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4375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5.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金融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货币金融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货币金融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货币金融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货币金融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金融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史ppt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货币金融史,本课程包括3部分,大纲相应分为三编。第一、二编为中国部分。第一遍,自夏至1840年,第二编自1840年迄1949年。第三编为外国金融史。参考书目:1 萧清 中国古代货币史人民出版社 1984年12月2 萧清 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简编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3月3 洪葭管主编 中国金融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3/2001年4 日冈崎哲二 经济史上的教训新华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一编 中国古代货币史,第1章先秦货币状况:中国货币的起源与货币经济的形成,第一节 中国货币的起源与金属货币的出现,一 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为中国最早的货币。史籍的记载:管子国蓄篇、史记平准书、盐铁论错币

2、第四,等等。考古学上的论据。甲骨卜辞的记载。民族学上的论据。汉字结构上的论据。经济发展与交换状况。货币单位朋,1朋10贝。,金属货币的出现,商代后期,出现了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第2节西周及春秋时期的货币,一 西周货币 天然海贝仍是重要的货币。金属货币广泛使用:1、铜贝与铜块,铜块为饼状或块状,并以“锊”为单位的称量货币;2、钱与布(镈)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二 春秋货币,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有銎,有文字和符号。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摹仿一种生产工具铜刀(削)的形状铸造货币。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贝纹“ ”与“ ”,故称“蚁鼻”。,第3节战国时期

3、货币经济的确立,一 三大货币区域的形成战国时期铜铸币流通区域的扩大,形成三大货币体系。布币流通区:周郑晋卫等国。刀币流通区:齐、燕、赵等国以刀化为共同铸币形式。蚁鼻钱流通区域:楚国为中心的“蚁鼻钱”体系,扩及于中原的陈菜宋鲁等地。,二 圜钱的出现与全国货币统一的趋势,圜钱,或圆形园孔,或圆形方孔。1、三晋及周布币区的圜钱;2、秦圜钱;3、赵圜钱;4、齐、燕圜钱。,赵之三孔布与楚之蚁鼻钱也呈现一体化趋向:三孔布采用秦国之重量单位“两”与“朱”;蚁鼻钱有以北方货币单位铢与斤记重的。,三 战国黄金流通,战国黄金流通行用以斤、益为单位,以南金为主。战国黄金流通行用以斤、益为单位,以南金为主。楚郢爰金版

4、。渊源。重量。铭文。称谓。种类。流通。,战国黄金流通,四 货币作用的增强:高利贷与货币拜物教,货币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农副特产的交易;城市的交易;非商品领域的买庸与租购土地;财税。高利贷:私人借贷;官府借贷。货币拜物教:“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人富而仁义附焉”。货币权力扩大。,第2章秦汉货币状况:秦半两及五铢钱,第1节秦始皇统一全国货币秦始皇将秦国的币制扩及于全国以达成币制的统一。主要内容:“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史记平准书。,分析:,法定货币;中央专铸;珠玉等的非货币限制。我国铜铸币的第

5、一次大的变革。,第2节 五铢钱制度的建立,一 背景,1 汉初的经济情况:经济残破;半两钱败坏(榆荚钱)。2 西汉前期币制的多次更改。文帝五年(BC175)发行的四铢钱(钱文仍为半两),为其中最重要的改革,行用三四十年,为五铢钱制奠定了基础。武帝发行之皮币与白金币。,二 五铢钱制的建立,武帝元鼎四年(BC113)将郡国铸币权收归中央,专令上林三官(水衡都尉所属钟官、辨铜、均输)铸造五铢钱,重如其文,新的统一的五铢钱制在全国确立。钱制改革的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二次铜铸币大改制,自此行用达七百年之久,影响深远。稳定币值与流通。中央财权的强化。,第3节 王莽的货币改制货币史上违反货币规律的典型,四次改制

