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4623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286 大小:25.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6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6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6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6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ppt课件.ppt(2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学时:46学时,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第一节 横断面组成及类型第二节 机动车道、路肩与中间带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缘石第四节 平曲线加宽设计第五节 平曲线超高设计第六节 汽车的制动性、行车视距及其保证第七节 路基横断面设计与计算第八节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1 公路横断面,1.1道路横断面,中线上各点沿法向的垂直剖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1)设计线,根据技术标准确定的不同构成部分及其宽度和横坡度的规则线,1 公路横断面,2)地面线,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1.2横断面组成,1)公路横断面,2)城市

2、道路横断面,1.2横断面组成,1)公路横断面,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设施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还有爬坡车道、避险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出入口处还有变速车道,1.2横断面组成,2)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分车带等,3)路幅,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宽度,横向坡度,2 公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2.1 公路横断面组成,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公路等级高、交通量大,双向(上、下行)行车之间必须分开,形成双幅多车道公路,分隔方式:采用中间带,整体式断面:等宽同高的分隔带,分离式断面:不等宽不同高的宽分隔带,2.1 公路横断面组成,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的路幅构成: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硬路肩和土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2.1 公路横断面组成,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离式断面路幅:受地形限制时,上下行车道不在一个平面上或一个高度上。包括行车道、路肩(硬、土)、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加减速车道等。,2.1 公路横断面组成,采用单幅公路(不设分隔带、

4、整体式断面),2)二、三、四级公路,路幅构成:行车道、路肩、错车道等,2.1 公路横断面组成,3)城郊公路,当混合交通量大时,采用快、慢车分道行驶的公路,横断面形式参照城市道路布置,2.1 公路横断面组成,4)横坡,路拱横坡:直线段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呈双向倾斜的断面,超高横坡:小半径曲线上为了抵消离心力,路面作成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单一横坡,为了排水需要,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应做成具有一定横坡的斜面,2.1 公路横断面组成,5)路基宽度:指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但当设有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错车道等时,还应包含这些部分的宽度。即路基宽度指路基顶面的总宽度。6)路面宽度:包括行车道、路缘带、变

5、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硬路肩等的宽度。7)路基的其它组成部分:(路基顶面以外)边坡、边沟及排水沟、护坡道、截水沟、碎落台、取土坑、弃土堆等,5)路基宽度,5)路基宽度,紧急停车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m时,应设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间距不宜大于2km。,紧急停车带,快速路右侧路肩宽度小于2.5m,且交通量较大时,应设紧急停车带,其间距宜为300500m。 长度不小于30m。,爬坡车道,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当纵坡较大时,设置的供慢速上坡车辆行驶用的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爬坡车道,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当纵坡较大时,设置的供慢速上坡车辆行驶用的车道。其

6、宽度一般为3.5m。,变速车道,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设置的,供车辆驶入或驶离高速车流的加速或减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变速车道,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设置的,供车辆驶入或驶离高速车流的加速或减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错车道,四级公路,当采用4.5m的单车车道路基时,在适当的可通视的距离内设置的供车辆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设置间距不宜大于300m。,边坡,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路堤边坡,填土路堤边坡如果路堤基底情况良好,边坡高度20m,可参照规范选定其边坡坡度。边坡高度20m应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 沿河受水浸淹路基

7、的填方边坡坡度,设计水位下部分可采用1:1.75-1:2.0,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采用1:2.0-1.30。,路堤边坡,填石路堤边坡依据填料的大小,边坡高度和施工方法而定。,路堤边坡,砌石路基边坡依据填料的大小,边坡高度计算选取。,路堑边坡,土质路堑边坡 土质(包括粗粒土)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边坡高度、土的密实程度、地下水、地面水的情况、土的成因类型及生成年代等因素确定。边坡高度30m时,其坡度可参照规范选用。石质路堑边坡影响石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诸如岩性、地质构造、边坡高度、地面水及地下水、施工方法、地震作用等。,边沟,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在路基两侧设置的水沟。边沟设置于

