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七章呼吸系统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818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七章呼吸系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七章呼吸系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七章呼吸系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七章呼吸系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七章呼吸系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七章呼吸系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七章呼吸系统ppt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呼吸系统,第三节 肺通气,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四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第二节 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概述,肺,呼吸系统,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第一节 概 述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传送气体的管道,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二、呼吸的概念及意义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意义:维持人体的内环境O2和CO2含量 的相对稳定,从而保障组织代谢 的有效进行。实质:吸入O2,排除CO2,三、呼吸的全过程,四、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中线所作的垂线。2.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3.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

2、垂线。4.肩胛线: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5.后正中线:沿身体后面中线(通过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线。6.腋后线:沿腋窝后缘(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线。7.腋前线:沿腋窝前缘(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线。,(一)胸部的标志线,(二)腹部分区:九分法,两侧肋弓的最低点的连线,两侧的髂结节的连线,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引出两条垂线,腹部分区:四区分法,通过脐分别做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后将腹部分为:右上腹部、右下腹部、左上腹部和左下腹部四区,第二节 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呼吸系统概观,一、呼吸道(一)鼻:鼻由外鼻、鼻旁窦和鼻腔三部分组成。 1.外鼻,外鼻位于面的中部,分为鼻根、鼻背、鼻尖、鼻翼等部。鼻背

3、的深面有鼻骨,鼻尖和鼻翼的深面有鼻软骨。 外鼻表面由皮肤覆盖,鼻尖和鼻背处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容易发生鼻疖和痤疮。,Page 16,2.鼻腔(被鼻中隔分左、右两腔) 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3.鼻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上颌窦:最大、开口于中鼻道 窦腔邻近上颌磨牙根,牙根的感染漫延至此引起上颌窦炎,窦口高于窦底,直立引流不畅,需采取侧卧位,患侧向上,足高头低法。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二)咽 是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共同通道。 呈前、后略扁的漏斗形 上端附于颅底 下端在第六颈椎的下缘平面与食管相续 后壁紧邻脊柱 前壁不完整,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

4、通,1.鼻咽 位于鼻腔的后方,向前经鼻后孔 通鼻腔。侧壁有咽鼓管咽口,经 咽鼓管通中耳鼓室。2.口咽 位于口腔的后方,向前经咽峡通 口腔。侧壁有一对腭扁桃体。3.喉咽 位于喉腔的后方,向前经喉口通 喉腔,向下接食管,(三)喉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音的器官。位于颈前部上续于咽下与气管相通两侧与颈部大血管、神经及甲状腺相邻。,1.喉的软骨(1)甲状软骨:最大,位于舌骨下方。(2)环状软骨:唯一完整软骨环,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向下接气管,向后平对第6颈椎体。 (3)会厌软骨:上端游离,下端借韧带连与喉结后下方。吞咽时喉上提会厌盖住喉口防止食物误入喉腔。 (4)杓状软骨:成对的喉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有声

5、韧带相连,声韧带是构成声襞的结构基础。,Page 23,图 喉软骨,2.喉腔1.上经喉口通喉咽,向下通气管。2.喉口是喉腔的入口,喉口的前壁即会厌。正常呼吸时,喉口呈开放状态,吞咽时关闭。 3.喉腔中部有两对自外侧壁突入腔内的黏膜皱襞,上方一对为前庭襞,粉红色,两襞之间的裂隙为前庭裂;下方一对为声襞,白色,两襞之间为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声带位于声襞内侧缘,是由声襞、声韧带、声带肌构成。4.分3部:喉前庭:喉口前庭裂 喉中间腔:前庭裂声门裂,容积最小,两侧有喉室 声门下腔:声门裂以下,黏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易引起水肿,导致喉腔阻塞呼吸困难。,喉冠状切面,3.喉肌 属于骨骼肌,一群作用环甲关

6、节使声带紧张或松弛,如环甲肌;另一群作用环杓关节使声门裂开大或缩小,如环杓后肌;喉肌运动可以控制声音强弱和音调高低。,(四)气管与主支气管 气管1).位置: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经颈部正中,下行入胸腔在胸骨角平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2).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其内面有向上凸的气管隆嵴,是支气管镜检的定位标志。3).结构:16-20个 “C” 形气管软骨环以及连接各环的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后壁缺口处由纤维组织膜封闭称膜壁。4).分部:颈静脉切迹为界 颈部:短而表浅,第2-4气管软骨环前面有甲状腺峡横过,两侧有大血管和甲状腺侧叶,后方与食管相邻,临床急性喉阻塞在第3-5气管环

