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病症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0478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223 大小:77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常见病症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内科常见病症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内科常见病症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内科常见病症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内科常见病症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常见病症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常见病症培训课件.ppt(2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科常见病症,内科常见病症,第一节 感冒,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内科常见病症,2,第一节 感冒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内科,学习目的,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内科常见病症,3,学习目的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定义,感冒是因外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风寒、发热、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病情轻者称“伤风”;病情重者,且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的,称为“时行感冒”。感冒

2、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有一定传染性。,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内科常见病症,4,定义感冒是因外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病因病机,外感邪气卫外不固,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内科常见病症,5,病因病机外感邪气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外感邪气,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为主。但并非全由风邪所致,而是常与当令之时气相兼夹,且多发于气候突变,寒暖失常之时,邪由皮毛口鼻而入,营卫失和,邪正相争,肺气失宣而致感冒。,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6,外感

3、邪气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为主。返回本节首页返,卫外不固,感受外邪是否发病,与感邪轻重和人体正气的强弱有关。体质偏弱,则卫外不固,若起居不当、或寒温失调,或受凉淋雨,或过度劳累,皆易感外邪为病。,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7,卫外不固感受外邪是否发病,与感邪轻重和人体正气的强弱有,病位与病机,病位:肺卫主要病机:卫表失司、肺失宣肃,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8,病位与病机 病位:肺卫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辨证论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

4、,内科常见病症,9,辨证论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辨治要点,由于人体卫气有强弱,故感邪有深浅,临床表现有轻重。由于风邪兼夹不同时令之邪,故病人脉证有差异。治疗以解表宣肺为原则。,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10,辨治要点由于人体卫气有强弱,故感邪有深浅,临床表现有轻,风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主要根据下面几点进行区别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渴与不渴咽喉红肿疼痛与否、汗出与否脉象浮滑数与浮紧。,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11,风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主要根据下面几点进行区别返回本节首,一

5、、外感风寒,证候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喉痒或咳嗽声重,吐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12,一、外感风寒证候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方药 病情轻者,可用葱豉汤加杏仁、苏叶、防风、荆芥等;病情重者,用荆防败 毒散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列缺、迎香、支正、风 池、风门、合谷,用泻法,可灸。,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一、外感风寒,内科常见病症,13,方药 病情轻者,可用葱豉汤加杏仁、苏叶、防风、荆,二、外感风热,证候 发热,微恶风

6、,或有汗出,头痛且 胀,咳嗽咯痰黄稠,口干微渴,咽喉焮红作 痛,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治法 辛凉解表。,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14,二、外感风热证候 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出,头痛且返,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方药 银翘散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尺泽、鱼际、曲池、内庭、大椎、外关,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二、外感风热,内科常见病症,15,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方药 银翘散加减。返回本节首页返,三、外感暑湿,证候 身热,微恶风,有汗不解,肢体酸 重或疼痛,头重而晕,咳嗽痰粘,鼻流浊 涕,心烦,渴不多饮,

7、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治法 解表清暑,芳香化湿。,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16,三、外感暑湿证候 身热,微恶风,有汗不解,肢体酸返,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藿香、佩兰、薏苡仁、荷叶、六一散等。针灸治疗 可选取孔最、合谷、支沟、 阴陵泉、中脘、足三里、曲池,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三、外感暑湿,内科常见病症,17,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藿香、佩兰、薏苡仁、荷叶、六一散,四、气虚感冒,证候 恶寒发热,或热势不盛,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法 益气解表。,

8、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18,四、气虚感冒证候 恶寒发热,或热势不盛,头痛鼻塞,,方药 参苏饮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风池、风府、大椎、加灸足三里、膏肓,用补泻兼施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四、气虚感冒,内科常见病症,19,方药 参苏饮加减。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五、阴虚感冒,证候 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头晕,心烦口渴,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治法 滋阴解表。,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20,五、阴虚感冒证候 身热,

