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生物力学与相关疾病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671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X 页数:102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生物力学与相关疾病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脊柱生物力学与相关疾病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脊柱生物力学与相关疾病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脊柱生物力学与相关疾病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脊柱生物力学与相关疾病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生物力学与相关疾病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生物力学与相关疾病ppt课件.pptx(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脊柱生物力学与脊柱相关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脊柱相关疾病是依中医脏腑相关、表里相关、气血经络相关学说为基础,运用现代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力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从脊柱力学特性及其效应出发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科学。脊柱相关疾病是指由于脊柱力学不平衡而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位移,压迫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引起身体其他系统的相应症状、体征。发生疾病的脏器或组织均与脊柱相互分离且有各自的功能。,一、脊柱生物力学特性二、脊柱的运动三、脊柱损伤四、脊柱失稳五、脊柱畸形六、脊柱疼痛七、常见脊柱相关疾病,一、脊柱生物力学特性(一)基本概念力的要素力的效应:速度、变形应力-应变

2、应力集中应力适应空间极化效应结构代偿机能代偿,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发生改变,力的效应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表述。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质点,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质点受力所产生的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点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胡克定律:弹性杆件受拉(或受压)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为应力(单位面积所受的力), 为应变(单位长度的伸长或缩短),为弹性系数或弹性模量。,外力及其分类:1、按分布情况分为体积力和表面力;2、按作用时间分为永久载荷和暂时载荷;3、按作用性质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外

3、力作用,应力应变,破坏骨细胞与成骨细胞活性相同,成骨细胞活跃,骨生长,面积加大降低,破坏骨细胞活跃,骨萎缩,面积减小增大,空间极化效应: 空间极化效应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基本属性。骨的空间极化、效应是指骨细胞的活性在应力作用下的方向性。骨所承受的大部分生理载荷是肌肉的牵拉力,体重的载荷不足肌力载荷的0.3%,这两种力不仅是骨发生畸变的载荷,而且也间接控制着骨细胞活性的空间极化、骨的形状、大小和定位。,骨骼的形状取决于周围环境的纵向和横向载荷。这些载荷受以下因素影响:1、肌肉牵拉点和方向;2、肌肉起止是以点的方式还是以面的方式;3、各组肌肉的相对能量;4、正常情况下肌肉的定时收缩。,应力集中及其后果

4、: 骨折、骨质增生、筋膜肥厚、关节畸形、局部软组织张力增高。 显微骨折 显微修复 再骨折 再修复 对于内固定系统来讲,灾难性的弯曲、松动、断裂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人体避免应力集中的机制: 关节活动、肌肉收缩、结构形状。,(二)椎骨的力学特性 皮质骨壳、松质骨核、软骨终板、椎弓、关节突 (三)椎间盘的力学特性 受力与变形、松弛蠕变和滞后、内压与自动封闭 (三)椎间连接的力学特性限制运动、吸收能量,颈3颈5椎骨的抗压强度,终板的断裂机制,A、B:无蜕变的椎间盘受压在髓核内产生压力,终板的中心部受压;C、D:蜕变的椎间盘由纤维环传递压力,终板边缘承受载荷。,椎弓的断裂载荷,A、B、C代表三个实验中

5、不同的加载方式的断裂载荷。,椎间盘的各向异性,A:表示纤维环在不同方向的刚度;B:比较纤维环在两个方向的强度。,弯曲造成的椎间盘突出,前屈和后伸都在凹侧膨出,而在凸侧椎间盘受拉,(1)椎间盘的蠕变行为,无蜕变的间盘(0度)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达到较小变形,(2)承受压缩载荷的无蜕变间盘,A:在髓核内产生压力作用于终板和纤维环B:纤维环内应力分布,(3)承受压缩载荷的蜕变间盘,A:载荷通过纤维环传递B:纤维环内应力分布,承载后的间盘内压力,A: 测量示意图B: 测量结果,间盘损伤后的生物力学行为,A:间盘的三种损伤方式B:载荷桡度曲线,二、脊柱的运动脊柱运动的方向性坐标系统、运动节段、平移、旋转、耦

