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记叙文考点大全(整理版)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4098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27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记叙文考点大全(整理版)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记叙文考点大全(整理版)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记叙文考点大全(整理版)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记叙文考点大全(整理版)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记叙文考点大全(整理版)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记叙文考点大全(整理版)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记叙文考点大全(整理版)ppt课件.ppt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小说和散文),记叙文考纲,能阅读课外一般的现代文,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启示。 1整体感知,把握内容,理清思路,归纳中心,概括要点。 2体味、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及其作用。 4了解文章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及其表达效果。 5了解文章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悬念、伏笔、铺垫、前后照应、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及其表达效果。 6阅读文学作品,对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方法

2、、语言特色等作出简明的赏析或评价。,考点扫描,1、内容理解及概括及中心2、概括所写事物的特点3、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4句子中语言的表达效果5表现手法6、如何刻画人物形象7、标题的含义及作用8、抓住线索理清行文思路9、谈看法,谈启发,1、内容理解及概括及中心,答题技巧:概括文章情节(复述本文的故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技巧:(1)抓住记叙的六要素(2)格式:谁+做什么事+结果 何时何地+发生何事+结果主要内容和中心的区别,、概括中心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 背

3、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2、概括所写事物的特点,1抓住典型特点描写方面入手可从不同角度如静态、动态真实、想象结合分析虚实结合分析结合写法中的欲扬先抑、伏笔、等起承转合关系来分析事物特点2抓住重点句子 抓议论抒情句子 常出现首末提取事物特点的词语或短语。3抓住关键词语可以直接提取关键词语,描写的事物的形容词、动词不要放过。,3、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先解释词语的含义,然后写出其优点。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从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等方面方面理解。1准确性 指形容词、动词在表达上准确,恰当2形象性 写人、事 景, 生动传神的作用3情感性 指喜好 热爱

4、、厌恶、批判等作用,4句子中语言的表达效果,1从句子的修辞2表现手法3表达方式4哲理5句式,5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2表现方法: 17种 联想、想象、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悬念、伏笔、铺垫、前后照应、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3语言特点,6、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从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描绘环境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肖像描写交待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

5、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思想,揭示人物性格品质。反面描写反面衬托了主要人物性格、精神品质。,7标题的含义及作用,8抓住线索,理清行文思路,1把握散文的线索有以下几种方法:(1)分析题目。思考散文的题目,有时题目本身就是线索,有的题目包含线索的因素。(2)抓住重点的人、事、物。速读全文,画出文章中出现最多的人、事、物,这些人、事、物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3)注意议论抒情句。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答题模式】本文围绕(线索),首先写了,然后,接着,最后,9谈看法、谈启示,

6、一般地,答案由三部分组成:(1)第一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文章通过对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的表现手法。(2)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或道理)。(3)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回答。,记叙文知识点汇总表,记叙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和 结果。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顺叙(脉络清楚、有头有尾)记叙的人称 第二人称(适于变换、利于抒情) 记叙的顺序 倒叙(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限制) 插叙(丰富内容、突出主题) 中心思想 (感情) 突出 点明 服务深化 详写用墨如泼 叙述、描写为主 材料 (突出中心)表达方式 兼有议论、抒情: 略写惜墨如金 (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 (结构完整) 表现手法联想、象征、对比、夸张 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直接、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