9、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方药 加减葳蕤汤加减。如表证明显,加荆芥、桑叶。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心烦口渴较甚,加、竹叶、花粉。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风池、肺俞、血海、复溜,用补泻兼施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五、阴虚感冒,内科常见病症,21,方药 加减葳蕤汤加减。如表证明显,加荆芥、桑叶。咳,第二节 内伤发热,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内科常见病症,22,第二节 内伤发热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学习目的,掌握内伤发热的诊定义、临床特点及内外伤发热的区别。熟悉内伤发热的基本治则。了解发热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

10、,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内科常见病症,23,学习目的掌握内伤发热的诊定义、临床特点及内外伤发热的区别。返,定义,凡因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或失调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特点:多表现为低热,有时可见高热,或患者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内科常见病症,24,定义凡因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或失调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病机病因,阴精亏虚中气不足肝郁化火瘀血内阻内湿停聚,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内科常见病症,25,病机病因阴精亏虚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

11、篇:内科病证,阴精亏虚,阴液亏损 阴不济阳 阳气偏盛 阴虚内热。,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内科常见病症,26,阴精亏虚阴液亏损 阴不济阳,中气不足,中焦脾胃气虚 虚阳外越 阴火上冲,或卫外不固 营卫失和 发热,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内科常见病症,27,中气不足中焦脾胃气虚 虚阳外越,肝郁化火,肝气郁于内 郁而化火 发热,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内科常见病症,28,肝郁化火肝气郁于内 郁而化火,瘀血内阻,瘀血内结 气血不通 营卫壅遏 发热,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12、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内科常见病症,29,瘀血内阻瘀血内结 气血不通,内湿停聚,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健运失职 津液不运,积聚生湿 郁久而化热,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内科常见病症,30,内湿停聚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健运失职,主要病机,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内科常见病症,31,主要病机阴阳失调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辨证论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内科常见病症,32,辨证论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辨

13、治要点,内伤发热的一般特点:发热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而不恶寒,或怯冷得衣被则解;发热时作时止,或发有定时,且多感手足心热;可伴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须与外感发热相鉴别。基本治则:调理阴阳、补虚泻实。,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33,辨治要点内伤发热的一般特点: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一、阴虚发热,证候 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五心烦热,轻者不觉发热,只感面部灼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或见眩晕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 滋阴清热。,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34,一、阴

14、虚发热证候 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五心烦热,,方药 清骨散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用三阴交、太溪、复溜、大椎,用补泻兼施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35,方药 清骨散加减。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二、气虚发热,证 候 发热以上午为常见,劳倦即复发或加重,伴有声低气短,倦怠乏力,饮食少味,或兼恶风自汗,舌质淡,边尖有齿痕,舌苔薄,脉大无力。治法 甘温除热。,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36,二、气虚发热证 候 发热以上午为常见,劳倦即复发或,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用

15、脾俞、胃俞、气海、合 谷、尺泽,用补泻兼施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二、气虚发热,内科常见病症,37,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三、肝郁发热,证候 发热不甚,或午后低热,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抑郁不欢,喜叹息,或烦燥易怒,或兼胸胁胀痛,口苦咽干,泛恶欲呕,或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数。治法 舒肝解郁,清肝泻热。,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38,三、肝郁发热证候 发热不甚,或午后低热,常随情绪波,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用行间、侠溪、风池、大

16、椎、曲池、内关,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三、肝郁发热,内科常见病症,39,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四、瘀血发热,证候 发热或潮热,胁腹刺痛,拒按,痛 有定处,甚则面色黯黑,肌肤甲错,烦躁不安或如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涩。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40,四、瘀血发热证候 发热或潮热,胁腹刺痛,拒按,痛返,方药 桃仁承气汤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用血海、膈俞、中冲、 阳陵泉、人中、神门,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