7、沿中线纵形切开气管进行急救 胸部:较长,前有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后方紧邻食管。,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左细长平)细而长,4-5cm,走行水平。右主支气管:(右粗短直)粗而短,2-3cm,走行垂直。气管异 物易坠入。,2、气管、主支气管的细微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外膜构成,二、肺,肺的功能主要时进行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幼儿新鲜肺呈淡红色,随着年龄增长,吸入灰尘不断沉积,呈灰暗色或蓝黑色。,(一)肺的位置与形态 位于胸腔内,纵膈两侧,膈的上方,左右各一。右肺受 肝的影响短而宽,左肺受心的影响狭而长。 外形近似圆钝形:一尖一底,两面和两缘肺尖:圆钝形,经胸廓上口伸入颈根部,高出锁骨

8、内侧 1/3上方2-3cm, 肺尖部听诊的部位,肺结核好发部位。肺底:与膈相邻,向上凹陷,称膈面。肺外侧面:外侧面圆隆,与肋、肋间肌相邻,称肋面。肺内侧面:与纵膈相邻,称纵膈面,中部凹陷,称肺门, 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神经出入的部位。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形成肺根。,肺前缘:薄锐,左肺下部有心切迹。肺后缘:厚而圆钝,贴于脊柱两侧。肺下缘:薄锐,伸入胸壁与膈间隙内。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 右肺被斜裂、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二)肺的微细结构 肺组织分为实质: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末端大量肺泡。 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具体分支构成支气管树: 主支气管(

9、第1级) 叶支气管(第2级) 段支气管(第3-4级) 小支气管(第5-10级) 肺导气部 细支气管(第11-13级)支气管树 终末细支气管(第14-16级) 呼吸性细支气管(第17-19级) 肺泡管(第20-22级) 肺呼吸部 肺泡囊(第23级) 肺泡(第24级),Page 35,Page 36,细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直接影响进出肺泡的气体流量,当细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时可导致呼吸困难,引起哮喘。,Page 38,Page 39,1.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是导气部和呼吸部之间过渡性管道从此管开始具有气体交换功能。2.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由许多肺泡组成。3.肺泡囊:每个

10、肺泡管分支形成2-3个肺泡囊,是许多肺泡共同开口形成的囊腔。4.肺泡:构成肺的主要结构,半球形小囊,开口于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成人每侧肺约有3亿-4亿个肺泡,总面积为70-80平方米。肺泡上皮:I型肺泡细胞:扁平,覆盖肺泡大部分表面,是完成气体交换的主要细胞。,II型肺泡细胞:位于I型肺泡之间,数量比I型少,呈圆形或者立方形,细胞核上有分泌颗粒,颗粒内物质释放在肺泡表面形成黏液层,称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呼气肺泡缩小,表面活性物质密度增加,表面张力降低,防止肺泡过度塌陷;吸气肺泡扩张,表面活性物质密度减小,肺泡回缩力

11、加大,防止肺泡过度膨胀。,肺间质:肺内结缔组织及其中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弹性纤维和肺泡巨噬细胞。弹性纤维有助于肺泡的回缩。肺巨噬细胞:有吞噬、免疫、分泌、防御功能,吞噬进入肺内的大量尘粒后称为尘细胞。 左心衰导致肺淤血,大量红细胞从毛细血管腔溢出被巨噬细胞吞噬,细胞质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含铁血黄素颗粒),此种细胞称心力衰竭细胞。,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时所通过的屏障性结构,又称呼吸膜。 屏障的结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内面的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层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肺泡隔);毛细血管基膜及其内皮细胞。

