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范天黎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概 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或/和相对缺乏(包括B细胞衰变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葡萄糖清除能力下降),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特别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并发一系列心、肾、眼底的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感染、结核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合并症,病因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环境等因素的改变有关,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临床特征 糖耐量降低,血糖过高,糖尿等,1型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
2、in-dependent diabetis mellitus, IDDM)自身免疫性疾病 B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is mellitus, NIDDM ) 胰岛素抵抗、敏感性下降,B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糖尿病临床类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治疗,肠道葡萄糖吸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替代品:外源性胰岛素,胰岛素促分泌剂: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酮类和双胍类,饮食疗法,体育锻炼,其他:GLP-1激动剂和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第一节 胰岛素(insulin),1921年Bant
3、ing与Best首次分离出胰岛素;1923年与Macloed合作获Nobel医学奖. 1955年Sanger发现了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而又一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69年Hodgkins利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胰岛素的三维立体结构再一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胰岛素的发现与合成,胰岛素的结构,(,药用胰岛素的来源,1965年钮经义、邹承鲁、季爱雪和 汪猷等首先合成牛胰岛素,猪或牛胰腺中提取人工合成基因重组获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B链30位丙氨酸以苏氨酸替代获人胰岛素,吸收:口服无效,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吸收快 常以前臂外侧或腹壁行皮下注射分布:与血浆
4、蛋白结合率达1-10%,游离型多,可 较多分布于全身。代谢:主要在肝肾中灭活,普通胰岛素t1/2约 10min、作用维持68h。延长胰岛素作用时间,制成中、长效制剂。 -用碱性蛋白质与之结合,提高等电点7.3,加 入微量锌使制剂稳定 -中、长效制剂均为混悬剂,不可静脉注射,体内过程,胰岛素制剂及其作用时间,餐前0.5h,3-4次/日,药理作用,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主要靶器官是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等。糖代谢: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药理作用,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主要靶器官是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等。糖代谢: 血糖 脂肪代谢:促进合成,抑制分解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
5、减少核酸、蛋白质代谢:抑制分解、促进合成钾离子转运:激活Na+-K+-ATP酶,促K+内流,增高细胞内K+浓度。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减少肾血流长时间作用:影响基因转录。,细胞外,细胞内,IRS-1,IRS-1,酪氨酸激酶活性域(内含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rotein kinase,TPK),ATP,Tyr,Tyr,P,生物效应,ADP,P,胰岛素结合位点,胰岛素,胰岛素受体结构及信号转导示意图,P,P,P,作用机制,胰岛素受体结构及信号转导示意图,胰岛素,胰岛素结合位点,酪氨酸激酶活性域,细胞外,细胞膜,细胞内,生物效应,ATP,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1 Tyr=酪氨酸蛋
6、白激酶 、=亚单位 P=磷酸残基,作用机制,临床应用,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药无效者。 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妊娠、分娩创伤 等的各型糖尿病。细胞内低K+者:防治心梗、心肌缺血等的心律 失常,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胰岛素-过量、未按时进餐或运动过多所致。 -血糖3.5mmol/L,饥饿、出汗、心悸、头痛,情绪不稳 -及早发现,严重者立即注射50%葡萄糖 -鉴别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昏迷及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过敏反应:异源蛋白和制剂不纯所致局部反应:脂肪萎缩,变换注射部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又称耐受性),急性抵
