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ppt课件.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2章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第一节常见症状的自我药疗,一.发热 1.直肠温度超37.6,口腔超37.3,腋下超37.0,昼夜体温波动超1 2.原因:外源性致热原 内源性致热原 释放前列腺素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3.临床表现 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突发热0.5-1天,持续热3-6天 (1)伴有头痛、关节、咽喉痛、鼻塞等可能感冒 (2)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可能有细菌感染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可能有病毒感染 (3)儿童伴有咳嗽、眼结膜充血,全身斑丘疹,可能是麻疹;伴有腮腺肿大,多为流行性腮腺炎 (4)有间歇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可能疟疾 (5)持续高热,伴随寒战、胸痛、咳嗽、为肺炎 (6)起病
2、缓慢、持续发热,无寒战,玫瑰疹、肝脾肿大,可能伤寒,4.非处方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1)对乙酰氨基酚: 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弱,作用缓和持久 (2)阿司匹林 解热镇痛作用强,吸收迅速 (3)布洛芬 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弱,解热同阿司匹林 (4)贝诺酯 对胃肠刺激小,作用时间长 5.处方药 5岁以下儿童高热,20%安乃近滴鼻,6.注意事项 (1)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 (2)发热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 (3)餐后服用 (4)可透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 (5)注意交叉过敏反应 (6)用药不能超过3日 (7)不宜同时用两种以上药物 (8)用药期间不宜饮酒 (9)注意饮食并物理降温,1
3、.人体受到伤害刺激后的保护性反应 2.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 (1)急性感染性发热,常伴有头痛 (2)脑血管意外 (3)剧烈头痛伴精神症状可能内脏出血 (4)早晨头痛,咳嗽或打喷嚏引起可能脑肿瘤 (5)头痛、头晕、呕吐、失语可能脑卒中 (6)头痛伴一侧瞳孔改变可能有动脉瘤 (7)单侧头痛伴对光敏感,呕吐可能偏头痛 (8)头痛伴一侧瞳孔扩张,精神紧张可能脑出血 (9)头痛伴颈部僵硬,发热、全身痛、可能脑膜炎 (10)头痛、视力突然改变,脑卒中、脑血管损伤 一只眼失明,提示颈动脉病变或损伤,二.头痛,3.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1)偏头痛 由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或体内物质暂时改变所致 (2)
4、紧张性头痛 由焦虑、抑郁、妄想等引起 (3)三叉神经痛 疼痛仅限于三叉神经支配的范围 4.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1)非处方药:解热镇痛抗炎药 (2)处方药:A.紧张性头痛:安定 B.反复性偏头痛:麦角胺咖啡因片 C.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5.注意事项 (1)维生素B1,调节神经传导 (2)解热镇痛抗炎药不能解除病因 (3)确定病因,治本 (4)解热镇痛药用药镇痛不超过5日 (5)餐后或餐中服用,不宜饮酒 (6)注意饮食及休息 (7)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布洛芬,三. 咳嗽,1.概述 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同时亦是呼吸系统疾病(感冒、肺炎等)所伴发的症状2.临床表现与分型 (1)感冒伴随咳嗽:轻咳
