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与睡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0992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息与睡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休息与睡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休息与睡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休息与睡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休息与睡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休息与睡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息与睡眠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休息与睡眠,学习目标,理解休息和睡眠的含义和意义 描述睡眠生理(睡眠的分期及各期特 点、睡眠的周期变化及主要生理改变) 识别影响睡眠的因素 识别常见的睡眠障碍(原因,症状,治疗) 评估个体的睡眠情况 叙述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措施,休 息,休息的含义 1、休息是人的基本需要 2、休息包括身体、心理两个方面 3、休息的形式多种多样 休息的意义,睡 眠,睡眠的含义和意义 睡眠生理 影响睡眠的因素 常见的睡眠障碍 睡眠状况的评估 促进睡眠的措施,睡眠的含义和意义,睡眠的含义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由不同时相组成的 休息形式睡眠和觉醒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生 理现象,睡眠的含义和意义,睡眠的作用和意义 消除疲劳,

2、恢复体力 保护大脑,恢复精力 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 促进生长发育 利于皮肤美容,睡眠生理,一、睡眠发生机制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种有节律 的主动的神经调节过程。睡眠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些特定结构(脑干部位)和不同神经递质(如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的作用密切相关。,二、睡眠分期,脑电波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持续性的、节 律性的、自发的电位改变,用脑电图机在头皮上用电极引导出来,加以放大并描记下来,即称为脑电图(EEG)。四种波形:波:清醒、安静并闭眼时 波:睁开眼睛,大脑兴奋时 波:在困倦时 波:入睡以后,频率(次/秒) 幅值(uV) 意义,波:0.53 慢 20200 高

3、(睡眠)波: 47 100150 (困倦)波: 813 20100 (清醒安静)波:1430 快 520 低 (紧张活动),二、睡眠分期,睡眠包括 非快动眼睡眠(NREMS) 快动眼睡眠(REMS)非快动眼睡眠 没有眼球的快速运动,脑电波呈现慢波 同步脑电活动的频率随睡眠加深而减慢 又称正相睡眠、慢波睡眠或同步睡眠 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二、三及四期睡眠,二、睡眠分期,快动眼睡眠 眼球出现阵发性的快速运动,脑电波呈现 快波 脑电活动的频率与睡眠深浅度变化不同步 又称异相睡眠、快波睡眠或去同步睡眠。,非快动眼睡眠,第一期浅睡眠几分钟生理活动 开始下降易唤醒白日做梦 波,第二期中等深 度睡眠10-

4、20进一步 下降较易 唤醒短暂片段思维 波,第三期 深睡眠 开始 15-30 生命体征 开始下降 难唤醒 睡行 波,第四期 最深度 睡眠 15-30 生命体征 下降明显 非常难 唤醒 睡行 波,快动眼睡眠,深睡眠5-10(每次睡眠后50-90后出现)基础性状况 发作性状况很难唤醒做梦,波,三、睡眠的周期变化,入睡前,NREM睡眠 第一期,NREM睡眠 第二期,NREM睡眠 第三期,NREM睡眠 第四期,REM睡眠,NREM睡眠 第二期,NREM睡眠 第三期,四、睡眠的生理变化,NREM与REM 睡眠共有的生理变化:肌张力:肌张力减低,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刺激与反射:机体对刺激的感受与反应减弱

5、内脏活动:心输出量减少,血压略有下降。 胃酸分泌减少,食道蠕动减弱。,四、睡眠的生理变化,NREM与REM 睡眠不同的生理变化NREM 睡眠:全身肌肉松弛,没有眼球运动。基 础代谢率降低,心率减慢,血压下 降,呼吸减慢,换气量减少。REM 睡眠有两种状态: 基础性状态: 发作性状态:除眼球快速运动之外,面肌及 四肢肌肉可产生小的抽动。内 脏活动不稳定,胎儿胎动增加等,五、睡眠的生理意义,NREM 睡眠: 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生长 消除疲劳,恢复体力REM 睡眠: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成熟新突触联系的建立,促进和巩固记忆活动促进精力的恢复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易导致某些疾病(如

6、心 绞痛、哮喘、脑血管病等)的发作,六、睡眠与梦,梦的定义梦是睡眠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周期性的心像活动。80%的梦发生在REM睡眠期。每个夜晚梦都是间隔90-100分钟周期性出现,六、睡眠与梦,梦的心理生理学特点 梦中的感觉:生动,视觉是最基本表现 梦的记忆缺损: 梦中的情感:忧虑/恐惧比愉快多;内疚/羞愧 很少出现 梦的内容:多元化; 梦如人生;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做梦的必要性:,影响睡眠的因素,年龄 年龄越小,所需的睡眠就越多;人到了老年,所需的睡眠时间也相应减少。从儿童期到老年期,REM睡眠与NREM阶段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影响睡眠的因素,生活方式 作息制度 饮

7、酒、吸烟、咖啡因摄入 运动 疾病 药物,影响睡眠的因素,饮食 饮食量:过饱、过饥 增进睡眠的食物:乳酪、牛奶等, 富含色氨酸,抑制大脑思 维活动,使人进入睡眠状态 精神心理状态,影响睡眠的因素,环境 室温 声音 光线 卧具: 床、枕头 卧姿: 右侧卧位 睡眠地点 职业,常见睡眠障碍,失眠 睡眠过多 睡中异常,失眠,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分为三种情况 睡眠早期:入睡困难(从想睡到实际入睡所用 时间1小时) 睡眠中期:易醒(一夜醒来2次以上), 醒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再入睡 睡眠末期:早醒(比以往正常提前2小时以上) 醒后不能再入睡,失眠的原因,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躯体疾病、精神疾

