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2000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0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1,精选ppt,社会心理学1精选ppt,第十二章 合作与竞争,法政学院 康艳萍,2,精选ppt,第十二章 合作与竞争法政学院 康艳萍2精选ppt,第一节合作与竞争概述,一、合作与竞争的概念二、合作与竞争的类型三、合作与竞争的辩证关系,3,第一节合作与竞争概述3,第一节合作与竞争概述,一、合作与竞争的概念 合作(cooperation)是指不同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竞争(competition)则是与合作相对立的概念,指不同的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4,第一节合

2、作与竞争概述一、合作与竞争的概念4,一、合作与竞争的类型(一)合作的类型广义的合作狭义的合作简单的合作复杂的合作无分工合作有分工合作。 直接合作间接合作 结构性合作非结构性合作有计划、有组织 偶然的巧合或临时的凑合长期合作 短期合作 积极合作消极合作,5,一、合作与竞争的类型5,(二)竞争的类型广义的竞争狭义的竞争生存竞争发展竞争经济竞争、政治竞争、军事竞争、文化竞争、社会竞争,6,(二)竞争的类型6,三、合作与竞争的辩证关系 人们之间是合作还是竞争,是以能否满各自的利益为条件的。 合作最终是为了竞争,竞争又促进了更高水平的合作,适度的竞争和有效的合作,对于任何个人、组织、民族国家都是必须的。

3、,7,三、合作与竞争的辩证关系 7,第二节 合作与竞争的心理机制,一、合作与竞争的原因1、原发原因合作与竞争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手段社会比较倾向2、现实原因社会生活中的利益一致和冲突,是合作与竞争的直接动因超越意识,8,第二节 合作与竞争的心理机制一、合作与竞争的原因8,二、竞争与合作的心理趋势 大量的研究者们得出了一个趋向共同的结论:与合作相比较,在没有特别引导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优先选择竞争的行为方式。“竞争心理优势”是金盛华(章志光, 1996)提出的概念。指在需要共同拥有资源的情境中,人们在合作与竞争的两重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竞争的心理现象。,9,二、竞争与合作的心理趋势 大量的研究

4、者们得出,(一)竞争与合作的相关实验研究1、鲁斯的“囚徒困境”实验2、多伊奇的“相互依赖实验”3、多伊奇的“卡车运输”实验4、孟德森的“合作游戏板”5、敏茨的“鼓励合作”实验,10,(一)竞争与合作的相关实验研究10,“囚徒困境”实验,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举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 *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5、结果 都选择认罪,11,“囚徒困境”实验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在多达2000个对大学生在各种囚犯困境变式的研究(1991)中,决策的结果变成了是否得到筹码、现金和学分。 研究表明,被试在特定的决策上更倾向于“背叛”,因为这样剥削了他人的合作,并保护自己不受他人剥削。但不幸的是,因为没有采取合作,实际上结果双方都不能得到通过相互信任才能得到共同利益。这种困境能使双方都深陷其中,虽然双方都能认识到可以互惠,但彼此都不能信任,成为“锁定”的不合作。,12,在多达2000个对大学生在各种囚犯困境变式的研究(1991,囚徒困境之现实中的例子,政治学例子:军备竞赛两国都可以声称有两

6、种选择:增加军备(竞争)、或是达成削减武器协议(合作)。两国都无法肯定对方会遵守协议,因此两国最终会倾向增加军备。,13,囚徒困境之现实中的例子13,经济学例子:关税战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以两个选择: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竞争)与对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合作)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独自提高关税(竞争),另一国也会作出同样反应(亦竞争),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经济也造成损害(共同竞争的结果)。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将发现共同合作利益最大。),14,14,多伊奇相互依赖实验,过程:把学习心理学概论课程

7、的学生分为五人一组,共十组。给每个组提出两个问题去解决。1 对合作组的学生说,他们是作为一个组来评分的,即每人分数一样。由此,这个组的成员之间是积极的目标相互依赖关系,但与其他合作组之间是消极的目标相互依赖关系。2 告诉竞争组学生,他们的分数按个人的成就分别评分。每个成员分数不同,只有一个最高分。由此,这个组的成员之间就成为消极的目标相互依赖关系。结果:合作组成员表现出更大的相互依赖感,更协调一致,有很强的动机和兴趣,工作质量和数量都超过竞争组。,15,多伊奇相互依赖实验过程:把学习心理学概论课程的学生分为五人一,多伊奇的卡车运输实验,16,多伊奇的卡车运输实验16,实验者简介,美国社会心理学