5、或干咳,少量薄白痰 (2)百日咳:多发儿童,阵发性剧烈痉挛性咳嗽 (3)支气管病变所伴随咳嗽: A.支气管哮喘:反复性喘息、咳痰 B.支气管扩张:大量脓痰,反复咳血 (4)肺结核:发热,消瘦、胸痛等,黄绿色痰液 (5)肺炎所伴随咳嗽:高热、寒战、铁锈色痰,3.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 A.咳嗽症状:刺激性干咳、阵咳选苯丙哌林 B.咳嗽频率或程度:剧咳首选苯丙哌林;弱咳选喷托维林 C.咳嗽发作时间:白用苯丙哌林,晚用右美沙芬 D.感冒所伴随咳嗽:右美沙芬复方制剂 (2)处方药 A.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刺激性干咳:可待因 B.呼吸道大量粘痰并阻塞气道:黏液调节剂 C.镇咳同时注意感染:应用抗菌药物
6、,4.注意事项 (1)痰液较多咳嗽应以祛痰为主 (2)持续一周以上伴有其他症状者应就诊 (3)对支气管哮喘咳嗽应合用平喘药 (4)注意生活起居,饮食 (5)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禁忌,四.消化不良,1.病因: (1)胃肠原因: A.慢性持续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B.胃动力不足:老年人胃肠动力降低 C.全身疾病在胃肠方面的表现:感染,发热等 (2)饮食:进食过饱、过油腻、饮酒等 (3)药物:阿斯匹林等 (4)精神因素:感冒、疼痛、失眠,2.临床表现:腹部不适、无食欲、胃肠胀气等3.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 A.食欲缺乏者用增加食欲药:维生素B1、B6等 B.胰腺外分泌不足等引起的消化酶不
7、足者:胰酶片,餐前或餐中服用 C.进食过多或蛋白食物过多:胃蛋白酶、乳酶生 D.中度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上腹痛、恶心、呕吐等:胃动力药:餐前1小时服用 E.中成药:山楂丸,香砂六君子丸等,(2)处方药:弄清病因,对症治疗 A.功能性消化不良: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等 B.胃病导致消化不良:抗酸药、胃粘膜保护药等4.用药注意事项 (1)酶或活菌制剂性质不稳定,不宜热水送服 (2)酸碱可降低助消化药效价: A.胃蛋白酶在胃酸性环境下消化力最强 B.胰酶酸性条件下易破坏,需用肠溶衣片 (3)药物相互作用: A.抗菌药可抑制或杀灭活菌制剂活性 B.胰酶可降低降糖药药效,增强抗酸性药物药效 (4)药物不良反
8、应及用药禁忌 干酵母、乳酶生、胰酶、立潘多酮等,五.腹泻,1.一日内排便超过三次,或粪便中脂肪成分增多、或带有未消化的食物、脓血者称为腹泻 (1)感染性腹泻:由细菌、病毒感染造成 (2)炎症性肠病:由直肠或结肠溃疡、肿瘤引起 (3)消化性腹泻:由消化、吸收不良引起 (4)激惹性腹泻:由外界刺激所致 (5)激素性腹泻:变态反应或肠肿瘤产生过多激素 (6)菌群失调性腹泻:肠道正常细菌比例失衡 (7)功能性腹泻:精神因素或结肠过敏引起 (8)肠易激综合征:原因不明,2.临床表现 (1)急性腹泻:痢疾样腹泻:脓血便,腹痛 水泻:无脓血和腹痛 (2)慢性腹泻: 见于阿米巴痢疾、结核、血吸虫病等 A.小肠
9、炎性腹泻:泻后腹痛多不缓解 B.结肠炎性腹泻:泻后腹痛多可缓解 (3)粪便性状与腹泻,3.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 A.感染性腹泻:黄连素、药用炭(餐前)、鞣酸蛋白(空腹) B.消化性腹泻:a.胰酶:胰腺功能不全引起 b.胰酶或碳酸氢钠:摄入脂肪过多 c.胃蛋白酶:摄食蛋白质过多 d.乳酶生或二甲硅油:腹胀者 C.激惹性腹泻:双八面蒙脱石,覆盖消化道 D.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补充微生态制剂,(2)处方药 A.感染性腹泻:抗菌药诺氟沙星等 B.病毒性腹泻: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等 C.腹痛较重或反复呕吐腹泻:山莨菪碱 D.激惹性腹泻:硝苯地平 E.急慢性功能性腹泻:洛哌丁胺,抑制肠蠕动 F.肠易激综合
10、征:匹维溴铵等,4.用药注意事项 (1)注意对症治疗:A.胰酶替代疗法 B.微生态制剂的使用 (2)注意并发效应:A.补充钾盐 B.补充水和电解质 (3)注意配伍:A.鞣酸蛋白不宜于黄连素、铁剂同服 B.微生态制剂不宜于抗生素、药用炭、黄连素、鞣酸蛋白合用 (4)药用炭可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六.便秘,1.概述 (1)一日排便不多于三次或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大便150-350g,皆属正常 (2)便秘原因:A.饮食习惯不良 B.饮水不足或肠蠕动过缓 C.排便习惯不规则 D.缺少运动 E.粪便重量不足 F.结肠张力低,运行不正常 G.滥用泻药、抗酸药等 H.肠易激综合征,2.临床表现及分类 (1)意
