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516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培训,天津石化公司炼油部安全环保部 孟令娟,主要内容,职业健康基础知识,1,职业病防治法简介,2,职业危害因素介绍,3,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4,职业健康基础知识,2005年,宁波市有365家蔺草加工企业,蔺草加工的产品“榻榻米”,在编织前需对蔺草进行“染土”处理,该磁土含有较高含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导致拔草、切草、拣草等工种的工人患上了尘肺病。,尘肺病200余例,2003年,福建仙游县石英粉(砂)加工作坊,多为干式生产,设备简陋,无有效个人防护,作业点粉尘浓度最高超标361倍,粉尘样品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70。,尘肺病数十名,先来看两个案例,职业健康基础知识,一门科学,针对什么,

2、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识别评估预测控制,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害,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干什么,目的,职业健康基础知识,职业健康:也称职业卫生,职业健康基础知识,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法定职业病10大类115种,职业病,尘肺(12种+其他)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0+其他)职业中毒(55种+其他)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7种+其他)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

3、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它职业病(5种),职业健康基础知识,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健康基础知识,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定义,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色盲司机、电工,例1,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粉尘作业,肝脏受损、白细胞低苯类直接接触,例2,例3,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发现职业禁忌证劳动者进行调离并妥善安置,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职业体检,未进行离岗

4、前体检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概念,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健康概念,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职业健康基础知识,指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这是人们对健康最基本的认识,也是其他健康层次的基础。,是以生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对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和打击有较强的耐受力,心理创伤后,有较强的康复能力和正常意识水平等。,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角色及婚姻、家庭、工作、学习、娱乐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适应。,提出的道德可简单理解为做人的道理和应有的品德,是调

5、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1.,2.,3.,4.,相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介绍,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七章七十九条,主要有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行政法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部门规章:职业病目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职业卫生技术法规与标准:专业基础标准、工作场所作业条件标准、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等。,职业病防治法简介,职业病防治法介绍,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后的变化,1.消除了职业病

6、诊断的受理门槛,2.简化劳动仲裁程序,使制度设置向劳动者倾斜,3.规定监管部门在特定情况下对有争议资料作出 判定的职责,4.明确诊断机构在法定情形下应当参考劳动者的自述 做出职业病诊断结论,职业病防治法介绍,立法目的,1,2,3,4,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为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经济贸易全球化对我国职业卫生的挑战,使企业更好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病防治法介绍,法定职业病的四个要件,职业病防治法介绍,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职业病防治法介绍,职业病防治法介绍,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

7、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有职业病事故隐患时,应及时报告。,学习和掌握有关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治意识,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炼油部职业危害因素介绍,行业特点,点多、面广、链长、连续作业,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高风险,炼油部职业危害因素介绍,主要物料:,原油、液化气、石脑油、汽油、煤油、 柴油、蜡油、渣油、焦碳、苯、甲苯、 二甲苯、硫化氢、粉尘等,化学试剂:,其他:,丙酮、石油醚、甲醇、二氧化硫、二硫化碳、甲基异丁基甲酮、氨,噪声、高温、射线,炼油部职业危害因素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气体: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其他:如噪声、

8、高温等,炼油部职业危害因素介绍,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化学有害因素的防护,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禁止明火、火花、高热,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噪声,噪声(noise):是指环境中凡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或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杂乱无章的声音。,生产性噪声(工业噪声):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生产性噪声的分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听觉系统:耳鸣、听力下降,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征、易怒,心血管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引

9、起血压升高,消化系统: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降低,内分泌免疫系统:血胆固醇升高、免疫功能降低,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新生儿体重减轻,工作效率: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易发生事故,性格改变离婚率,炼油部职业危害因素介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监测日常监测:高毒一次/月,一般毒物/季,噪声等/半年监督监测事故监测,炼油部职业危害因素介绍,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GBZ 2.1 GBZ 2.2 工作场所 工作场所 化学有害因素 物理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炼油部职业危害因素介绍,化学有害因素接触限值,388项339 项 47 项 2 项 有毒物质 粉尘 生物因素,炼油部

10、职业危害因素介绍,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及接触限值,国家卫生标准(mg/m3)名词术语,指以时间 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每周5个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的短时间(15分钟)容许接触浓度,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瞬间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最高容许浓度(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炼油部职业危害因素介绍,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一、硫化氢H2S理化性质: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有毒、熔点-85(oC)、相对密度(空气=1)1.19、沸点-60.4(oC)、溶解性:溶于水、乙醇。健康危害: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可经呼

11、吸道进入人体,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刺激黏膜。表现为流泪、畏光、眼刺痛、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重者抽搐、呼吸困难。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 慢性中毒症状:眼球酸痛、有灼烧感、肿胀畏光等,并引起支气管炎和头痛。,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急救(H2S):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立即用流动的凉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的凉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氧气,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注:其他人员到现场抢救中毒者必须防

