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优秀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2659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愤》优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书愤》优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书愤》优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书愤》优秀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书愤》优秀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愤》优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优秀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使行人到此,悲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屈原、杜甫和陆游是有代表性的三个诗人。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湘夫人,杜甫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蜀相,今天我们学习陆游的书愤,书 愤,陆游,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者感情(重)。,2、学习并继承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重)。,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难

2、)。,陆游履历:出生,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的前一年。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及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的刺痛了 汉人的内心,陆游履历:阻力,陆游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塤居陆游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范大成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主和派诋毁他“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大成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自号“放翁”。陆游为礼部郎中,

3、何澹弹劾他“喜论恢复”“不合时宜”,朝廷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罢官。,陆游履历:军旅生活,46岁,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幕僚。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在此期间,陆游常到战略要塞大散关(宝鸡)一带巡逻。朝廷否决北伐计划,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只有八个月,是陆游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陆游履历:晚年,66岁直至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宁静的乡村生活。但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从未真正消失,他的大量诗歌既表达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临终之际陆游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

4、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创作背景,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书愤。,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

5、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知人论世,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朗读注意:1、节奏

6、 2、重读 3、情感,注意: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朗 读,检查预习:1、陆游,字,号 ,山阴(浙江绍兴)人。(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现有作品集 。、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解释加点的词: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楼船夜雪瓜洲渡渡: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 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务观,放翁,南宋,剑南诗稿,七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豪气,豪情壮志,渡口,兄弟,引申不相上下,相提并论,传名,陆放翁全集,解 题,书:,书写,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愤:,1、诗人“书”了哪些事?,2、哪些事让诗人感到

7、了“愤”?,思考讨论,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内容详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书”:两次抗金胜利战役,内容详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内容详解,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塞上

8、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白发苍苍!两相比照,何等悲怆?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内

9、容详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愤,“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 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那些事作者感到了”愤”,1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10、2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3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亮?,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

11、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B、对比手法,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A、用典明志,塞上长城,出师一表,表现手法,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 ,所以,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同类赏析: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