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讲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4393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讲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讲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讲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讲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讲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讲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讲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和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的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 第三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弊端与内在矛盾,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一、 概述 二、 各战胜国关于世界秩序的设想 三、 巴黎和会的概况与中心议题 四、 巴黎和约与凡尔赛体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一节

2、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一、 概述,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凡尔赛体系由五个条约构成,总称为巴黎和平条约: 凡尔赛和约(对德) 圣日尔曼条约(对奥) 特里亚农条约(对匈) 纳伊条约(对保) 色佛尔条约(对土 后被洛桑条约取代),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一、 概述,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凡尔赛体系由一系列政治安排构成; 德国问题、俄罗斯问题、领土划分问题、新兴国家问题、国际联盟问题,等等。,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二、各战胜国关于世界秩序的设想,(一)各战胜国关于世界秩序设想的四点共识 (二)各战胜国关于世界秩序的设想(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各战胜国关

3、于世界秩序设想的四点共识,1、要求战败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并对战胜国进行赔偿; 2、反对苏维埃俄国; 3、有限承认民族自决权; 4、建立一个超国家的常设国际组织以维护战胜国的利益和维持和平。,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二)各战胜国关于世界秩序的设想(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1)战后实力状况:虽然英国元气大伤,但仍然保持庞大的殖民帝国和海军实力 (2)英国出席巴黎和会的目的:A、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B、恢复和保持在世界和欧洲的霸权地位。 (3)英国的欧洲政策:英国继续推行欧洲均势政策,确保自己的利益。,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二)各战胜国关于世界秩序的设想(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

4、1)战后实力状况:美国是一战最大的受益者 (2)战后美国的新外交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3)美国的欧洲政策: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妄图利用德国来反对苏联、牵制英法。 (4)美国的远东政策:美国力图拆散英日同盟,取得在中国和太平洋的霸权。,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二)各战胜国关于世界秩序的设想(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1)战后实力状况:在战胜国中损失最为惨重。但法国在战后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陆军国和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 (2)法国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致宿敌德国于死地,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二)各战胜国关于世界秩序的设想(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1)战后实力状况:主要战胜国中实力

5、最弱的国家,在战争中损失也很严重。 (2)意大利的目的:意大利想取得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一些地区和原属土耳其的一些领土,在东部地中海建立霸权。,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二)各战胜国关于世界秩序的设想(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1)战后实力状况:日本是战争中收益仅次于美国的暴发户 (2)日本参加和会的目的:力图保持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进一步独霸中国,与美国争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三、巴黎和会的概况与中心议题,(一)会议召开的目的与会议概况 (二)三巨头与两个阶段 (三)巴黎和会上的中心议题,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会议召开的目的与会议概况,1、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1)分

6、赃;(2)共同绞杀苏俄 2、会议概况四个等级三类会议 (1)四个等级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美英法意日五国)、享有局部利益的国家(中国)、 与同盟国断交的国家、 中立国和即将成立的国家 (2)三类会议最高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全体大会最高会议(实际决策的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全体大会(只是形式),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二)三巨头与两个阶段,1、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乔治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2、两个阶段:(一般指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18年1月28日6月28日,主要解决对德问题。第二阶段:1918年6月1920年8月,主要解决对德国盟国的处理问题。,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三)巴黎和

7、会上的中心议题,1、国际联盟问题 2、对德和约问题 3、意大利的领土要求 4、中国山东问题 5、俄罗斯问题,(三)巴黎和会上的中心议题,1、国际联盟问题,(1)讨论国际联盟问题的日程安排上的分歧美国坚持要求先解决国际联盟问题,英法的反对,美国退让 (2)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制度问题美国要求在殖民地问题上实行委任统治制度,实行“门户开放”原则;英、法反对在委任统治地实行“门户开放”原则 (3)国际联盟的性质和任务问题美国:企图用国联拆散旧有的其他国家的联盟,尤其是英日同盟和英法协约;法国:主张在国联下建立一支国际军队,遭反对;英国:仅希望把国联作为一个国际咨询机构,(三)巴黎和会上的中心议题,2、对

8、德和约问题,(1)德国边界问题德国西部边界、德国东部边界 (2)赔款问题焦点是确定赔款的总额和分配,交给赔款委员会研究解决。 (3)殖民地问题美国的意见得到各国的同意:建立“委任统治制”。 (4)裁减军备问题 英国:摧毁海军力量,保留陆军力量(均势考虑) 法国:彻底摧毁 美国:保留几乎全部的力量(抗衡英、法、苏),(三)巴黎和会上的中心议题,3、意大利的领土要求,意大利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 (1)要求得到特兰提诺、的里亚斯特等地,这一要求基本上得到了支持。 (2)要求得到阜姆和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图谋东地中海霸权,没得到有力的支持,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三)巴黎和会上的中心议题,4、中国山东问题

9、,(1)中国山东问题上相关各国的态度中国争取合法权益日本图谋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利”英法支持日本美国起初因为不希望看到日本在远东的扩张而反对日本的要求,但后来为了换取日本支持国联而出卖了中国。 (2)结局决议是:日本将胶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经济权益,包括胶州铁路。中国代表顾维钧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三)巴黎和会上的中心议题,5、俄罗斯问题,各国都主张干涉,分歧在于干涉的的方式,英法主张武装干涉,美国主张采用更隐蔽的方式,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四、巴黎和约与凡尔赛体系,(一)凡尔赛条约(对德) (二)圣日尔曼条约(对奥)、特里亚农条约(对匈)、纳伊条约(对