6、。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发行错刀、契刀、大泉。始建国元年(9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泉、小泉。,10年,实行“宝货制”。“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六名:金货、银货、龟货、贝货、泉货、布货。二十八品:金货1品:黄金1斤,值10000。银货2品:朱提银1流(8两为流),值1580。龟币4品: 元龟:长尺2寸,为大贝10朋,值2160。 公龟:长9寸,为壮贝10朋,值500。 侯龟:7寸以上,为么贝10朋,值300。 子龟:5寸以上,为小贝10朋,值100。,泉货6品:小泉、么泉、幼泉、中泉、壮泉、大泉。贝货5品:大贝、壮贝、

7、么贝、小贝、贝。布货10品:小布、么布、幼布、厚布、差布、中布、壮布、第布、次布、大布。天凤元年(14年),废大小钱,改姓“货泉”与“货布”。分析:时代精神;价值尺度;阶级实质。,第4节 东汉货币流通(附:汉代铜钱的购买力),建武十六年(40年),光武帝遵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东汉后期币制的不稳。劣币的出现。“四出钱”。董卓销毁金人铢劣质小钱。附:汉代铜钱的购买力。两汉谷价一般水平约一担百钱。,第5节汉代黄金问题,一 黄金行用情况单位。形制。金钱比价。行用情况。西汉使用量极大,主要用于赏赐与馈赠;东汉行用量陡降,主要表现于赏赐方面,代之以钱物。,分析,西东汉行用量变化及清代以前黄金库藏减少的

8、原因。对外的输出。战乱的散失。日常使用。佛事用度。陡降本意似指库藏为允当。,第6节 汉代高利贷信用,一 高利贷资本随商人资本的势力增长。长安放债市场。二 高利贷的利率限制三 官府信用 东汉安帝、顺帝、桓帝等因用兵曾向富户贵族借债,并有摊派强令者。,第三章 六朝时期货币状况:经济实物化趋向与钱神论,第1节 紊乱的金属货币流通一 六朝时期社会经济政治上分裂,军阀混战。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货币经济衰落。钱神论体现出经货币化程度在地区上、社会阶层上的不一致和不平衡的事实。自此时起,铜钱流通单位以“文”计,一文即一钱;千文为一贯。形成千钱为贯的计数习惯。,二 三国两晋的铸币流通,1 三国魏曾以谷帛相交易

9、,亦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蜀刘备在四川铸“直百钱”等。吴曾铸“大泉五百”、“大泉当千”。,2 两晋、十六国,两晋均未铸新钱。两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原流通的旧钱。十六国:河西凉州地区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之流通。后赵石勒于319年铸“丰货”钱,突破五铢钱制。汉李寿在成都于汉兴年间(338-343)铸“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三 南朝的铸币流通,刘宋(420-479):“四铢”钱,重如其文。劣币充斥,流通紊乱。南齐(479-502):齐武帝四川铸钱“千余万”,因费多停铸。萧梁(502-557):大铸铁钱。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始铸背有四出文的铁五铢钱

10、,为我国货币史上政府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禁铜钱流通,以至“交易者以车载钱”,物价腾涌。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曾铸铜钱。五铢钱,“肉好周廓”;“公式女钱”。,短陌。陈(557-589):“太货五铢”。,四 北朝的铸币流通,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私铸盛行。东魏:沿用永安五铢。西魏大统六、十二年(540,546)两次铸五铢钱。北齐:“常平五铢”。北周:三次铸钱。周武帝保定元年(561)铸“布泉”,一枚当五枚五铢钱,并行流通;建德三年铸“五行大布”,一枚当十枚布泉;静帝大象元年(579)铸“永通万国”钱,一枚当十枚“五行大布”。至南北朝之末,冀州以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

