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260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 下 问 童 子,言 师 采 药 去,只 在 此 山 中,云 深 不 知 处。,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史称“苦吟诗人”,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童子:小孩。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弥漫的深处,我寻

2、访隐者时,在一棵松树下碰到了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哪里去了。,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山上的云雾迷漫,我也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寻隐者不遇松 下 问 童 子,言 师 采 药 去,只 在 此 山 中,云 深 不 知 处。,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

3、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满怀期望),(感到失望),(又有了希望),(无可奈何),朗诵体会感情,一天, 去 。他来到 ,碰到了 。于是,他便问: ?小孩子说: 。 贾岛又问: 。 ?小孩子说: 。贾岛很想知道 在这座山的哪个地方,孩子说: 。,描绘情景,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情景导入:,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所见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骑 振 蝉 樾,了解诗人:,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

4、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qun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所见 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树阴。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7)忽然:突然。 (8)闭口:闭住嘴不说话。,所见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

5、地站立在树下。,所见 (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考考你:季节?,(夏天),理由?,(意欲捕鸣蝉),所见 (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考考你:心情?,(愉快),理由?,(歌声振林樾),所见 (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人展示一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所见 (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朗诵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我们自己去想象吧。,我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