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7 苏轼卜算子·黄州(上课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1283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7 苏轼卜算子·黄州(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宋词7 苏轼卜算子·黄州(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宋词7 苏轼卜算子·黄州(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宋词7 苏轼卜算子·黄州(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宋词7 苏轼卜算子·黄州(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词7 苏轼卜算子·黄州(上课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7 苏轼卜算子·黄州(上课用)ppt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创作背景】,苏轼于元丰二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次年抵贬所,最初即寓居于定慧院。这院实际是个佛寺,又名定惠院,苏轼曾写有游定惠院记一文。这一时期他与佛印禅师等高僧常有交往,并且成为很好的朋友。作者在这里住的时间不长,未几即迁居临皋亭,最后又复营建了东坡雪堂,“东坡居士”的称号就是取于此时。这首词从题目和内容看应该是初到黄州时所作。,二、反复品读,根据注释疏通词意,体会词的意境。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

2、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三、品读鉴赏:,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上阕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 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寂寞、孤独、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2.“独往来”“缥缈”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

3、与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5、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6、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这首词运用了象征(比兴)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

4、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诗中比兴手法运用在何处,寒枝隐喻朝廷高位,沙洲犹如卑荒的黄州,作者以比兴的手法出之,形象生动。除此之外,在词第三句出现的幽人,本为幽居者或隐居之士的简称,但就整首词意来看,尚有他意:荀子,王霸篇说:公侯失礼则幽,故又有被囚禁之义,而这个被幽禁的居士毋庸说就是苏东坡自己的化身。所以由此我们亦可将此首词中的幽人,视作苏轼对自身遭遇的比拟。,通篇来看此首词作,从上片中的幽人联想到了孤鸿,再从孤鸿影想到了它的遭遇,于是下片里苏轼极力描写鸿鸟的心志,在这里的捡尽寒枝不肯栖

5、词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寓意在内。于是我们进而知道: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此首词作的描写脉络中,苏轼完全把自己,也就是幽人,与鸿鸟融在一起,写鸿鸟的心性、遭遇,也就是写自身的心致、困挫,以鸿喻人,合二为一,已然不可分割,7.请联系你学过的诗词,说说“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含义。,A、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B、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比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如李颀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

6、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C、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苏轼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D 、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7、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8.探讨:比较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说一说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A、拓宽了婉约词的视野。 苏轼词以清新明快、沉挚深永的婉约词为主。他的婉约词不再是“花间”式的绣幌绮宴席,不是晏殊式的小园芳径,也不是柳永式的依红偎翠,他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酒宴、歌妓、翠帐、香径等狭小的圈子引开,把读者从花间带向人间,从樽前带向世前。举凡咏史咏物、登临怀古、悼亡送别、游仙谈禅、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无不摄入笔端。,B、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入宋以后,词学大兴,范仲淹的边塞之作,晏殊的人生几何之叹,欧阳修的婉转言情,柳永的长篇铺叙,都能达到高度成就,

8、词坛的正宗婉约词,在一百多年的发展演进中,群芳竞放,可说是蔚为大观。然而,苏轼以其淋漓巨笔,翻万丈波澜,开豪放一派先河,树词坛异帜。,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摘录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有人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名人逸事,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