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5944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期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前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身体状况日下,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以及严重的心肺疾患、老年性痴呆等导致老人长时间卧床,甚至卧床至生命终结多见。那么卧床病人怎样护理?,学习内容,一、长期卧床过程的分期二、长期卧床的不良生理效应三、长期卧床的康复护理,长期卧床过程的分期,1、不稳定期2、易变期3、房间固定期4、局部受限期5、卧床期,分期,不稳定期:病人在没有卧床前,走路时摇晃、头晕,到屋外行走要借助拐杖或助步器,但大部分人只是在无力扶着室内的家具活动。,分期,易变期: 这个期的病人都会有医院住院的经历或者有过跌倒的先例。病人在住院期间保持被动,备限制在床

2、上,不知道该去哪里。,分期,房间固定期: 病人活动进一步受限,活动范围仅限于轮椅、座位和床,病人开始更愿意白天躺在床上。医院的病床占据了病人房间的大部分空间,进一步限制了病人的活动。,分期,局部受限期: 床与轮椅之间的转换已经不能做到,只能依赖他人。最初病人会看电视,后来变得无聊。阅读变得困难,虽然很喜欢有人拜访,但已不想交谈。一些事件会加速不活动的过程,如住院的环境或伴侣的去世。他们更期望穿平常的衣服而不是睡衣。,分期,卧床期: 这个时期的病人认为卧床只是一种生存的手段。,长期卧床的不良效应,一、肌肉骨骼系统 长期制动最明显的体征发生于肌肉系统。常表现有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肌肉

3、骨骼的不良效应,1、关节挛缩长期制动易产生严重的关节退变,其主要原因是关节不活动或活动范围不充分。,肌肉骨骼的不良效应,2、废用性肌萎缩由于肌肉不活动或活动量减少所引起的肌力和肌耐力下降及肌肉的容积减小。研究显示,在绝对卧床休息的情况下,即便是健康人,每日将丢失肌力1%3%,每周肌力可下降10%15%,静卧3 5周,肌力下降50%,同时肌肉亦会出现废用性萎缩。,肌肉骨骼的不良效应,3、骨质疏松 有证据表明,静卧休息较正常人的骨形成率降低;偏瘫患者在发病1个月时血液中钙、磷升高及尿中钙增加,到612个月尿钙排泄量才达到正常水平,说明骨代谢呈负平衡。,长期卧床的不良效应,二、皮肤及皮下组织 制动影

4、响皮肤及其附件产生萎缩和压疮。皮下组织和皮肤的坚固性下降,食欲不佳和营养不良加速了皮肤的不丰满和皮下脂肪的消失。,长期卧床的不良效应,三、呼吸系统 长期卧床后,由于肌无力使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及最大呼吸能力减小,肺活量及功能性残留增加,横隔活动范围下降,呼吸道内分泌积聚不易排出,沉积于下部支气管则易形成呼吸道感染,患者常常出现肺不张和肺部感染。,长期卧床的不良效应,四、心血管系统 长期卧床的结果使心功能异常,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不良生理效应。如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心率增快、血容量改变、静脉血栓形成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效应,1、体位性低血压 当长期卧床者由于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时,受重力等影响,约

5、有700ml血液流向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心室充盈下降,致动脉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引起明显的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体位性血压的表现。,心血管系统的不良效应,2、心功能减退 长期卧床可使心每搏输出量、每分钟输出量减少,左心室功能减退,心脏储备能力下降,导致静息时心率加快,运动耐力及最大摄氧量降低,心功能下降考虑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静脉适应能力下降及心功能下降有关。,心血管系统的不良效应,3、血容量改变 长期卧床可在30天内引起血容量,特别是血浆容量进行性减少,其程度以第6天最为显著。血浆容量减少易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使血栓形成的机率增加。,心血管系统的不良效应,4、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