11、识性便秘:感觉意犹未尽 (2)功能性便秘:粪便不能形成或粪便干结 (3)痉挛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痉挛 (4)低张力型便秘:老人、产妇或体弱者 (5)药物性便秘:A.吗啡降低刺激敏感性 B.抗胆碱药降低肠平滑肌张力 C.抗酸药及金属离子引起便秘 D.滥用泻药可降低肠道敏感性,3.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容积、刺激、膨胀、润滑性 A.功能性便秘:乳果糖,容积性排便 B.急、慢性或习惯性便秘:比沙可啶 C.低张力性便秘:甘油栓、开塞露 D.急性便秘:硫酸镁,应大量饮水 E.痉挛性便秘:聚乙二醇:润滑肠壁,软化粪便 羧甲基纤维素钠:润滑肠壁,吸收水分,膨胀后刺激肠壁 (2)处方药:欧车前亲水胶
12、,替加色罗,4.注意事项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尽量少用药 (2)用药禁忌: A.长期便秘不宜大量使用刺激性泻药 B.乳果糖,有乳酸血症患者禁用 C.比沙可啶不得嚼碎,接触眼睛和皮肤粘膜,妊娠妇女慎用,急腹症禁用 D.排便反射减弱引起腹胀时,禁用硫酸镁 (3)儿童不宜应用缓泻药 (4)便秘缓解,即时停药,最长不宜超过7天 (5)缓泻药对伴有阑尾炎、肠梗阻、不明原因的腹胀、腹痛禁用,妊娠妇女慎用,第二节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一.口腔溃疡,1.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是慢性的口腔黏膜小溃疡,为圆型或椭圆型损害,反复、周期性发作。2.胃肠功能紊乱、缺乏锌铁、微循环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维生素缺乏、精神
13、紧张、睡眠不足、肠道寄生虫症等常可引发口腔溃疡3.临床表现 多发于口腔非角化区,唇、颊粘膜、舌缘、齿龈等处,圆形或椭圆形,外观灰黄或灰白,上盖黄白渗出膜,局部有灼烧样疼痛,进餐时严重,影响说话.,4.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 A.口服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或地塞米松甘油糊剂 + 0.5%(复方)甲硝唑含漱剂 另:甲硝唑口颊片 B.西地碘片:杀菌 C.地塞米松粘帖片:抗炎 (2)处方药 A.溃疡面较大时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溃疡面 B.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口服强的松,5.注意事项 (1)甲硝唑长期使用可引起念珠菌感染 (2)氯己定可引起接触性皮炎,与牙膏可产生配伍禁忌 (3)对碘过敏者禁用西地碘片
14、 (4)频繁使用地塞米松粘贴片可引起局部组织萎缩,真菌感染等 (5)注意去除口腔溃疡诱因,二.咽炎,1.咽炎:人体口腔、咽喉常潜伏着条件致病菌,当体内环境改变时,大量繁殖,咽喉受到感染,出现红肿、充血、发干和疼痛等症状. (1)急性咽炎: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继发于鼻炎、鼻窦炎等 (2)慢性咽炎: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过度使用声带或吸烟刺激;或由全身性疾病继发2.临床表现 (1)急性咽炎:喉内干痒、灼热、轻度喉痛、声音嘶哑,伴有发热、干咳,严重者水肿、阻塞咽喉 (2)慢性咽炎:喉部不适、有异物感,总想清嗓子,3.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 A.全身服用抗炎中药:清咽丸,双黄连等
15、 B.局部口含抗炎消毒药物:溶菌酶、西地碘片等 C.发热较重者口服解热镇痛药,伴有感冒者可选用板蓝根、夏桑菊等 D. 清除口腔潜伏的条件致病菌:甲硝唑含漱剂等 (2)处方药 A.急性炎症者为预防咽喉肿胀或喉头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可采用抗菌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B.严重感染者可使用抗菌药物,4.用药注意事项 (1)对碘过敏者禁用西地碘片 (2)度米芬、氯己定不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牙膏等) (3)注意生活质量 (4)口含片宜把药片置于舌根部,尽量贴近咽喉 A.含服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B.含服时不宜咀嚼或吞咽 C.偶有过敏反应,及时停药,三.感冒与流感,1.感冒和流感多见于冬、春季 (1)感冒
