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846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4.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ppt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内容摘要第节聚落的起源与发展第节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第节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第节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思考题,内容摘要,本章从介绍聚落的各种存在形式及其演变规律开始,介绍了城镇标准,对城市化及其逆城市化作了深入的机制探讨,认为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发展阶段;重点对城市及其城市地域结构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包括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城市与自然环境和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分析。最后分析了城市体系等级规律并介绍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因素。,第1节 聚落的起源与发展,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1、聚落是个空间地域的实体 占有一定的空间地域 多种

2、空间要素构成: 生产用地、生活用地、道路街巷、公共空间2、聚落是个社会实体 聚落是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中心 不同的聚落实际上就是不同的社会集团3、聚落是不断发展的概念,西安半坡聚落复原,农村聚落,第1节 聚落的起源与发展,一、城市与乡村二、起源与发展三、城镇标准,一、城市与乡村,(一)城市(二)集镇(三)乡村,集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性聚落。 1 具有工业生产活动的乡村 2 集市 在农村聚落研究中,集市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 一般类型的乡村: 按形态对乡村聚落进行分类,可分为密集型、分 散型和半聚集型农村聚落。 2 活动型村落3 特殊类型: 美国单户型、集体农场型和经营性农场。,夜香港

3、,生活中心 管理中心 信息中心 服务中心 金融中心 创新中心,演变过程,(一)城市,城市分类,依地理环境分类,依城市形态分类,依城市职能分类,平原城市 山地城市 高原城市 海滨城市 湖滨城市 沿河城市 森林城市 沙漠城市 矿山城市,团状城市 带状城市 组群式城市,工业城市 交通枢纽城市 港口城市 商业城市 ,城市职能分类,(二)集镇,讨论:乡村与集镇、集市的基本特点,区别概念。,讨论:集市的形成要考虑哪些因素?集市演变成集镇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乡村的类型,山村,流动的乡村,欧洲的乡村,密集型农村,三、聚落的起源与发展,(一)村落的发展(二)西方城市的发展(三)中国城市的发展,1 原始的居住地:

4、巢居、穴居 2 古代村落 3 城市兴起后农村聚落的发展 4 现代村落的发展,原始聚落,穴居遗址,最后的穴居聚落,俾格米人聚落,(一)村落的发展原始居住地,(一)村落的发展古代村落,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 (公元前4000前3000年),讨论:古代村落的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适应性。,西安半坡聚落复原,(一)村落的发展现代村落,讨论:农村聚落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法国,美国,中国,(二)西方城市的发展,古罗马城,西方城市的发展始于希腊。 罗马时代,城市获得更大发展。重要进展是通过罗马控制区的扩大,把城市带到欧洲的广大地区。欧洲城市多是从罗马军营驻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君主王朝为体现权威,重视首都建筑

5、和建设,如豪华的皇宫、开阔的广场,宏伟的公共建筑、整齐的林荫大道,配以雕塑、喷泉、草坪等。,(三)中国城市的发展,1.古代,秦统一后的首都咸阳、汉长安城、唐长安城、宋开封城、杭州城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城市内部功能已相当齐全。元、明、清三朝,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北京,它代表了我国封建礼制的典型,城为内外城。,1.防御功能 2.统治功能 3.经济功能,地理位置 城墙与护城河 城内有内宫 宫城居中心 整体呈方型 棋盘式布局 中轴对称 平原 交通,明清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紫禁城和中轴线呈对称分布,充分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案例:明清北京古城布局,北京位置模型,北京城,2.新中国成立以来城

6、市的发展,第一阶段是初期发展阶段。1949年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从1952年到1960年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与经济大发展,城市和建制镇分别从1951年的157个和1896个增加到1960年的197个(城市数)和1961年的4429个(建制镇数)。 第二阶段是1961年至1977年。这段时期由于经济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至今,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城市的发展速度也是空前的。,3.中国50年来城市发展的特点,1.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农业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非农业人口增长

7、加速。 3.城市化道路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政府支持发展小城市。 4.20世纪5070年代,内地和边疆城市得到较大的发展。 5.沿海地区与边境口岸城市随对外开放而获得新的发展。,2005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61个,城市人口35894万人。城市面积41.27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城市范围内人口密度870人/平方公里。,四、城镇标准,(一)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二)我国城镇建制的设置,(一)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人口数量、密度不同,划分标准也很不一致。 1 按居民点达到一定的人口数作为城镇的标准。 2 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 3 规定首都或

8、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 4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规定 城镇标准。 5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标准。,1 城市 根据我国规定,凡具备以下两条标准之一时,均可设市: 1) 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 2) 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是省级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是重 要工矿基地,或是规模较大的物质集散地,或是边疆地 区的重要城镇,并且确实有必要由省、自治区领导的, 可设市的建制。 2 镇 1984年11月,国家民政部对原建制镇标准作了调整,新的建制标准规定: 1) 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2) 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和自 理口

