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404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64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为达到明显减震效果,通常基础隔震系统需具备以下四种特性:(1)承载特性:具有足够的竖向强度和刚度以支撑上部结构的重量;(2)隔震特性:具有足够的水平初始刚度,在风载和小震作用下,体系能保持 在弹性范围内,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而中强地震时,其水平 刚度较小,结构为柔性隔震结构体系;(3)复位特性:地震后,上部结构能回复到初始状态,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4)耗能特性:隔震系统本身具有较大的阻尼,地震时能耗散足够的能量,从 而降低上部结构所吸收的地震能量。,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隔震系统回顾,基础隔震的概念早在19世纪已有人提过,广义的隔震方案则更是源渊流长,如北京故宫就设有

2、糯米加石灰的柔性减震支座层;现代的基础隔震理论和实践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基础隔震方案很多,下面作简单介绍,1.早期隔震技术河合浩藏的“地震时不受大震动的结构” 右图是1891年河合浩藏的“地震时不受大震动的结构”。其隔震思路是在地基上并排铺设了数层圆木,并且把建筑物周围挖空,从而地震时可对上部建筑起到隔震,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J.A.Calantarients提出的隔震结构 右图是J.A.Calantarients于1909年提出的隔震结构(Base-isolated building )方案。这种隔震结构在建筑物结构与基础之间用滑石层隔开,地震时建筑物可以滑动。,

3、中村太郎的隔震结构 右图是中村太郎于1927年提出的隔震结构方案。在这种隔震系统中已使用阻尼泵来耗散地震动的能量,并且在该建筑地下层柱的上下端采用铰接构造,建筑物可以水平自由移动。,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柔性层隔震结构(Flexible first-story building) 柔性层结构隔震概念由Martel在1929年提出,由Green(1935年)和Jacobasen(1938年)进一步加以研究与完善;下图是真岛健三郎于1934年的柔性层结构。地震时,柔性层进入塑性,结构的刚度变小,结构的基本周期延长,从而导致上部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减小。,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4、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滚动支撑类隔震系统(Roller bearing system) 为克服柔性层结构所带来的缺陷,科学家们相继提出了多种滚动支撑类隔震系统,工作元件有球形和椭圆形等多种,但由于其隔震是有向性的,而地震是具有无向性,这些类型的隔震系统均未能推广应用。,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2.最新隔震技术,隔震橡胶支座(The laminated rubber bearing)隔震系统。,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南加州大学医院(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Teaching Hospital)是橡胶

5、支座隔震系统,这栋八层医院基础加速度为 0.49g,而顶层加速度只有0.21g, 加速度折减系数为1.8。而抗震结构橄榄景医院(The Olive View Hospital)的底层加速度为 0.82g,而顶层加速度为2.31g, 加速度放大系数为2.8,由此可见橡胶支座隔震系统的优越性。,中南加州大学医院(隔震结构),橄榄景医院(抗震结构),1994年1月17日,美国圣菲尔南多发生洛杉矶地震,震级M=6.7,直下型地震,死亡56人,伤7300人,损失很大。 震中附近有两座医院,一座为隔震结构,另一座为抗震结构。,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中南加州大学医院,地下一层,地上7

6、层,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占地:4100平米;最高高度:36。0m;铅芯多层橡胶隔震器68个,多层橡胶隔震器81个。,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中南加州大学医院在这次地震及其其后的余震中,6-8英尺高的花瓶等没有一个掉下来,建筑物内的各种机器等均未损坏,医院功能得到维持,成为防灾中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橄榄景医院(抗震结构),橄榄景医院在1971年圣费尔南多地震中受到较大损害,10年后重建,并增加了抗震强度。,在此次地震中,剪力墙产生剪切裂缝,设备机器、医疗机械及家具等翻倒,病历等资料掉下、散乱。而且水管破裂,各层浸水