16、(上感) 俗称伤风或急性鼻卡他,有多种病原体感染而致 A.鼻感冒 鼻病毒 B.夏感冒 腺病毒 C.胃肠型感冒 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 感冒患者呼吸分泌物传染,(2)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飞沫传播2.临床表现 (1)感冒 局部症状(非感染) 全身症状 细菌感染(严重时) (2)流感 A.单纯型:全身 + 上呼吸道症状 B.肺炎型:多见小儿及老年体弱者 C.胃肠型:全身 + 胃肠症状 D.神经型:高热、昏迷等,3. 组方原则 (1)解热镇痛药:退热 + 镇痛 (2)鼻粘膜血管收缩药:解除鼻塞 (3)抗过敏药:减少打喷嚏和鼻腔溢液 (4)中枢兴奋药:促进(1)
17、 + 拮抗(3) (5)蛋白水解酶:改善体液局部循环 (6)抗病毒药:抑制腺病毒等复制,4.用药 (1)非处方药 A.发热、头痛者 对乙酰氨基酚 B.感冒初始阶段 盐酸伪麻黄碱等 C.伴有咳嗽者 含右美沙芬制剂 D.抗病毒药 复方氨酚烷胺 E.缓解鼻塞 1%麻黄素等 (2)处方药 A.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 B.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扎那米韦等,四.贫血,1.贫血:凡在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值者2.缺铁性贫血与恶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2)恶性贫血:缺乏叶酸或B12,形成巨幼红细胞3.铁摄入过少原因 (1)慢性失血:钩虫病、痔疮等
18、 (2)需铁量增加:妇女妊娠或哺乳期等 (3)长期摄入不足、偏食、应用非铁制烹饪用品,4.药物治疗:铁剂(二价铁)5.用药注意事项 (1)酸性环境可促进铁剂吸收,胃酸缺乏者可与稀盐酸并用 (2)注意与食物、药物的配伍 (3)注意特殊人群 (4)预防铁负荷过重,引起中毒 (5)注意饮食,五.蛔虫病,1.蛔虫病:蛔虫寄生于人小肠内的寄生虫病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 A.阿苯达唑:干扰虫体摄取葡萄糖,使虫体死亡 B.甲苯咪唑:对幼虫及成虫均有效 C.枸橼酸哌嗪:麻痹虫体肌肉 D.噻嘧啶:麻痹虫体而排出体外 (2)处方药 噻苯达唑、伊维菌素等,六.脓疱疮,1.又称传染性脓痂疹,俗称黄水疮,由细菌感
19、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和化脓性。 诱发脓疱疮的病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2.临床表现:脓疱 + 脓痂 散在性红斑或水疱 脓疱 (易破损) 新的水疱 脓液黄色分泌物 (含大量细菌),3.药物治疗:外用药涂敷 (1)非处方药 A.脓疱期 75%乙醇消毒 吸出分泌物用高锰酸钾等清洗 涂敷聚维酮碘溶液或碘苷酮 B.结痂期 先去痂,再按上法治疗 (2)处方药:重症者用抗生素杀菌4.注意事项 注意用药配伍、特殊人群及毒副作用,七.寻常痤疮,1.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 病因:(1)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高 (2)厌氧环境下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 (3)毛囊口角化,皮脂潴留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 A
20、.皮脂分泌过多者:过氧化苯甲酰涂敷 B.中轻度痤疮:维A酸乳膏睡前涂敷 C.炎症突出的痤疮:维A酸 + 克林霉素 D.痤疮感染显著者:红霉素/过氧化苯甲酰,(2)处方药 A.中轻度伴感染者:阿达帕林 + 抗菌药 B.囊肿性痤疮:口服维胺酯或异维A酸 C.补锌:减轻炎症、促进痤疮愈合3.用药注意事项 (1)过氧化苯甲酰类应避免与黏膜接触,与其他抗痤疮药合用可加重皮肤刺激 (2)过氧化苯甲酰能漂白毛发,氧化衣物 (3)维A酸应避免日光照射,宜晚上使用 (4)维A酸与过氧化苯甲酰在同一时间、部位有物理配伍禁忌 (5)注意生活习惯,八.冻伤(疮),1.,长时间受冻,外露皮肤散热增加,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21、,动脉收缩静脉淤血,寒 战,体内产热相对不足,皮肤缺血、缺氧,全身或局部血液淤滞,体温降低,局部冻结或皮肤、肌肉损伤,冻伤:全身或局部组织的损伤 冻疮:炎症较为局限2.临床表现 (1)一度冻伤:红斑型 受冻部位红肿,发热、瘙痒或疼痛感,不留疤痕 (2)二度冻伤:水疱型 红肿较严重而起水疱,疼痛剧烈、感觉迟钝、麻木 (3)三度冻伤:坏疽型 全层皮肤甚至肌肉或骨头坏死,愈后留下疤痕,3.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 A.未形成溃疡的冻疮:轻轻按摩或温水湿敷 B.一度冻疮:10%樟脑软膏涂敷 C.局部水疱或糜烂者:10%氧化锌软膏涂敷 D.口服烟酸,芦丁片等 (2)处方药:抗生素4.注意事项 (1)樟脑
