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总结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9369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复习总结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曹刿论战》复习总结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曹刿论战》复习总结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曹刿论战》复习总结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曹刿论战》复习总结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复习总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复习总结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曹刿论战 左传,(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复习目标,(1)了解左传及本文写作背景。,(2)梳理课文,积累字词。,1了解左传及写作背景。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情。 3、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积累字词,理解句意。4、概括每段内容,梳理文章思路。,复习提纲(10分钟),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

2、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左传简介,合作探究,解决疑难,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

3、的强大的齐国。,时代背景介绍,掌握下列字词:,(1) 曹刿( )(2) 又何间( )焉(3) 肉食者鄙( )(4) 弗( )敢加也(5) 小惠未徧( )(6) 小信未孚( )(7) 公与之乘( )(8) 战于长勺( )(9) 下视其辙( )(10)登轼( )而望(11)彼竭( )我盈( )(12)望其旗靡( ),gu,jin,b,f ,bin,f,chng,sho,zh,sh,ji,yng,m,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齐师伐我,又何间焉,肉食者鄙,何以战,小惠未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再而衰,彼竭我盈,望其旗靡,指鲁国,参与

4、,目光短浅,即“以何”,凭什么,同“遍”,遍及,指猪、牛、羊等祭品,虚夸,即以少报多,为人所信服,动词,赐福,保佑,案件,即使,动词,击鼓,驱车追赶,第二次,充满,指士气旺盛,倒下,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一),鲁庄公十年,齐国派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即将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何要参与进去呢?”曹刿说:“当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就入朝觐见。,翻译课文:,(二),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问:“大王您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衣服食物这些养身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有,一定会拿来分给大家。”曹刿说:“小恩小惠不能普及,人民不会跟从你的。”庄公说:“用来祭神的牛、羊、猪、丝织品等的数目从不敢虚报,对神一定说实话。”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被神所信服,神是不会赐福给你的。”庄公说:“大的或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也会按照实情来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来作战,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三),

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庄公与他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摆开了阵势。庄公将要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国的军队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以后,曹刿说:“现在可以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观察齐军战车的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子前面的横木向远处眺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庄公下令追击齐军。,(四),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

7、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原因。曹刿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士气就衰弱了,到了第三次士气就衰竭了。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我们战胜了他们。他们是大国,很难推测他们,恐怕他们有埋伏。我见他们的车轮印很乱,旗子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逐他们。,古今异义,牺牲玉帛,小大之狱,可以一战。,再而衰,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古义:第二次 两次 今义:重复,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可以、能够,古义:诉讼 今义: 监牢,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卑鄙,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衣食所安

8、,弗敢专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官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衣服和食物这些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如实反映。,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详细审察,但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这是忠心为人民办事,可以凭借这点打一仗。,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便有所衰落;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差不多耗尽了。,翻译下列句子,概括每段内容,梳理文章思路。,学法指导:叙述性作品梳理思路大抵有三种,一是按照时间发展的线索,一是按照人物活动的线索,一种是以

9、关键词一线串珠法。,第一段: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第二段:写长勺之战的经过。第三段:主要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按事件发展的线索:战前(迎战-问备战-请战)-战中- 战后评战;按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问战-参战-释疑)。按关键词窜珠法(论迎战论肉食者论备战论作战论胜战)。,(1) 曹刿( )(2) 又何间( )焉(3) 肉食者鄙( )(4) 弗( )敢加也(5) 小惠未徧( )(6) 小信未孚( )(7)下视其辙( )(8)望其旗靡( ),gu,jin,b,f ,f,zh,m,一、给下列各字注音,bin,课堂巩固练习(13分钟),十年春,齐师伐( )我。 肉食者鄙( ) 又何间( )焉

10、小惠未徧( )牺牲( )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 ) 小信未孚( )神弗福 () 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既克(),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难测()也,惧有伏()焉。,二、解释下列字词,三、根据斜体字的意思找出相应成语 齐人三鼓 望其旗靡 惧有伏焉 故克之 三而竭 下视其辙,四、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与它们现在的常用义有什么不同:(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五、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肉食者鄙,未能远

11、谋。(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 (3)多向分析理解文章,分析人物形象;(4)把握以“论”为中心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技法。,第二课时复习目标,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从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可以看出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军的条件是什么?曹刿对此是怎样认识的?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战略思想? 3、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俩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4、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哪两条?

