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评定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801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91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康复评定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儿童康复评定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儿童康复评定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儿童康复评定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儿童康复评定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康复评定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康复评定课件.ppt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康复评定,学习目标,掌握原始反射的评定方法及意义掌握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的适应范围及内容熟悉粗大运动功能评定88项的内容了解丹佛、格赛尔量表的评定内容。,评定的目的,掌握患儿功能障碍特点。对患儿的能力进行分析和量化。分析功能障碍程度与正常程度的差别。 提出功能障碍的特点。 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对康复疗效、判定残疾等级、享有平等权利、义务及参与社会提供依据。,评定程序,收集资料分析判断 设定目标 制定方案,评定原则,a.进行身心全面评定 b.重视患儿的能力及潜在功能 c.正确判断原发损伤和继发障碍 d.判定是否存在癫痫、智力、视觉、听觉、言语障碍。 e.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 f.将评定贯穿

2、于康复过程的不同阶段。,治疗与评定一体化,评定 结论 (最终评定) 症状的 变化 变化,评定内容,身体状况评定肌张力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反射发育评定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感知认知评定其他评定,身体状况评定,一般状况评定 心理与精神状态智力评定,肌张力评定,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表现形式: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静止性肌张力的评定通过观察判定肌肉状态。通过触诊了解肌肉硬度。固定肢体近端关节,被动摆动远端关节,观察摆动幅度大小。关节伸展度的检查。,姿势性肌张力评定 姿势性肌张力是在主动或被动运动时,姿势变化产生的肌张力,在姿势变化时出现,安静时消失。方法:

3、a.利用四肢的各种姿势变化,观察四 肢肌张力变化。 b.利用各种平衡反应观察躯干肌张力。 c.转动小儿头部,发生姿势改变时观 察肌张力变化。,运动性肌张力评定 在身体运动时,观察主动肌或拮抗肌之间的肌张力变化。利用主动或被动伸展四肢,检查肌张力的变化。 锥体系损伤折刀现象,上肢屈肌明显,下肢伸肌明显。 锥体外系损伤铅管样运动,活动时肌张力突然增高。,异常肌张力表现,肌张力低下蛙位姿势对折姿势,W姿势倒U字姿势,外翻或内翻膝反张,肌张力增高头背屈角弓反张下肢交叉尖足非对称性姿势,改良Asworth痉挛评定,级别 评 级 标 准0 无肌张力增高1 肌张力轻度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ROM 终末呈出

4、 现最小阻力或突然卡住1+ 肌张力轻度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ROM后50%内 突然卡住,然后出现较小的阻力2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 ROM内均有阻力,但仍能比较容易地进行被动运动 3 肌张力现在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 被动运动困难 僵直:患侧肢体呈僵直状态,不能完成被动运动,肌力评定,MMT肌力评定级别 标准 0级 无肌肉收缩,为完全性瘫痪1级 有轻度肌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2级 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3级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4级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5级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关节活动度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是在被

5、动运动下对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决定因素:关节解剖结构的变化;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收缩)的肌张力;与原动肌对抗的拮抗肌(伸展)肌张力。,评定方法(1)头部侧向转动试验 正常时下颌可达肩峰,肌张力高时阻力增大,下颌难以达肩峰。(2)臂弹回试验 使小儿上肢伸展后,突然松手,正常时在伸展上肢时有抵抗,松手后马上恢复原来屈曲位置。,(3)围巾征 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 正常: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 异常:肌张力低手臂像围巾围在脖子 上,无间隙。 肌张力高肘不过中线。,(4)腘窝角 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使其紧贴到胸腹部,然后伸直小腿

6、,观察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正常4个月后该角度应大于900。,(5)足背屈角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一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手托住足底向背推,观察足从中立位开始背屈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背屈角减小,降低时足背屈角增大。正常412个月龄位00200。,(6)足跟耳试验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牵拉足部尽量靠向同侧耳部,骨盆不离开床面,观察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正常4个月龄后该角度应为900。,(7)股角(又称内收角)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膝部使下肢伸直并缓缓拉向两侧,尽可能达到最大角度,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角度减小,降低时角度增大。正常时4个月龄后应大于900。,关节伸展度,检查