22、有刺激性,不宜用于创面,接触粘膜 (2)局部用樟脑等软膏可稍用力搓擦以助渗透 (3)提高自身免疫力,九.荨麻疹,1.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常表现在皮肤或黏膜上,为一种局限性的、暂时性或瘙痒性的以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的皮肤病 (1)急性:持续两周以内 (2)慢性:超过两周2.临床表现:皮肤瘙痒 红斑 风团 (1)热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女性 (2)冷性荨麻疹:多从婴儿期发病,可持续终生 (3)巨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4)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3.用药 (1)非处方药 A.抗组胺药:盐酸异丙嗪、氯苯那敏等 B.伴有血管性水肿的荨麻疹:赛庚啶 C.局部用药:止痒、收敛剂 (2)处方药:第二代抗
23、组胺药4.注意事项 (1)抗组胺药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2)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特殊人群,十.手、足癣,1.足癣,香港脚,是发生于脚掌、跖与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 传播方式(1)直接接触足癣患者 (2)使用足癣者的鞋袜、日常用品 易感人群(1)多汗者,汗液蒸发不畅 (2)妊娠期妇女内分泌失调,抵抗力下降 (3)肥胖者趾间隙变窄 (4)足部皮肤损伤 (5)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 (6)长期服用抗生素等,正常菌群失去平衡,2.类型及临床表现 (1)间擦型:常见于第3、4趾间 (2)水疱型:见于足跖、足缘部 (3)鳞屑型:见于足跖部 (4)角化型:见于足跟、足跖、足旁部,冬季多见 (5)体癣型:足背部
24、并发体癣3.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 A.水疱型:复方苯甲酸ting,咪康唑霜等涂擦 B.间擦型、糜烂型:先保护创面,再用药 C.鳞屑型、角化型:苯甲酸软膏、克霉唑软膏等 D.手癣:药物包封治疗 (2)处方药:注意应用抗菌药物,十一.沙眼,1.沙眼,病原性沙眼衣原体侵入结膜和角膜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严重时双眼结膜表面犹如布满砂粒状.2.沙眼与睑缘炎的区别 睑缘炎:烂眼边,是发生在睑缘皮肤、睫毛囊及腺体的慢性炎症 (1)鳞屑性睑缘炎: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长 (2)溃疡性睑缘炎:睫毛脱落后不再生长 (3)眦部睑缘炎:睑内外部发红、糜烂形成烂眼边 用药:0.5%硫酸锌、15%磺胺醋酰钠滴眼;睡前再
25、用0.5%红霉素眼膏、1-2%黄氧化汞眼膏,3.临床表现 (1)第一期(进行期) 上穹隆及睑结膜乳头增生形成滤泡,角膜缘上出现新生血管(血管翳) (2)第二期(退行期) 滤泡和乳头变为瘢痕,血管翳退化4.药物治疗:滴眼剂 (1)非处方药 A.磺胺醋酰钠: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活性 B.硫酸锌:低浓度收敛,高浓度杀菌 C.酞丁胺滴眼剂:抑制沙眼衣原体 D.红霉素眼膏:抗菌,(2)处方药 A. 沙眼结膜肥厚显著者: B.对血管翳重症沙眼:滴眼 + 口服米诺还素5.注意事项 (1)磺胺类药物单用、有过敏史者禁用 (2)硫酸锌滴眼剂有腐蚀性,急性结膜炎忌用 (3)酞丁安有致畸性,2%硝酸银或硫酸铜棒擦结膜
26、,生理食盐水冲洗,十二.急性结膜炎,1.急性结膜炎,红眼病或火眼,是发生在结膜上的一种急性感染,易在春、夏、秋流行,传染性强2.临床表现 (1)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症状类似沙眼 (2)流行性结膜炎:一般局限于单眼 (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同时结膜下出血 (4)过敏性结膜炎:较轻 (5)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多发于男性儿童及青年,3.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 A.细菌感染引起的卡他性结膜炎:抗菌药 B.流行性结膜炎: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等 C.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抗病毒药 D.过敏性结膜炎:醋酸可的松,色甘酸钠等 E.春季卡他性结膜炎:1%强的松、2%色甘酸钠 (2)处方药 A.绿脓杆菌性:多粘菌素B,