12、,Page 44,Page 45,三、胸膜、胸膜腔和纵隔(一)胸膜: 覆盖在肺外表面、胸壁内表面、纵膈侧面、膈上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 脏胸膜:肺表面的部分 壁胸膜:胸壁内面、纵膈侧面、膈上面的部分 壁胸膜:膈胸膜、肋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三、胸膜、胸膜腔和纵隔(二)胸膜腔 胸腔:胸廓、膈围成,分三部:左、右侧胸膜腔与肺,中间的纵膈。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在两部分胸膜之间形成的密闭的腔隙。 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内呈负压,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呼吸运动时减少摩擦。 肋隔隐窝:在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转折处,可形成一个向下的潜在性腔隙。 是胸膜腔最

13、低点,胸膜腔积液多聚于此,临床上可在此进行胸腔穿刺。,Page 48,Page 49,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胸膜顶与肺尖体表投影一致,高出锁骨内侧1/3的上方2-3cm,Page 52,(三)纵隔,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胸椎体,两侧界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分部:以胸骨角平面(第4胸椎体下缘)为界将纵膈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两部,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三部分。上纵隔:胸腺、出入心的大血管、迷走神经、喉返审核、隔神经、气管、食管、胸导管等。前纵隔:少量结缔组织和淋巴结 。中纵隔:心包、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 后纵隔

14、:胸主动脉、奇静脉及其属支、主支气管、食管、胸导管、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淋巴结等。,Page 54,第三节肺 通 气,一、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原动力: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1.呼吸运动,呼气运动,肺内压大气压,缩 小,肺 脏,吸气运动,肺内压大气压,胸 廓,呼 吸 肌,缩 小,收 缩,舒 张,扩 张,扩 张,呼吸运动,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型式: 按呼吸深度分: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按动作部位分: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平静呼吸:,肺内压大气压,气体经呼吸道出肺,胸廓容积缩小,肺

15、被动缩小,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和膈肌弹性回位,缩小胸廓上下、前后、左右径,肺内压大气压,气体经呼吸道入肺,胸廓容积扩大,肺在胸膜腔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因肺无主动扩缩的组织结构),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增大胸廓的上下径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扩大胸廓前后、左右径,吸 气,呼 气,用力呼吸: 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加,胸廓容积进一步扩大。 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也参加(肋间内肌+腹壁肌收缩),胸廓容积进一步缩小。 人工呼吸: 基本原理: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方法:负压吸气式(压胸法) 正压吸气式( 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 特点: 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16、 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起主要作用)。,(2)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间肌的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主要表现为胸壁的起伏腹式呼吸:以膈的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主要表现为腹壁的起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混合呼吸:正常成人。 腹式呼吸:婴儿、胸膜炎、胸腔积液。 胸式呼吸:严重腹水、腹腔有巨大肿块、2、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运动的次数 成人:1218次/分 婴儿:6070次/分,妊娠、肥胖。,3.胸膜腔内压 (1)概念: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2)测定方法: 间接法:用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直接法:,正常成年人 平静呼气末

17、:胸内压 大气压 -3-5mmHg 平静吸气末:胸内压 大气压 -5-10mmHg,特点: 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为负压; 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1)胸膜腔负压的形成: 前提条件:有少量浆液的密闭腔;肺和胸廓是弹性组织;胸廓自然容积肺容积;壁层胸膜紧贴于胸廓内壁, 大气压对其影响极小。 形成因素:,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胸内压0肺回缩力,迫使脏层胸膜回位,迫使脏层胸膜外移使肺扩张,(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肺 回 缩 力,(大 气 压),肺 内 压,(2)生理意义: 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保证肺通气;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结论: 胸膜腔内负压是作用于胸

18、膜腔的两种对抗的力形成的。,(二)肺通气的阻力 呼吸运动产生的动力,在克服肺通气所遇到的阻力后,方能实现肺通气。阻力增高是临床肺通气障碍的常见原因。,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肺通气阻力,胸廓弹性阻力: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肺弹性阻力,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黏滞阻力,惯性阻力,肺弹性回缩力:1/3,肺泡表面张力:2/3,常态下可忽略不计,1、弹性阻力 肺弹性阻力 顺应性=1/弹性阻力 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大 容易扩张 弹性阻力小 顺应性小 不易扩张 弹性阻力大,来源: 肺的弹性阻力,.肺泡表面张力,肺泡内的液-气界面,因界面层的液体分子受力不均匀,表

