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上课)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0987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上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上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上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上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上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上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上课)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学好以后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的本质和作用;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

2、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第三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探究 求真

3、务实,与时俱进,第五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作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意识的本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是运动的 (1)运动的概念。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

4、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考点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3、运动是有规律的 (1)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整个世界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意义。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受到规律的惩罚。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在规律面前,

5、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含义的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持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把反映、所认识。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注意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

6、,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这些属性中,运动属性是最根本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它是物质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重难点1:物质,重难点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第三课知识归纳,误区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点拨】物质

7、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误区2: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误区3: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点拨】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 误区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三、【易错易混点分析】,12010年9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家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人类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 人与自然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 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

8、存和发展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B C D 22010年1月15日发生了全球未来一千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日环食,也是我国22年来的首次日环食。之前,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机构通报了日环食时间及我国的最佳观测区域。科学家准确预告日环食的发生,表明了( ) A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 B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C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解析】科学家的准确预告,体现了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观点错误。,C,A,3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分

9、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从哲学的角度看,国务院之所以要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是因为( ) A自然界是物质的 B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C控制物价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D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解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够体会到它的重要意义,国务院分析当前价格形势,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可以制定正确的措施,稳定物价,D符合题意。A、B与题干无关,C不属于哲学观点。 4(2010年高考江苏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运动是无条件

10、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运动的无条件性、绝对性,而B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并非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故B与题干不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C表述错误,不能入选;D强调的是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与题干要求不符,故不选。,A,D,5(2011浙江)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质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熔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质变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 B C D 【解

11、析】每天海水都有盐分的进入和流失,注入量和流失量互相抵消,既没有量的积累,也没有质的变化,所以不符合题意;盐分的进入和流失体现了物质的运动,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是相对静止的表现,符合题意。 6(2011重庆)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地震的成功预警来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 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把握,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 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

12、极效果的程度 【解析】认识具有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D项错误;地震预警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项片面;地震横波与纵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客观事实,而非预测,B项不符合题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客观规律的支配,A项符合题意。,B,A,7(2008高考广东40)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受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

13、,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 【参考答案】(1)从材料一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2)材料二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

14、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8(2010江门一模)2009年8月9日在广州举行的亚洲能源论坛上,广东省政府负责人表示:广东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省份,又是能源匮乏的地区,是未来亚洲地区新能源产业潜力最大的地区。广东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进一步提高我省清洁能源利用比重。目前,在建风电总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到2020年全省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00万千瓦。 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实现我省经济与环境的双赢。(8分) 【参考答案】自然界是物质的,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

15、、保护自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实现我省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根据我省能源消费量大、常规能源匮乏的特点,大力发展新型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分)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2分),1、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起源看。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的内容看。

16、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点三:意识统一于存在(或物质决定意识),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

17、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考点四

18、: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重难点1:意识的能动作用,重难点2:比较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重难点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第四课知识归纳,误区1: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点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误区2: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点拨】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误区3: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点拨】反作用的大小不是由意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的。 误区4: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点拨】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三、【易错易混点分析】,1(2010年高考广

19、东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 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精神成为精神动力,这体现意识的反作用,D项符合题意;在任何条件下,社会存在都决定社会意识,A项说法错误;B、C项虽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D项。 2在2011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精彩的表演中,“省略字”使观众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想象。观众的这些“想象”( )

20、A不一定有事实根据 B来源于观众的大脑 C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C,3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曾说,他们在实验室人工构造一种单细胞模型,这种模型能够自我复制和进化,已经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这表明科学家们已经可以将没有生命的物质合成为新的生命形态,这对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 ) 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 B人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规律 C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 D科学发展使物质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的科学实验 4漫画内三句话的“想”字,体现的是(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意识活动具有创

21、造性,C,A,5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国务院于2010年11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新阶段,必须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防止“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现象的发生。这表明( ) A立足主观愿望可以改变规律 B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6温家宝总理指出“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正确的意识对解决经济危机起决定作用 C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 D意识的反作用

22、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C,A,7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深遂隽永,耐人寻味。他曾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并努力实践这一原则。他的作品很少使用形容词、副词以及修饰性从句,避免代替读者作判断、下结论,而只是用准确生动的名词与动词描绘场景和讲述故事,将“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传达给读者,剩下的“八分之七”则需要读者再思考。对“冰山原则”下列见解正确的是( ) 文学创作应尊重读者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其理解和丰富作品 文学作品应避免传达自己的价值信念和用作家自己的创作意图影响读者 读者阅读过程就是在自己的脑海中真实还原作品中的场景与故事的过程 读者阅读过程应是积极调动自身主观因素与作品形成个性化