8、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路段。其形式可分为L形边沟、梯形、碟形、三角形、矩形或U形边沟.又分为明沟和加设盖板的暗沟等多种形式,边沟的选择,边沟,排水沟,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的水沟,护坡道,护坡道是为保护路基坡脚不受流水侵蚀,保证边坡稳定,而在路基坡脚与取土坑内侧坡顶之间预留的12m甚至4m以上宽度的平台。,截水沟,又称天沟,指的是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堑坡顶以外设置的水沟(规范规定距路堑坡顶外缘大于等于5m,距路堤坡脚外缘大于等于2m)。,碎落台,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或边坡上,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有一定宽度的纵向平台。 其宽

9、度视边坡高度和土质而定,最小不得小于1米。,取土坑,在道路沿线挖取土方填筑路基或用于养护所留下的整齐土坑。取土坑的边坡,内侧宜为1:1.5,外侧不宜小于1:1。,弃土堆,将开挖路基所废弃的土地放于道路沿线一定距离的整齐土堆。,8)典型路基横断面,在公路设计中,我们把起伏不平的地形变成了可供汽车行驶的公路,因此原地面低于公路的设计线,就需要填筑不足部分;反之,就需要挖去多余部分;若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在一个断面内,就形成既填又挖。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在一个断面内,部分要填,另一部分要挖的路基称为半填半挖路基。,工程实例与断面图的对应,8)典型路基横断面,路

10、堤一般路堤:填土高度大于1m小于20m的路堤。矮路堤:填土高度小于lm,为排水常需设置边沟。沿河路堤:路堤浸水部分的路堤边坡采用1:2,并视水流冲刷情况采用措施。陡坡护脚路堤:当路堤的坡脚伸出较远且不稳定或坡脚占用耕地较多时,用护脚取代坡脚的路堤。利用挖渠土填筑路基:这是农田水利建设与公路建设相结合的形式,但需要考虑渠道的水流是否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以及路基在渠道设计水位的影响下强度、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8)典型路基横断面,路堤,填土路堤,填石路堤,8)典型路基横断面,路堑一般路堑:路堑必须设置边沟,以排除路面积水;为拦截山坡上方的地面水流向路基在坡顶外至少5m处设置截水沟。路堑挖出的废弃土

11、石方,置于地形下侧的路堑坡顶以外至少3m,形成弃土堆。台口式路堑:山体的自然坡面为路堑的下边坡,适用于地质状况良好的地段。半山洞:半山洞适用于整体坚硬的岩石层上,为节省工程量采用的种形式,应用时注意公路的安全和建筑限界的要求。,8)典型路基横断面,路堑,一般路堑,台口式路堑,半山洞路堑,8)典型路基横断面,半填半挖路基一般半填半挖路基:半填半挖路基是比较经济的断面形式,注意当原地面横坡大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以保证填土的稳定。护肩路基:用于填土高度不大,但坡脚太远不易填筑时的情况护肩高度一般不超过3m。砌石路基:用于地面横坡太陡,坡脚落空,不能填筑时。挡土墙路基:挡土墙是不依靠路基独立

12、稳定的结构物,它也能支挡填方,稳定路基。矮墙路基:用于挖方边坡土质松散,易产生碎落的情况。,8)典型路基横断面,半填半挖路基,2.2 公路横断面组成,1)单幅双车道,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使用最普遍,所占的比例最大,可适用范围大。适应的交通量(40015000)小客车/昼夜;行车速度可从(2080)km/h,2.2 公路横断面组成,1)单幅双车道,混合交通。当交通量较大,非机动车混入率高,视距条件又差时,对车速和通行能力影响较大,事故率也高。可增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与机动车分离行驶,适用: 二、三、四级公路,1)单幅

