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章教案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572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二章教案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老子二章教案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老子二章教案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老子二章教案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老子二章教案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二章教案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二章教案ppt课件.ppt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也有一位哲学家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老 子,商容授业三年尽,孔子请教于老子,老子和孔子,老子的从人的自然环境的来解释人;老子则比较偏重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孔子则从人类的视角来理解所有的存在。孔子偏重于对人与人的关系的思考,由此而建立了他的伦理学。,老子的思想,路;自然,道理,法则,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认为世间一切皆由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欲歙x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翻译: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恶:)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和:h)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恃:sh),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翻译: 天下的人都认识美好的事物

3、,那是因为有丑恶的存在;都能认识善良的事物,那是因为存在不善良。 美与丑、善与恶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翻译: 所以有和无相对相生,难和易因相对相成,长和短因相互对立而得以体现,高和下相对而相互包含,音与声相对而谐和,前和后相对而出现。,生:产生、发生。成:形成、完成。形:对照的意思。倾:依附。和:应和、调和。和谐随:跟随、随顺。处:ch,决定,决断,在此文表示处置。,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翻译: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实行身教:

4、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向别人施与恩惠但不凭此而达到利己的目的;功成业就而不据为己有。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没有丧失功绩。,处无为之事: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意思。不言:不发号施令。行不言之教:实行身教。作:兴起。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始:施加。有:据为己有。恃:依赖。居:居功夸耀。去:丧失。,分析,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段文字的内容有什么规律?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则后者不存在,离开后

5、者则前者不成立,同时,二者又可以转化。 这种关系是哲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内容小结,本章内容分两层: 第一层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阐述了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普遍法则。 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提出了“无为”的观点。即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翻译: 自然的规律不就象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

6、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 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大,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有多么贤德。,分析,本段的主旨是论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在老子看来,自然界最初的自然法则(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但人们早已忘却天之道,代之而建立了人们自己的法则人之道,它与天之道相反,是有利于富人而有损于贫者,使富人更富,使穷人更穷。因此他提倡人类社会应当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现象,效法“天之道”。本章文字透露出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平等与均衡思想。,写作特点,文辞简约,辞义精蕴,节奏感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