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二讲 波的干涉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251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第二讲 波的干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九章第二讲 波的干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九章第二讲 波的干涉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九章第二讲 波的干涉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九章第二讲 波的干涉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第二讲 波的干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第二讲 波的干涉ppt课件.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本章主要内容:,第九章 波动 (Wave),教学基本要求:,一 掌握描述简谐波的各物理量及各量间的关系.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运动求出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的方法(重点). 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的概念.,二 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 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干涉的规律(重点). 理解驻波的特点及与行波的区别.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1. 平面简谐波的描述,波动方程及能量,2. 波动的特征:衍射/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9.1, 9.2, 9.3,9.4, 9.5, 9.6,2,第九章 波 动 第二讲,本讲主要内容:,波的衍射 波的干涉驻波,9.4

2、 波的衍射 波的干涉,衍射(绕射)-波动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在障碍物的“阴影”区内继续传播的现象.,“室内讲话,墙外有耳”,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在其后的任意时刻,这些子波波面的包络构成新的波前.,原理的应用,1)从某时刻的波阵面得到下一时刻的波阵面.,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3)解释反射定律、折射定律.,2) 解释衍射现象.,说明:是波动的基本原理,对任何波动过程均适用.,一、波的衍射 惠更斯原理,3,二、波的叠加原理,1.几列波相遇之后, 仍然保持它们各自原有的特征(频率、波长、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来的方向

3、继续前进,好象没有遇到过其他波一样(独立性).,2 . 在相遇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位移,为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叠加性).,一般而言,波的叠加较复杂.,三、波的干涉,干涉现象:,在两列波相遇区域内,某些点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的振动始终减弱的现象.,相干波,1相干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4,1相干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设两波源的振动方程,y10 =A1cos( t + 1),y20 =A2cos( t + 2 ),先分析相干波的叠加过程,两列波在P点引起的两个分振动方程,2干涉加强、减弱的条件(),三、波的干涉,P点的合振动,

4、(同向、同频的两个谐振动的合成),合振幅取决于两分振动的相位差.,因 随相遇点的位置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故合振幅A 在空间的分布随位置而变,,但是是稳定的.,5,当P点的位置满足,干涉加强,干涉减弱,干涉相长,干涉相消,若又有 A1= A2 ,,合振幅有最大值,合振幅有最小值,(1),(2),则P点始终不动.,特例:,当 1 2时,同相相干波源.,称为波程差.,简化条件:,干涉加强的条件,干涉减弱的条件,P点的波强,I A2 = A12 + A22 +2A1A2cos,若A1= A2 ,,6,例1 如图所示,A、B 两点为同一介质中两相干波源.其振幅皆为5cm,频率皆为100Hz,但当点

5、A 为波峰时,点B 适为波谷.设波速为10m/s,试写出由A、B发出的两列波传到点P 时干涉的结果.,解:,设 A 的相位较 B 超前,则,点P 合振幅,7,9.5 驻波,-干涉特例.,两列振幅 A 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叠加,一、驻波的形成及特征,而形成的波.,驻波的特征:,(1) 波形不传播,,相邻波节(或波腹)间距 =/2 .,各质点振幅不相同,有波节点、波腹点相间排列;,8,节点两侧的质点具有相反的振动相位.,驻波的特征:,(1) 波形不传播,有波节点、波腹点相间排列;,(2) 驻波中的介质质点的振动:,相邻波节(波腹)间距 =/2 .,相邻节点间质点具有相同的振动相位

6、,,(3)驻波不能传递能量,能流密度 为零.,按节点分段振动;,9,当各质元(体积元)达到各自最大位移时:,势能曲线,动能曲线,当各质元回到平衡位置 时:,能量在节点附近的质元与腹点附近的质元间交换与转移.,驻波中能量的变化:,10,二、驻波方程,设两分波动方程,合成波动方程,y = y1+ y2,驻波方程,各点振幅,谐振因子,(驻波的波函数),可见,驻波中各质点均作简谐振动,但各质点的振幅不同.,讨论:,(1) 波节、波腹位置,2 当 x =(2k+1) 时, 2,振幅最小,A(x)=0,波节,波节位置坐标,x = (2k +1) 4,(k =0,1,2,),2当 x = k 时, ,振幅最

7、大,A(x)=2A,波腹,波腹位置坐标,x = k 2,(k =0,1,2,),验证相邻波腹(或波节)间距为 /2,相邻波腹与波节位置间距?,/4,11,分析质点间的相位关系,讨论: (2) 质点按节点分段振动,同相.,b节点两侧质点:,X,Y,先看a、b两节点间的质点:,相位均为2 t,,再看b、c两节点间的质点:,相位均为 (2 t+ ),,同相.,反相.,12,例1:设波的表达式为, 10y =10cos x cos t . 4 4,位于 x =1和 x =3的两点之相位差 .,解:求波节位置坐标:, x cos = 0 4,x =2(2k+1),x =2,6,10, ,显然这两点在波节

8、( x = 2 )两侧,故 = .,还可将x=1、x=3分别代入,由它们的符号相同与否来判断, =0或 .,13,三、弦振动的简正模式,弦振动,两端固定,波节,只有那些半波长的整数倍恰等于弦长的波动,才能在弦中激发起稳定的驻波.,即:,l = n 2,2l n= n,基频,,本征频率:,二次谐频 ,形成稳定驻波的条件.,14,四、相位突变 (半波损失),弦振动在反射点形成波节,说明什么?,反射波在反射点发生了相位突变 !,在反射点:,反射波 y2=Acos( t + ),反射点发生相位突变 ,相当于反射波波程 损失了 /2,因此,反射点相位突变 的现象,又称为半波损失!,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半波损失?,入射波 y1=Acos( t+ ),当波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反射时:, u(波阻)大者为波密介质,小者为波疏介质.,反射波,若,反射波中产生“半波损失.,若,反射波中无“半波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