7、抗性(acute resistance):常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所致。 -血中抗胰岛素物质 。 -pH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亲和力 。 -酮症酸中毒妨碍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胰岛 素作用锐减,需短时间增加胰岛素剂量数百 甚至数千单位。 -治疗:消除诱因并在短时间内增加Ins用量,慢性抵抗性(chronic resistance): 临床上常指每日需用Ins200U 以上,且无并发症者 -受体前异常(抗体产生):体内产生了抗Ins抗 体,其与Ins结合后,妨碍Ins向靶位转运。 可用免疫抑制剂或改用人胰岛素 -受体数目减少:高Ins血症、老年,肥胖,肢 端肥大症及尿毒症时,靶细胞上的Ins受体数 目减
8、少;酸中毒时受体与Ins亲和力下降。 -受体后失常: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以及 某些酶系统失常。 -可换用其它动物Ins或改用高纯度Ins,并适当 调整剂量。,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磺酰脲类: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双胍类: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药:罗格列酮,皮格列酮-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1942年Janbon及同事注意到某些磺胺药可使实验动物产生低血糖。这些观察很快展开,1-丁基-3磺酰脲(氨磺丁脲)成为第一个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有效的磺酰脲类药物。该药物后来由于对骨髓的不良反应而停用。但它却导致整个磺酰脲类的发展。该类药物中第一个广泛应用的甲苯磺丁脲,在20世纪50年代
9、早期开始用于2型糖尿病。此后约有20种此类药物应用于世界范围内。,磺酰脲类,【发现过程】,【品种】甲苯磺丁脲 (tolbutamide, 甲糖宁)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P-607)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格列喹酮(gliqridone, 糖适平) 格列齐特(gliclazide,甲磺吡脲,达美康) 格列吡嗪(glipizide, 瑞易宁) 格列波脲(glibormuride, 克糖利) 格列美脲(glimepiride),【化学】共同的结构是苯磺酰脲,只是两端侧链不同,磺酰脲类,磺酰脲类 【体内过程】,吸收:在胃肠道吸收迅速完全分布:与血浆蛋白结
10、合率高(9099%)代谢:在肝脏氧化成羟基化合物排泄:代谢物由尿排出,磺酰脲+SUR磺酰脲-受体复合物阻滞ATP敏感钾通道,阻止钾外流膜去极化钙通道开放钙内流触发胞吐作用胰岛素释放,磺酰脲类 【作用机制】,磺酰脲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 SUR:磺酰脲受体,磺酰脲类 【药理作用】,降血糖作用:对正常人及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人有 降血糖作用,严重的糖尿病人疗效亦不佳。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增强胰岛素作用:肝脏对胰岛素的水解速度;增敏胰 岛对葡萄糖的刺激反应;靶C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 -降低血清糖原水平。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对水排泄的影响:氯磺丙脲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抗利尿
11、作用用于尿崩症。但可产生稀释性低血钠症,对糖尿病人不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格列齐特、格列波脲减弱血小板黏附力,刺激纤溶酶原合成、恢复纤溶活力。,2型糖尿病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用于Ins抵抗患者,可刺激内源性Ins分泌,减少其用量 -能使Ins在脂肪组织的活性,体重,用于非肥胖者。尿崩症:只用氯磺丙脲,0.125g0.5g/d,可使病人尿量明显减少。,磺酰脲类 【临床应用】,消化道症状肝损,氯磺丙脲多见WBC、PLT减少及溶血性贫血持久性低血糖:氯磺丙脲多见,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功能和血象,磺酰脲类 【不良反应】,二甲双胍(metformin, DMBG,甲福明,格华止,
12、降糖片)苯乙双胍(phenformn,DBI,苯乙福明, 降糖灵)丁双胍(buformin , 国内少用)。,减少葡萄糖的吸收,减少糖异生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改善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增强胰岛素作用拮抗胰高血糖素及其他拮抗胰岛素物质的作用抑制VitB12在肠道的吸收,亦可减轻体重,【药理作用及机制】对正常人几乎无 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人可降低血糖,双胍类,【临床应用】轻、中度型糖尿病,尤其胰岛素 耐受的肥胖者与胰岛素和/或磺酰脲类合用于中、 重度 患者,以减少胰岛素用量,【不良反应】乳酸型酸中毒,苯乙福明发生率高食欲下降、恶心、腹部不适等,胰岛素、磺酰脲类和双胍类的比较,降血糖作用,临床应用,治疗糖
13、尿病,胰岛功能尚存NIDDM经饮食控制无效者(需Ins40U/日),轻型,尤其肥胖者经饮食控制无效,罗格列酮(文迪雅)、 吡格列酮曲格列酮、环格列酮、恩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酮类,具2,4-二酮噻唑烷结构的噻唑烷酮类化合物 ,thiazolidinediones,TZD),也称格列酮类化合物,机制:可能与竞争性激活过氧化物酶增值体受体 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有关。,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 (PPAR )PPAR 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具有转录调控作用。能介导脂肪酸、过氧化物酶增殖剂产生多种效应而得名。与脂肪细胞分化、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组织中
