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蒹葭》课堂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4832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蒹葭》课堂教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蒹葭》课堂教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蒹葭》课堂教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蒹葭》课堂教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蒹葭》课堂教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蒹葭》课堂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蒹葭》课堂教学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蒹 葭,12,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这里说说的“诗”,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蒹葭被誉为中国的第一首朦胧诗。朦胧最容易产生美感,产生联想。在我们揭开蒹葭朦胧面纱之前让我们先走进2000多年以前的周代,去体会了解掌握诗经。,3. 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以及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1. 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2. 学习比兴手法,体会一咏三叹的写作结构,体会它朴素优美、音韵和谐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

2、),(重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一。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简介,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赋:即陈述

3、铺叙。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晞 跻,x,j,ch( ) s( )jin ji( ),坻,涘,蒹葭,(一)古今异义1.道阻且长 古义:艰险;今义:阻挡,阻碍。2.道阻且右 古义:弯曲;今义:方位词,跟“左”相对。3.蒹葭苍苍 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头发灰白或苍茫的意思。,(二)一词多义 右:左右采之 道阻且右,(名词作状语,在右边),(形容词,弯曲),(三)名句积累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导思1.本诗采用了怎样的思路来表现追求的过程的?,行文思路,关键词:美好爱情,导思2.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不同意境,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

4、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蒹葭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芦苇。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宛:好像、仿佛。,注释:,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心上人儿,正在水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央。,译文:,原文: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

5、水中坻。,晞:干。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跻:高。坻:水中的高地。,注释:,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正在那岸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高地上。,译文:,原文: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未已:还没有完。涘:水边。右:弯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注释:,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心上人儿,正在那水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译文:,1. 开篇描写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用水边的秋景起兴,给人以凄清之感。,2. 全诗重章

6、叠句有何作用? 【答案】重章叠句更显韵味悠长,一再“溯洄”“溯游”,几度求索,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情真意切。反复咏唱,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殷切、焦急、惆怅的心情,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美。,3. 谈谈每章的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的样式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首先,由景生情,写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这样构思,给诗歌增加了朦胧美。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

7、缥缈之感。,重难点小结,开篇以水岸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能相见的惆怅。中间段落用反复咏叹,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主人公失望和愁闷之情。结尾反复咏叹写出追求之路的漫长艰辛,突出主人公感情的持久急切。,【答案】这两首古诗都是爱情诗,都写了对所爱之人的追求。关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诗句。主人公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现了对“淑女”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求。在那个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太严格,由此我们在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 蒹葭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所爱之人的坚强意志。“道阻且长”

8、“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追求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现了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1.【难点探究】这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答案】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之灯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2.【手法探究】关雎与蒹葭在写法

9、上有什么不同?,在表现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只能够远望。“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起兴,蒹 葭,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换,上下求索,飘忽不定,蒹葭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执着地寻求爱情的青年形象,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表达了

10、寻而无果的无限惆怅之情。,1运用“兴”的手法。 本诗同样采用了“兴”的艺术手法。每章的开头两句即以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秋天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自己爱慕的恋人,从而引起正文。,2.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 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诗人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完的过程,表现出时间的推移。主人公的执着,也在这种一唱三叹中得到了尽情的宣泄。,3虚实结合。 本诗在虚实结合方面运

11、用恰当,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中实写河流等,而所谓“伊人”则是虚写。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宛在”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显然,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而这一想象,这一虚幻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描绘出了他对恋人的强烈感情。,从蒹葭中,你还能够想到什么呢?可以是以前学过的诗或句子,也许是生活中的人和事。 (1)牛郎织女一年一见反而越益美好; (2)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要像诗中的主人公一样,不畏艰险,勇敢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老师相信,只要有梦想,就一定会实现。,课堂感想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谢谢观赏!,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