11、易。,第2节 经济实物化趋向及货币经济的衰落,一 谷帛职能的扩大二 “谷帛货币化”的实质:谷帛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局限。三 货币经济的衰落与钱神论钱神论关于货币权力的说明,与货币经济的衰落二者并不矛盾。要注意所反映的观念在地域上及社会阶层上的条件。,第3节 六朝时期的信用,高利贷:名目。以实物进行。“以鸡卵赋人,收鸡数千”。典质业:我国最早的抵押信用机构。史籍记载的有两家:南齐招提寺;萧梁长沙寺。,第四章 隋唐货币状况:从五铢钱制到通宝钱制,第一节 隋朝五铢钱的流通一 隋朝社会经济状况 统一的出现。经济的恢复。城市商业的发展。二 五铢钱统一货币地位的短暂恢复 开皇元年(581),隋文帝铸行统一的标

12、准五铢钱。五年,随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第二节 唐开元通宝钱制的建立,一 唐社会经济状况 均田制的破坏与地主旨经济的确立。手工业。商业。城市交易的发展。唐代货币经济的特点。,二 唐开元通宝钱制的建立,武德四年(621)七月宣布,废五铢钱,铸行“开元通宝”钱。特点:成色标准的制定;脱离量名钱体系;衡法上“一两十钱”制的形成。,三 唐前期的铸币震荡,1 私铸与恶钱的流通问题。高宗乾封元年(666)的“乾封泉宝”。2 安史之乱期间的铸币膨胀 虚价大钱“乾元重宝”与重轮乾元钱的铸行。,四 唐中期的钱荒,导致钱荒的原因。两税法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结构上的变化

13、。蓄钱之风。政府少铸。销钱为器。解除钱荒的措施。奖励采铜。多铸。禁销钱为器。禁蓄钱,进出境。政府以钱收布帛。“除陌”措施。,五 唐末五代的铸币流通,1 “会昌开元钱”。2 五代十国短陌。铁钱、铅钱的使用。新的铸钱,以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并省天下佛寺,住“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以铜钱匮乏为契机,形成区域货币与铁铅钱的广泛行用。,第三节 唐代绢帛的地位及区域性货币,一 唐代绢帛的流通及其衰落绢帛的形制、定式与使用范围。作为货币的条件及其在日常交易中的使用程度。与铜钱之比价及其购买力。绢帛作为货币的局限及其货币地位的消失。,二 唐末五代白银进入流通的趋势,白银的形制;用途;产地;行用行情(

14、“交广之域以金银为货”)。,三 云南地区的贝币流通,从古滇国到南诏国(738-902),云南使用天然海贝。新唐书南诏传:“以缯帛及贝市易,贝者大若指,十六枚为一觅”。,第四节 唐代的货币经营业与信用,一 货币经营业1 质库。2 放债。“公廨本钱”与“捉钱令史”。放债利率。3 柜坊及寄附铺。4 金银铺。,二 我国最早的汇兑事业:飞钱,产生的条件:禁铜钱出境;茶商的大额交易。唐宪宗(780-805)时: “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卷乃取之,号飞钱。”(新唐书食货志四)元和七年(812),始办官营汇兑事业。汇费与“敌贯”。,三 农村之高利贷信用,借贷契约。“其

15、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如违限不还,一任掣夺家资杂物”。,货币金融史 期中论文题目(2007/11),从历史看金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中国历史上的表现中国铜铸币时代的通货膨胀从货币史看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试论中国古代货币流通领域的短陌现象参考书目:1(美)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 著 苏世军 周宇 译 神秘的货币,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6月2 (加)蒙代尔 著 向松祚 译 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六卷 (第二章 格雷欣法则在货币史上的运用和滥用 )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年10月3 (美)唐帕尔伯格 著 孙忠 译 通货膨胀的历史与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8年1月4 (日

16、)黑田明伸著 何平译 货币制度的世界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5章 宋元时期货币状况: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第1节宋代的铜钱区与铁钱区 一 宋代社会经济状况中国封建社会从前期到后期的转折点。南方经济的高度发展。对外交流的扩大。手工的兴盛与城市的发展。 二 宋代钱制:年号钱。,三 铜钱区与铁钱区 两种货币地区性流通的原因及情况。铜钱与铁钱的比价。四 宋铜钱的购买力,第2节宋代的钱荒和白银的使用,一 两宋钱荒 铜钱使用范围扩大。销钱为铜。铜钱外流,“边关重车而出”、“海舶饱载而回”。发行量的相对微小。二 宋代白银使用的扩大 财政收支。民间个人经济交往。白银的形制。,第3节宋代纸币的产