7、项目 13月 46月 79月 1012月内收肌角 400800 8001100 10001400 13001500腘窝角 8001000 9001200 11001600 15001700足耳跟试验 8001000 9001300 12001500 14001700足背屈角 600700 600700 600700 600700,反射发育,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分类,脊髓水平 一般在妊娠28周至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反射、Moro反射、抓握反射等。脑干水平 大部分中脑水平反射在出生时出现

8、并且维持至出生后4个月,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等。,中脑水平 大部分中脑水平的反应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应。大脑皮质水平 大脑水平的反应在出生后4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皮质束水平的反应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握持反射,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 (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3)存在时期:04个月,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

9、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头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拥抱反射,反应:分为两型。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放置反应,又称跨步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10、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3)存在时期:02个月。,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踏步反射,(1)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2)反应: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 (3)存在时期: 03个月。,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肌张力低下难以引出,脑瘫患儿或肌张力增高可持续存在,双侧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存在时期:06个月。,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

11、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紧张性迷路反射,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存在时期:04个月。,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反应: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

12、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存在时期:04个月。,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背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存在时期:04个月。,立直反射,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颈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部向一侧转动。 反应: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躯干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

13、成侧卧位。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躯干躯干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转成侧卧位。 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势。,迷路立直反射,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此反射34个月出现,56个月明显。,迷路立直反射,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视性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

14、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降落伞法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由于其中枢在中脑,因此该反射的意义等同于立直反射。,降落伞反射,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原始反射出现及消失时间,原始反射 出现时间 消失时间 Moro反射(拥抱反射) 出生时 6个月手握尺反射 出生时 4个月踏步反射 出生时 3个月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生后2个月 4个月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TNR) 生后4个月 10个月颈翻正反射 生后2个月 终生躯干对躯干的翻正反射 712个月 终生保护性

15、伸展反射 6个月 终生,平衡反应,神经系统发育的高级阶段,出现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应。 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神经系统发育的高级阶段,出现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应。 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坐位平衡反应,前方6个月左右出现,侧方7个月左右出现,后方10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 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反应: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的同时,分别出现两上肢迅速向前方伸出;倾斜侧上肢立

16、刻向侧方支撑、另一侧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撑动作。通过上述反应,保持身体的平衡。,跪位平衡反应,出生后约15个月左右出现,维持一生。15个月以后仍为阴性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检查方法:小儿取跪立位,检查者牵拉小儿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反应:头部和胸部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应。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立位平衡反应,前方12个月左右出现,侧方18个月左右出 现,后方24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检查方法:小儿于站立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以及上肢伸展的同时,分别出现腰部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弯

17、曲以及脚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迈出一步。,平衡反应出现及存在时间,名称 出现及存在时间 名称 出现及存在时间仰卧位倾斜反应 6个月终生 坐位倾斜反应 后方 10个月终生俯卧位倾斜反应 6个月终生 跪位倾斜反应 15个月终生膝手位倾斜反应 8个月终生 立位倾斜反应前方 12个月终生坐位倾斜反应前方 6个月终生 立位倾斜反应侧方 18个月终生坐位倾斜反应侧方 6个月终生 立位倾斜反应后方 24个月终生,粗大运动功能量表的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tion measure,GMFM)是对粗大运动进行量化评定的一种方法,主要测定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18、发生变化的情况,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儿童在5岁以内能完成所有项目。由Russell始创于1989年,确定初步GMFM量表有88项构成。,GMFM-88项量表的作用,跟踪观察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分析和预测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及发育轨迹和结局。判断各种干预和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影响。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和运动控制的研究。可和其他量表进行平均效度分析。,量表的组成,GMFM88共有88项,内容分为五个能区,每项原始分为3分,总原始分为264分。 A.卧位与翻身能区:计17项,总原始分为51分。 B.坐位能区:计20项,总原始分为60分。 C.爬和膝立位能区:计14项,总原始分为42分。

19、 D.立位能区:计13项,总原始分为39分。 E.行走与跑、跳能区:计24项,总原始分为72分。,评分标准,每一项都为4级评分,具体标准如下:0分:完全不能进行要求的动作。1分:可完成动作的一部分,完成动作的10%以下。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完成1动作的090。3分:可全部完成。,评分结果计算方法,各能去百分比的计算方法各能区百分比=(能区所得总分能区原始分100%例如:卧位翻身能区得分为17分,除以该能区的原始分51 分,得0.33,再乘以100%,最后得33.3。,总百分比 总百分比=每个能区的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后再除以5。例如:卧位翻身能区得分30分,除以51再乘以 1