17、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四、瘀血发热,内科常见病症,41,方药 桃仁承气汤加减。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五、湿阻发热,证候发热不甚,午后明显,热难速已,或身热不扬,胸闷脘痞,头重如裹,身重而累,不欲饮食,渴而不欲饮,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 宣畅气机,清热化湿。,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42,五、湿阻发热证候发热不甚,午后明显,热难速已,或,方药 三仁汤加减。头重如裹,加白芷、藁本。胸闷脘痞,加佩兰、苍术、郁金、陈皮。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大椎、丰隆、内 关、公孙、足三里,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18、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五、湿阻发热,内科常见病症,43,方药 三仁汤加减。头重如裹,加白芷、藁本。胸闷脘痞,第三节 咳嗽,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内科常见病症,44,第三节 咳嗽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学习目的,掌握咳嗽的定义、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在辨治上的异同。熟悉肺脏和其它脏腑与咳嗽发病的关系。了解咳嗽发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方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内科常见病症,45,学习目的掌握咳嗽的定义、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在辨治上的异,定义,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咳”指有声无痰。“嗽

19、”是有痰无声。本证病位主要在肺系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内科常见病症,46,定义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病因病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返回目录,返回本节首页,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内科常见病症,47,病因病机外感咳嗽返回目录返回本节首页下篇:内科病证,外感咳嗽,外邪侵袭于肺 肺气壅遏不宣 清肃失常,肺气上逆 咳嗽。,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48,外感咳嗽外邪侵袭于肺 肺气壅遏不宣,内伤咳嗽,肺阴亏耗 失于清润 气逆于上;或肺气不足 清肃无权

20、;或脾失健运 水谷酿成痰浊 肺失宣降;或肝气郁结化火 火逆熏灼肺脏 炼津为痰 肺不肃降;或肾气亏虚 不能纳气。,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49,内伤咳嗽肺阴亏耗 失于清润,病位:主要在肺系。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主要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无论是外感或内伤所致咳嗽,必须累及肺脏,使肺脏功能失调,方致咳嗽发生。,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50,病位:主要在肺系。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返,辨证论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内科常见病症,5

21、1,辨证论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辨治要点,辨清外感和内伤之所属。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短,并伴有外感表证,脉证多属实证;内伤咳嗽,发病较缓,病程较长,兼有不同的里证,脉证虚实互见。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在临床上可相互转化或兼夹 。 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内伤咳嗽以调理脏腑为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52,辨治要点辨清外感和内伤之所属。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一、外感咳嗽:风寒咳嗽,证 候 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喉痒声重,头痛,恶寒,无汗,或见发热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 疏风散寒,

22、宣肺止咳。方药 杏苏散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列缺、合谷、外关、肺俞,用泻法,可加灸。,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53,一、外感咳嗽:风寒咳嗽证 候 咳嗽,痰白稀薄,鼻塞,一、外感咳嗽:风热咳嗽,证 候 咳嗽,咯痰黄稠,或兼发热恶风,头痛咽痛,汗出口干,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54,一、外感咳嗽:风热咳嗽证 候 咳嗽,咯痰黄稠,或兼,方 药 桑菊饮加减。发热较重,加黄芩、山栀子。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玄参。痰稠难咯者,加瓜蒌皮、冬瓜仁、蒲公英。针

23、灸治疗 可选取尺泽、曲池、大椎、肺 俞,用泻法,也可针刺放血。,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一、外感咳嗽:风热咳嗽,内科常见病症,55,方 药 桑菊饮加减。发热较重,加黄芩、山栀子。咽喉,一、外感咳嗽:燥热咳嗽,证候 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粘难咯,或痰带血丝,咳引胸痛,鼻燥,咽干,喉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治法 清肺润燥。方药 桑杏汤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鱼际、复溜、照海、孔最,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56,一、外感咳嗽:燥热咳嗽证候 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二、内伤咳嗽:痰湿