6、合运动运动脊柱的肌肉结构特点、速度杠杆、力量杠杆、运动方式,脊柱的运动方式:主动运动、被动运动、负重运动、辅助被动运动。,以骶骨角作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以一个运动段的上位椎体为中心的直角坐标系,显示椎体在空间的位移,运动的螺旋轴,颈椎在矢状面上平移和旋转时,颈曲的曲率半径的大致变化,显示了颈1、4、7在完全屈伸过程中的前后移动,颈脊柱运动的重要耦合形式,当头颈向右侧弯时,棘突偏向左侧,颈脊柱运动的重要耦合形式,当头颈向右侧弯时,棘突偏向左侧,下位颈椎瞬时旋转轴的大致位置,E是从中立位到后伸位时IAR的位置,F是从中立位到前屈位时IAR的位置,L表示左侧旋转轴,R表示右侧旋转轴,?表示侧弯的IAR

7、没有公认意见,颈椎的旋转运动是椎间盘的高度、直径和材料的函数,脊柱不同节段的旋转角度,三、脊柱损伤损伤机制高能损伤、低能损伤、静力损伤损伤部位前柱损伤、后柱损伤、脊髓损伤颈椎损伤、胸椎损伤、腰椎损伤、骨盆损伤损伤治疗保守、手术、微创,绞刑骨折的病理机制后侧附件断裂,前侧纤维环分离,存在于X轴上的强大弯矩造成的拉伸型损伤,双侧关节突脱位的损伤机制,四、脊柱失稳失稳的原因损伤、疾病、外科手术失稳的表现结构、功能、特殊姿态失稳的处理治标、治本、标本兼治,正常脊柱生理曲度,重力垂线应通过正常生理曲度各段交界处,五、脊柱畸形先天性畸形发育性畸形姿势性畸形,六、脊柱疼痛病因学的生物力学因素诊断学的生物力学

8、因素治疗学的生物力学因素,七、常见脊柱相关疾病临床表现一般症状体征特殊症状体征常用诊断方法病史采集的价值鉴别诊断与动态观察作好应急处理,交感干,颈段脊椎损伤的临床表现 颈段脊椎损伤在临床以头面部五官症状和颅脑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颈部神经血管,颈上神经节及其分支,颈中、下神经节及其分支,一、眩 晕 一般认为,眩晕多由于颈椎错位,局部软组织水肿,炎性渗出,肌肉痉挛,刺激压迫椎动脉及其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或颈上神经节,反射性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缺血,临床常由于头颈部位置改变而发生,故又称“位置性眩晕”,轻者呈一过性发作,过后无任何不适,重则天旋地转,卧床不起,稍改变头颈部位置则症状加剧。眩晕发作时伴有嗯

9、心、呕吐,出冷汗,心悸心慌,四肢冰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节颈椎的错位均可诱发眩晕。,二、头 痛 疼痛的部位可局限于眶周、颞部、枕部、顶部或一侧头部,疼痛的程度可从轻微隐痛、不适到刺痛或跳痛。常伴有眩晕、眼胀、心悸、鼻塞、出冷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有人称之为“颈性偏头痛”。我们体会,头痛的部位与颈椎椎体错位的方向有关。环椎错位多引起同侧头面部疼痛,枢椎错位多引起同侧枕颞部的疼痛。,三、眼部症状 以眼胀、视力疲劳症状较多见。患者在阅读或看电视时,因眼胀、眼涩、流泪、昏花而不能持久,多伴有同侧头痛,很多中年患者配镜后,上述症状不能缓解,严重者表现为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有的则表现屈光不正,