6、脉血栓可能是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所引起。有调查发现,瘫痪肢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为健肢的10倍。静脉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越高,血栓脱落的机会就越大。,长期卧床的不良效应,五、消化系统 长期制动由于缺乏运动,可导致肠胃活动的全面减退,不仅影响蠕动功能,也可引起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减退,导致消化腺分泌减少,使患者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食欲减退、厌食高蛋白食物等,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低蛋白血症、便秘等。,长期卧床的不良效应,六、泌尿系统 长期卧床,出现尿钙过多、尿潴留、尿路感染,可导致肾盂或下尿路产生结石。反复发作尿路感染与结石可逐渐损害肾

7、功能,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长期卧床的不良效应,七、神经系统 长期卧床者由于受到的刺激及智力活动减少,会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的改变,使其定向力、注意力及记忆力减退,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还可引起焦虑不安、抑郁、失眠等心理障碍。,康复护理,一、心理护理1、营造良好的康复护理环境2、倾听患者的宣泄3、鼓励和支持患者4、指导患者与人沟通、求助的技巧5、指导放松训练,达到治疗的目的6、酌情选用支持心理治疗及认知心理治疗,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可进行。患者病情稳定在监护病房就应该进行。康复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二、正确的体位摆放,正确摆

8、放体位,1、预防足下垂 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品,冬季保暖时,注意棉被对足部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正确摆放体位,2、预防膝关节畸形 在膝关节下放垫子,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伸,时间不可过长。,正确摆放体位,3、肩、髋部关节预防(1)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髋畸形。,平卧位,常见错误:,头向健侧,患肩过高,手握毛巾卷,放在肚子上,常见错误:,足尖转向外侧,未保持中立位,正确摆放体位,(2)偏瘫病人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

9、,防止躯干痉挛。,健侧卧位,常见错误:,患肢和躯干成角不够,手悬空,足悬空,常见错误:,正确摆放体位,(3)偏瘫病人患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患侧卧位,常见错误:,患肩没有牵出,躯干没有后仰,患肩受压,常见错误:,健腿下垫枕位置太靠前,患髋没有后伸,三、床上运动训练,1、被动运动方法: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髋、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时间: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三、床上运动训练,2

10、、主动向健侧翻身的训练 Bobath 握手(双手十指交叉相握,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上),以支持患侧上肢;健腿插入患腿下方。 双上肢伸直上举做左右侧方摆动,借助摆动的惯性,让双上肢和躯干一起翻向健侧。 护理人员可协助其旋转骨盆。,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上,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四、加强基础护理,1、做好晨间护理 包括口、脸、手、足、皮肤、床单的清洁,头发梳理。2、做好晚间护理 除晨间护理的内容以外,还包括给患者擦背部和臀部、热水泡脚;女性患者包括会阴冲洗、修剪指甲、整理床单位,同时注意保暖。,四、加强基础护理,3、协助患者进餐首先嘱患者排尽尿液、清洁双手,协助其取半坐卧位,双手放于床上的餐桌上。协助患

11、者进餐,餐后协助吸收并整理用品。对于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4、皮肤护理防止压疮,五、加强呼吸系统护理,1、环境整洁、空气清新2、观察患者呼吸情况3、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4、定时翻身、拍背、变化体位5、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六、进行心血管功能锻炼,1、早期活动,经常翻身,避免长期静卧不动;2、对瘫痪或其他残疾者,可用电动站立床使之尽早直立;3、评估患者能力,鼓励尽早做主动、被动功能锻炼,七、预防泌尿系统感染,1、多饮水,保持出入量平衡;2、注意观察尿液的量、色、性质及有无尿潴留;3、做好会阴的护理。,八、重视饮食护理,长期卧床致消化不良和代谢障碍,应补充足够的营养。食物需营养平衡,保持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预防便秘,不能经口进食者,需要鼻饲或静脉营养。为预防骨质疏松,可补充含钙高的食物,如鸡蛋、海鲜及排骨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