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2908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37.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9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9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9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9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ppt课件.ppt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篇 近代世界经济的形成,第九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的形成,第一节 自由贸易与世界市场扩大,1.1 自由贸易基础和理论1.2 英国的自由贸易进程1.3 自由贸易的国际扩散1.4 自由贸易与国际贸易增长,1.1 自由贸易基础和理论,基础:工业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以大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强大的工业体系,资本主义大工业对于原料和商品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他国家的保护关税和英国的进口税成为了两个主要障碍。经济学家对于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论证:亚当斯密、约翰洛克、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大卫李嘉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大卫李嘉图”词条,1.2 英国的自由贸易进程,1768年艾登条约19世纪上半叶围绕

2、谷物法的斗争19世纪40年代自由贸易取得决定性胜利:首相罗伯特皮尔先后取消多项关税;谷物法也于1846年被废除代表重商主义的航海法令也在1849年受到限制,到1851年,该法被彻底废止。直到19世纪末,英国没有再通过任何关税提案,成为了第一个执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伦敦议会广场上的皮尔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罗伯特皮尔”词条,1.3 自由贸易的国际扩散,19世纪50年代,欧洲主要国家的关税都在下降1860年以后,贸易自由化政策通过贸易条约和关税协定扩大到其他国家。英国先后与法国、比利时、德意志关税同盟和奥地利订立了条约。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自由贸易在欧洲取得了胜利。但是,在亚洲和非洲的许多

3、殖民地,自由贸易政策确实被强加的。中国直到1930年才收回关税主权。自由贸易侵蚀了这些国家经济的独立性。,1.4 自由贸易与世界贸易增长,“第一波全球化”:1800以后的世界经济联系愈发紧密,19世纪初到一战前,世界贸易总额的平均年增长率大约为4%。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能还不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彭布罗克伯爵号煤船(复制品),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煤船“词条,自由贸易与经济增长,就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国家来说,贸易与经济增长也可能存在含混不清的关系。因为经济增长的出现最终取决于技术、制度乃至文化因素等,贸易的扩大可能是工业革命本身的结果。工业革命意味着生产效率的上升,在交通成本、通讯

4、成本等出现下降的前提下,快速增加的工业产出有可能出口到世界其他任何地区。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贸易的扩大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自由贸易政策只不过削减了快速增加的工业产出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的贸易成本。然而,贸易的扩大也有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贸易的扩大促进工业生产的专门化,一方面,贸易的扩大缓解了工业革命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约束,另一方面,贸易的扩大为工业产出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国际市场。,第二节 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1 国际分工的形成2.2 国际贸易体系的演变2.3 金本位和国际金融制度的发展2.4 世界经济中心的确定,2.1 国际分工的形成,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劳动分

5、工,是一般社会分工突破民族国家疆界形成的。只有国际分工出现,各国国民经济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之后,才形成统一的世界经济。 工业革命之后,国际贸易商品日益大量地参与到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原料取自世界市场,产品输往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垂直分工的发展和分化是这时国际分工的特征:工业化经济体和初级产品经济体。,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的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

6、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这种垂直分工在19世纪中叶以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扩大和加深。因为工业国已经不再是英国一个国家,而是欧洲和北美各国,还有亚洲的日本;而原料供应地也不再是少数殖民地,而是世界所有落后地区,原材料涉及的范围也更广,有赞比亚和智利的铜、苏里南、牙买加、圭亚那和加纳的铝矾土,巴西的铁矿石,玻利维亚的锡,约旦和摩洛哥的磷,海湾各国的石油等等。丹尼斯罗伯逊把工业化经济体和初级产品经济体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称为“大分工”。,2.2 国际贸易体系的演变,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品

7、比重上升。 国际贸易的组织方式有了改进。 政府对对外贸易中的干预减少,制定调整国际经贸关系的法律规范和统一有关各方都能接受的贸易惯例。 保险业统一性取得了进展。,英国曼彻斯特谷物交易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谷物交易所“词条,英国的金本位制:18世纪开始其他主要欧洲国家19世纪下半叶陆续采用金本位制,其中德国转向金本位和美国停止铸造银币对金本位扩散起了关键作用美国直到1900年才实行金本位到1914年中国仍然少数固守银本位的国家之一,2.3 金本位和国际金融制度的发展,1777年英国铸币厂总管伊萨克牛顿爵士将金价定为3英镑17先令10.5便士,成为英国金本位的开端。,德国转向金本位和美国停止铸造

8、银币对金本位扩散起了关键作用。 荷兰在1874年停止铸造银币,不久就采用黄金作为记账单位。挪威、瑞典和丹麦也紧随其后。1874年拉丁货币同盟开始实行“跛行”金本位制,即禁止铸造银币。白银虽然是法偿货币,但却不以银币方式出现,也不能在商业交易中大量使用。,到1878年,英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瑞士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俄国和日本在1897年实行金本位,同年印度通过了使卢比钉住英镑的金汇兑本位制。一年以后,菲律宾以同样方式与美元联系在一起。美国直到1900年才实行金本位。1900年以后,包括亚洲的锡兰(今斯里兰卡)、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和乌拉圭等先后采用金本位制。到