10、保)、色佛尔条约(对土) (三)国际联盟的成立 (四)凡尔赛体系的贡献和面临的问题,凡尔赛条约和随后签订的各项和约,以及国际联盟的成立,构成了凡尔赛体系,(一)凡尔赛条约(对德),2、对德国的处理,(1)重划德国疆界德国领土减少1/8,人口减少1/10。最重要的是划分德国西部边界 (2)重分德国殖民地规定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各国“委任统治”。山东特权划给了日本,凡尔赛条约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际联盟盟约,第二部分是对德和约:,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凡尔赛条约(对德),2、对德国的处理,(3)限制德国军备规定废除德国普遍义务兵役制,解散总参谋部;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海军总数不超过1

11、.5万,不能拥有空军; (4)赔款由赔款委员会在1921年5月前确定德国赔款的总额、偿付时间表和偿付方式。在此之前,先赔偿200亿金马克。,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圣日尔曼条约(对奥)、特里亚农条约(对匈)、纳伊条约(对保)、色佛尔条约(对土),第一章是国际联盟盟约,其他各章涉及领土、军备和赔款问题。,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圣日尔曼条约(对奥)奥、匈分离,禁止德奥合并,奥地利丧失了绝大部分领土 2、特里亚农条约(对匈)规定:陆军不超过3、5万,赔款22亿金法郎。 3、纳伊条约(对保)规定:领土面积减少,赔款22、5亿金法郎,军队不超过3、5万,取消海军。 4、色佛尔条约(对土)丧失

12、领土4/5,凯末尔(基马尔)领导土耳其革命,于1923年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废除了这个条约中大部分不平等条款。,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三)国际联盟的成立,1、国际联盟的起源 2、国际联盟盟约与国际联盟的成立 3、评价国际联盟,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国际联盟的起源,早期的国际组织 一战之后的和平思潮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近现代国际关系史,2、国际联盟盟约与国际联盟的成立,(1)国际联盟盟约,国联盟约共26条,主要内容包括国联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建立国联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以及管理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 委任统治制度战败国的殖民地由国联管理,再由国联委托给一国或者数国代管,在这些委任统治地中实行

13、“门户开放”原则,各国可以平等获得经济和商业利益。,近现代国际关系史,2、国际联盟盟约与国际联盟的成立,(2)国际联盟的成立,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当时的会员国是44个,战败国和苏俄暂被排除在外,以后发展到63个,(3)美国与国联的成立,近现代国际关系史,3、评价国际联盟,(1)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的国际组织,是史无前例的国际政治的重要发展。 (2)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际成为英法所操纵的外交工具,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 (3)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集体安全有名无实,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四)凡尔赛体系的贡献和面临的问题,德国

14、的怨恨问题、国联的缺陷问题、美国重返孤立主义的问题,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一、概述 二、亚太地区新的争霸格局与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三、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一、 概述,从国际法角度看,华盛顿体系包括一系列国际条约,最主要的是四国条约、五国公约、九国公约。 从国际政治意义上看,华盛顿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在中国问题上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实行维持现状的均势原则。,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二、亚太地区新的争霸格局与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一)亚太地区新的争霸格局 (二)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亚

15、太地区新的争霸格局,1、日本在该地区实力的明显增强以及它独占中国势头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英、美两国的极度不安; 2、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英、美、日三国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使远东形势格外紧张; 3、中华民族的觉醒以及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任意宰割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使列强极为惊恐。,在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斗争舞台上便形成了英、美、日三国争夺中国和太平洋海上霸权的新局面。这种新的争霸格局有三条主线:,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二)华盛顿会议的背景,1、各国的裁军和军控需要; 2、美国希望解决“中国问题”; 3、调整美英日三国关系的需要,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三、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一

16、)华盛顿会议 (二)华盛顿体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921年11月1922年2月,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等九国在美国的主持下召开华盛顿会议并缔结了一系列条约: 1、解散英日同盟,签署四国条约 2、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签署五国海军条约 3、讨论远东问题,签署九国公约,(一)华盛顿会议,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四国条约,规定美英日法四国彼此协商解决它们在该地区的争端并废止英日同盟。,对美国:拆散了英日同盟对英国:一举三得:改善了与美国的关系,摆脱了英日同盟的义务,同时维持了与日本的关系对日本:失去了英日同盟,但是在太平洋岛屿的委任统治地位得到了美国承认,近现代国际关系史,2、五国海军条约,

17、将美英法意日五国的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依次规定为5531.751.75;并规定美英不得在菲律宾、关岛、香港及太平洋东经110以东的岛屿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承诺不在台湾设防。,对美国:胜利对英国:维持了海军的“一强标准”,抑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 对日本:关于维持防务现状的规定,对平时日本航海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近现代国际关系史,3、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日本在保留诸多特权的情况下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归还中国。,近现代国际关系史,4、九国公约,中心内容是在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的前提下,确认列强将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打击了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

18、取消了日本在中国获得的优势地位,使各国重新可以共同控制中国。,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解决了巴黎和会上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战胜国之间的暂时协调,在亚太地区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结构,被称为华盛顿体系。,(二)华盛顿体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三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弊端与内在矛盾,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关于战争的罪责问题,它激起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强烈复仇心理 2、凡尔赛体系的领土安排,它在引发新的民族矛盾的同时,却实际加强了德国的地缘政治的潜在战略优势 3、美国退出欧洲政治并拒绝参加国际联盟 4、该体系对苏联的根本排斥与敌对 5、该体系实际加强了日本在远东的潜在军事战略优势 6、中国、美国、英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