12、护齐全。,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防护措施(H2S) :工作场所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MAC)不超过10mg/m。属酸性气体,由于能引起嗅觉疲劳,警示性低。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泄漏处置(H2S):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毒气散尽。应急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二、氨NH3 理化性质:氨是无色、有辛辣刺激气味的气体或液体,允许浓度为30 mg/m3,相对密度(空气=1)0.597,沸点-33.35oC,容

13、易液化。易溶于水形成氢氧化氨。 健康危害: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害呼吸系统。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可使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还可以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博和呼吸停止。 表现为流泪、流涕、咳嗽、胸闷,重者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液态氨可致呼吸道、皮肤、眼镜灼伤。,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急救措施(NH3):1、吸入:脱离污染区,避免进一步伤害。静卧,如果呼吸表浅或呼吸停止,保证气道通畅,提供人工呼吸。如果可能,由受过训练的人员给予医用氧气吸入。送医院或寻求医生帮助。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

14、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送医院或寻求医生帮助,不得延迟。眼睛受伤后,应由专业人员取出隐形眼镜。,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3、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溶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严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送医院或寻求医生帮助。4、由于氨腐蚀性强,呼吸道受损较重,症情易反复,要严密观察,注意窒息或气胸发生,预防继发感染。其他人员到现场抢救中毒者必须防护齐全,佩戴好呼吸器。,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防护措施(NH3):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不超过20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

15、浓度(PC-STEL)不超过 30 mg/m3。避免直接接触液态氨。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禁止明火、火花,使用防爆电器设备。钢瓶泄漏时将渗漏口朝上,防止液态气体逸出。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三、苯C6H6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熔点:5.5,相对密度( 水=1 ):0.88,沸点:80.1。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长期接触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有神经衰弱综

16、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可发生白血病。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急救措施( C6H6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包括鞋类,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和头发(可用肥皂)。如果出现刺激症状,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如果疼痛持续或复发,就医。眼睛受伤后,应由专业人员取出隐形眼镜。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把患者放卧位,保暖并使其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防护措施(

17、 C6H6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不超过6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不超过10rng/m3。属有机蒸气。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防护。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泄漏处置( C6H6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用不燃

18、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四、噪声噪声的概念1.噪声(noise):是指环境中凡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或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杂乱无章的声音。2.生产性噪声(工业噪声):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生产性噪声的分类:1.空气动力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

19、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2、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知。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听觉效应)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听觉敏感度的下降,听阈的升高,亦即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暂时性听力阈移(TTS): 人在强噪声环境中停留,短时间即可引起耳鸣和听力下降,听阈升高10dB。

20、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听力即恢复正常或原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听力适应。在噪声环境下停留更长时间后。听阈增加15-30dB,听力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恢复原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听力疲劳,或叫做噪声引起的暂时性阈移,通常也叫做暂时性听力损失。,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永久性听力阈移(PTS): 在噪声作用下引起的不可恢复的听力变化,称为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力阈移,通常也叫做永久性听力损失。 PTS的特点: 发展过程缓慢; 高频“听谷”现象; 多数双耳对称性发生与发展。,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听力损伤的发展短时间接触强噪声,听阈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即听觉适应;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

21、声环境,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离开噪声环境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恢复;如果大于30或40dB,恢复延时,有的难以再恢复到原来水平。长期接触噪声引起听觉器官损伤的变化一般从暂时性听阈移位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移位。,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降噪声的方法:,隔声,控制声源,隔离,护耳器,个体防护,控制噪声源,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噪声的防护(个人防护) 听力保护对象:每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 LAeq.885 dB的企业职工。,听力保护培训:按照规范要求,企业应对暴露于LAeq.8 85dB 的职工,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噪声的自我防护。,噪声作业人员

22、的健康监护: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体检周期:一年,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在噪声的防护途径:声源传播途径个人防护中,护耳器起着重要的作用。1.护耳器定义:护耳器是保护人耳,使其避免噪声过度刺激的设备。2.护耳器的种类:耳罩、耳塞和头盔。3.评价护耳器性能的指标评价护耳器性能的两个指标,一是声衰减性能(隔声值);二是舒适性。,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坚持使用护耳器在强噪声环境下坚持使用护耳器非常重要,进入噪声作业场所要始终佩戴,发挥护耳器保护听力的作用。护耳器的适应性:坚持使用一周左右,不舒适感基本消失。间断使用对护耳器保护能力的影响:在噪声环境中间断使用护耳器,就不能达到保护听力的目的。如:在一噪声环境使用SNR(单值噪声降低数)值为20dB的护耳器,15分钟不戴,护耳器的8小时平均SNR值只达到14dB的作用。4小时不戴,则护耳器的8小时平均的SNR值只起到3dB的作用。,新入厂大学生职业健康培训,提醒:在工作岗位一定要按规定进行劳保穿戴,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好个体防护,让健康与我们相伴。,感谢大家的参与希望大家安全,健康,幸福,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