24、咳嗽,证候 咳嗽痰多而白粘,胸脘作闷,纳呆,身重易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治法 燥湿健脾,化痰止嗽。方药 二陈汤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脾俞、太渊、太白、丰隆、合谷,宜用泻法或加灸。,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57,二、内伤咳嗽:痰湿咳嗽证候 咳嗽痰多而白粘,胸脘作,二、内伤咳嗽:痰热壅肺,证 候 咳嗽,或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色黄,质粘稠,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或咯痰有腥味,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有身热面赤,口渴欲饮,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 清热化痰。,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

25、症,58,二、内伤咳嗽:痰热壅肺证 候 咳嗽,或气促,或喉中,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大椎、丰隆、鱼际、肺俞,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二、内伤咳嗽:痰热壅肺,内科常见病症,59,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二、内伤咳嗽:肝火犯肺,证候 气逆则咳,咳嗽阵作,痰粘难咯,面红咽干,口干口苦,咳引胸胁作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法 清肝降火,泻肺止咳。方药 泻白散合黛蛤散加栀子、黄芩等。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肝俞、经渠、太冲,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

26、病症,60,二、内伤咳嗽:肝火犯肺证候 气逆则咳,咳嗽阵作,痰,二、内伤咳嗽:气虚咳嗽,证候 咳嗽咯痰清稀,面色晄白,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喜温畏寒,自汗,容易感冒,舌质淡嫩,脉虚弱。治法 益气固表,止嗽除痰。方药 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膻中、太渊、膏肓、足三里,用补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61,二、内伤咳嗽:气虚咳嗽证候 咳嗽咯痰清稀,面色晄白,二、内伤咳嗽:阴虚咳嗽,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咳痰带血,咽干声嘶,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无力或细数。治法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药 百合固金汤

27、加减。针灸治疗可选取肺俞、膏肓、足三里、孔最、太溪、阴郄,用补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62,二、内伤咳嗽:阴虚咳嗽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第四节 喘证,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内科常见病症,63,第四节 喘证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学习目的,掌握喘证的定义;掌握实喘与虚喘的临床特点。熟悉喘证的主要病机。了解喘证发生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方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内科常见病症,64,学习目的掌握喘证的定义;掌握实喘与虚喘的临床特点。返回,定义,喘证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

28、、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主要病机:肺失肃降、肾失摄纳。与肺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内科常见病症,65,定义喘证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病因病机,外邪侵袭痰浊壅盛情志所伤肺肾虚弱,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内科常见病症,66,病因病机外邪侵袭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外邪侵袭,风寒侵袭于肺 阻遏肺气 皮毛郁闭 肺气失于宣降;或风热犯肺 肺气壅实 清肃失司;或肺有蕴热,又为表寒所束 热不得泄 肺气上逆。,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病因病机

29、,内科常见病症,67,外邪侵袭风寒侵袭于肺 阻遏肺气,痰浊壅盛,痰浊日盛,上干于肺 肺气壅阻 气逆喘促;痰蕴化热,或肺火素盛 炼液成痰 痰火交阻于肺 肺气不得宣降而致喘促。,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68,痰浊壅盛痰浊日盛,上干于肺 肺气壅阻,情志所伤,郁怒伤肝 肝气逆侮于肺 气机不利,升降失常 肺气不得宣肃 上逆而发喘证。,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69,情志所伤郁怒伤肝 肝气逆侮于肺,肺肾虚弱,久咳伤肺 气失所主 短气喘促;病久肺肾俱虚,或劳欲伤肾 肾失摄纳

30、,出多入少 逆气上奔而为喘。,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70,肺肾虚弱久咳伤肺 气失所主,辨证论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内科常见病症,71,辨证论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辨治要点,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脉数有力,病势骤急,其治主要在肺,予祛邪利气为主。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脉微弱或浮大中空,一般病势徐缓,时轻时重,过劳即甚,治疗着重在肺肾两脏,以培补摄纳为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72,辨治要点实