10、眼睑下垂等。,四、鼻部症状 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清涕、鼻孔内异样感觉,以单侧为多,与环境、气候变化有关。发病与环枢椎错位有密切关系,多为错位方向的同侧。可能是由于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后,鼻粘膜的血管处于敏感状态,对正常的物理、化学刺激因素反应强烈,血管的舒缩功能失调,而使鼻粘膜肿胀、充血及出现卡他性渗出。有的病人出现嗅觉异常,甚至形成过敏性鼻炎。,五、咽喉部症状 主要表现为失音、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即中医的梅核气),吞咽困难,甚至引起慢性咽炎而出现咽部不适,分泌物增多,刺激性咳嗽, 咽部疼痛、充血。其原因主要为颈交感神经刺激后,通过颈上节的分支咽支而引发的症状。,六、耳部症状 耳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耳

11、鸣、耳聋。耳鸣可发生在单侧或 双侧,声如蝉鸣,甚如机器轰鸣,病情严重者,连日常有声调较高的讲话声、金属碰撞声而难以忍受。头颈部位置改变时症状可减轻或加剧。有些病人表现为耳胀、听力减退,伴同侧枕部牵拉痛。重者可出现耳聋。,七、颅神经症状 以第9、12对颅神经损伤症状多见。表现为呛咳、喑哑、伸舌障碍、语言不清、软腭麻痹等。 八、循环系统症状 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可出现血压异常(高血压、低血压),雷诺氏症,以及类冠心病症状,如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甚至出现心律失常。,九、其他症状 颈、肩、臂痛,肌肉萎缩,功能障碍,失眠,嗜睡,记忆力减退,二便失调,共济失调,肢体震颤、麻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水

12、肿,精神分裂症,癫痫,哮喘,以及消化、内分泌、泌尿生殖等系统的疾病。,胸脊椎损伤的临床表现 胸椎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很多内脏的俞穴位于这个部位,临床表现主要以内脏的功能失调为主。,一、胸脊神经激惹症状 表现为损伤的神经节段支配区的放射性或局限性疼痛、麻木、肌肉痉挛或肌肉萎缩。例如胸7至胸10脊神经受激惹,引起季肋部疼痛或束带感,胸8和胸12脊神经受激惹,产生下腹部及腹股沟区的疼痛并向会阴部放散。,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上段胸脊椎(胸1至胸5)损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 颈、胸腔脏器和上肢的感觉异常及功能紊乱。与颈脊椎交感神经受激惹的症状相似,如头、颈、胸背、上肢的血管运动机能失调、

13、汗液分泌紊乱。上述部位的皮肤表现为苍白、潮红、冰凉、灼热、多汗或无汗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紊乱亦和上胸椎损伤有关,表现为心悸、心律失常、假性心绞痛、胸闷、胸部堵塞和压迫感、呼吸不畅、喘咳或痉挛性呛咳以及哮喘等。,中下段胸脊椎(胸5至胸12)损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腔实质性器官和结肠脾曲以前的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以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胃痛、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多见。长期的内脏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最终可导致器官的实质性病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结肠炎、胆囊炎等。,腰脊椎和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表现 腰脊椎和骶髂关节损伤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及盆腔脏器的功能紊乱,盆神经丛

14、,一、腰痛和腰腿痛 腰脊椎损伤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腰痛或腰腿痛。轻者表现为局限性腰痛,常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仅在劳累时症状明显加重。重者卧床不起。常见的疾病有“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等等。一般临床先有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等改变,进而出现运动功能的损害,如肌肉萎缩,膝、踝关节活动受限等。,二、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 上段腰脊椎和骶髂关节损伤可刺激、挤压交感神经或其神经丛,引起尿频、尿急、排尿不畅、遗尿、阳痿、下腹疼痛、里急后重感、腹泻、便秘、痛经、月经失调等症状。临床上常诊为“精神性尿频”、“前列腺炎”、“阳痿”、“痉