20、00%为58;坐位能区得分为25分,除以60再乘以100%为41;爬与膝立位能区得 分为8分,除以42再乘以100%为19;立位能区得分为2分,除以39再乘以100%为5;行走与跑、跳能区得分为0分;58+41+19+5+0=123再除以5,总百分比为24.6。,目标区分值:选定目标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所选定能区数。,测试要求,时间要求 完成一次评估要花4560分钟, 如果一次完成测试有困难,可以分成多个部分进行,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场地要求 测试房间要足够大,温度适宜。测试过程要求 a.逐项测试 b.测试时的尝试与指导 c.减少被测试情绪 d.给分要求 没有尝试去做

21、的动作均记0分,任何 跳过的项目记0分。,特殊儿童的测试,第一次测试应该去脱鞋、辅助设备和矫形鞋等。如果平时孩子一直用矫形鞋和辅助设备,可以穿上后再测一次,不需要重复所有的测试。用矫形鞋和辅助设备后改变的分数应做标记,记下使用的矫形鞋和辅助设备。,推荐测试过程,与被测儿童、家长一起在测试场所交流或游玩35分钟,安定儿童的情绪,观察儿童的自发运动,询问儿童的日常表现,在测试纸上记录观察到的儿童的自发运动状况。,测试间隔时间,小于1岁的孩子,至少3个月一次,最好每个月一次。13岁的孩子,3个月一次;36岁的孩子,接受康复治疗者3个月一次,观察者6个月一次。6岁以上的孩子,一年一次。,应用的工具,测

22、试场所的地板 要求表面光滑,质地较硬的地板。地板上画线与圈垫子 厚1cm,面积1.2cm2.4cm。玩具 一只手或两只手能触到,高约10cm。凳子 小于90cm的小椅子,大长凳。平行棒秒表大的物品或玩具 如足球大小的球。阶梯,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适用于03岁脑瘫患儿,量表分为5个方面,45个项目。 A.视觉追踪(7项) B.上肢关节活动能力(8项) C. 抓握能力(8项) D.操作能力(10项) E.手眼协调能力(12项)每项为03分共4个等级。原始分满分为135分,通过查表可以换算具有等距特性的精细运动能力分值,得分范围0100分。,ADL评定,进食更衣个人卫生(洗漱)入厕移动社会交往儿童

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DL),功能独立性量表(FIM),Weevil的内容有3个区,六个板块。每个板块又分为26项,总共18项,每个项目分17级。3个区分别是: 自理区:自理、括约肌控制; 移动区:移动、行动; 认知区:交流、社会认知。自理区和移动区是运动部分,共13项,认知区5项。,7级:完全独立完成任务;6级:有条件的独立完成任务;5级:在监督或提示下完成;4级:最小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7599);3级:中等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5074);2级:最大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少于 2549);1级:完全依赖辅助完成(低于25)。,Peabody量表,PDMS-2是专门

24、测试儿童运动发育的评价量表,用于评测儿童的运动能力,并有相配套的运动训练方案。适用范围06岁由6个分测验组成:反射、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结果以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和总运动商表示。,Gessell 发育量表,适用于4周3岁的婴幼儿,测试内容包括 适应性行为 大运动 精细运动 语言 个人-社交行为用发育商(DQ)表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程度,Bayley婴儿发育量表,适用于230个月婴幼儿,包括3个分量表。: 运动量表: 用于测查婴儿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智力量表:用于测查婴儿的视觉与听觉对刺激物的反应、手眼协调的能力、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 行为记录:有24个项目,用于记录婴儿的情绪、合作性、对父母和实验员的反应、兴趣和注意的广度等三部分。,丹佛发育筛查量表,丹佛发展筛选测验是美国丹佛学者弗兰肯堡(W.K.Frankenburg)与多兹(J.B.Dodds)编制的,是目前美国托儿所、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幼儿进行检查的常规测验。DDST的检查对象为出生到6岁的婴幼儿, 由104个项目组成,分为四个能区: 个人-社会 精细动作-适应性 语言发育 大运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大运动能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