13、双车道,2.2 公路横断面组成,2)双幅多车道,双向分隔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公路。可以是整体式或分离式路基断面,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舒适、事故率低,适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2)双幅多车道,2.2 公路横断面组成,3)单幅单车道,窄路基加错车道的公路,适用: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道路。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4.50m、路面宽度为3.50m就属于此类,2.2 公路横断面组成,3)单幅单车道,错车道位置:应在不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使驾驶人员能够看到相邻两错车道之间的车辆。,错车道处路基宽6.5米,路面宽5.5米,有效长度20米,过渡段长10米,2.2

14、 公路横断面组成,3)单幅单车道,4)三、五、七车道,21车道,4)三、五、七车道,61车道,5)不对称车道,2.3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城市道路设计中首先是进行横断面设计,然后是平、纵面设计。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排水设施及各种管线工程等组成。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统称为行车道。机动车道:在行车道断面上,供汽车、无电轨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行驶的部分。非机动车道: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等非机动车行驶的部分。 人行道:供行人步行使用的人行道。分隔带-分隔各种车道(或人行道),2.3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1)单幅路,就是把行车道布置在道路中部,两边为人行道。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

15、辆都在同一个车道上混合行驶。交通组织方式: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辆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车靠两侧行驶。不划分车线,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条件下调剂使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把车行道专供某种车辆行驶,限制其它车辆通行,或规定只允许单向行驶等等措施进行交通管理。如单行道、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道路、步行道等。 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道、支路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道路。,1)单幅路,1)单幅路,图3-2 上海复兴路(一块板形式),1)单幅路,广州解放路,2)双幅路,利用分隔带(或隔离墩)把一块板型式的车行道一分为二,在交通组织上起到分流作用,分向行驶。可根据需

16、要再确定划分快慢车道。交通组织方式:就是用分隔带把车行道分隔为三块,中间供机动车双向行驶,两侧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在两边。适用条件: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2)双幅路,2)双幅路,2)双幅路,Mexico City,3)三幅路(三块板),用分隔带或隔离墩把车行道分隔为三块,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均为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分离非机动车的影响。交通组织方式:就是用分隔带把车行道分隔为三块,中间供机动车双向行驶,两侧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在两边。适用条件: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

17、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3)三幅路(三块板),3)三幅路(三块板),3)三幅路(三块板),桂林解放桥,3)三幅路(三块板),4)四幅路(四块板),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用中间分车带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避免对向机动车之间的干扰。适用条件: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4)四幅路(四块板),4)四幅路(四块板),图3-6 四块板形式,4)四幅路(四块板),Berlin,4)四幅路(四块板),5、不对称路幅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地形限制、交通特点、交通组织等,可以将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等设计成标高不对称、宽度不对称或上、下行分幅设

18、计以适应特殊要求。 适用范围:常在沿江(河)大道、山城道路、大型立体交叉中采用。 同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的横断面形式。不同断面道路的结合部宜选择在交叉口或较大的结构物处。当道路横断面形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宽度必须在道路中间改变时,则应该合理设置过渡段。,图3-5 不对称路幅横断面图,图3-6 厦门环岛路不对称断面,5)四种基本型式的使用效果,5)四种基本型式的使用效果,6)断面形式的选用,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2.4选用断面形式注意的问题,1、应结合交通量、地形等灵活选择横断面型式,以保证行车和行人安全、畅通和工程的经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可根据地形、地物等情况,可分段采用整体式和分离

19、式断面,山岭、丘陵区地段采用整体式而工程量过大或对环境破坏过大时,宜采用分离式断面。2、注意远近期的结合,前期为后期利用,近期规划,3 行车道宽度,3.1行车道宽度,根据设计车辆宽度、规划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二、三、四级公路(单车道四级公路除外)的行车道内一般包括两条车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有四条以上的车道,每侧再划分快车道和慢车道或超车道与主车道,3 行车道宽度,3.2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影响因素:设计车型、富余宽度,3 行车道宽度,3.2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3 行车道宽度,3.3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影响因素:车速、交通组成、大型车的混入率,3行车道宽度,3.4城