27、磺苄西林滴眼剂等 B.真菌性角膜炎:两性霉素B等 C.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未彻底治愈转成慢性者,由细菌引起者抗菌为主;环境刺激引起者对症治疗,十三 艾滋病,一.艾滋病概述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3.辅助性T淋巴细胞(T4)受损是发病的关键二.传播途径1.感染源: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母乳2.传染途径:性行为、血液及血液制品 吸毒、母婴,三.艾滋病的临床表现1.分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艾滋病感染期 完全型艾滋病或进行性三期2.基本特征 潜伏期长,携带者60%,相关综合征者30% (1)中度以上细胞免疫缺陷 (2)B淋巴细胞功能失调 (3)自
28、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下降 (4)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 (5)发生恶性肿瘤:卡氏肉瘤3.儿童艾滋病4.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四.抗艾滋病的药物及基本治疗1.免疫调节剂:提高人体抗感染能力2.影响HIV复制的关键酶的药物 (1)HIV复制的关键酶:逆转录酶,蛋白酶, 整合酶 (2) 核苷酸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 非核苷酸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 HIV蛋白酶抑制剂 HIV整合酶抑制剂,药物,3.联合治疗 单一用药对人体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1)鸡尾酒疗法 又称三联疗法,美籍华人何大一发明,即由多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组成. 优点:可有效抑制血液中HIV的浓度,减少或
29、防止肺炎等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延缓艾滋病的发病,延长病人的生命和降低死亡率。 缺点:无法从体内彻底根除HIV,残留病毒躲在淋巴结、脑部甚至视网膜等“庇护所”里,采取“静止”的姿态,随时准备反扑.(2)高活性抗逆转录酶病毒联合疗法:价格昂贵,五.抗艾滋病药的合理利用1.核苷酸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1)治疗失败者更换其它NRTI药物(2)经肾脏清除,与肾毒药物联用应注意(3)可诱发胰腺炎和周围神经炎2.HIV蛋白酶抑制剂(PI)(1)避免尿结石发生,应注意大量饮水(2)PI为肝药酶抑制剂(3)PI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治疗AIDS的天然药物,1.海藻硫酸多糖 (1)能干扰HIV病毒吸附
30、及渗入细胞的过程,可与之形成一种无感染力的多糖病毒复合物。 (2)能抑制HIV病素复制 (3)可作为生物应答改良剂,通过激活机体免疫或改善机体生物应答作用提高机体免疫2.利用蟑螂开发抗AIDS病毒药物 蟑螂中含有黄曲霉素、白曲霉素等数十种有害物质和含量仅万分之一的特殊过敏物质。云南大理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李树楠教授从蟑螂中成功地提取了三种有效的生物活性成分,第三节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一 小儿用药,一.小儿发育不同阶段的用药特点 1. 新生儿.28天内 婴幼儿.1个月-3岁 儿童期.3-12岁 2.新生儿用药特点 (1)药物的吸收 A.局部用药:皮肤角化层薄 B.口服用药:胃酸分泌少,排空时间长 C
31、.注射给药:不采用皮下或肌内注射,小儿发育三个阶段,(2)药物的分布 A.体液比重大 B.血浆蛋白结合力低 C.组织脂肪含量低(3)药物的代谢 酶系统不成熟,药物代谢缓慢、半衰期长 A.新生儿灰婴综合征 B.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药物的排泄 新生儿用药量宜少,间隔应适当延长,2.婴幼儿用药特点(1)口服给药(2)注射给药(3)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3.儿童期用药特点(1)正处在生长发展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排泄快(2)注意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3)激素药物应慎用(4)骨和牙齿发育易受药物影响,二.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 2.根据小儿特点,选好给药途径 3.小儿
