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1614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电图的 基本知识,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阳离子带正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负电荷,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不产生电位变化。当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刺激(阈刺激),其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使该处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从而形成一对电偶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负电荷)在后,电流自电源流入电穴,并沿着一定的方向迅速扩展,直到整个心肌细

2、胞除极完毕。此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称为除极状态。嗣后,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使细胞膜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这种恢复过程称为复极过程,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但复极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并较缓慢向前推进,直至整个细胞全部复极为止。,就单个细胞而言,在除极时,检测电极对向电源(即面对除极方向)产生向上的波形,背向电源(即背离除极方向)产生向下的波形,在细胞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形。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方向相同,但因复极化过程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因此记录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相反(图4-1-2)。,需要注意,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个

3、心肌细胞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因心外膜下心肌的温度较心内膜下高,心室收缩时,心外膜承受的压力又比心内膜小,故心外膜处心肌复极过程发生较早。,临床心电图,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心电图波形、波段的命名及测量,(一)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3波2期1段),1、P波 2、P-R间期 3、QRS波群 4、QT间期 5、T波 6、ST段,R,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二)心电图导联,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6个肢体导联 6个胸导联,与其六轴关系肢体导联的导联轴,2、胸前导联与电极的位置,胸导联横界面,心电图的测

4、量 和正常数据,时间、电压的测量,心电图记录纸是一种1mm X 1mm的方格坐标记录纸横坐标代表时间每一小格为lmm相当于0.04s,5小格为0.2s。,时间、电压的测量,纵坐标代表电压lmV的定标电压,正好能将心电记录器上的描笔上下移动l0mm一小格为lmm,相当于0.1mV的电位差5小格为5mm,相当于0.5mV。,心率的测量,测量若干个(5个以上)PP或RR间隔,求平均数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心率,心率(次分)=,60,PP或RR(s),各波高度和深度的测量,测量向上的波高度时,从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至波形的顶端测量向下的波的深度时,从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到该波的最低处。所测量的振幅可以mm(一小

5、格)计。,阅读心电图的步骤,找出波,确定是何心率 测定心率,P-R间期及Q-T间期判断心电轴检查各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形态、电压、时间及相互比例检查S-T段是否有偏移结合临床下诊断,异常心电图,1.1房性早搏 特点: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与正常P波不同。2、QRS波不变形,P-R0.12s;3、代偿间歇常不完全。,1.2室性早搏 特点: 1、提早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 QRS时限0.12s(3小格)2、QRS前面无相应的P波,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3、常有完全的代偿间歇,1.3(房室)交界性早搏1、QRS波与窦性者略有变异,因为交界区的激动也能同时逆行上传达心房,所以

6、QRS波前会产生一个逆行P波, PR0.12s2、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2.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特点:1、连续3个以上房性早博2、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心率常在100-150次/分之间。P波形态各异,P- P、 P-R不规则、杂乱无章。“多形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有肺动脉疾患的病人,2.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率通常在160-220bpm。P可以埋藏于QRS波中而不可见,也可能为倒置的逆行P波,与T波融合。 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辩,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2.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A、QRS波宽大畸形0.12s,ST-T改变,T波与QRS主波

7、方向相反,呈连续室性早博B、心室律稍不齐,频率为140200次/分,3.1心房颤动: 1、P波消失,代之以“f”波(在V1和II导较易识别)2、“f”波频率在350-600bpm ,RR绝对不等(脉搏短绌),3.2心房扑动:1、房波规则,P波消失,代之以“F”波,呈锯齿样。(II、III、avF导联清晰)2、扑动波较规则,频率在240-430 bpm,3、由心房内一个固定的异位兴奋灶发出冲动。,3.3心室扑动与颤动: A、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呈正弦波,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B、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便会转为室颤(大小

8、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分)而死亡。它的出现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心室扑动与颤动,4.1、右房肥大,特点:1、右心房比左心房先除极,P波的宽度增加,出现双向P波,并且P波的初始部分比较高大。2、 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在II、III、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右心房肥大,4.2、左房肥大,心电图表现:1、为P波增宽0.11s,呈双向/峰型,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2、双向P波的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左心房肥大,4.3、双房肥大,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又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双侧心房扩大,右室肥大的表现1、V1导联出现正向波,RS。2、V1导联的大R波在V2V6逐渐变小,V5导联中S R 。 (右胸至左胸导联逐渐变小)3、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4.5 左室肥大,:1、左心室是所有心腔中最厚的。 2、除极的方向是由窦房结指向左心室,而背离右心房、右心室。 左心室肥厚时可产生在高度、深度都增大的QRS综合波,在胸导联中最明显。,左心室肥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