8、家,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荣誉教授,是冲突研究领域的元老。他在团际关系、合作和竞争、社会遵从以及团体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莫顿多伊奇 Morton Deutsch 1920 ,17,实验者简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现任哥,社会背景 在约半个世纪以前,社会心理学家开始对下述问题产生兴趣:哪些因素会促进合作而不是竞争,人们在哪些地方而不是另外一些地方会更有效地工作。 从20世纪40年代起,社会心理学家就对合作与竞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五六十年代,多伊奇和敏茨及鲁斯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经典性实验研究,来证明竞争心理优势的存在。,18,社会背景18,主持人:多伊奇等人时 间:1960年形 式:

9、利用卡车运输游戏装置规 则:按照所给的路线形式,要求每一 辆卡车从起点出发尽快到达终点备 注:速度越快赚的钱越多,要求他们尽 可能地多赚钱。,实验简介,19,实验简介19,多伊奇的卡车竞赛实验,实验过程(1)将被试两两分组(共20组),每组双方 分别充当甲、乙卡车运输公司的经理。,20,多伊奇的卡车竞赛实验实验过程20,甲起点,乙起点,乙终点,甲终点,乙备用线,甲备用线,窄道,甲备用线,乙备用线,窄道,电门,电门,明确告诉你们,即使交替使用单行线,需要一点等待时间,但也要比走备用线经济、有效。,21,甲起点乙起点乙终点甲终点乙备用线甲备用线窄道甲备用线乙备用线,当双方使用威胁时,双方总的收益最

10、少;一方有权使用威胁时,有权的一方收益稍微大一些,但总收益较少;只有在双方都采取合作的情况下,各自以及总收益都最大。 表6-1:货运游戏中甲乙双方得益分数表 威胁方式变量 无威胁 甲方威胁 双方威胁总计得益 203.32 -405.88 -875.12甲 得 益 122.44 -118.56 -406.56乙 得 益 80.88 -287.32 -468.56 注:表中的负数指超时被扣的分,22,当双方使用威胁时,双方总的收益最少;一方有权使用威胁时,有权,尽管所有的被试都明白交替使用单行道的优势,可以为自己赢得更高的分数,但是,一起参加实验的两位被试都不愿意采取合作。从整个实验结果来看,虽然

11、也有偶然合作的情况, 但大多数被试者都选择了竞争的行为人们在相互关系中,人们倾向于竞争,总想显示自己优于他人而采取竞争的态度。,实验结论意义,23,尽管所有的被试都明白交替使用单行道的优势,可以为自己,孟德森的合作游戏板,由四个被试分别拉着游戏板四角的小绳。四根小绳系一个有笔芯的圆柱体。游戏板上画有代表每个游戏者的编号(1)、(2)、(3)、(4)。实验者说:“你们用小绳拉住圆柱体,如果能使笔芯画过代表每个人的圆圈,则都可以得一分。如果没能划过四个圆圈,皆不能得分。”这造成了合作情境,于是大家齐心合力,很快达到了目的。如果实验者说,先划过代表哪个人的圆圈,哪个人得分,后划过者不能得分,这就造成

12、了竞争情境,结果是你拉我扯,“四败俱伤”。,24,孟德森的合作游戏板由四个被试分别拉着游戏板四角的小绳。四根小,敏茨竞争与合作的实验装置,把几个纸做的圆锥体放在一个窄口玻璃瓶内,每个圆锥体上系有一根引线,每个被试者拉住一根引线。然后从瓶底向瓶内注水。要求被试在纸做的圆锥体沾水之前将其从瓶内拉出。瓶口很窄,一次只能通过一个圆锥体。实验要求被试在最短时间内将纸锥拉出,否则水面上升会将纸打湿。 实验者设计了两种情境,一种是未湿前拉出者奖励25美分,失败者罚5美分;另一种是看群体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所有纸锥拉出。,结果:在第一种情境中,被试往往争先恐后,各不相让,最后两败俱伤。而在第二种情境中,成绩大大

