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2924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6.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章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章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章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章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ppt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透视,第一章 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透视的定义:将三维的客观空间画到二维的平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深度空间得到三维的绘画效果。这就是透视。透视一词的英文源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思是透过透明面看物体。把看到的物体画到平面上。因此,透视在美术上也指绘画的一种方法。三维空间即上下一维,左右一维,前后一维。把景物的三维空间立体的表现在平面上,这是一门科学,即是透视学。,如图所示:将平放的正方形ABCD画到透明面上,其透视形就出现了ABCD的梯形。,第二节 基本术语,EP(Eye Point) 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PP(Picture Plane) 画面:将景物透过透明面形成的物象绘出来的媒介

2、GP(Grand Plane) 基面:景物投到画面的水平面,画面和基面成90度角。CVP(Central Visual Ray) 视心线:画面和视点的距离,也即视距,视心线也画面垂直。CV(Center of Vision) 心点:视心线与画面的交点。VH(View Horizon) 视平线:由心点所引水平线。视平线随着眼睛(视点)的高低变化 而变化。GL(grand lime) 基线:画面和基面相接的线。H(height) 视高:画者眼睛的高度,即视平线和基线的距离。,VP(Vanishing Point) 灭点:又称消失点,在画面上视圈越聚越拢。最后消失在一点上。DP(Distance P

3、oint) 距点:与画面成45度角的水平线的灭点Rp(Rest Point) 余点:全角透视中在视平线上。与画面成任意角度(除90度和45度以外的任何角度)的灭点。AP(Above Horizontal Point) 天点:在视平线以上的灭点,即仰视的消失点。BP(Below Horizontal Point) 地点:在视平线以下的灭点,即俯视的消失点。视圈:由视点到与视平线成60度角的线相交于视平线E、F点,再以心点为圆心,以心点到E的长度为半径画圆。所及范围的视圈。,焦点透视:,又称“定点透视法”是视点相对近距离地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属于有限视域范畴的中心投影性质。即将人的眼睛在视觉活动中

4、的瞬间停顿。相对静止状态,从理论上加以固定、其视域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单元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要求将所绘的客体,空间纳入正常的能辨析的范围内,这个范围以60度角视角为基本视域圈。画面只有体格中心形体空间的表现能给人一种集中的,近距离的现实感,有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竿。焦点透视法最早产生于后希腊。后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建筑家、画家和数学家长期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奠定其理论基础,并得到广泛应用。,散点透视:,又称“活点透视法”,它采取移动视点,漫视的方法和多视域的组合,将景物和自然,有机地组织到一个画面里,是一种复之性的透视方法。绘画构图带来了很大的自由性。“立万象胸怀”“字山水之纵横”是其形象的表述

5、。由于视域的宽阔,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构图形式。如长卷、立轴、条幅等,使表现幅度有更大的延续性,可塑性。散点透视是中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独到而精辟的透视画法。它的画面中心是分散的,形体的表现常常给绘画带来散漫遥远的空灵感。,第三节 透视规律,一 消失现象二 不消失现象三 视点的变化、景物随之而变四 透视变形,一 消失现象,与画面不平行而互相平行的直线,在画面上越远越靠拢,最远时消失于一点,叫做画面上的消失现象。等大物体,越远越小,等长物体,越远越短,最远是在画面上消失不见,也是画面是消失现象。,二 不消失现象,与画面平行的水平线、直立线、倾斜线。不论地位左右、高低、远近。没有方向的变化。与基面的角度不变,只有远近的长短变化。任意延长,不会小时于一点。叫做画面的不消失现象。与画面平行的水平线、直立线、倾斜线。在与画面平行的直立面上左右、高低、或倾斜方向移动位置,透视长度不变,等大物体在与画面平行的直立面上移动位置,大小不变。也是画面的不消失现象。,三 视点的变化、景物随之而变,同一景点视点越高,景物越浩淼,视点越低。景物越崇高。同一景点前景比例越小,后景也高大。前景比例越大,后景越渺小,四 透视变形,视点越近物象,物象越超越常规认识市局部大过整体。格物致至,随心所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