31、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脉数有,辨治要点,至于虚实挟杂、寒热兼见之证,则须分清主次,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处理。对于虚脱之危证,常需配合西医抢救方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73,辨治要点至于虚实挟杂、寒热兼见之证,则须分清主次,根据,一、实喘:风寒闭肺,证候 喘急胸闷,咳嗽,咯痰稀薄色白,或伴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 宣肺散寒。方药 麻黄汤加味。针灸治疗 可选取列缺、尺泽、风门、肺俞,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74,一、实喘:风寒闭肺证候

32、 喘急胸闷,咳嗽,咯痰稀薄色,实喘:表寒里热,证 候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甚则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咯痰黄稠,身热,烦闷口渴,或形寒身痛,或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治法 宣肺泄热。,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75,实喘:表寒里热证 候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甚则息粗,实喘:表寒里热,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孔最,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76,实喘:表寒里热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减。 返回本节首页,实喘:痰浊阻肺,证候 喘咳

33、痰多而粘,咯吐不利,胸中窒闷,或脘腹胀闷,恶心纳呆,口粘不渴,舌苔白腻,脉滑。治法 化痰降逆。方药 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脾俞、足三里、丰隆、中脘、内关、肺俞,用补泻兼施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77,实喘:痰浊阻肺证候 喘咳痰多而粘,咯吐不利,胸中窒,实喘:气郁伤肺,证候 平素忧思气结,复因精神刺激,突然呼吸短促,咽中如窒,或胸闷胸痛,或失眠、心悸,或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治法 开郁降气平喘。,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78,实喘:气郁伤肺证候 平素忧

34、思气结,复因精神刺激,突,方药 五磨饮子加味。针灸治疗 可选取肝俞、期门、膻中、内 关、尺泽,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79,方药 五磨饮子加味。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二、虚喘:肺气虚,证候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咳痰稀薄,自汗畏风,平素易感冒,舌质淡,脉细弱。治法 补益肺气。,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80,二、虚喘:肺气虚证候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方药 补肺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肺虚有寒,去桑白皮,加干姜、法半夏等。若咽干口燥,盗汗,舌红润,脉细数,为气

35、阴两虚,加沙参、玉竹、百合、党参、麦冬等。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太渊、膻中、定喘、膏肓、三阴交,用补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81,方药 补肺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肺虚有寒,去桑白皮,加,二、虚喘:肾气虚,证候 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气不得续,形瘦神惫,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汗出肢冷面青,舌质淡,脉沉细。治法 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肾俞、太溪、定喘、膏肓、肺俞、太渊,用补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82,二、虚喘:肾气虚证候 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

36、息,第五节 血证,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内科常见病症,83,第五节 血证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学习目的,掌握常见出血证的定义、辨治要点。熟悉血证治疗中“治热、治气、治血”的含义。了解各出血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内科常见病症,84,学习目的掌握常见出血证的定义、辨治要点。返回本节首页返,定义,凡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的病证,统称血证。一般地说,出血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有共同之点,但对不同部位出血的具体治疗,又有不同之处。,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37、,内科常见病症,85,定义凡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渗出,病因病机,热伤血络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内科常见病症,86,病因病机热伤血络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热伤血络,火热伤血络 热迫血行 血溢脉外而出血 然而有实热和虚热之别:实热可由外感热邪,内蕴积热,气郁化火,心肝火盛所致;虚热多由久病热病伤阴,或七情劳欲,阴血暗耗,阴虚火亢,虚火妄动,损伤络脉而出血。,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87,热伤血络火热伤血络 热迫血行,气不摄血,中气受损 气虚不能统血 血不循经

38、而外溢,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88,气不摄血中气受损 气虚不能统血,瘀血内阻,瘀血内阻 血脉流行不畅 血不循经而外溢 由于瘀血的存在,可使出血加重或反复发作。在各种类型出血中,常可夹有瘀血。,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病因病机,内科常见病症,89,瘀血内阻瘀血内阻 血脉流行不畅,辨证论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内科常见病症,90,辨证论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辨治要点,治则:凡出血的治疗总以止血为最终目的,而止血的原则应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止血