7、,建筑物不能使用,完全丧失了医院的功能。,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隔震橡胶支座包括天然夹层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等 。,天然夹层隔震橡胶支座 天然夹层橡胶支座构造如图所示。天然夹层橡胶支座具有较大的竖向刚度,承受建筑物的重量时竖向变形小,而水平刚度较小,且线性性能好。由于天然夹层橡胶支座的阻尼很小,不具备足够的耗能能力,所以在结构使用中一般同其它阻尼器或耗能设备联合使用。,铅芯隔震橡胶支座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由新西兰的ROBINSON及其公司最早研制开发,以后在中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应

8、用。,铅芯橡胶支座构造如图所示。因为铅芯橡胶支座不但具有较理想的竖向刚度,而且本身具有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故铅芯橡胶支座在结构使用中受到广泛欢迎。,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下图分别是世界上第一栋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的建筑(The William Clayton Building, New Zealand)和世界上使用铅芯橡胶支座中基底面积最大的建筑(日本)。,日本1997年度评定的隔震建筑中,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房屋占总数的40%,美国在1985年以后兴建的隔震房屋中,完全或部分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的隔震房屋占总数的60.7%,我国在已建成的隔震房屋中,完全或部分采用铅芯橡胶

9、支座的隔震房屋占总数的60%。,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基底隔振结构具有以下特性:,1)、基底隔振导致剪力沿结构下部有较均匀的分布;,2)、高柔基底使高阶振型有较小的振型参与系数;,3)、滞变阻尼器的引入,大大减小了基底位移、地震荷 载和结构变形;,4)、高整体柔性使第一振型周期加长,它与大阻尼一起通常 给出较低的地震反应谱系数。,基底隔振最适合于较短周期的结构,它能显著减小第一振型反应,对于比较柔性的场地,应采用小的基底柔性,基底隔振已广泛地用于建筑物的抗震,其实验研究也很深入。,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基底隔振体系具备下述三项特性:,1)、柔性滑

10、动,结构在基础面上滑动会加大结构体系的自 振周期,减小加速度反应,从而减小地震作用;,2)、阻尼消能,为结构提供较大的阻尼,从而使位移反应 减小;,3)、弹性刚度,隔振体系必须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当荷载 小于屈服荷载时,结构体系满足正常使用状态,否则, 隔振装置滑动,体系处于消能状态。,只有具备这三项特性,隔振体系才具有明显的减震能力。,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基底隔振的形式很多,概括地讲有如下六种模式。(一)、LRB基底隔振系统(Laminated Rubber Bearing,层状橡胶支座)LRB基底隔振系统是用橡胶和薄钢片组成的层状橡胶垫块做隔振装置,橡胶板是热粘到

11、钢板上的。这种支座在水平方向相当柔软,但在竖直方向却很坚硬。其工作原理图如图2-1所示。运动方程可写为:,式中:S是结构筏基相对地面的相对位移,,是结构相对于筏基的第i层位移,,是地面运动加速度的水平分量。,,,是质量比系数,,图6-1 LRB隔振系统,(6-1),(6-2),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为结构筏基质量,,为第i层质量。,分别为隔振系统的阻尼和刚度。,是结构的总质量。,分别为结构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是n维元素为1的列向量。,(二)、NZ基底隔振系统(New Zealand,铅塞滞变阻尼器)当LRB系统中带有铅芯时,称为NZ隔振系统,该系统最早是由

12、新西兰人提出的。铅芯系用来减小侧向位移并提供附加的能量逸散机制,而弹性恢复力则是由橡胶支座提供的。其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运动方程由(6-1)和(6-3)组成,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式中:N代表使用基底隔振单元的数量,M为总质量,Q为滞回恢复力,与铅芯的作用有关。其它符号同前。,图6-2 NZ隔振系统,(6-3),R-FBI基底隔振系统是由带橡胶芯的聚四氟乙烯涂叠摩擦板的叠层组成,橡胶芯提供恢复力,因此起控制相对位移作用,而能量则通过摩擦力逸散。其工作原理如图6-3所示。运动方程由(6-1)和(6-4)组成,图6-3 R-FBI隔振系统,(三)、R-FBI基底隔振系统