9、粮到集镇落户、务工、经商、办服务行业的人口合 计超过2000人的,可以建镇。 3)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山区,可以比照 第二条适当放宽。 4) 小型矿区、物资集散地、风景旅游区、边境商埠口岸等 地,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人口两项总数虽不足2000人,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第节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一、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二、城市与自然环境三、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一、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一)从防卫出发而选择的区位(二)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1 城市与水运的关系 2 城市与陆运的关系 3 海上交通与城市的关系,从防卫 出发选 择区位,利用河流防卫,利用海岸防卫,制

10、高点和隘口,(一)从防卫出发而选择的区位,图7-1 重庆位置示意图,二、城市与自然环境,地质环境与城市地形与城市气候与城市水资源与城市城市的生物环境,地质条件特别突出的是地震,这是对城市造成巨大灾害的一种力量。它的特点一是力量大,二是突发性。,城市的建设与所在地的地形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来说,平坦而地势稍高的地形是比较理想的。,气候与城市关系很大,如多雨地区要考虑防洪与排水,寒冷地区要注意取暖、防冻。特别突出的要注意城市本身所带来的严重气候影响问题:热岛效应与排水。,城市一方面需要大量供水,另一方面又要大量排水,特别是排除污水,如不加处理也会给下游城市及周围地区带来严重问题。,创造优美的文化

11、景观与田园风光城市既是反映人对回归自然的潜在愿望,也是现今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三、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一)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二)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1、基本概念城市地域城市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包括建成区和郊区。(P218)城市地域结构指在城市地域内部,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 (P218),(一)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1.集聚力 2.离散力 3.摩擦力 4.三种力的循环相互作用,2、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1、同心圆模型:1929年由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的。 5个同心圆地带评价 成功之处:从动态入手

12、分析城市地域,在宏观效果上,基本符合一元结构城市的特点;为探讨城市地域结构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 局限:仅考虑芝加哥一个城市的特点,普遍意义不大;同心圆形状过于规则,没有考虑城市交通的作用,故运用受到局限。,(二)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1中心商业区;2过渡带;3工人住宅带(低收入居住带);4中产阶级住宅带;5通勤带,同心圆模式图,理论化的模式,同心圈模型,实例:美国洛杉矶城市远景,2、扇型模型:是美国的土地经济学家霍伊特于1939年提出的。 扇形模式分区 评价 此模型强调了交通线路的作用,但只凭房租单一指标来概括城市的地域结构,忽视了城市同其他因素的关系,因而不典型。,(二)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

13、模型,1中心商业区;2批发和轻工业区;3低收入居住带;4中收入居住区;5高收入居住区,扇形模式图,扇形模式,3、多核模型:是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于1945年提出。 模式分区评价 考虑到了城市地域发展的多元结构,触及到了城市分化中各种职能的结节作用,但对多核心之间的职能讨论的比较少,尤其是没有深入分析不同核心之间的等级差别和在城市总体中的发展地位。,(二)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1中心商业区; 2批发和轻工业区; 3低收入居住带; 4中收入居住区; 5高收入居住区; 6重工业中心区;7市郊商业中心区; 8市郊居住中心区; 9市郊工业中心区,多核模式图,多核心模型,第节 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

14、一、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二、城市景观三、城市感知,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人口规模、工业规模、商业贸易的特点;物质流、信息流的传输规律。,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等级、不同职能类型的一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从而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有机整体。,(一)城市体系的概念,1.等级规模法则 2.首位城市法则,奥尔巴哈1913年指出:第2位城市的人口数只有第1位的1/2,第3位城市的人口数只有第1位的1/3,依此类推。,(二)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二、城市景观,1.建筑高度 2.标志性建筑 3.城市格局 4.城市风格,安庆湖心路,合肥长江路,上海南京路,比较三图中建筑的差异。,实例:美国洛杉

15、矶城市远景,香港中银大厦,武汉黄鹤楼,北京天安门,澳门大三巴牌坊,拉萨布达拉宫,南昌滕王阁,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上海东方明珠,明清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紫禁城和中轴线呈对称分布,充分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案例:明清北京古城布局,北京位置模型,北京城,中世纪欧洲,教堂往往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圣家族大教堂矗立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建筑风格的差异,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城市的景观给人带来的印象并不相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

16、背景不同而产生的。 从城市景观来说,对人感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路、界、节点、区和路标。,三、城 市 感 知,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城市、聚落、城市等级规模法则、城市地域、城市地域结构、城市职能、城市体系2、分析乡村聚落的类型、成因及空间结构特征。3、简述城市的兴起对农村聚落发展的影响。4、简述我国设置城镇的标准。5、简述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6、城市的形成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7、试以具体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及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8、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有那些?试分析所在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9、简要阐述并评价城市内部地域的有关理论(3个典型模式)。10、如何理解城市景观?11、简述城市体系的概念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12、审视或评价城市景观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并简要说明。,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