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1185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肿瘤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养生预防要点,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 陈滨海,概述,糖尿病和恶性肿瘤都是常见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恶性肿瘤是一种高消耗性疾病,而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造成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机体诸多并发症,当2者并存时,互相作用,加重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报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约17伴有糖尿病和血糖异常升高,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2008年全球新诊断1240万例肿瘤患者。全球2079岁人群中,2.85亿人(约6.6%)患有糖尿病。世界范围内,肿瘤为第2位的致死原因,而糖尿病为第12位致死原因。随着研究证据的积累,这两类最常见疾病的潜在关联自然

2、吸引了众人的关注。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原发性2型糖尿病可以增加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的发病风险,但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美国科学家在1982年开展了一项对包括467922名男性和 588321名女性 (均无肿瘤史) 的大样本人群前瞻性研究, 经过16年随访, 发现糖尿病与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和膀胱癌死亡率密切相关。其中肝癌和胰腺癌与糖尿病的关联最为密切。尽管大多数研究认为糖尿病与肺癌并无关联, 但有研究发现, 女性非吸烟糖尿病患者与肺癌存在正相关。,肿瘤与糖尿病共享多重危险因素,糖尿病与某些肿瘤之间的相关性,可能部分缘于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老年、肥

3、胖、饮食、缺乏体力活动、饮酒和吸烟等。,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大部分肿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随着年龄增大,糖尿病发生风险也越来越高。性别:尽管某些肿瘤具有性别特异性,但总体而言男性更易患肿瘤。校正年龄后,与女性相比,男性的糖尿病发生风险也略高。种族:不同人群年龄标化的肿瘤和糖尿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各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和医疗条件不同有关。,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体重:与BMI正常者相比,超重或肥胖人群中多种类型的肿瘤发生风险增加。肥胖与前列腺癌等肿瘤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重增加与一些肿瘤(特别是乳腺癌)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减轻体重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并

4、使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而减轻体重与其后肿瘤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尚不十分明确。体力活动: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体力活动较多与结肠癌、绝近期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低有关。体力活动也有助于预防肺癌和侵袭性前列腺癌等其他肿瘤。研究表明,经常做中度体力活动,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吸烟和饮酒:吸烟除了是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之外,似乎也是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酒精作用的证据不一,有研究提示,少量饮酒即增加发生特定类型肿瘤的风险,并且过度饮酒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然而,适度饮酒却与糖尿病发生率降低相关。,糖尿病易合并肿瘤的机制,高血糖作用 :葡萄糖是肿瘤细胞直接和唯

5、一的能量来源,并且高血糖对遗传物质可造成氧化损伤等。高胰岛素血症:由于糖尿病不同器官组织暴露于高胰岛素血症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使得胰岛素在不同个体促进不同器官发生癌症的风险难以定量评估。各种生长因子(如IGF-1,VEGF,TGF等)和免疫因素等作用。晚期糖基化纵末产物(AGEs)等。,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的相互影响,资料表明,恶性肿瘤可继发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确有使血糖增高、原有糖尿病加重的趋势,其可能的相互影响因素如下:化疗药物对病人有病变的胰岛B细胞的直接损害作用, 使其相对不足的胰岛素分泌更少, 导致血糖升高;部分化疗药物可引起肝细胞损害, 影响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及转化;

6、糖尿病患者糖酵解中3 个关键酶,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激酶活性易被化疗药物抑制, 使糖消耗减少;由于进食少, 肝糖原、肌糖原、脂肪、蛋白分解增多导致血糖增高;恶性肿瘤与糖尿病发病均有一定遗传基础, 与基因缺失或基因突变有关, 发病都以中老年人为多;,糖尿病病人锌、镁、锰、铁、钙等代谢异常, 致多种元素缺失, 而以上元素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 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病人; 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等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内皮素的作用: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内皮素有关。在肿瘤发生中, 内皮素参与诱导细胞增生, 对组织异常增生而导

7、致肿瘤形成有一定作用。恶性肿瘤与糖尿病在细胞、体液免疫改变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点。恶性肿瘤的发生、预后与细胞及体液免疫紊乱直接相关。长期高血糖可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淋巴细胞比例失调;与体内激素调节有关: 人体血糖水平受多种激素调节, 主要升糖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糖尿病的临床特点,1.一般症状:一般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常伴有软弱、乏力,许多患者有皮肤瘙痒。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病情较重,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症状。 2.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

8、机体健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直接促进了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 3.糖尿病并发症表现:一些患者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主诉而就医。糖尿病并发症包括慢性并发症和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如各种感染、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少数患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1浅表者可见肿块,生长速度较快。 2.疼痛:局部刺痛、跳痛、灼热痛、隐痛或放射痛,常难以忍受。空腔脏器可致痉挛,产生绞痛。 3.溃疡:呈菜花状,或表面有溃疡及恶臭血性分泌物。 4.出血:上消化道-呕血或黑便;下

9、消化道-血便或粘液血便;胆道与泌尿道-血便和血尿;肺癌-咯血或血痰;子宫颈癌-血性白带或阴道出血;肝癌-腹腔内出血。 5.梗阻:胰头癌、胆管癌可合并黄疸,胃癌伴幽门梗阻可致呕吐,肠肿瘤可致肠梗阻,支气管癌可致肺不张。,6.转移的症状:区域淋巴结肿大,相应部位静脉回流受阻,致肢体水肿或静脉曲张。骨转移可有疼痛,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肺癌、肝癌、胃癌可致癌性或血性胸、腹水。 7.全身症状:早期可有贫血、低热、消瘦、乏力,恶病质是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现。(良性及早期恶性肿瘤,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某些部位的肿瘤可呈现相应的功能亢进或低下,继发全

10、身性改变。,二甲双胍 越来越多的观察性临床研究表明,与其他降血糖治疗相比,二甲双胍治疗与肿瘤发生或死亡风险降低有关。有观察性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改善肿瘤预后。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既往证据表明,一些外源性胰岛素与肿瘤风险增加相关。最近,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探讨了胰岛素应用和(或)甘精胰岛素与肿瘤风险增加的可能相关性。甘精胰岛素可能通过与IGF-1受体结合,从而对肿瘤发生风险产生影响。但是一项5年开放性随机临床研究未发现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罹患肿瘤的风险高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但证据仍不十分充分。,某些药物,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健康要点,1.控制血糖水平: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并发糖尿病血糖升高,最主

11、要的处理为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原则上应首选胰岛素治疗,尽快恢复胰岛功能。2.合理饮食:饮食必须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重新分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才能达到合理平衡膳食和维持健康的目的。3.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合理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补充外源性胰岛素。4.中医辨证论治:通过中医药辨证论治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间断性服药。,5.运动疗法:糖尿病患者适量运动对控制血糖非常有利,而恶性肿瘤患者体质较差,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6.畅情志:患有糖尿病

12、本身就影响正常生活水平,合并恶性肿瘤特别是已经转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打击和精神压力。调节心理、管理情绪,消除负性情绪对病情的影响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7.学知识:了解肿瘤的治疗方案及放、化疗的主意事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中医养生预防举要,1.居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2.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3.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内容。4.术养:是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5.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谢谢聆听祝君健康,讲 者 简 介陈滨海,中医学博士,中医世家,主持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擅长中医治疗各类慢性炎症、癌前病变及各类恶性肿瘤。门诊时间:周四上午。门诊地点:门诊二楼肿瘤科门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