20、市道路的行车道宽度,3行车道宽度,3.5专用车道宽度 爬坡车道、变速车道宽度为3.5米;错车道路段行车道宽度不小于5.5米;避险车道宽度不小于4.5米;紧急停车带宽度为5.0米;公交车站港湾式停靠站宽度3.0米。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小型汽车车道可采用3m;混入普通汽车和铰接车的车道与左、右转专用车道可采用3.5m,最小3.25m。,4 路肩,公路和采用边沟排水的郊区道路应在行车道外侧设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所占宽度)及保护性路肩,保护性路肩一般采用土路肩或简易铺装。,路缘带,4 路肩,4.1定义,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之间的带状部分,4.2作用,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

21、停放之用,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所。,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4.3 路肩的组成,4.3 路肩的组成,1)路缘带:对于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立交匝道需设置(0.5 m宽,宽度计算在路肩范围内);对于城市道路,路缘带宽度规格有0,0.25m,0.50m三档,详见规范;路缘带宽度内,路面结构应与车行道部分相同。2)路肩铺装:硬路肩铺装材料、厚度可与行车道相同;可整个路肩宽度内采用全铺硬路肩。,4 路肩,4.4分类,1)硬路肩,进行了铺装的路肩,在填方路段,如果采用集中排水方式,为使路肩能汇集路面积水,在路肩边缘应设置缘石,4

22、路肩,4.4分类,2)土路肩,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各级公路最外侧设置,4 路肩,4.5宽度公路路肩按公路规范;城市道路路肩,接近城市、村镇有行人的路段,右侧硬路肩宽度应根据人流确定,但不得小于规范规定值。不设硬路肩时,路肩宽度不得小于1.25 m。保护性路肩宽度应满足安设护栏、杆柱、交通标志牌的要求。最小宽度为50cm。,4 路肩,4.5宽度,5 路拱,5.1定义,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它包括路拱坡度与形式,两者的确定应有利于路面的排水通畅及行车的安全平稳,5.2作用,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从排水的角度考虑,路拱应大一些为好,但从行车安全和平稳考

23、虑,路拱不能过大,5 路拱,5.3应注意的问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处于降雨强度较大的地区时应采用高值,分离式路基,每侧行车道可设置双向路拱,这样对排除路面积水有利,积雪冻融地区,应设置双向路拱,5 路拱,5.4路拱的形式抛物线形优点:中部平、两边陡,有利于排水缺点:车辆集于中部,容易破坏适用条件:路面宽度小于20m,5 路拱,5.4路拱的形式直线接曲线型优点:轮胎与路面接触平均,磨耗小,比抛物线型两边坡度平缓,路面宽度可大些 缺点:排水效果不如抛物线型适用条件:这种路拱曲线可适应各种宽度及横坡度的路面。一般多用于路面宽度超过20m的柔性道路。,5 路拱,5.4路拱的形式折线型路拱这种路拱型式主

24、要用于多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上。,5 路拱,5.4路拱的形式,低等级公路和道路可采用抛物线形路拱,高等级公路和道路一般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形路拱,多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折线形路拱,沥青路面为施工方便,多采用直线形,抛物线形、直线接曲线形、折线形,5 路拱,5.5路拱坡度从排水的角度考虑,路拱应大一些为好,但从行车安全和平稳考虑,路拱不能过大。 路拱设计坡度应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设计速度、纵坡及降雨强度等条件确定。非机动车路拱宜采用直线单面坡,横坡根据路面面层类型选择坡度。人行道横坡度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为1%2(一般采用2%)。设置透水路面的人行道横坡应取低值。 路肩横坡度为路面横坡加大

25、1 2,坡向路外。,5 路拱,5.5路拱坡度布 置:宜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离式路基的路拱,宜采用单向横坡,并向路基外侧倾斜,也可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积雪、冰冻地区,宜采用双向路拱坡度。 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六车道一级公路,当超高过渡段的路拱坡度过于平缓时,可设置两个路拱。 当道路纵坡5%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类路面路拱横坡度宜1.0%。,5 路拱,5.5路拱坡度,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由于其表面的平整度和透水性不同,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选用不同的路拱坡度,5 路拱,硬路肩直线路段应设置向外倾斜的横坡,与车道横坡值相同。 曲线路段内、外侧硬路肩横坡,当曲线