9、1914年,只有中国仍然是固守银本位制的主要国家。,金本位的国际扩散,实行金本位的意义和影响:金本位各国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提供了客观的基础。统一和相对稳定的世 界货币,对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是极大的推动和促进。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信用的增长,都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金本位下无法以汇率作为有效的政策工具应付国际收支失衡,它将外部平衡置于内部平衡之上,逆差时以国内经济紧缩为代价,顺差时以国内经济膨胀为代价。,2.3 金本位和国际金融制度的发展,国际贸易发展背景下,多边结算制度出现,英国成为国际贸易支付体系的中心。除英国以外,还有一些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结算中发挥着积极的半中心作

10、用,如:德国、美国国际信贷关系迅速扩大:伦敦不仅是短期信贷中心,而且是长期信贷中心,位于伦敦金融城的皇家交易所,数据来源:维基百科“皇家交易所”词条,2.3 金本位和国际金融制度的发展,19世纪中叶,英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伦敦成为了世界最繁忙的国际贸易港口,世界贸易的中心。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之实行金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币值稳定,使得伦敦也成为了国际信贷中心和金融中心。,2.4 世界经济中心的确定,第三节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3.1 资本主义与殖民制度3.2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3.3 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统治,3.1 资本主义与殖民制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早期强盗式的殖民掠

11、夺逐渐转变为经济剥削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殖民者采用较平和的贸易方法,以廉价商品为武器,以自由贸易为旗帜,在破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原有的前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后,逐渐把这些国家改造成依赖于国际分工的单一经济,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南京条约”词条,南京条约复制品,香港历史博物馆藏,3.1 资本主义与殖民制度,一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了一种或两种农产品的专业生产地,把自身全球寄托在世界市场难以预料的变化上,经济对外依附。殖民地在与宗主国的贸易中,受到后者的剥削,工业化进程被迫延迟,与宗主国的经济发展差距也不断扩大。,1914年的世界殖民地,3.2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3.2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19世纪

12、70年代起,帝国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亚洲56%的土地沦为殖民地,非洲94.4%的土地是殖民地。其中,英、俄、法、德、美、日六国,在1914年直接抢占的殖民地达6500万平方千米,占领的殖民地人口4.234亿人。,1892年的塞西尔罗德斯的漫画,宣布从开普敦到开罗的电报线及英国对非洲瓜分的计划成功,图片来源:百度百科“瓜分非洲”词条,帝国主义与殖民扩张,19世纪70年代晚期,“帝国主义”一词还是一个新词汇,随后进入英国政治,19世纪90年代征伐殖民地时期变成一般用语。霍布森说:帝国主义“挂在每个人嘴上,用以表示当代西方政治最有力的运动”。随着列宁的帝国主义

13、理论成为1917年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思想,“帝国主义”一词成为与“民主”对立的具有强烈负面含义的词汇。1914年时,很多政客以自称帝国主义者为傲,之后称呼自己为“帝国主义者”的人销声匿迹了。,3.2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的原因:经济利益;扩大宗主国经济和政治影响;“高尚动机”;非理性的社会思潮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构成:一是殖民地,是宗主国拥有充分主权的海外属地;二是保护领和保护国;三是托管地,由国联或联合国交由某个国家代为管理;四是半殖民地,是仅仅在形式上保持独立而在经济上处于依附地位的国家和地区。,被比喻为毒蛇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强迫刚果人采橡胶的讽刺漫画。,图片来源:百度百科“瓜

14、分非洲”词条,3.3 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殖民的行政管理体制:一部分是宗主国国内负责管理殖民地事务的机构;另一部分是殖民地为维持其统治存在所设立的行政机构。1870年以后,宗主国在殖民地大多实行的是以官僚制为基础的总督制。私人武装、私人资本在管理殖民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罗德斯、戈尔迪、罗斯柴尔德等人成为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塞西尔罗兹”词条,罗德斯,第七任开普殖民地总理,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平衡发展,4.1 主要工业国家的不平衡发展4.2 主要工业国家贸易政策的变化4.3 新重商主义和争夺殖民地,4.1 主要工业国家的不平衡发展,4.1 主要工业国家的不平衡发展,182

15、0年到1870年。英国经济变现突出。1840年英国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45%。1870年到1913年,美国和德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到1913年两国的GDP均超过了英国,成为了世界前两位的经济体。,4.2 主要工业国家贸易政策的变化,19世纪70-80年代,新大陆和俄罗斯的廉价粮食冲击着实行自由贸易的欧洲。欧洲农业增长率明显放慢,拖累了整体的经济增长率。政治家开始意识到开放农产品贸易的后果,喀什制定保护农业的关税政策。1892-1914年间自由贸易理论遭到了现实的挑战。,4.2 主要工业国家贸易政策的变化,自由贸易并没有未来欧洲国家带来经济增长的现实,19世纪八九十年代殖民扩张和不断

16、兴起的新重商主义引起了欧洲贸易政策调整:德国于1879年7月制定了新关税法,标志着欧洲大陆自由贸易时期的终结。随后,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不需要议会批准就可以调整的国家也立刻调整了关税政策。法国1892年1月的梅林关税法也是明显的关税保护主义政策。,4.3 新重商主义和争夺殖民地,新重商主义理论的流行:在工业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长期自给自足,每个工业国都必须建立一个从属于它本国的殖民帝国,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自给自足的贸易统一体 。贝洛赫的六条殖民公约新重商主义的推行,逐渐与政治行为纠缠在一起,列强的地位开始和殖民地挂钩,殖民地成为国家地位的象征,不论这些殖民地有没有价值。 “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本章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