32、禁用或慎用的化学药物 (1)四环素类:8岁以下禁用 (2)氟喹诺酮类:18岁以下禁用 (3)吲哚美辛:14岁以下禁用三.儿科用药中常见的问题 1.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2.解热镇痛药滥用危害多 3.把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当作绝对安全的营养药,二 老年人用药,一.老年人疾病 发生在各年龄组的疾病 中年起病,延续到老年的疾病 老年期易患的疾病 老年期起病,为老年人特有的疾病 极少数老人也可患儿童常见传染病 起病隐袭、症状多变 病情难空、恶化迅速 多种疾病、集于一身 意识障碍、诊断困难 此伏彼起,并发症多,1. 分类,2. 特点,二.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1.吸收:胃酸分泌减少,肠吸收面积缩小2.分布:药物分
33、布容积减小,血浆蛋白降低3.代谢:肝药酶合成减少,药物半衰期延长4.排泄:肾功能减退,药物容易蓄积中毒三.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1.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高2.对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高3.对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4.对受体激动药或拮抗药的敏感性降低四.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五.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1.不用或少用药物:注重生活调理 2.合理选择药物(1)抗菌药:一般不必调整(2)肾上腺皮质激素:尽量不用(3)解热镇痛药:少用(4)利尿降压药:注意血压变化3.选择适当的剂量:减少剂量、延长时间4.药物治疗要适度5.注意药物对老年人其他疾病的影响6.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六.老年人用药不安全
34、因素及对策 一个病人患多种疾病或多处求医诊治 一药多名容易造成重复用药 复方药物制剂使用不当,重复用药 药物剂型多、规格多易造成重复用药 部分老年患者迷信名、新、贵药和“洋药” 看广告吃药 有特殊注意事项的药,发药时明确用法; 嘱咐家属督促检查,提高用药安全有效性 普及医药知识,告知老年患者最忌的药 老年人要合理应用保健品,不安全因素,对策,三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一.妊娠期用药 1.药物对孕妇的影响(1)妊娠早期易引起胎儿畸形:雌激素、孕激素等(2)妊娠后期易引起阻塞性黄疸:无味红霉素(3)妊娠晚期易引起产程延长、产后出血:阿司匹林(4)泻药等刺激性强的药物:早产或流产 2.药物对妊娠的
35、危险性分级 A级、B级、C级、D级(对胎儿有危害,对孕妇有好处) X级:禁用于妊娠或将妊娠的患者,3.不同孕期的用药特点(1)细胞增殖早期:受精后至18天左右 (2)器官发生期:药物致畸的敏感期 A.妊娠3-5周,药物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肠、骨骼及肌肉 B.妊娠34-39天,可致无肢胎儿 C.妊娠43-47天,可致胎儿拇指发育不全及肛门直肠狭窄。(3)胎儿形成期:妊娠3个月至足月,胎儿发育的最后阶段,有害药物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生殖系统。,4.药物对胎儿的影响(1)畸形:妊娠早期(2)神经中枢抑制和损害:胚胎期(3)溶血:临产期5.妊娠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1)要了解不同妊娠时期药物对始儿
36、影响 用药时间宜短不宜长、剂量宜小不宜大。 (2)要谨慎使用可引起子宫收缩的药物 垂体后叶素,缩宫素;麦角胺,麦角新碱(3)要权衡利弊,在妊娠期绝不滥用抗菌药物,二.哺乳期用药1.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1)药物的分子量及分配系数(2)药物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3)药物的离解度与酸碱度2.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1)选药慎重,权衡利弊(2)适时哺乳,防止蓄积 A.尽量选用短效药物 B.单剂疗法(3)非用不可,选好代替(4)代替不成,人工哺育,四 驾驶员用药,一.驾驶员慎用的药物 抗感冒药 抗过敏药 镇静催眠药 抗偏头痛药 质子泵抑制剂,镇咳药 解热镇痛药 抗病毒药 抗血小板药,嗜睡药物,眩晕或