12、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 5、哪些地方体现鲁庄公的“鄙”?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吗? 6、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复习提纲(15分钟),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要原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心系国事(位卑未敢忘国忧),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2、从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可以看出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军的条件是什么?曹刿对此是怎样认识的?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战略思想?,鲁庄公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衣食分人不独专,对神诚实不虚夸,大小案件尽诚心。,曹刿对战前政治准备的

13、分析,说明了他充分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曹刿的这种认识是难能可贵的,表明了他正确的战略思想。,曹刿否定了前两个条件,认为“衣食分人”得到好处的不过是些近臣,这是小恩小惠,未能遍及众人,人民是不会跟你去作战的;对神诚实,也不过是小信用,还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你的;而对第三个条件,曹刿加以肯定,认为这是做君主的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事,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凭这个条件抵御齐国的侵略。,3、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俩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鲁庄公鲁莽无知,再一次表现了“肉食者鄙”。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而曹刿

14、却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4、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哪两条?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彼竭我盈”;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即文中的“辙乱旗靡”。,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准战机,后发制人。,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紧扣住“远谋”。,5、哪些地方体现鲁庄公的“鄙”?,在强齐进攻下,鲁庄公盲目仓促应战,是“鄙”;把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保佑上,说明政治上无能;没有意识到人们的重要作用,说明

15、政治上的无知;急于求战,急于攻击,急于追击,说明军事上的无知;“既克”而不知“其故”,更见他见识之“鄙”。,也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备战见曹刿,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作战用刿,表现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战后问刿,为真知而求教;“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以看出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忠于职守。由此可以看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国君。,6、庄公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吗?,7、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还有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顺序组织材料的。,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这

16、一仗能不能打,以及战后的总结,而对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小结,曹刿论战,一、论何以战 求见 政治远见,(战略思想) 三问三答,二、从战指挥 鼓-未可-齐三鼓-可矣-齐师败绩 驰-未可-下视登望-可矣-逐齐师,三、胜敌评战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故克 大国难测辙乱旗靡故逐,军 事 思 想,以 弱 胜 强,(战术思想),课堂练习(13分钟),(1)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表明人民对这场战争态度的句子是( ),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表明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也是“可以一战”的条件,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 )之时,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 )之时。,1、 填空,

1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辙乱旗靡,(2)本文的文眼(线索)是( ),曹刿与鲁庄公谈话的中心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的作用是( ),表现鲁庄公“鄙”的句子是( )。,“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何以战?,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公问其故,2、本文人物谁为主,谁为宾,采用了何种写法?分别是怎样的人物形象?,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18、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鲁庄公急躁、冒进、目光短浅,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国君。,3、列举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请你举出历史上其他“以少胜多”的三个著名战例:,成语:一鼓作气:比喻趁着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干完。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之状。再衰三竭:力量已经衰减耗尽。,赤壁之战、巨鹿之战、 淝水之战、 官渡之战、城濮之战,4、从曹刿总结战争胜利的经验内容看,为什么他仅就如何选择反击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总结得全面吗?,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反击进攻

19、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的对庄公做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呼应,发展自然。 当然,曹刿的总结是不够全面的,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等。,归纳本文中心:,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分析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1.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略搭配得当。,2.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形

20、象。,满载知青的卡车总算到了罗坝满载知青的卡车,迸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沿着青衣江右岸的盘山公路,在高凤山中盘山道上艰难缓慢地向山下盘旋着,司机一直打开车头前的两个大灯,两条长长的圆锥形昏暗光柱交叉搜寻着前方的道路,卡车朝着罗坝方向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进。天色越来越黑了,淡淡的月光静悄悄地洒在脚下这片荒寂的土地上,照在公路远处的群山和身旁的青衣江上,照在环绕大山的盘山公路两旁,夜色朦胧的崇山峻岭披上了各种各样神秘的面纱,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到了罗坝,在紧靠公路右边的巨型山岩下方,卡车终于停下了来。看着立在路边的路牌,上面赫然清晰地写着罗坝两个粗大的黑色仿宋字。我们不禁疑惑了?卡车上的所有校友和同学都