13、(Resilient-Friction Base Isolation,恢复力-摩擦),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为摩擦系数,,是控制系统滑动与非滑动状态的符号函数。其它符号同前。,(6-4),(6-5),P-F基底隔振系统是由摩擦板或砂垫层组成。该系统是单纯的摩擦型或滑动节点型基底隔振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6-4所示。运动方程由(6-1)和(6-5)组成,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四)、P-F基底隔振系统(Pure-Friction,纯摩擦),(五)、EDF基础隔振系统(Electrite De France)EDF基础隔振系统是

14、由铅-青铜板作盖的叠层橡胶衬垫块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6-5所示。运动方程由(6-1)、(6-6)和(6-7)组成,(6-6),图6-4 P-F隔振系统,(6-7),2-8),图6-5 EDF基础隔振系统,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六)、SR-F基底隔振系统(Sliding Resilient-Friction),SR-F基底隔振系统即滑移恢复力-摩擦基底隔振系统。它主要是由R-FBI和EDF系统重新组合而成,实质上是一种上部具有附加摩擦板的R-FBI隔振元件。其工作原理如图6-6所示。运动方程由(6-1)、(6-8)和(6-9)组成,(6-8),图6-6 SR-F基底隔振

15、系统,(6-9),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三.消能减震结构,在结构中的某些部位设置消能装置,通过消能装置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小主体结构地震反应。,消能装置有:,调频质量阻尼装置(Tuned Mass Dampers,简称TMD) 由质量、弹性元件和阻尼器构成的振动系统,将其安装在结构上,结构振动时引起该系统的共振,由此产生的惯性力反作用于结构,起到减小结构振动反应的作用。,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TMD是一个小的振动系统,由质量、弹簧和阻尼器组成。它是Frahmn在1909年发明的。它主要被用于机械工业系统中。由于土木工程中抗风抗的需要,现被用

16、于抗震抗风结构之中。这种机构主要依赖它与结构作相对运动,凭惯性对结构产生作用力来抵消干扰力,以达到减振的作用。其工作原理如图6-7所示。,图6-7,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TMD参数取值与结构形式和地震波有关。TMD的频率取值,取 时最有效, 为第i振型的频率。一般取第一振型频率来设计,取值在20%左右时为最佳,质量比随结构总质量大小而变化,一般来说,质量比在1%3%时较佳。总质量小时,比值可大些,总质量大时,比值可取小些,比值过小,其控制效果几乎为0。比值过大时,会产生有害影响。,调频液体阻尼装置(Tuned Liquild Dampers or Tuned Slosh

17、ing Dampers ,简称TLD或TSD)由具有一定形状的盛液容器构成,液体晃动时,液体对容器箱壁产生动压力,同时液体晃动产生阻尼吸收一部分能量。,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液压质量控制装置由液压缸、活塞、管路和质量块构成,当结构由地面运动产生振动时,油缸的活塞推动管路中的液体,使液体和质量随之振动。结构的一部分振动能量传递给了该系统。,TLD系统是一种固定在结构楼时或屋面上的矩形或圆形水箱,可以是浅水、深水和大型水箱,也可以是多个水箱的组合。当结构带动水箱振动时,水箱的运动使箱中的水产生晃动并引起波浪。这种水和波浪对箱壁的动压力差就构成了对建筑结构的减振力。,质量泵(Mass Pumps)是由两个可伸缩的波纹管及其上、下隔板和柔性导管组成。两个波纹管用柔性导管连通,其内用液体充满。如两个波纹管的隔板交替地受到压力或拉力作用,则导管内的液体将由于导管两端的压力差而发生振荡。由于这些附加的振荡消耗外力传给结构的能量使结构反应减少。质量泵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是安装质量泵的门式框架。用该图推导质量泵的工作机理。,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第六章 结构振动控制 6.1结构振动控制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