13、优于前者。,25,敏茨竞争与合作的实验装置 把几个纸做的圆锥体放在一个窄,竞争心理优势,“竞争心理优势”是金盛华(章志光, 1996)提出的概念。指在需要共同拥有资源的情境中,人们在合作与竞争的两重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竞争的心理现象。囚犯两难困境 卡车运输游戏实验,26,竞争心理优势 “竞争心理优势”是金盛华(章志光, 19,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发达社会:社会“循规导引”机制。包括权贵们在内的社会民众在公众情境中没有也不期待不合理特权。外在的“规”与内在的“则”达于一致。人人守法。 落后社会:社会的“势力导引”机制。追求特权而不是追求遵守法规。竞争心理优势反而得到强化。 竞争心理优势的弱化一要有

14、健全的社会法规二有稳定和公平的执行机制引导。遵守法规者受到奖励和支持,违反法规者必受到公平的惩罚而付出应该付出的代价。 民众的社会心态才转向追求遵守法规而不是追求特权,社会才会向弱化竞争心理优势和重视合作价值的方向发展。,27,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 发达社会:社会“循规导引”机制。,第二节 合作与竞争的心理机制,(二)、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多伊奇: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观点:个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那么他们之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积极的或肯定性的依赖关系时为合作,消极的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为竞争。实验多伊奇的“相互依赖实验”敏茨的“鼓励合作”实验,28,

15、第二节 合作与竞争的心理机制(二)、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2,三、个体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发展霍夫曼:对新生儿的研究 遗传在起作用约翰逊:总结关于学校中合作与竞争效果的研究 合作是学习的很好方法,在班级中与他人合作的人比彼此竞争的人和自己学习的人学得好。 在合作的学习条件下,儿童表现出更高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率。个体在儿童阶段的合作水平总的趋势呈倒U型。,29,三、个体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发展29,第三节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一、相互作用的次数二、奖励随着奖励的内容及奖励额度的不同,选择合作与竞争的趋势就会发生变化。超越竞争对手VS赢得金钱盖洛(P.S.Gallo)研究结果发现,当奖励从得分变为奖给现金时

16、,被试进行理性合作的人数明显增加 奥斯卡普与克林克发现酬金越低,合作的倾向性越大弗洛兰德等人(N。Frieland。et al,1974)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奖励对合作或竞争倾向的影响是极为复杂的。在有些情况下,增加报酬对合作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减少报酬则使人们竞争倾向显著增加。 弗里德曼等人(J.L.Freedman et al.,1981)在对数十年合作与竞争研究进行回顾后发现,有时即使酬金比较高,人们也有强烈的竞争倾向,说明超越别人的动机是非常强烈的。,30,第三节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一、相互作用的次数30,第三节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三、奖惩方式 一方面指运用何种方式来强化行为的结果;另一

17、方面指人际间奖励的互赖性。 不同的奖惩结构对于个体选择竞争还是合作策略有很大影响。 竞争性的奖惩结构是指个体最终所得是以别人的失去为条件的,比如运动会上 。这种以竞争为主导的奖惩结构,叫做“竞争性相互依存”结构,会损害员工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 与“竞争性相互依存”结构相对的是“合作性相互依存”结构,即成员之间以积极的方式相联系,群体的绩效是以成员间的合作为基础的,每一名成员做的愈好,群体愈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三种结构是“个人主义”结构,它是成员之间的成绩相互独立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体之间相互独立而不易发生直接的竞争关系。不过由于在个体主义结构中,个体的独立性被强调,成员彼此之间缺乏必要

18、沟通、认同与合作,易于形成个体的分化而产生成员间始于社会比较欲望的原发性竞争倾向。,31,第三节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三、奖惩方式31,第三节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多依奇在1960年所进行的研究,32,第三节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多依奇在1960年所进行的研究3,第三节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四、信息沟通 充分的沟通会导致更多的合作,群体成员间的沟通会影响合作或是竞争行为的产生。 多伊奇1960 威克曼(Wichman,1970) 很显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充分,合作的倾向也越强。沟通可以增加对方选择合作的机率。在典型的囚犯难题与卡车游戏情境中,最佳选择取决于对于对方的信任。信任越是重要,沟通的影响作用也越大。,33,第三节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四、信息沟通33,五、威胁六、社会文化因素,34,五、威胁34,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35,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