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说课稿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1129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说课稿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说课稿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说课稿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说课稿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说课稿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说课稿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说课稿ppt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认识三角形,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人:曾宝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给我们提供2个例子,例题1提供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还在哪里看到三角形。通过找和说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例题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

2、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

3、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并理解掌握新知识。2、学法: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画方格纸以及围钉子板等手段,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四、说教学准备1、四根小棒 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2、PPT课件,五、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课开始,首先呈现例1的场景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场景图中有学习过的哪种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在场景图中找出三角形,并沿着三角形的边指给同

4、桌看一看,再要求学生继续列举一些生活中见到过的三角形的例子。,(二)动手操作,概括特征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三角形的表象后,要求学生自己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创造一个三角形,预设:用小棒摆、钉子板上围、利用三角尺画等,然后展示交流学生的成功作品,并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场景图中的三角形和成功作品,启发学生思考围成一个三角形,小棒和小棒之间应该怎样摆,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指生说说想法,再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相邻两根小棒端点和端点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板演画一个三角形,强调围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再要求学生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并自学书上第22页下面的图,了解

5、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然后教师结合图形讲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名称。最后再次组织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提问有什么相同之处,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指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定义),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角形的特征)要求多名学生说说三角形的特征和围法,加深印象。,(三)合作探究,探索规律1.动手操作,发现问题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任选三根围一围,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然后进行展示与交流,在交流中明确不是所有

6、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能否围成三角形和三根小棒的长度有关。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提问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小组合作探究,并提出要求:请组长将组内的4中情况填写在记录纸上。小棒的长度不同:红(10cm)、黄(6cm)、绿(5cm)、蓝(4cm)。每种情况多次实验,确定是否能围成后再记录。,学生操作填写并汇报操作结果:10厘米、6厘米、5厘米的能围成,还有6厘米、5厘米、4厘米的也能围成,10厘米、6厘米、4厘米不能围成,10厘米、5厘米、4厘米也不能围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板书。然后提问你觉得小棒的长度怎样变化就可以围成呢?让学生自主验证,集体交流总结得出把两条边的长度加起

7、来与第三边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条边长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3.推广验证,得出结论根据学生上面的回答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分别从能围成与不能围成中选一种情况写出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的式子?指生回答,教师就其中一种进行板演5+610,5+106,6+105;4+6=10,4+106,6+104,接着要求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先在小组中讨论,全班交流,在指生交流得出结果: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出示三组数:2cm、4cm、6cm;5cm、2cm、5cm;6cm、2cm、5cm,要求学生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生先独立操作思考,指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深

8、化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四)练习反馈,巩固深化对于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放手让学生独立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订正错误,教师强调画法,再要求学生说说画出的三角形分别是用几条线段围成的、各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强化三角形的特征。,接着是第3题,在图中找最近的路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从学校到少年宫的所有路线,接着独立思考从中找到最近的路线,思考原因,要求多名学生发表意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五)回顾反思,总结延伸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六:板书设计,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特性: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性质: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A 边 B . C 顶点 角 边,可以:10厘米,6厘米,5厘米 6厘米,5厘米,4厘米 不可以:10厘米,6厘米,4厘米 10厘米,5厘米,4厘米5+610 4+6=10,5+106 4+1066+105 6+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