26、超高小于或等于5时,其横坡值和方向应与相邻车道相同;当曲线超高大于5时,其横坡值应不大于5,且方向相同。平坡段或直线段与曲线过渡段,采用与邻近车道相同的横坡道进行过渡,并控制硬路肩过渡的渐变率在1/3301/150之间。 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2.0;位于直线路段或曲线路段内侧,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于或等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与车道或硬路肩横坡值相同; 小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1或2。位于曲线路段外侧的土路肩,应采用3或4的反向横坡值。,5.6路肩横坡,5 路拱,5.6路肩横坡,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2.0,硬路肩:一般情况下横坡度与行车道横坡度

27、相同硬路肩宽度2.25m时的曲线段的硬路肩横坡度应符合,5 路拱,5.6路肩横坡,6 中间带,6.1作用,将上、下行车流分开,可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没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分隔带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6 中间带,6.2适用场合,高速、一级公路,四条和四条以上车道的公路应设置中间带,两条左侧路缘带,6.3构成,中央分隔带,6 中间带,两条左侧路缘带,6.3构成,中央分隔带,6 中间带,6.4宽度中间带的宽度包括中央分隔带宽度和两条左侧路缘带宽度。中央分隔带宽度:是根据设置护栏、种植绿化、防眩

28、光以及设置跨线桥桥墩等需要宽度确定。标准规定:依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选用,中央分隔带宽度一般在1.03.0米。路缘带宽度:主要与行车速度有关,根据侧向余宽确定,一般取0.50.75米。中间带宽度:一般值:2.04.5米。,6 中间带,6.4宽度,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车带的护栏、种植、防眩网,6 中间带,6.4宽度,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车带的护栏、种植、防眩网,6 中间带,6.4宽度,6 中间带,6.5变宽过渡,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等宽。设置变宽时:过渡段以设在回旋线范围内为宜,其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宽度4.5m的,以设在半径较大

29、的平曲线路段为宜。,6 中间带,6.6开口,开口形式:半圆形、弹头形,对于窄的分隔带(M700m。互通式立交桥、隧道、特长桥、服务区等设施前后必须设置开口。,6 中间带,6.6开口,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应视需要而定,最小间距应不小于2km。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不宜大于40m;八车道高速公路开口长度可适当增长,但不应大于50m。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6 中间带,6.6开口,6 中间带,6.6开口,6 中间带,6.6开口,6 中间带,6.7形式,凹形:中央分隔带两边与路面平齐,中部凹陷,供排水,适用于中间带宽4.5m,凸形:中央分隔带用路缘石围成高出路面的隔离带,适用于中间带宽4.5m,6

30、 中间带,6.7形式-凹形,6 中间带,6.7形式,平中央分隔带,6 中间带,6.7形式,6 中间带,6 中间带,6.7形式,凸形:中央分隔带用路缘石围成高出路面的隔离带,凸形中央分隔带,6 中间带,6.7形式,6 中间带,6.8中间带的侧向净距,侧向净距:指路缘带与车道边线到护栏面的间距内侧净距:右后轮外侧面到护栏面的间距,7 两侧带,定义: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 作用: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隔快车道与慢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车行道与人行道等。最小宽度:规定为2.02.25m。在北方寒冷积雪地区,还应考虑能否满足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类型: 种植带、 设施带,7 两侧带,8

31、 非机动车道,8.1定义,专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及兽力车等行驶的车道。确定非机动车道时,应以自行车为主。,8 非机动车道,8.2宽度,基本宽度推荐采用5.0m(或4.5m);6.5m(或6.0m);8.0m(或7.5m)。,当机、非混行的道路断面上借划线分流时,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得小于2.5m,8 非机动车道,8 非机动车道,8 非机动车道,9人行道,9.1定义,供行人步行之用,同时也是植树、立杆的场地,其地下空间还可埋设管线,9.2宽度,包括行人步行道宽度和种植带、设施带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别、功能、行人流量、绿化、沿街道建筑性质及布设公用设施要求等确定,9人行道,1)行人步行道宽度,一条

