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4516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96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ppt课件.ppt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习作 看图画,写一写,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清曹雪芹的红楼梦,猜一猜,要求:请你写一段话,把上面这幅图画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观察,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观 察,说一说,将一只“沙燕”风筝高高举过头顶,把“蝴蝶”风筝拿在胸前,歪头看着,放起了一架“三角”风筝,右手拿着线轴,左手抻着风筝线,一边向前跑一边回头看,爸爸妈妈仰望着空中飞舞的风筝,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将一只“沙燕”风筝高高举过头顶,把“蝴

2、蝶”风筝拿在胸前,歪头看着,放起了一架“三角”风筝,右手拿着线轴,左手抻着风筝线,一边向前跑一边回头看,爸爸妈妈仰望着空中飞舞的风筝,他们表情分别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读一读风筝中的片段,看看作家贾平凹先生是怎么写放风筝的。,习作要求: 1.请你写一段话,把图画的内容介绍给大家。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一写,他们的动

3、作、神态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火眼金睛看问题:,星期天,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呀!蓝蓝的天空中飘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有鼓着眼睛的大“金鱼”,有长长的“蜈蚣”,还有凶猛的老鹰小强将一只“沙燕”高高地举过头顶,小军拽着风筝线,向前跑着。小英手里拿着一只大“蝴蝶”,歪头看着小军他们,好像在说:“哇,好棒啊!” 远处,一家三口望着天上的风筝,高兴地交谈着。,集体讨论来完善:,星期天,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呀!蓝蓝的天空中飘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有鼓着眼睛的大“金鱼”,有长长的“蜈蚣”,还有凶猛的老鹰,阳春三月,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公园里景色迷人: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棉

4、花糖一样的白云,绿油油的草坪一望无际。小强、小军和小英一起到公园放风筝。小英带来了她心爱的蝴蝶风筝,色彩斑斓,好看极了。小强和小军则捧来了他们一起做的燕子风筝。(整体) 公园里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呀!远处有一个小朋友,只见他牵着风筝的绳子,迎着微风一路小跑,风筝就在空中慢悠悠地跳起舞来。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看着小朋友兴奋的样子,也露出了笑容。 (远处) 天上还有一只红彤彤的金鱼风筝,微风吹来,“金鱼”仿佛在水里游动。忽然又飞过一只凶猛“雄鹰”。哎呀!还有一只威武的“蜈蚣”呢!真神气!看着看着,小强和小军的手也痒痒了。(高处),小强将一只“沙燕”高高地举过头顶,小军拽着风筝线,向前跑着。小英手里拿着一只

5、大“蝴蝶”,歪头看着小军他们,好像在说:“哇,好棒啊!” 远处,一家三口望着天上的风筝,高兴地交谈着。,小强将一只“沙燕”高高地举过头顶,眉开眼笑地看着小军。小军右手拿着线轴,左手抻着风筝,对小强说:“待会儿我数1、2、3,你就松手。”小强点点头。“1、2、3!”小军一边喊着一边向前跑着。燕子风筝挥着翅膀升上了天空,它忽上忽下,像和小鸟在一起嬉戏、玩耍,像和白云一起捉迷藏。小英手里拿着一只大“蝴蝶”,歪头看着小军他们,笑眯眯地说:“哇,好棒啊!” 他们玩得真开心啊!,放风筝,阳春三月,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课堂上,老师在教我们读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

6、趁东风放纸鸢。”我也好想去草地上放风筝啊!,引用古诗,增添了文采。,于是,我和小明、小红约好星期天一起去公园里放风筝。终于到了星期天,这天阳光明媚,微风习习,白云懒洋洋地在天上飘着。公园的草地上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啊!你看,那边一个小男孩正牵着一只飞机风筝的线,高兴地边跑边笑,他的爸爸妈妈站在旁边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具体描绘了画面内容,描写很细致。,抬头望去,天上的风筝真是五彩缤纷,形状各异。那边一只“老鹰”在展翅飞翔,旁边是一只“蜈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爬来爬去,远处还有一只“金鱼”在空中悠闲地游来游去呢。 看到这情景,我们赶紧拿出了自己的风筝。我的风筝是一只轻巧的“燕子”,小红带来的是一只漂