39、注意不要留瘀。血证初起禁用大量凉血止血,防止瘀血内停;夹有紫黑血块者为已有瘀血,更忌用单纯止血剂。寒凉药久用,易损伤脾阳,脾阳伤则不能统血归经。,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91,辨治要点治则:凡出血的治疗总以止血为最终目的,而止血的,辨治要点,治热、治气、治血三大法治热:实热当清热泻火,虚热宜滋阴降火。治气:多用于气虚宜益气摄血。至于出血暴急、量多以致气随血脱者,又当急则治其标,宜益气救脱。治血:血热妄行者,治以凉血止血;瘀血内阻者,治以化瘀止血。,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92,辨治要点治

40、热、治气、治血三大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一、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从鼻腔溢出者,为鼻衄。火热偏盛,迫血妄行为其常见致病因素,以肺热、肝火、胃火最为常见。,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93,一、鼻衄 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从鼻腔溢出者,肺热,证候 鼻衄鲜红,鼻燥口干,鼻中气息觉热,或咳嗽,舌红,舌苔薄黄,脉滑数。治法 清热润肺,凉血止血。方药 清燥救肺汤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少商、迎香、合谷、尺泽、囟门穴,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一、鼻衄,内科常见病症,94,肺热证

41、候 鼻衄鲜红,鼻燥口干,鼻中气息觉热,或咳,胃热,证候 鼻衄,口渴引饮,鼻燥口臭,烦躁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治法 清胃凉血止血。方药 玉女煎加侧柏叶、白茅根。针灸治疗 可选取曲池、上星、内庭穴,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一、鼻衄,内科常见病症,95,胃热证候 鼻衄,口渴引饮,鼻燥口臭,烦躁便秘,舌,肝火,证候 鼻衄,头痛,眩晕,口干心烦,目赤易怒,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治法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白茅根、侧柏叶、藕节。 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太冲、曲池、印堂、太阳、通天穴,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

42、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一、鼻衄,内科常见病症,96,肝火证候 鼻衄,头痛,眩晕,口干心烦,目赤易怒,,二、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排除外伤所致者,为齿衄。多为胃热炽盛或阴虚火旺所致。,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97,二、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排除外伤所致者,为齿衄,胃热炽盛,证候 齿龈红肿疼痛出血,血色鲜红,头痛口臭,大便秘结,苔黄,脉洪数。治法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 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外关、合谷、内庭、劳宫穴,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二、齿衄,内科常见病症,

43、98,胃热炽盛证候 齿龈红肿疼痛出血,血色鲜红,头痛口,阴虚火旺,证候 齿衄,血色淡红,肿痛不甚,龈浮齿摇,舌红,舌苔少,脉细数。治法 滋阴降火。方 药 知柏地黄丸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肾俞、太溪、合谷穴,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二、齿衄,内科常见病症,99,阴虚火旺证候 齿衄,血色淡红,肿痛不甚,龈浮齿摇,三、咯血,民咯血为肺络受伤,血溢气道,常伴随咳嗽而出的病证。病变部位:肺。病变性质:多属热证,但有虚实之分和外感内伤之别。,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100,三、咯血民咯血为肺络受伤,血溢

44、气道,常伴随咳嗽而出的病,燥热犯肺,证候 咳嗽喉痒,痰中带血,血色鲜红,咽干鼻燥,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宣肺清热,宁络止血。方 药桑杏汤加白茅根、侧柏叶、藕节、茜草等。 针灸治疗可选取尺泽、鱼际、曲池、迎香、大椎、孔最,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三、咯血,内科常见病症,101,燥热犯肺证候 咳嗽喉痒,痰中带血,血色鲜红,咽干鼻,肝火犯肺,证候 咯血,兼咳嗽气逆,胸胁引痛,烦躁易怒,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治法 清肝泻肺,和络止血。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加侧柏叶、黄芩、山栀子、生地等。 针灸治疗可选取太冲、肝俞、经渠、太溪、内关、鱼际,刺灸法