21、非常清楚地记得,学校教学楼内的大墙上,在公布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分配表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公社的名称是乐坝,绝对不是罗坝。满载知青的卡车,现在就实实在在的停靠在罗坝公社的汽车站,同学们纷纷指着站牌上写着罗坝那两个粗大的黑色仿宋字,充满疑惑地询问带队老师,我们究竟是到乐坝?还是罗坝?带队老师和工宣队的师傅们,这会儿的口径倒是非常一致。异口同声地答道:“学校的分配表上纯属笔误,是写错了。洪雅县只有罗坝公社,根本没有乐坝公社。”此刻我们不由得感叹起来,你们既然已经知道是写错了,为啥不及时校正,莫非还有其他原因,天晓得你们属于故意写错,还是笔误呢?反正是把我们给误导了。那就算是罗坝吧。反正是现在,我们这伙

22、人都已经到了这个境地上,争论这个问题也毫无作用了。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再者我们刚才在车上已经看到,罗坝公社大体上都是平坝,虽说有些丘陵地带,但不太多,毕竟就不再是高山,对我们刚刚到达罗坝车站的知青来说,的确是一个极大的心理安慰。至于我们每一个人具体被分配到哪个生产队,是山上或是坝上,就靠个人撞大运了。在四川,很多地方的方言中,乐和罗的发音效果是一样的。如果不注意听,是分辨不清的。关键的是看着这“乐”和“罗”的字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是用在描述人物的姓氏,或者是以姓氏冠以地名的。如罗坝、刘坝等,一般是用“罗”字。如果单纯用以描述地名的,如乐山、儿童乐园等,用“乐”字冠名。如果用汉语拼音来描述

23、,在汉语拼音的系统上,到完全是能够分辨得清楚的。不过,四川人说普通话,其效果常常会让世人瞠目结舌的。记得人们常说的一句俏皮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事到如今,既然已经肯定的说过不是乐坝,那一定就是罗坝,罗坝就罗坝吧,反正人已经都到了这步田地,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谁知道今后会咋个样呢?万般无奈,只能顺其自然,走到哪座山就唱哪个歌了。同学们互相帮忙着,刚把行李从卡车车厢里搬下来,一起堆在站牌旁边的空地上,打量着车站周围的环境,大家被眼前所发生的一幕惊呆了。我们的周围突然出现了令人惊异的壮观场面:此时汽车右侧的群山上和青衣江对岸,几乎同时出现了漫山遍野的火把,这些火把构成的条条彩

24、链不停地飞舞着,无数火把由远而近的快速跑动着,江面的渡船上也有很多火把也在不停地挥舞着,橘红色的火把光照亮了青衣江两岸的夜空,不时还传来人们的喊声。只是由于距离太远,根本听不清楚他们喊的是什么,如此壮观的宏大场面,过去我只是在电影故事片里见过,不大工夫,数以百计破衣褴褛朴实无华的农民们,手举着火把,打着手电筒,提着马灯,从四面八方拥到我们汽车的周围,把我们围得个水泄不通。七嘴八舌向我们发出关切的询问:“你们是下放到我们这儿的知青吗?”“是的。”我们的心力憔悴,早已经疲惫不堪,谁也不想说话。一个同学有气无力的应声答道。这时候有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用力挤进了人群,一边和我们逐个握手,一边大声说:“同学

25、们,从今天起,你们就都是我们公社的人了,大家都是来接受再教育的,我叫周明德,我们非常欢迎你们到这里来安家落户。”真是天晓得。我当年不满十八岁,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安家落户,也没有明白到农村安家落户,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反正从今天起,我就是知青,就是农民了。此刻的我们,已经被这些朴实无华的农民们包围的严严实实,所有的行李都已经被他们全部搬到了渡船,又从渡船转移到公社会议室的讲台上。我们被欢迎的人群簇拥着,来到公社的会议室,坐在长条木凳上休息。在这里,罗坝公社革委会为我们召开了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会。在开欢迎会之前,这个会议室里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公社的会议室里,带队的老师和工宣队的师傅们,要我们列队站成两

26、行,带队的工宣队师傅和老师,当着公社各位相关领导的面,按照名单再做最后一点名。已交完名单,就算把我们正式移交给公社。这一点名,立刻发现出现了问题。确确实实地多了一个人。多了一个饶开智同学。那么,这个饶开智到底在啥时候混进来的,谁也没有查觉,就连带队的老师和工宣队都没有弄明白,他是什么身份上的我们这辆卡车。不管怎么样,反正现在,一个不容争辩的客观事实就摆在面前:饶开智本人已经实实在在地到了罗坝公社,端端正正地坐在罗坝公社会议室的长凳上,等待着分配到生产队。不论他是否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在罗坝公社看来,他是跟着我们学校的队伍一起来的。肯定是来自我们学校的知青。在夹江下火车,转上卡车的时候,带队的赵雄