7、亮的大蝴蝶风筝。我对小明说:“我们先放燕子,风筝吧!你来举着风筝,我来放。”小明高兴地同意了。小明把燕子风筝举得高高的,我一边跑一边放线。跑了一段距离后,我喊了一声“放”,小明马上松开了手,我拽着风筝又跑了一会儿。只见风筝徐徐上升,越飞越高。小红也高兴地捧着大蝴蝶风筝,在我身后一边跑着,一边发出银铃般的笑声。,细致的动作描写详细地展现出了“我们”放风筝的过程。,看着在天空中飞翔的风筝,我们的心情舒畅极了。我也想像风筝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遨游!,抒情式结尾,表达了“我”的美好愿望。,点评:本文用古诗村居开篇,交代了放风筝的原因,接着详细介绍了公园里人们放风筝的场景和“我们”放风筝的过程

8、,最后直抒胸臆,表达了“我”的真实感受和美好愿望。全文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是一篇优秀的习作。,佳作在线:,放风筝,星期天早上,天气晴朗,我带着弟弟和妹妹一起去郊外放风筝。草地一望无边,满目青翠,蓝天上白云朵朵。 放风筝的人真多! 天空成了风筝的舞台,活泼可爱的小金鱼,勇猛高飞的老鹰,还有那长着无数只脚的大蜈蚣它们恰似顽皮的精灵,在同白云戏耍,拖着五颜六色的尾巴,就像仙女舞动的彩色绸带,美丽极了。,交代了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这是图画的基本内容,重点写了天上的风筝。,写法品析,看着天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心里好生羡慕。我对弟弟说:“咱们也来放吧。”弟弟托起我的燕子风筝,我手持风筝线,抓牢线轴,一

9、阵风吹来,我便飞快地向前跑,妹妹拿着她的蝴蝶风筝跟着我也跑了起来。春风姐姐伸出了无形的大手托着我的风筝飞上天空。“风筝上天了!风筝上天了!”风筝驾着清风越飞越高,时而盘旋几圈,好像在炫耀它的美丽;时而又翻几个跟斗,好像在同小鸟做游戏;时而又往下一钻,但马上又调皮地飞了起来。,这里写了主要人物,也是画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写出了他们在干什么,是怎么干的。发挥想象,对图中没有画出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想象,使内容更生动。,一会儿,妹妹的蝴蝶风筝也飞起来了,看着风筝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我们心中有说不出的欢乐!,略写了妹妹放风筝,写了当时的心情。,作者紧扣“看图画,写作文”的要求进行写作,认真观察,采用从

10、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的观察方法,不仅写出自己看到的,还能恰当地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想到的,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总评:,1.到了公园,我看见天上飞着好多风筝,有红的、黄的、绿的、白的,五颜六色,飞得可高了。不知道我的是否也能像他们飞得一样高,哦,不只是一样高,还要比他们的更高! 2.天空中飘荡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它们颤颤悠悠,互比高低,都在向着蓝天,向着白云,向着未来展翅飞翔。,素材积累,共评赏析,拓展阅读,风筝的起源 风筝源起久远,起初以木头和竹子为材料,东汉时因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而开始用纸裱糊,也因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纸鸢。据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

11、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可见纸鸢再经改良,才成了现在大家所见的风筝。 清明时节,人们喜爱放风筝。那时春风始拂,万物生发,踏青游戏,好不自在。但风筝最初却是作为军事信息传递工具而被使用,南北朝梁武帝遭遇“侯景之乱”被困台城时就曾用风筝向外求救。唐朝太平盛世,风筝才渐渐流传民间,转为日常娱乐之用。因丰富的造型和图样,也被人们赋予了诸多吉祥寓意,并成为文人墨客传情达意的符号和时常萦绕脑海的回忆。,风筝节选 作者:贾平凹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拓展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