23、契合的过程 A B C D 8(2010江苏模拟)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解析】对放学铃声和考试铃声的两种不同反映,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其不同是因为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A、D两项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错误,均不选。,B,B,10材料一:受日本地震影响,我国也加强了核设施的安全检查,确保人民安全。即便如此,我国人民由于担心核辐射影响海盐质量,还是发生了抢购碘盐事件,各地零售点无盐可卖。有评论指出:

24、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被放大的“恐慌” 材料二:面对食盐抢购现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确保食盐不断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据报道各地食盐货源充足,已基本消除恐慌心理。 材料三:从2011年春夏季的长江中下游特大干旱到夏秋季的南方暴雨洪水,这些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广大干群积极抗击灾害,尽最大努力减轻受灾损失。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6分) (2)“面对灾害,我们能加强灾害监测预报,减轻受灾损失,说明人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10分),【参考答案】(1)物质决

25、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受日本地震、核泄漏等客观情况的影响,我国人民担心海盐遭受污染,发生了恐慌心理。(3分)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在这种恐慌心理的作用下,大家把盐抢购一空,在国家的正确引导下,才树立正确的思想。(3分)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将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能够加强灾害监测预报是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表现。(4分)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26、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人们加强灾害监测预报,减轻受灾损失是充分利用规律的结果。(4分) 我们能加强灾害监测预报,减轻受灾损失,这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表现,但认为人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2分),11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我国将继续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切实走上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27、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的唯物论依据。 【参考答案】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我国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的表现。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积极应对资源环境的变化,揭示资源环境的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好这些规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应对资源环境变化工作的形势

28、非常严峻,这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依据。,1、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究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主

29、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改造世界。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考点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0、(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3)认识的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考点六: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

31、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重难点1: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重难点2:人的认识有是限的,而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里的人是指单个人,单个人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在一定时期内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只能达到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阶段。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类”,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认识。,误区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点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误区2: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

32、经验。 【点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途径。 误区3: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 【点拨】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误区4: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 【点拨】真理是正确的意识,能对人们的实践起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真理是有用的”说明了真理的作用,是正确的。 “有用即真理”,则把“有用性”当作真理的基本属性,否认了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这一基本观点,是一种实用主义(唯心主义)真理观。 误区5:是否有终极真理。 【点拨】由于实践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过程,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因此,真理永远

33、不能到顶、没有终极真理。,三、【易错易混点分析】,第五课知识归纳,1(2010高考广东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解析】前一句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故前一句片面强调实践。后一句“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2(2008年高考广东卷)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

34、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解析】题干是说真理和谬误的联系,A不符合题意;C“融合”的说法错误;D说法也错误。,B,B,3(2011江苏)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B C D 【解析】真理不是被推翻,而是被发展;物质决定意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它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说法错误。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是具体的、有

35、条件的。 42010年,中国网民创造了许多调侃物价上涨的网络新词,如“蒜你狠”、“豆你玩”、“棉花掌”、“姜你军”、“煤超疯”等,折射出百姓遭遇物价上涨压力的心态。这体现了( ) A认识来源于网民丰富的想象力 B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B,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的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A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36、 6近年来,人们对春晚褒贬不一,春晚导演感慨众口难调。这反映出( ) A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B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 C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D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有不同的认识 72010年12月,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商定,吸收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适应当前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需要。“金砖四国”变为“金砖五国”体现了( ) A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A,D,8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37、 )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B C D 9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说明真理是( ) A客观的 B具体的 C绝对的 D有条件的 10认识具有反复性,从客观上说是由于( ) 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有限的 人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影响人的认识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 B C D,C,C,B,11(2011广东37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

38、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2)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1

39、2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强调,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得到了宝贵启示。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些重要经验和宝贵启示,对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深刻认识、充分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参考答案】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

40、重要经验,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深刻认识、充分运用,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3 “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并由此划分为三期阶段。“绕”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首次实施中国人的绕月探测,是为一期工程;“落”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卫星陆续出发,在2013年前后,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是为二期工程;“回”2020年前进行首次月球样

41、品自动取样,在现场分析取样的基础上,采集关键样品返回地球,是为三期工程。 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探月工程为什么要经历“绕”、“落”、“回”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多次航天和深空探测实践,才能不断积累正确的认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探月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步完成。 (3)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探月工程的成功。,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

42、理(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作用。 3、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4、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6、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受到规律的惩罚。 7、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

43、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一、辩证唯物论,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4、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这个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二、认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