32、步行带的通行能力,对于人行道、人行天桥、地道,一条步行带的宽度按下列场合取值:一般道路:0.75m 车站、码头、商场、全市性干道:0.90m,9人行道,1)行人步行道宽度,2)种植带宽度,人行道上靠行车道一侧一般种植行道树。行道树株距一般46米,树池采用1.5米正方形或1.21.8米的矩形。,9人行道,3)设施带宽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灯等宽度。常用宽度为护栏0.250.5米,杆柱为1.01.5米。,4)地下管线宽度,9人行道,9.2人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为上述步行道宽、绿带宽与设施带宽之和。同时还要考虑人行道下埋设管线所需要的宽度。 一般认为街道宽与单侧人行道宽之比在5:

33、17:1的范围内是合适的。9.3人行道布置1)布置方式通常对称布置在行车道两侧。2)人行道高出车行道0.10m0.20m,多采用0.15m0.18m。3)车行道与人行道交界处要设流水石和路缘石,“路缘石”又称“立缘石”或“街沿石”。4)人行道横坡度1.5%2.5%,单向坡朝向车行道方向倾斜。5)人行道铺砌多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天然石材。,9人行道,无障碍步道: 由行进盲道砖和提示(停步)盲道砖铺成。遇台阶位置应设计坡道。,10 路缘石,10.1定义,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在分隔带与路面之间、人行道与路面之间一般都需要设置路缘石。,10 路缘石,10.2形状,立式、斜式和曲线式,(

34、a)立式 (b)斜式 (c)曲线式图 图 5.3.7 路缘石,10 路缘石,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上的路缘石起导向、连接和排水作用。当高速公路分隔带因排水必须设置路缘石时,应使用低矮光滑的斜式或曲线式路缘石,高度宜小于12厘米。,10 路缘石,城市道路人行道和人行横道宽度范围内路缘石宜做成低矮的,且坡面较为平缓的斜式,便于儿童车、轮椅及残疾人通行。在分隔带端头或交叉口小半径处,宜做成曲线式。 路缘石宜高出路面1020厘米,隧道内线形弯曲段或陡峻路段等处,可高出2540厘米,并有足够埋深。缘石宽度宜为1015厘米。,11 平曲线加宽,11.1平曲线加宽原因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

35、不重合,占路面宽度大。后轴内轮行驶轨迹的半径是很小的,而且偏向曲线内侧,前轴外轮的轨迹半径最大。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要比直线上多占用一部分宽度,这个多出的宽度就是加宽值。为了保证汽车在曲线上和在直线上具有同样的富余宽度,则弯道上路面部分必须要加宽。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11 平曲线加宽,11.2加宽值的计算假定:汽车从圆曲线的起点到圆曲线的终点的车轮转角是保持不变的,那么,在圆曲线上路面加宽值是一个定值。1)普通汽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11 平曲线加宽,11.2加宽值的计算2)半挂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11 平曲线加宽,11.3平曲线加宽标准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

36、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见表;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的1/2采用。,11.3平曲线加宽标准,城市道路平曲线加宽标准,11 平曲线加宽,11.4三类加宽值的采用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11.5 平曲线加宽要求路面应在曲线内侧进行加宽。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0.5m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小于0.5m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0

37、.5m。分道行驶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11 平曲线加宽,11.6加宽的过渡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1)比例过渡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特点:计算简单,起点有破折,路容不美观,11.6加宽的过渡,2)高次抛物线过渡在加宽缓和段上插入一条高次抛物线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及对路容有要求的二级公路。特点:内侧边缘圆滑、美观,11.6加宽的过渡,3)回旋线过渡在缓和段上插入回旋线,这样不但中线上有回旋线,而且加宽以后的路面边线也是回旋线,与行车

