑脓肿,肺脓肿,肺脓肿,窦道,溃疡,瘘管,窦道溃疡瘘管,脓肿的结局 小 吸收消退 大 切开排脓引流,穿破排出; 肉芽修复,脓肿的结局,(3)蜂窝织炎定义: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原因:常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分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溶介纤维素)好发部位:皮下组织、肌肉、阑尾等处病变特点:病变范围

21、较大,肿胀,边界不清,炎区大量N浸润预后:炎症痊愈后多不留痕迹,(3)蜂窝织炎,病理学炎症-课件,病理学炎症-课件,病理学炎症-课件,特点:以红细胞渗出为主,血管损 伤严重举例: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 病,鼠疫等,4、出血性炎症,特点:以红细胞渗出为主,血管损 4、出血性炎症,(三)增生性炎,局部病变以增生为主根据病因和病变特点不同分为:非特异性增生性炎肉芽肿性炎,(三)增生性炎,1.非特异性增生性炎,炎性息肉:突出黏膜表面的带蒂的肿块多发生在鼻黏膜、宫颈黏膜、肠黏膜炎性假瘤: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的似肿瘤的结节块组织多发生在眼眶和肺,1.非特异性增生性炎炎性息肉:突出黏膜表面的带蒂的肿块,2.肉

22、芽肿性炎,感染性肉芽肿: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常见:结核性肉芽肿、伤寒性肉芽肿等异物性肉芽肿:由进入组织内的外科缝红、石棉等异物引起的,2.肉芽肿性炎感染性肉芽肿: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第五节、炎症的结局,1.痊愈 完全:如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甲型) 不完全:如大脓肿,重型肝炎 2.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如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肾炎,第五节、炎症的结局1.痊愈,3.蔓延扩散(1)局部蔓延 沿器官自然管道蔓延,如:急性膀胱炎输尿管或肾盂炎溃疡:皮肤或粘膜的组织坏死脱落后形成缺损瘘管:连接皮肤与空腔脏器,或连接两个空腔脏器的病理性管道。 窦道:一端与皮肤或黏膜相通,另一端为盲端。组织间隙蔓

23、延病灶扩大,3.蔓延扩散,(2)淋巴道扩散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局限或经淋巴道入血) 扁桃体炎下颌淋巴结炎 下肢炎症腹股沟淋巴肿大 肺结核肺门淋巴结结核,(2)淋巴道扩散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局限或经淋巴道入血),(3)血道播散细菌或毒素入血 ,.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从血液中可查到细菌。.毒血症: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临床:高热、寒战。.败血症:细菌由局部入血后,没有被清除,且大量增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进一步发展可成为脓毒败血症。,(3)血道播散细菌或毒素入血 .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课后小结,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炎症的类型和病理改变炎症的结局,课后小结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习题:,1.急性化脓性炎症的早期,炎症部位侵润的炎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引起:蜂窝织炎纤维素炎脓肿出血性炎,习题:1.急性化脓性炎症的早期,炎症部位侵润的炎细胞主要是,A、变质性炎 B、浆液性炎 C、化脓性炎 D、纤维素炎 E、肉芽肿炎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流行性乙型脑炎5.结核病6.大叶性肺炎7.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有_8.炎症蔓延扩散的方式有_9.名词解释:炎性假瘤、炎性肉芽肿10.试比较脓肿和蜂窝织炎的区别。,A、变质性炎 B、浆液性炎 C、化脓性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