14、,控制着多种与葡萄糖和脂肪代谢有关的胰岛素敏感基因。,PPAR 激活后通过以下途径改善INR:活化的PPAR与一些核蛋白形成复合物,导致脂肪细胞产生大量小脂肪细胞,增加脂肪细胞总量,提高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信号传递;罗格列酮尚可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降低脂肪细胞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转运体1及4等的转录和蛋白合成。,【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产生胰岛素抵抗和型糖尿病,较安全,低血糖发生率低嗜睡、肌肉骨骼疼痛、头痛、消化道症状等曲格列酮有肝毒性,【不良反应】,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药理作用】:小肠中-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淀粉分解为
15、葡萄糖的速度 吸收 ,同时不Ins分泌,可降低病人餐后血糖【临床应用】1)轻II型在饮食治疗基础上加用;2)采用磺脲类治疗,餐后高血糖控制不理想的II型者。3)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波动大的I型者【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瑞格列奈(repaglinide)(诺和龙),氨甲酰甲基苯甲酸衍生物第一个餐时血糖调节药,餐后0.92h胰岛素达峰值.优点:促进糖尿病患者恢复胰岛素生理性分泌曲线,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相同作用特点: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临床应用:II型、老年人 、糖尿病肾病者,餐时血糖调节剂促胰岛素分泌药,非磺酰脲类,歌诀记忆 五类常用降糖药,磺脲双胍拜糖平餐时调节与增敏磺脲三代
16、胍更新餐后降糖抑酶用瑞格列奈仿生理噻唑烷酮保功能,一、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为作用靶点的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由肠道L细胞分泌, 其主要药理作用为: 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Ins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增加胰岛B细胞数量; 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促进胰岛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而参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抑制食欲与摄食; 延缓胃内容物排空。,GLP-1在体内可迅速被二肽基肽酶(DPP-)降解而失活,t1/22min,第三节 其他新型降血糖药,依克那肽,2006年上市,为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能在不引起低血糖和增加体重风险的基础上治疗2型糖尿病适应症:采用二甲双胍、磺酰脲类或两种
17、药物联合治疗达不到目标血糖水平的患者。主要为注射用药,通常在早餐和晚餐前给药,,用于临床的主要有:依克那肽、Sitagliptin Phosphate,Sitagliptin Phosphate,2006年上市的二肽基肽酶(DPP-)抑制剂通过抑制DPP-的活性,使内源性GLP-1不被迅速降解,血清GLP-1的水平,导致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产生降血糖作用。其作用完全依赖于内源性GLP-1的分泌,因此不适用于GLP-1分泌有障碍的患者。,二、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醋酸普兰林肽,为继胰岛素后第二个获准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药物是胰淀粉样多肽的一种合成类似物,与内源性胰淀粉样多肽有相同的生物
18、学功能作用: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肝糖元的生成和释放,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波动频率和波动幅度,改善总体血糖控制的作用。主要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辅助治疗,但不能代替胰岛素。不可用于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差、自我监测血糖依从性差的患者。为减少Ins对其药代学的影响,两者最好不要放置在同一注射期或在同一注射部位给药。,全球口服降血糖药概况一览表,-,口服降糖药销售,2004年全球销量87亿美元,2010年达200亿。国内:拜耳公司的阿卡波糖(acarbose)占据国内口服降糖药销售排名第一的位置,占国内口服降糖药市场份额的30%以上。国外:葛兰素-史克公司的Avandia(罗格列酮)和武田公司/礼来公司的Actos(吡格列酮)分别列于口服降糖药第一、第二的位置。 百时美施贵宝、武田公司、礼来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是口服降糖药市场份额最大的厂家,学习要求,掌握 常用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各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胰岛素的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熟悉各类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新型降血糖药物的作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