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大学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292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7.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大学课件.ppt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学经典选读,第一章大学选读,大学含义,三纲领,本章导学:,大学作者,八条目,一、大学作者:曾参,(一)曾子简介: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6年),名参,字子舆(y),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的著名弟子之一。曾子勤奋好学,严以律己,重信重义,尤以孝著称。大戴礼记、论语等古籍文献皆有他的言行记载。,(二)曾子人格特征,1.大孝致诚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就是曾子孝亲“至诚感通”的故事。2.忠诚守信曾子杀猪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因其忠诚守信,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参,并将子思培养成能继承孔子遗志的新一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3.严于律己严以律己,是君子的修为,也是儒家倡导的

2、内求内修方法之一。4.谦逊好学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其谦逊好学之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了。5.不苟权贵他曾声言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其政治理想,主要体现在他著的大学之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三纲领、八条目),(三)曾子的思想成就,二、大学的含义,三、大学核心思想,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

3、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选自大学经文章第一第13段),大学之道(1),大学之道(1), 在明明德(2), 在亲民(3), 在止于至善。,【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也有作“亲民”讲。),【白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4、。,大学之道(2),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5)得:收获。,【白话】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大学之道(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

5、其知(8); 致知在格物(9)。,【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大学之道(4),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诚意,修身,正心,治国,齐家,平天下,每个阶梯,都不可跨越,大学的宗旨,在修明自己天赋的光明品德,在于亲近、热爱百姓,在于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了目标所在,而后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了,而后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了,而后才能够心神安定;心

6、神安定了,而后才能够深思熟虑;深思熟虑了,而后才能够有所收获。事物都有根本和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每个人都有悟道的过程,想想你自己呢,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

7、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二)格物致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生息存亡的特性、原理、规律,以求达到真知。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许多事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对于所格之物的全部功用、生息之

8、理,就没有不明白的了。事物被透彻认识、研究了,知识达到了顶点,获得了真知。,获得真知的途径格物,一、对“格物”的一般解释,1.一般解释: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2. 宋明时期心学集大成者与心教者王守仁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3. 宋明理学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4.将“物”放置在一定的框框里。在佛教里叫受戒,在社会叫守法,在生活中叫学规矩。(百度百科),案例:两小儿辩日,孔子“愚蠢无知,都不如小孩子。”孔子诚信无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9、列子汤问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神农尝百草,远古时期,百姓采食野生瓜果,经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神农氏为“宣药疗疾” ,尝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温之药性。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复为“疾病”炎帝神农氏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神农尝百草的药物药性知识,被纂刻记载下来,并不断被后人的验证和丰富,逐步以书籍的形式固定下来

10、,这就是神农本草经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思考:,格物和致知的关系是什么呢?,(三)诚意正心,1.诚意:慎其独,其实,人看自己的时候,就像能看见自己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自己都做了些什么都心知肚明。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简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即表里如一。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严格要求自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即使能做到“人不知”,还有自己的良知。,2.正心:端正心态,喜、怒、哀、乐、惧,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

11、能自控,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自己的情欲,使自己的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管仲论相,易牙,开方,竖刁,不近人情不能接近,这三人如何,可能为相?,(四)修身齐家,1.修身:正己,然后正人,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好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近、喜欢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

12、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家和万事兴。”家是构成社会的细胞。齐家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可见修身对人生和社会的重要性。,不从“修身”做起,反而去拜访圣人,2.齐家: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家长管理自己的家族就如同国君管理国家一样的道理。,课下阅读颜氏家训:共有七卷,二十篇,(五)治国平天下,1.治国:上行下效,以身作则,2.絜(xi)矩之道:推己及人,换位思考,3.慎德:厚德载物,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德本财末”的观点,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为上,才能次之。,4.生财有道: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生财有道,生财无道,“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和境界;“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则无善果。,5.以利为义:国家崇尚仁义,一个国家不应该以利润为利益,而应该以行义为利益。治理国家的君王,却还致力于聚敛财富之用,这必然是受了小人的诱导。君王如若还以为这些小人是为君王着想的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必然导致灾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追逐财富为利益,而应该以崇尚仁义为利益。,谢 谢 !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