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2042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诸葛亮,诫子书,诫子书诸葛亮,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史记(司马迁) 、汉书(班固)、 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南)人,号卧龙先生,谥号武乡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以来,守持联吴以据曹策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终始刘备部由弱变强,而与曹魏孙吴呈三足鼎立之势。然“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意图老骥伏枥,问鼎中原。但六出祁山,功败垂成,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一生凭其高

2、尚的品行,道德文章,高风亮节,成为后世楷模。一身正气,淡泊之志,千古传颂。,作者简介,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代表作:,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澹泊无以明志”,典故、故事,称颂他的诗句:,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其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

3、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背景简介,夫(f) 澹泊(dn)(b) 淫(yn)慢 遂(su) 庐(l),读准字音,熟读成诵,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读准字音,熟读成诵,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德才兼备人的品行,依靠内心恬淡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身心

4、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 , 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后就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着贫穷的小屋,悲伤叹息,知道要悔过,又怎么也来不及了。,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

5、的用意是什么?,诫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问题研究,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4.根据提示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3)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什么?,(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什么?,(

6、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5、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6.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问题研究,一要有志,二要淡泊宁静。这就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完整意义。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问题研究,A、淡泊: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心闲天地本来宽。

7、(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7.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问题研究,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可以至醉,无致迷乱。,【注释】致:表达。 归:符合。 至:达到顶点。 意:情趣。殚:尽。 豪:酒量大的意思。 致:达到。迷乱:分辨不清,丧失理智。,拓展延伸,谢谢大家!,鉴古而搏今,修身而人新,利国而利民。祝大家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再见!,淡 泊 明 志 宁 静 致 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