19、现的内聚力(表面张力)方向是向中心的使肺泡缩小。,肺弹性组织回缩力:1/3,肺泡表面张力:2/3,.表面活性物质: 来源:肺泡型细胞分泌,单分子层分布于肺泡液-气界面上,其密度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 作用: 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吸气阻力; b.减少肺泡内液的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c.维持肺泡内压的稳定性防止肺泡破裂或萎缩。,临床: 成人肺炎、肺血栓等表面活性物质肺不张。 67个月胎儿才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故早产儿可因缺乏表面活性物质而发生肺不张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合征。,吸 气,肺泡表面积,表面活性物质分散,降表面张力的作用,肺泡表面张力,肺泡回缩,防肺泡破裂,(呼气),(),(

20、密集),(),(),(扩张),(萎陷),影响弹性阻力的因素: 肺充血、肺不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纤维化和感染等原因肺弹性阻力(肺顺应性)吸气困难。 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破坏肺回缩力肺弹性阻力(肺顺应性)呼气困难。 故肺顺应性加大并不一定表示肺通气功能好。 肥胖、胸廓畸形、胸膜增厚、腹内占位病变等原因弹性阻力(顺应性)但引起通气障碍的情况较少。,2、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的特点: 只在呼吸运动时产生: 流速快阻力大 与气体流动形式有关: 层流阻力小 湍流阻力大 与气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R1r4),哮喘病人的气道上皮合成、释放肺内皮素气道平滑肌收缩阻力增大呼吸困难气道阻力与气流速度成正比 。速

21、度越快,阻力越大(跑步,飞机等)呼吸加深加快时,阻力也会增大。,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可用肺容量和肺通气量的变化作为指标,(一)肺容量 肺容量:肺所能容纳的气体量。 1.潮气量: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500ml; 2.补吸气量: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正常成人约为15002000ml;深吸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指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正常成人约为9001200ml; 4.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残气量是指最大呼气末肺内仍残余的气量。正常成人约为10001500ml。,功能残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量。 功能残气量残气量补呼

22、气量 5.肺活量 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正常成年男性:3500ml,女性:2500ml 6.时间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尽力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值:t1末=83;t2末=96;t3末=99。,第一秒末最有意义。低于60%为不正常。 意义: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阻塞性肺疾患的时间肺活量。7.肺总量 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总量。 肺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肺容积和肺容量示意图,(二)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进出肺的气量每分通气量:

23、指每分钟吸入或者输出的气体总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次/分)最大通气量:最快速度和最大深度呼吸时每分钟通气量=最大限度潮气量最快呼吸频率(次/分) 可反应通气功能的贮备能力,估计一个人最大运动量 2.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 解剖无效腔:无气体交换能力的腔(从鼻腔终末细支气管)。150ml 在适度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对机体更为有利。,= 68L/min,= 70120L/min,= 4.2L/min,不同呼吸形式对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影响,呼吸形式 每分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平静呼吸 500 x12=6000 (500-150) x12=4200浅快呼吸 250 x24=6000 (2

24、50-150) x12=2400深慢呼吸 1000 x6=6000 (1000-150) x6=5100,第四节气体的交换与运输一、气体的交换(一)气体交换的动力 原理:扩散。 动力: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由(分压)高到(分压)低扩散 。气体分压: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所占的压力。例:空气压力为760mmHg,O2所占空气的21%,所以O2的分压=760mmHg21%=159mmHg。,换气动力:分压差换气方向: 分压高分压低换气结果:肺:血 组织:血 血 血,CO2,O2,肺,组织,(二)气体交换的过程1.肺换气 由于分压差的作用下,通过肺 换气,O2由肺泡扩散至静脉血 中,CO2由静脉血扩散到

25、肺泡。 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2.组织换气 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不断消 耗O2,并生成CO2。 O2由动脉血扩散至组织细胞, CO2由组织细胞扩散动脉血。 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1.气体扩散速度,在肺换气过程中,气体的交换与气体的扩散速度密切相关,而气体的扩散速度又与气体的分压差成正比。因此,肺泡气与血液之间气体的分压差越大,气体的交换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越慢。,分压差温度气体溶解度扩散面积,扩散距离分子量,=,厚度:肺纤维化、尘肺、肺水肿呼吸膜厚度通透性气体交换;特别在运动时,耗氧量肺血流速(=气体交换时间),呼吸膜厚度气体交换。 面积:肺气肿、肺不张、肺叶切除呼吸膜面积