15、挛性结肠炎”及某些妇科疾患。,治疗 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亦应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学术观点,在“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指导下,应用手法、药物、导引练功、理疗、手术等治疗方法,明确诊断,有的放矢。近十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相继问世,不但提高了疗效,而且扩大了治疗范围。但还缺乏高质量的按循证医学要求作出的疗效报告。,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是脊柱相关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法有舒筋活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的作用。应用手法要注意定位准确,操作灵巧,力度适宜,辨证施法。,手法作为外力的特点面积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集中力、均布力;间断力、连续力;瞬

16、时力、长期力;单一力、交变力。,一、手法的作用机制 1.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 2.改变有关系统的内能 3.调整信息 4.纠正解剖位置与转变系统内能的结合 5.纠正解剖位置与调整信息结合,二、手法的应用原则 1.时间合理 :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手法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比如有些急性的关节紊乱,滑膜嵌顿等,早期进行手法治疗可起手到病除的作用。但对一些肌腱、韧带断裂的出血性损伤,就不宜过早地进行手法治疗,外用药物和固定一段时间,待局部出血停止,再进行手法治疗,则有利于组织修复及功能恢复。 2.定位准确 对病变的解剖部位、移位方向要定位准确。 3.稳妥灵巧 手法要轻巧灵活,力度适

17、中,根据局部解剖特点,利用力学原理,深沉、稳健、有力。 4.辨证施法 根据不同的疾病、患者的体质,选择不同种类的手法。,三、手法的禁忌证 对于以下情况,慎用或禁用手法。 1年老体弱,高度骨质疏松,妇女妊娠期慎用。 2有严重心、肝、肾、肺脏等器质性疾病者慎用。 3急性期传染病患者,恶性肿瘤,骨关节化脓性炎症者禁用。 4局部有感染性病灶或皮肤病患者慎用。,四、常用手法 1.双拇指触诊法 2.单指触诊法 3.脊椎的触诊检查法 4.分筋手法 5. 理筋手法 6.镇定手法 7.脊柱旋转复位法 8.胸椎掌抵按复位法 9.胸椎膝顶复位法 10.腰椎斜扳复位法 11.腰椎后伸扳法 12.单髋过屈复位法 13.

18、单髋过伸复位法,药物治疗 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应遵循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在八纲(阴阳、虚实、表里、寒热)、气血、脏腑、六经辨证的基础上,选方用药,内外兼治,方能收到理想疗效。,一、内 治 法 (一)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适用于风、寒、湿邪内侵,太阳经输不利,营卫失和,表现为颈、胸、腰、背及四肢疼痛,僵硬,肌肤麻木,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正常或稍淡,脉浮紧或浮缓。,1桂枝加葛根汤 (用于汗出恶风者) 桂枝12g,葛根15g,白芍15g,甘草12g,大枣17枚。腰背症状重者加羌活、独活;下肢症状重者加牛膝、木瓜。 2葛根汤 (用于无汗恶风者)葛根15g,麻黄10g,桂枝8g,白芍8g,生

19、姜10g,大枣12枚,炙甘草8g。,(二)温经散寒,通络除痹 用于风寒、湿邪留滞于经脉、肌肉、关节,造成经脉闭塞,气血淤滞,壅塞不通,不通则痛,表现为头、颈、肩、背、四肢疼痛,活动受限,头重,胸闷,纳呆等,舌质正常或发暗,舌体肥胖有齿痕。脉沉迟、弦滑等。,1蠲痹汤 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炙草6g,赤白芍各12g,黄芪12g,片姜黄12g,生姜6g。 2阳和汤加减 熟地10g, 白芥子12g,肉桂10g,鹿角胶12g,姜炭10g,麻黄6g,甘草10g。 3地龙汤加减 羌活12g,独活10g,麻黄6g,桃仁12g,当归12g,肉桂10g,地龙12g,苍术10g。,(三)活血化瘀,疏通