8、病 药物因素 ,失眠的表现,失眠的症状: 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精神疲惫,头昏眼花、头痛、耳鸣,心悸气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工作效率下降等失眠的主观标准(临床标准): 主诉睡眠生理功能障碍; 白天疲乏、头胀昏等症状由睡眠障碍干扰所致; 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日不适,不视为失眠,失眠的表现,失眠的客观标准:睡眠监测(多导睡眠图) 睡眠潜伏期延长(长于30分钟); 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小时半); 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失眠的治疗,非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 认知治疗 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科学的睡眠卫生,定时休息,准时上、下床 舒适的环境 不在床上读书、看电视等 适当运动,但避免睡

9、前2小时运动 睡前避免饮咖啡、茶、吸烟等,避免大吃大喝 上床20分钟后仍未睡着,可起来简单事情 若已存在失眠,尽量不要午睡 不要长期使用安眠药,间断服用,每周4次,认知治疗,以改变个人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为主要目 标的一类治疗方法 改变对睡眠的认知偏差 降低对失眠的担心、恐惧 正确认识治疗的效果,行为治疗,睡眠限制疗法 刺激控制疗法 放松疗法,失眠的药物治疗(镇静催眠药物),第一代: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等 (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第二代:苯二氮卓类: 镇静、催眠、抗焦虑 氯氮卓(利眠宁)、地西泮(安定) (对内脏毒性低,使用安全)第三代:佐匹克隆、唑吡坦 (基本不改变正常的生理睡眠结构,不易 产生耐

10、受性和依赖性),使用催眠药物的注意事项,同一种催眠药不宜连续使用超过3-4周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些疾病禁用催眠药开始治疗给予治疗剂量,睡眠改善后再减量服用长半衰期催眠药者,不可驾驶车辆/操作机器避免与其他中枢抑制药物(镇痛药)合用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尤其巴比妥类药孕妇、哺乳期妇女忌用催眠药,儿童不宜,睡眠过多,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嗜睡特征:夜间虽已获得睡眠,但白天仍然 嗜睡,致使总睡眠时间增多。,常见的原因:抑郁、情绪低落、沮丧,REM睡眠的增强:REM发生加快、时 期的延长及眼球快 速运动增快,睡眠过多发作性睡眠病,特征:白天有阵发性的不可抗拒的睡眠病因:98%患者携带HLA-DR2/DQw1基

11、因临床表现: 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发作 猝倒发作 入睡前幻觉和醒后幻觉 睡眠性瘫痪,发作性睡眠病,分度: 轻度:白天轻度睡意,猝倒每周6个月,12个月 慢性:12个月,发作性睡眠病,治疗: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中枢神经兴奋剂:苯丙胺(工作/学习前服用) 抗抑郁药:,睡中异常,睡行 睡惊 睡语,睡中异常睡行,病因及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倾向 药物:如水合氯醛 诱发因素:过度疲劳、发热、 连日睡眠不足,临床表现: 儿童较成人多见,4-8岁 睡眠中行走,睡中异常睡行,治疗:一般治疗安全防范措施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心理行为疗法,睡惊(夜惊),指突然从NREM睡眠中觉醒,并

12、且发出尖叫或呼喊,伴极端恐惧的自主神经症状和行为表现。病因: 遗传因素:50%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诱发因素:发热、过度疲劳、情绪 紧张等,睡惊(夜惊),临床表现:4-7岁儿童最常见,成人最易患病在20-30岁发生在刚入睡后1-2小时的NREM睡眠后期主要表现:持续1-2分钟后发作自行停止治疗:同睡行,睡语(呓语),发生在睡眠周期的任何阶段 儿童、成人都会出现,睡眠状况的评估,资料来源: 患者本人 护士的观察 家属或同病室病友,评估的内容:,评估的内容,1、睡眠情况(入院前、后对比) 睡眠时间 睡眠质量 睡眠习惯,2、影响睡眠因素,3、身体状况,评估的内容,4、体格检查 精神状态 面容 特殊体征,

13、5、实验室检查,睡眠障碍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1、不要熬夜,早睡早起。 2、入睡前不阅读使人兴奋的小说,不 讨论问题。临睡前避免剧烈运动、 饮浓茶、咖啡等,晚餐不宜过饱。 3、睡前清洗会阴。,促进睡眠的措施,促进睡眠的措施,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1、环境安静 2、卧室光线不宜太亮 3、室温适宜 4、床铺、枕褥舒适,促进睡眠的措施,教会患者促进睡眠的方法 1、睡前用热水泡脚,按摩足部。 2、睡前饮一杯热牛奶。 3、睡前可听一些轻松的音乐。,促进睡眠的措施,安排好夜间治疗,尽量少打扰患者,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尊重患者的睡眠习惯,保证患者的安全,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卫生宣教,给予催眠药物,小结,休息和睡眠的含义和意义 睡眠生理(睡眠的分期及各期特点、睡眠 的周期变化及主要生理改变) 影响睡眠的因素 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发作性睡眠病) 睡眠情况的评估 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