45、以泻为主、补为辅。,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三、咯血,内科常见病症,102,肝火犯肺证候 咯血,兼咳嗽气逆,胸胁引痛,烦躁易,阴虚火旺,证候 咯血,或痰中带血,咳嗽少痰,口干咽躁,声音不扬,甚或失音,或兼见潮热,头晕耳鸣,腰酸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方药 百合固金汤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孔最、肾俞、太溪、鱼际穴,用补法或加灸。,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三、咯血,内科常见病症,103,阴虚火旺证候 咯血,或痰中带血,咳嗽少痰,口干咽,四、吐血,吐血是指胃及食道出血,经食道由口呕吐而出的

46、病证,其血色一般紫暗或鲜红,血中可夹有食物残渣,往往伴见黑便。吐血与肝、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临床上,吐血有寒热虚实之分。,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104,四、吐血吐血是指胃及食道出血,经食道由口呕吐而出的病证,胃热壅盛,证候 吐血鲜红或紫暗,可夹有食物残渣,兼有胸腹闷痛,口臭唇红,大便秘结,或黑便,或柏油样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 泻肝清胃止血。方药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针灸治疗可选取合谷、内庭、曲池、内关、上脘、巨阙,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四、吐血,内科常见病症,105,胃热壅盛证

47、候 吐血鲜红或紫暗,可夹有食物残渣,兼有,肝火犯胃,证候 吐血,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头痛目赤,舌边红,脉弦滑。治法 泻肝清胃止血。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白及、藕节、茜草等。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太冲、肝俞、公孙、内关、梁丘、风池穴,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四、吐血,内科常见病症,106,肝火犯胃证候 吐血,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头痛目赤,脾胃虚弱,证候 吐血时轻时重,血色暗淡,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厌食纳少,四肢欠温,大便色黑,舌质淡,脉细弱。治法 补气摄血,兼以止血。方药 归脾汤加白及、三七末等。针灸治疗 可选取脾俞、胃俞、关元、天枢、中脘、足三里穴

48、,用补法或加灸。,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四、吐血,内科常见病症,107,脾胃虚弱证候 吐血时轻时重,血色暗淡,心悸气短,,五、尿血,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夹杂而下的病证。尿血多无明显疼痛,或有轻微胀痛或热痛,不若血淋的滴沥涩痛,痛苦难忍。故一般以痛为血淋,不痛为尿血。,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108,五、尿血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夹杂而下的病,下焦热盛,证候 小便热赤带血,血色鲜红,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夜卧不宁,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治法 清热利尿止血。方药小蓟饮子加白茅根。

49、 针灸治疗可选取中极、膀胱俞、合谷、外关、行间,用泻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五、尿血,内科常见病症,109,下焦热盛证候 小便热赤带血,血色鲜红,心烦口渴,,肾虚火旺,证候 小便短赤带血,目眩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质红,脉细数。治法 滋阴清火。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旱莲草、大蓟、小蓟。针灸治疗 可选取肾俞、太溪、阴谷、复溜、中极、行间穴,予补泻兼施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五、尿血,内科常见病症,110,肾虚火旺证候 小便短赤带血,目眩耳鸣,腰膝酸软,,中气虚弱,证候 小便频数带血,血色淡红,食欲不振,

50、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白,舌质淡,脉虚弱。治法 补脾益气。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膀胱俞、关元、气海、水道、三阴交、脾俞穴,用补法或加灸。,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 五、尿血,内科常见病症,111,中气虚弱证候 小便频数带血,血色淡红,食欲不振,六、便血,便血是胃肠脉络受损所引起的病证,其特点是血从大便而下,或在大便之前,或在大便之后,或单纯下血,或血粪相混。下血如在排便之前的叫近血,其病变部位多在直肠和肛门。下血如在大便之后的叫远血,病变部位多在胃肠。,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下篇:内科病证 第五节:血证 辨证论治,内科常见病症,112,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