37、幻觉药物,解热镇痛药 解痉药 扩张血管药 抗心绞痛药 抗癫痫药,镇痛药 抗溃疡药 避孕药 利尿药 抗高血压药,影响视力药,障碍药定向力,其他,二.防范措施1.注意用药时间 2.注意复方药物3.不要饮酒 4.注意药品名称,五 运动员禁用的药物,一.兴奋剂及其特点 1.合成类固醇:甲睾酮等(1)使肌肉发达,增强爆发力,缩短体力恢复时间(2)男性长期应用可影响性功能,女性长期应用可影响第二性征2.精神刺激剂:麻黄素、可卡因等(1)增强呼吸,增加供氧,振奋精神(2)长期应用可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3.受体阻断剂(1)镇静、增加平衡能力和耐力,消除紧张(2)长期应用多种不良反应4.利尿剂(1)短时
38、间迅速降低体重5.麻醉性镇痛剂:哌替啶等(1)让运动员长时间忍受肌肉疼痛(2)恶化伤口、药物依赖6.肽激素类:人生长激素(1)刺激骨骼、肌肉和组织的生长发育(2)手、足、脸及内部器官发育不正常,六 肝功能不全患者,一.肝功能不全时的药动学1.吸收:首过效应降低 2.分布: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减少 (1)肝脏蛋白合成功能减退,白蛋白浓度下降 (2)肝病患者血中胆汁酸、胆红素含量升高3.代谢:酶的数量和活性均降低二.肝功能损害时的药效学改变 药动学的变化必然引起药理活性的增强或减弱三.肝功能不全时的用药,七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一.肾功能不全时的药动学与药效学1.吸收:肾病影响胃肠吸收2.分布:肾损害
39、可改变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经肾代谢的药物生物转化障碍 药物代谢速度的变化4.排泄:肾功能损害时,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减慢 肾小球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肾小管分泌增加,肾血流量减少5.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二.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及禁忌,3.代谢,第四节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一 概述,一.影响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的因素1.药物因素:不良反应等2.患者因素:身体生活方式等 医师,缺乏药物知识3.医务人员因素 药师 护士,不正确用药,二.用药差错的概念与分类1.定义: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预防事件导 致用药不当或患者受损2.分类 (1)处方差错(2)抄写差错(3)配方差错(4)给药差错:投药,
40、处方,剂量,途经,速率,剂 型,时间,配制,操作,变质药品(5)监测差错三.用药差错检测1.差错分级:A级无损害,I级死亡2.报告内容:差错情况、问题调查、药品情况、 患者情况,二 常用药物的安全用药,一.抗菌药物 耐药性1.滥用危害 菌群失调 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2.用药原则 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用抗菌药 (1)治疗用 及早查明感染病原 按药物的药效及药动学特点选药 综合病情、病原菌及药物特点用药,(2)预防用:A.内科及儿科 B.外科手术(3)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患者中的应用 A.肾功能减退者 B.肝功嫩减退者 C.老年患者 D.新生儿患者 E.小儿患者 F.妊娠和哺乳期患者,3.合理利用 (1)不要滥用抗菌药物 (2)要对症选择抗菌药物 A.掌握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 B.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药物 C.根据感染疾病的规律及严重程度选择 D.根据药物的动力学特点选择药物 (3)合理联用抗菌药物 (4)重视抗菌药物的配伍禁忌 (5)确定最佳给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