38、轨迹相符,保证了行车的顺适与线形的美观。特点:内边线也满足回旋线的性质 适用于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及对路容有要求的二级公路的下列路段: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桥梁、高架桥、挡上墙、隧道等构造物处;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地段。,11 平曲线加宽,11.7加宽缓和段的长度1)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2)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缓和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的长度。3)即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12 平曲线超高,12.1平曲线超高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

39、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12.2超高作用合理地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与舒适性。12.3超高过渡段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上单向横坡的路段。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但曲线上若设有超高,从构造的角度也应有超高过渡段。,12 平曲线超高,12.4超高值计算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将受横向力的作用,用横向力系数表示;减小横向力的方法:增大曲线半径:有时是困难的降低车速:设计中不推荐增大向内侧倾斜的横坡设置超高横坡(成本低、效果好)设置超高后 :,12 平曲线超高,12.4超高值计算超高横坡度ih应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种类、自然条件

40、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1)最大超高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接近城镇且混合交通量较大的路段,车速受到限制时,其最大超高值可按下表执行。2)最小超高值:应与公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值一致。,12.5超高过渡方式,超高过渡方式主要是解决从直线上的双向路拱断面如何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单向横坡断面。,12.5超高过渡方式,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当超高值等于路拱坡度时的过渡方法:绕中线外侧逐渐抬高,内侧不动,直至内、外侧坡度相等为止。,12.5超高过渡方式,当超高值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三种过渡方式:绕内边线旋转(未加宽前的内边线) 首先从双坡断面绕中线旋转到单坡iG ,称为临界断面;然后绕未加宽前的内

41、侧车道边线旋转,由单坡iG变为单坡ih 。,绕内边线旋转,a)ZH前(或HZ后)起始段,绕内边线旋转,iG,b)ZHHY(或HZYH)段,绕内边线旋转,c)全超高段,绕内边线旋转,12.5超高过渡方式,当超高值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三种过渡方式:绕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绕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绕中线旋转,绕中线旋转,12.5超高过渡方式,当超高值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三种过渡方式:绕外边线旋转首先绕外侧车道边线旋转,内外侧路面同时下降变为单坡面,然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为止。,12.5超高过渡方式,

42、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方法绕未加宽前的路面内边线旋转,外侧抬高较多,但为填方,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内侧降低不多,利于纵向排水。适用于新建公路采用。方法绕中线旋转,保持中线标高不变,外侧抬高不多,内侧有所降低,适用于旧路改建。方法绕外边线旋转,内侧降低较多,容易形成积水,对安全不利。只适用于特殊情况,一般不采用。,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12.5超高过渡方式,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先将外侧行车道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行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心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值。此时中央分隔带呈倾斜状。中间带宽度较窄(4.5m),中等超高率时可采用。,12.

43、5超高过渡方式,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此时中央分隔带维持原水平状态。各种宽度的中间带都可以用。,12.5超高过渡方式,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各自的中心线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此时中央分隔带两边缘分别升高与降低而成为倾斜断面。对于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12.5超高过渡方式,3)城市道路单幅路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线旋转;双幅路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间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两侧车行道各自成为独立的超高横断面。,

44、12.6超高过渡段长度,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Lc设于圆曲线的两端。为了行车舒适和利于排水,对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须加以规定。,12.6超高过渡段长度,1)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超高渐变率,附加纵坡 :,12.6超高过渡段长度,1)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超高渐变率,附加纵坡 :,12.6超高过渡段长度,1)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按下式计算并取整为5的倍数,同时不得小于10m。,12.6超高过渡段长度,2)超高渐变率在考虑超高缓和段长度时,应将超高渐变率控制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超高渐变率太大,路容不美

