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1)最好的时代英汉互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狄更斯(1)最好的时代英汉互译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英国小说之王狄更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狄更斯 故居,学习提要,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前期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学习本节,了解狄更斯的成长历程和创作阶段,掌握狄更斯塑造人物的良知模式特点,温厚的幽默,描写城市贫困,城市象征和人道主义特点。,狄更斯,查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突出代表。他的创作具有世界意义,一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作品一直畅销不衰,是排在圣经、莎士比亚作品之后,在西方世界传播得最为广泛的。他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小说之王”,也是马克思所指的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最突出的代表。,一、诞生艰难时世,拥有远大前
2、程:,狄更斯出生于贫穷的小资产阶级家庭,童年时的日子过得相当清苦。从15岁他就开始走上独立谋生的道路 。1833年,开始发表一些特写与杂记,后用博兹的笔名发表,集为博兹杂记,颇受欢迎。接着他写起长篇小说。1837年 ,匹克威克外传问世,使他一举成名,从此摆脱了贫困的生活,专门从事文学创作,远大前程就此开始。 启示:家境穷困、兄弟姐妹多,没有受过系统教育,这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相同,但三人都凭借自身的努力,终成为世界性的作家。,出身下层,狄更斯生于英国南部朴茨茅斯市外的海港波特西镇,他的父亲是海军军需处的一个小职员。狄更斯10岁时,由于父亲调任,全家迁往伦敦,从此,狄更斯就与伦敦有了斩不断的关
3、系。童工经历狄更斯12岁时,父亲因无力还债而被捕,关入债务人监狱。狄更斯不得不到一家生产鞋油的作坊去当童工,给黑鞋油瓶子盖封口,贴商标。他每天在潮湿、污秽的地下室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由于他工作熟练,老板把他在沿街的玻璃橱窗里做活广告,为过往行人做表演。附近的孩子们纷纷跑来,一边吃着果酱面包,一边把他们的鼻子紧贴在玻璃上,看狄更斯干活。家庭破产,父亲入狱,他做童工,使他感到屈辱,认为是他不应遭受的有失体面的沉重打击,是他一生中的奇耻大辱。,(一)、创伤性体验,狄更斯到晚年还对自己做童工耿耿于怀, 偶尔对人谈起此事时, 仍充满五内俱焚的痛苦。他说:“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
4、了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我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 了那一段岁月里去了。”,英国绅士风,狄更斯具有典型的英国绅士爱体面的性格,爱虚荣,讲面子,把所经历的苦难当作人生的奇耻大辱,终生耿耿于怀。这一点和美国人的性格截然相反。美国人乐观粗犷,开朗豪爽,对自己经历的苦难十分坦然,并以此自豪,没有耻辱感。这是不同的民族特性的反应。,(二)、描写伦敦,狄更斯的创作与伦敦的关系十分密切,他最好的小说都与伦敦有关。如大卫科波菲尔、奥列佛退斯特、远大前程、老古玩店、双城记、小杜丽、我们共同的朋友等。他在这些书中经常描写大雾、垃
5、圾堆、泰晤士河、监狱、高等法院等,用以象征贫困与罪恶的伦敦。创作时,他常常晚上到伦敦街道上夜游,这是童年时养成的习惯,总能激发他的灵感,使他的写作得心应手。 狄更斯后来长期侨居瑞士、法国和意大利,但他的创作仍需要伦敦来激发灵感。每当写了几个章节后,他会突然搁笔前往英国。他的创作离不开城市,特别是伦敦,伦敦是他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三)、温和的人道主义,狄更斯是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者,他不像雨果那样充满勃发的激情,他的人道主义是温和的,温情的。他同情下层人民,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怜悯他们,而是生活在其中,和他们同忧共喜,为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了一个人道主义的小人物王国,他们身上充满的是感
6、情,联系他们的也是感情。 圣诞节精神 :圣诞欢歌中充满的欢乐、友情、爱与被爱,慷慨,更是这种温情的人道主义的集中体现,以至有现代作家把这种温情称为“圣诞节精神”。 1、温情 ;2、感伤 ;3、说教 ;4行善 ;,(四)、创作简介:,1、创作初期(18331841):博兹杂记(18361837);匹克威克外传(18361837,连载形式发表 );奥列佛 推斯特(1838),又翻译为雾都孤儿尼古拉斯 尼古尔贝(1839);老古玩店(1841)等,2、创作中期(18421848):美国杂记(1842);马丁 朱述尔维特(1843);董贝父子(1848);圣诞故事集。,3、高峰期(18481859):
7、大卫 科波菲尔(18491850);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小杜丽(1857);双城记(1859)。,4、创作末期(主要是60年代):远大前程(1861);我们的朋友(1865)。,Chapter One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
8、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
9、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A Tale of Two Cities Charles Dickens,“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双城记,二、“爱比恨要有力的多”双城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统治(18371901)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