26、气体交换。,6层1m厚,2.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 正常呼吸膜非常薄,通透性与面积极大,气体极易扩散。气体交换速度与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面积成正比。,CO2,O2,3.通气/血流比值 每分肺泡通气量(VA)/每分肺血流量(Q) VA/Q肺通气或肺血流增大生理无效腔换气效率(如心衰、肺动脉栓塞); VA/Q肺通气或肺血流增大功能性A-V短路换气效率(如支哮、肺气肿、支气管栓塞)。,(5L/min)0.84(最佳值),(4.2L/min),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的运输形式 (一)物理溶解: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不可或缺) 特征:量小,起桥梁作用; 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 (二)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

27、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量大,为主要运输形式。,化学结合,动态平衡,物理溶解,(一)氧 的 运 输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98.5%)O2与Hb的可逆性结合:Hb + O2,当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Hb达5g/100ml以上,呈蓝紫色称紫绀(一般是缺O2的标志)。,临床常见缺氧及紫绀,PO2(氧合),PO2(氧离),HbO2,鲜红色,暗红色,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逸出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一、O2的运输(化学结合98.5%,物理溶解1.5%)Hb与O2结合特征: Hb + O2 = HbO2(可逆)HbO2呈鲜红色,去氧Hb呈紫蓝色,5ml/100ml以下为发绀(紫绀)。二、CO2

28、的运输:以碳酸氢盐形式为主,1分子Hb可与4分子O2可逆结合(4个亚基各结合1个O2) Hb+O2结合的最大量氧容量 100ml血 Hb+O2结合的实际量氧含量 氧含量氧容量的%氧饱和度,O2与Hb结合的特征: 反应快、可逆、受PO2的影响、不需酶的催化; 是氧合,非氧化:Hb-Fe2+O2Fe2+-HbO2 (因O2结合在Hb的Fe2+上时,无电荷的转移),PO2 (氧合),PO2 (氧离),(二)CO2的运输1.物理溶解:52.化学结合:95 (1)HCO3-的形式:88 1)反应过程: CO2H2O,碳酸酐酶,H2CO3,HCO3-H+,CO2的运输,碳酸酐酶,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7

29、 (1)反应过程: 进入红细胞的小部分CO2直接与Hb中的自由氨基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2)反应特征:可逆,CO2与Hb结合较松散。,第五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基本呼吸中枢,本节讨论的中心内容: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呼吸为什么有节律?调节呼吸运动的环节。,一、呼吸中枢 (一)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分布在大脑皮质、脑桥、延髓等处。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早先分段横切脑干等研究发现:延髓是呼吸基本中枢,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1.延髓呼吸中枢的作用分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相互作用,相互抑制,从而维持机体正常呼吸运动。2.脑桥呼吸中枢

30、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主要功能是抑制延髓吸气中枢,促使吸气向呼气转化,防止吸气过长过深。3.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可控制随意的呼吸。不随意的节律性由延髓和脑桥控制。,(一)肺牵张反射 肺牵张反射:指肺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运动的变化。包括肺扩张、肺缩小反射。 感受器位于:细支气管平滑肌,二、呼吸运动的调节,肺扩张反射 过程:肺扩张肺牵感器兴奋迷走N延髓兴奋吸气切断机制N元吸气转化为呼气。 肺缩小反射 正常成年人只有潮气量达到800ml以上时才会出现肺牵张反射意义:加速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与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睡眠呼吸暂停(打鼾)大约有1/3的正常人在睡眠时会出现周期性呼吸暂停(持续暂停10s以上,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75%以上)。长期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嗜睡、肺A压高、右心衰竭等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会发生在睡眠各个时相,但以浅慢波睡眠期和异相睡眠期为多。 睡眠呼吸暂停分为: 1.中枢性:特征是呼吸运动完全消失,膈N无放电活动。 2.阻塞性:是上呼吸道塌陷阻塞(舌大、悬雍垂大、软腭松弛者)所致,因而有呼吸运动但无气流。 觉醒是中断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打鼾是上呼吸道阻塞的早期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