17、生与发展,一 北宋的交子制度及交子的流通 交子产生的背景及阶段。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始行官交子制度,设立交子务办理交子发行事宜,并于次年2月发行官交子流通。财政性发行。“钱引”。二 南宋会子与通货膨胀 会子制度与交子制度的区别。区域性纸币淮交、湖会、川引。纸币的膨胀及其危害。 分析:我国纸币制度的国家纸币一贯性存在的条件。何以未发展成为信用货币?,第4节 辽、西夏货币及其流通,一 辽的货币状况物物交换。铜钱的使用。白银的使用。二 西夏货币状况境内流通钱币以宋钱为主。货币发行。,第5节金代的货币制度,一 铸钱情况二 纸币发行与流通 流通膨胀恶化。“承安宝货”银币。,第6节元代纸币制

18、度与纸币流通,一 元代纸币制度 三次钞法的演变:中统钞时期;至元钞时期;至正钞时期。至元宝钞通行条例(叶李十四条划)。二 元代通货膨胀三 白银与纸币的关系及其货币地位的增强 中统钞以银为本。元钞均与白银在价值上相联系。元宝。,第7节宋元时期的信用事业,一 宋代质库(解库、长生库)、金银铺(交引铺)、汇兑之便钱务的广泛存在。二 辽金之高利贷(金质典库曰“流泉”)。三 元代信用,高利贷:羊羔儿息、羊羔儿利。典当:解典、解库;政府公典(广惠库)。银铺、银匠铺经营货币经营的兑换业务。,第6章 明清货币状况:银钱并行流通,第1节明初纸币的短暂行用一 大明宝钞 元末纸币崩溃,铜钱流通的恢复。纸币流通的恢复

19、。明处纸币制度的特点、内容、使用状况。二 通货膨胀及纸币维持措施的无力 通货膨胀的状况。纸币维持措施:停用铜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户口食盐法”;紧缩通货,回笼货币。,三 纸币崩溃,驰用银之禁。钞值跌落,“及至市肆,过者不顾”。现实生活中,以“钞”或“钱钞”来表示货币,由此,钞字深入人心。名目:解库、解铺、典库、质库、印子铺等。多系山西、陕西及徽州商人开设,为明清最重要的货币经营组织。,第2节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及白银流通制度,一 明中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分工的细密、多种专业的出现。商品作物大量出现。16世纪后国内市场与商业的繁荣:大城市;手工业专业城市。传统生产规模的扩大。

20、,二 白银成为普通货币,资本主义萌芽与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王世贞:“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且耗日多而产日少;米与钱贱而不便大用,钱近实而易伪易杂,米不能久,钞太虚亦复有溢烂;是以白金(银)之为币长也。”(弇州史料后集卷37钞法)。,三 明清之际的银荒及其影响四 清前期白银流通制度 “用银为本,用钱为末”。五 明清白银的供给及其购买力,第3节明清铸币流通与铸钱制度,一 明代的铜钱流通 制钱。明中叶的钱价波动。明末的铸币膨胀。二 清朝制钱制度 铸钱,“普尔钱”。西藏“章卡”银钱。 附:云南贝币的行用与消失(海巴,每贝一枚曰庄,四庄曰手,四手曰苗,五苗一索,一索即80贝。件涌幢小品卷30西南夷),第2节明清时期的信用事业,一 钱庄、银号及票号钱庄经营铜钱、银两的兑换业务。银号业务与钱庄类同。票号主要经营汇兑业务。二 典当业名目:解库、解铺、典库、质库、印子铺等。多系山西、陕西及徽州商人开设,为明清最重要的货币经营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