45、观,乘客不舒适;太小,纵向排水困难。超高渐变率的影响因素控制路面外侧边缘的加速度(或路面内侧边缘的降低速度);以路面前进方向为旋转轴的路面旋转角速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后者对驾驶员和乘客舒适程度的影响比前者更大。,12.6超高过渡段长度,2)超高渐变率在考虑超高缓和段长度时,应将超高渐变率控制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超高渐变率太大,路容不美观,乘客不舒适;太小,纵向排水困难。超高渐变率的影响因素控制路面外侧边缘的加速度(或路面内侧边缘的降低速度);以路面前进方向为旋转轴的路面旋转角速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后者对驾驶员和乘客舒适程度的影响比前者更大。,最大超高渐变率,在相同的超高缓和段长度下,至旋转轴距

46、离越宽,超高渐变率越大。 出于排水考虑,车道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2%(或1.5%)的路段超高渐变率p不得小于1/330 。,12.6超高过渡段长度,3)超高过渡段与缓和曲线的关系一般的情况下LcLs 在确定缓和曲线长度时,已经考虑了超高过渡段所需的最长度,故一般取超高过渡段Lc与缓和曲线长度Ls相等;计算Lc若计算出的LcLs此时应修改平面线形,使sLc。当平面线形无法修改时,可将超高过渡起点前移,即超高过渡在和曲线起点前的直线路段开始,路面外侧以适当的超高渐变率逐渐抬高,使横断面在ZH(或HZ点)渐变为向内倾斜的单向路拱横坡(临界断面);若Ls计算出的Lc,但只要超高渐变率P

47、1/330,仍取LcLs。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但若圆曲线上设有超高,则应设置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在直线和圆曲线上各分配一半。,12.6超高过渡段长度,3)超高过渡段与缓和曲线的关系高等级公路设计中,一般配置较长的缓和曲线。为了避免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过渡超高而造成路面横向排水不畅,超高过渡可采取以下措施:超高的过渡仅在缓和曲线的某一区段内进行即超高过渡起点可从缓和曲线起点(R)至缓和曲线上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之间的任一点开始,至缓和曲线终点结束。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按两种超高渐变率分段进行即第一段从缓和曲线起点由双向路拱坡以超高渐变率1/330过渡到单向路拱横坡,第二段由单向路拱

48、横坡过渡到缓和曲线终点处的超高横坡。,12.7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1)不设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a)绕内边缘旋转,1)不设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a)绕内边缘旋转,1)不设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b)绕中线旋转,1)不设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b)绕中线旋转,12.7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2)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12.7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2)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12.7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2)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值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12.8超高设计图,路面超高方式图就是指路面横坡度沿路线纵向的变化图。应用:纵断面图中“超高”栏设计文件组成

49、部分之一:超高方式图,12.8超高设计图,1)超高方式图绘图规则:按比例绘制一条水平基线,代表路中心线,并认为基线的路面横坡度为零。绘制两侧路面边缘线。用实线绘出路线前进方向右侧路面边缘线,用虚线绘出左侧路面边缘线。若路面边缘高于路中线,则绘于基线上方,反之;绘于下方。路面边缘线离开基线的距离,代表横坡度的大小(比例尺可不同于基线)。标注路拱横坡度。向前进方向右侧倾斜的路拱坡度为正,向左倾斜为负。,12.8超高设计图,2)基本型曲线的超高设计图,12.8超高设计图,3) S型曲线的的超高设计图,12.8超高设计图,4)卵型曲线的超高设计图,12.9超高过渡段的纵向设计,超高过渡段传统的纵向过渡

50、方式采用的是线性变化的过渡方式,本来是连续的纵坡线在超高过渡段的起讫点(或超高渐变率变化处)产生了竖向转折,引起突然性动力冲击 。改善方法: 一般做法是在转折处插入竖曲线,如美国、日本都是这样做的,但设计比较麻烦。改变上述传统的超高线性变化的过渡方式,采用“曲线式”的过渡形式。,13 视距,13.1定义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 13.2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平面上:平曲线(暗弯)平面交叉处纵断面凸竖曲线凹竖曲线:(下穿式立体交叉),13 视距,13.3行车视距的作用保持行车安全。提高平均行驶速度,提高通行能力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