27、老师和工宣队师傅们也发现了他,不过,他们误以为他是我们车上某一位知青的家属,或者是来送某个知青的朋友。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是混进来当知青的。带队的老师和我们车上的每个同学,都不认识他。究竟他是谁呢?经过详细询问,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大致经过:我们学校66级二班有个叫饶开明的同学,他有一副天生的男中音好嗓子,在66年五四青年节全校师生联欢会上,担任全班的领唱,我到现在还记得那铿锵有力的嗓音唱出洪亮的歌词:东方的太阳把世界照亮,地下的烈火闪闪发光,亚非拉革命像爆发的火山,把五角大楼震得摇摇晃晃。紧接着就是全班合唱:同志们,马列主义大旗高高举起,朋友们,国际歌要高声唱。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把帝国主义

28、彻底埋葬。接着就是领唱,二部合唱,男女生合唱这首歌直到高潮结束。这精彩的歌声和表演效果博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饶开明同学的名字以男中音歌唱家的号称扬名全校了。饶开明被安排下放到洪雅县三区的炳灵公社。他的弟弟饶开智是成都市西安路民办中学68级的学生。全校有800多同学,不论是谁,都不可能全部认得完,我们这辆卡车上的同学都是来自各年级各班,我们相互之间也不完全认识。我记得,当时一起分配到罗坝公社的,我只知道当时学校革委会的副主任王玉芳(外号兔儿团长)、还有我们班上的体育委员苏学栋、周德浮、还有初六七级六班的吴达仁和我一起分配到罗坝公社的。还有几个人是认识,叫不出名字,其他的只是

29、在学校里见到过,不熟悉。据饶开智自己讲:他父母当初的意见,本来是让他们兄弟两个下到一个生产队,相互之间好有个照顾。饶开明和饶开智他们兄弟两个的想法是:两兄弟在一个生产队,万一将来知青往回抽调的时候,两个人不可能同时一起都抽调回来。两个人不在一个生产队,说不定还能都抽调回来,反正输赢各占一半,那就拼搏一下,愿赌服输嘛。不管咋说,反正饶开智同学就这样跟着我们学校的下乡知青队伍,自愿到了洪雅罗坝公社的会议室。在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我和饶开明同学曾经是在一个红卫兵的学生组织里待过。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个人关系还算得上是朋友。既然是朋友的弟弟到我面前,我也可以把他当成我的兄弟来看待。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

30、带队的赵老师。让他和我下放到一个生产队。反正陈永华同学今天没有来,在我的提议下,学校工宣队和带队的赵雄老师做出临时决定,要饶开智顶替陈永华的下乡指标。和我一起,下放到洪雅罗坝公社光荣一队,相关手续以后再来补办。在公社欢迎知识青年的大会上,公社的杨社长热情地向我们大家说:“今后公社就是你们的家,你们这些知青同志们到了生产队以后,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到公社来找我们,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协助你们解决的”公社欢迎知识青年的大会,带队的工宣队师傅和老师,当着公社领导的面,按照名单继续点名。把我们正式移交给公社。这会儿刚点到我的名字,只看见离我不远的地方,突然站起来两个人,快步向我挤过来,两个人争先恐后地把一朵红花戴在我的胸前,其中一个人,穿着一套仿军服,头上戴着一顶仿制的军帽,他拉着我的左手,急迫地说:“我是光荣大队斗批改组的,我叫杨庭必。”另一个穿着由蓝色洗得发白的旧棉衣,他拉着我的手,忙不迭地说道:“我是光荣一队的队长,我叫杨文传。”说着就向旁边的人群挥了一下手臂,一群人立刻蜂拥而上,把我团团包围起来。还有人在公社会议室的讲台上找出了我的行李,急切地扛在肩上。还没等到会议结束,我就被光荣一队的干部和社员们一拥而上,扛着我们的行李,簇拥着我们挤出公社会议室的大门。不一会儿,饶开智也被他们给簇拥着挤出了会议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