20、脉络 用于外伤导致脉络破损,血液流滞于脉外,或外邪滞留经脉,致使气血淤滞所致。表现为头、颈、肩、背及四肢疼痛、麻木,其痛多为刺痛,全身症状可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胸闷、胸痛、精神烦躁及肌肤甲错,面色不华等。,1 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川芎10g,路路通12g,牛膝12g,羌活12g,柴胡10g,枳壳6g,炙草8g。 2化瘀除痹汤加减 当归15g,川芎12g,红花10g,刘寄奴12g,片姜黄12g,路路通12g,羌活12g,牛膝12g,威灵仙15g,桑枝12g,制胆南星12g,白芥子10g。 3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15g,当归12g,

21、赤芍15g,川芎12g,白芍15g,木瓜12g,地龙12g,桃仁10g,白术12g,木香6g。,(四)祛湿化痰 散瘀通络 用于痰瘀交阻,脉络不通。表现为头昏,眩晕,昏冒,头沉如裹,心悸,恶心,呕吐,咽部梗塞不利,哮喘、吐痰,胸闷胁胀, 胃脘胀满,纳呆,大便溏泻或粘滞不畅,并有肢体沉重无力,厥冷,麻木,肿胀,全身困倦,严重者神昏,猝倒。,1导痰汤合四物汤加减 制半夏10g,陈皮8g,青皮8g,胆南星8g,枳实8g,茯苓12g,川芎10g,白芥子10g,当归10g,赤芍15g,郁金12g。 2奔豚汤加减 旋覆花12g,生姜6g,川芎12g,当归12g,半夏12g,赤芍12g,茯苓15g,白术12g

22、。 3涤痰汤加减 半夏12g,菖蒲10g,竹茹12g,陈皮10g,茯苓12g,枳实8g,胆星8g,生姜8g,当归12g,炙草10g,大枣12g。,(五)滋补肝肾,调和气血 用于久病缠绵,精血耗伤而致“骨痹不正,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正,复感于邪,内舍于肝”等病变。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头脑胀痛、发空,面部烘热,口苦咽干,牙痛,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腰膝酸软,抬举无力,活动牵强,拘挛,头摇身颤,步履蹒跚,小便淋沥,二便失控,大便秘结及性功能障碍等。,1、颈椎病方 鹿角片、鹿角胶(烊化)各10g,仙灵脾30g,生熟地各10g,肉苁蓉10g,骨碎补15g,牛膝10g,赤白芍各15g,木瓜1

23、5g,川芎12g,葛根20g,焦杜仲15g,茯苓12g,泽泻10g。 2、壮骨丸 加减 黄柏8g,知母10g,熟地12g,龟板12g,白芍15g,虎骨(现用狗骨代)6g,锁阳12g,白术12g,木瓜15g,陈皮12g。 3、芍药甘草汤加减 白芍15g,木瓜15g,熟地10g,生甘草12g。,二、外 治 法 应用中药外敷、熏洗、贴膏等,均可使中药直接作用受伤部位,使药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常用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的方药。,(一)常用熏洗方剂 1活血止痛洗剂 方药:透骨草30g,川楝子15g,归尾15g,海桐皮15g,威灵仙15g,川牛膝15g,羌活15g,白芷15g,苏木15g,五加皮15g,红花15

24、g,土茯苓15g,川椒15g,乳香15g。 用法:煎汤乘热熏洗患处,不宜内服。 功用:舒筋活血,消肿止痛。适用于落枕、颈椎病、腰腿痛、各种关节扭伤、脱位、骨折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海桐皮洗剂(海桐皮汤) 方药:海桐皮25g,透骨草20g,乳香15g,没药10g,当归15g,川椒20g,川芎10g,红花10g,威灵仙10g,白芷10g,防风10g,甘草5g。 用法:水煎后外洗患处,不宜内服。 功用:用于跌打损伤、关节僵硬、肌肉肿痛及各种闭合性关节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 3、颈痛消洗剂(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科研究所方) 方药:闹羊花30g,川芎15g,归尾15g

25、,海桐皮15g,透骨草20g,川椒15g,防风15g。 用法:水煎后外洗颈部,严禁内服,有剧毒。 功用: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颈椎病肌僵硬、肿痛、活动受限以及各种关节强直、肌肉挛缩。,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诊疗标准的形成与确立治脊手法的反馈调节机制脊柱相关疾病的信息通道非局部理论与脊柱相关疾病微极理论与脊柱相关疾病,注意脊柱疗法的几个效应:1、局部效应2、整体效应3、近期效应4、远期效应5、器官效应6、系统效应,关注脊柱疗法的几个调节机制:1、纠正解剖位置2、调节张力平衡3、信息反馈调整4、能量代谢均衡,疼痛,张力,压痛,局部效应,U=A=1/2PU:变形能A:外力作功P:广义外力:广义变形,自

26、动提取特征位移参数,手法,脊柱运动,椎 骨,椎间盘,椎间关节,肌 肉,支撑,储能,变形,换能,运动,换能,收缩,耗能,功能适应,代谢适应,结构适应,关于脊柱相关疾病临床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处理好个性化诊疗与规范化技术的辨证关系 脊柱相关疾病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重视和探索,相关的临床报道逐年增多。从治疗手段上看,多采取以推拿整脊手法复位为主、配合穴位按压、针灸、针刀、牵引、穴位注射、中药内敷外用的综合疗法来进行治疗; 患者就诊多以复杂的征候群为特点,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可用西医的病做出诊断,有时则需用中医的证做出诊断,究竟从证还是从病诊治仍需

27、深入探讨。,个性化诊疗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没有个性化诊疗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规范化的诊疗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局限于个性化的诊疗经验,过分强调个性化诊疗经验的特殊性,则势必掩盖甚至抹杀了它的普遍意义,使其游离于规范化技术的边缘,应该追求在坚持个性化诊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出规范化技术常规、规范和标准,要实现这个目标,有统计学介入的前期科研设计是必不可少的。,2.注意近期疗效的统计与远期疗效的随访 在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报告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关于疗效评价的标准。从疗效评估来看,除患者症状、体征等软指标外,还缺乏大量能够说明问题的客观指标,尤其是那些一锤定音的“金标准”。应该看到,

28、一个诊疗标准的建立和实行要依靠大量的临床实践、长期的跟踪观察、科学的检测手段和集体的智慧创造。,近期疗效的统计分析固然重要,远期疗效的随访则更说明问题,如果把近期疗效比做开花,那么远期疗效就是结果。在强调前瞻性的对比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回顾性的随访研究。尤其是一年或几年以上的随访结果,对于以恢复肢体功能为目标的骨伤科来说这种结果就是产生“金标准”的温床。,3.注意各种组织对整脊手法的动态响应特点 手法治疗是目前对脊柱相关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法作为一种外力干预,要通过机体的各种组织的反应起到治疗作用。因此,各种组织对整脊手法的动态响应特点就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目前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方

29、面是手法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时间和作用方式;另一方面是骨骼、肌肉、关节、韧带、血管、神经等组织对外力做出反应的质、量和度。要抓住这些动态反应的特点,实时的非侵入的检测和记录手段是最基本的要求。,4.注意局部症状体征与系统反应的调节途径 脊柱本身是一个整体,构成脊柱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脊柱与内脏功能之间在结构上是联系的,在功能上是协调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脊柱及其所联系的各个组织器官之间,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相互联系,是以脊柱为中心,通过神经、血管、经络等联络作用而实现的。它体现在脊柱与四肢,脊柱与脏腑、经络、气血、组织之间的生理与病理各个方面。在病理上,脊柱与脏腑等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在发生病变时,脊柱的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反应于脏腑、肢体,肢体、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脊柱而表现出来。要搞清楚这些反应的调节途径,只有靠多学科的团结协作。,总之,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逐步走向深人,为许多传统意义上的慢性病和疑难病开创了新的防治途径。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完善和成熟仍将任重而道远,我们深信,随着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进步,脊柱相关疾病学这门年轻而充满希望的学科必将迎来飞跃性的发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