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春秋战国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6910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春秋战国ppt课件.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考研大纲与本单元重点,从公元前770年(周室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7年(人们通常把史记六国年表的起始年代即公元前476年作为战国时期的上限),这一阶段的历史大体与鲁史春秋年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相当,称作春秋时期。,一、春 秋,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权衰微,大国争霸,王权衰微: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1、王权衰微与春秋五霸,*,* *,* *,*,* *,*,*,齐

2、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 外交:尊王攘夷“尊王”,即尊崇周王,目的是利用周的正统地位,减小齐桓公成就霸业的阻力。 “攘夷”,即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国的侵扰进行抵御。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重大贡献。,2. 齐桓公首霸与管仲改革,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政治:实行“叁国五鄙”制。令居住在国、野的士农工商四民回原处定居,禁止杂处,设官员管理,以确保士农工商各业世代相承。军事:实行军政合一。“国人”平时生产、训练,

3、战时出征。经济:实行“相地而衰征”(衰征: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的税收政策,鼓励开垦私田;采取减免官税政策鼓励渔业和盐业的发展。,改革收到了“ 富国强兵”的效果,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中原霸主,称霸30余年。葵丘之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多国国君于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周襄王特派使者宰孔参加,赐齐桓公祭肉,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盟约规定:凡同盟诸侯都要和好,不要乱筑堤坝壅塞水流,不要阻碍粮食流通,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不要擅杀大臣,等等。,3. 其他国家的改革与晋楚争霸,晋文公任用赵衰、狐偃等人推行改革。楚庄王任用孙叔敖进行改革。郑国子产改革。弭兵之会吴王

4、阖闾任用伍子胥、孙武进行改革。越王勾践用范蠡、文种进行改革。,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公元前632年,晋楚发生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之战,晋军运用诱敌深入“退避三舍”的战术,大败楚军。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问鼎中原楚庄王时,任用孙叔敖为令尹,稳住了政局,生产发展,为争霸奠定了基础。前606年,楚庄王率军北上,到达周的直辖区,并遣使问鼎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架势。,楚子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宣公三年,弭

5、兵之会,第一次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国执政华元发起,约合晋楚,于宋相会,订立了彼此不使用武力,共同讨伐违命诸侯的盟约。第二次在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奔走于 晋、楚等国之间,取得了诸侯国的同意,在宋都(河南商邱)举行了有14个国家参加的弭兵大会。会上确立了晋楚共为霸主的地位。至此,晋楚之间80余年的争霸战争告一段落。,吴越争霸(春秋后期),前506年,吴阖闾打败楚。 前495年,越勾践打败吴,阖闾死。前494年,吴夫差大败越勾践。夫差开挖邗沟(扬州-淮安),沟通江淮,北上称霸。前473年,越勾践灭吴,夫差自杀。,如何看待春秋诸侯争霸战争?,争霸是社会变化的表现。要取胜靠实力,故改革成为各国的

6、普遍需要,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战争客观造成局部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战争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深重的灾难。“春秋无义战”。,4、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即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诗秦风驷铁: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斫,试诸壤土。,铁 铲,铁犁铧冠,春秋兵器:铁制匕首,牛耕: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中使用了牛耕。 人们起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灌溉工具 “桔槔”。利用底端系石顶端挂桶的杠杆提水。

7、“民逸而利多”。,土地制度的变化 春秋时期,“公田不治”,“私田”扩大。诸侯、卿大夫、周天子之间争夺公田,有些公田变为私田。井田制遭到破坏。统治者收入难以为继。,赋税制度的改革:前685年,齐国“相 地而衰征”;前645年晋国“作爰田”;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取消了公田与私田 的差别,一律按田 亩征税。,宗法制的破坏,春秋后期,各国卿大夫势力增长,与公室争夺土地和人口,出现了“私肥于公”,“大夫皆富”的局面。与经济地位的变化相适应,他们与诸侯王的夺权斗争也日益激烈。如,鲁国有“三桓氏”执政,齐国有“田氏代齐”,晋国有“三家分晋”等。各诸侯国的统治权逐渐被卿大夫所掌握。,田 氏 代 齐

8、,田常执政后,为收买人心,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进,结果“ 民财为之归”, “得齐众心”,民众大量逃往田氏门下,而重敛于民的“公室”却逐渐被抽空了。公元前481年,田恒进攻王宫,齐简公出逃,后被杀死。田恒掌握了齐国大权。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仍沿用齐国国号。,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分晋公室领地,并于公元前420年暗杀了形同虚设的晋幽公。由此韩、赵、魏分别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公元前376年,韩、赵、魏最终废了晋静公,复又三分其残余领地。晋灭。,4、春秋时期的思想与文化,孔子像(唐吴道子画),曲阜孔庙中的孔子塑像,清康熙

9、题写的匾额,孔子:前551前479,冯友兰论孔子,孔丘基本上拥护周礼而又自以为他有一个比周礼更高的“道”。他一生的斗争,就是要推行他的“道”。他对于夏、商、周这三个大时代的历史、文化作了反思。由反思中得出一些理论。这些理论就成为他的“道”的内容,也就是他的哲学的内容。“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总的特点。孔丘讲“仁”是对人的反思。这种反思是人类精神的自觉。可能只是初步的自觉,但有自觉和没有自觉,有很大的差别。,孔子论理想人格,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10、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子语类卷93) 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 (元加封孔子制),后世对孔子的崇拜,孔子是外交家吗?夹谷会盟孔子是政治家吗?“堕三都” 孔子是军事家吗?武子台平叛 孔子是思想家吗?儒学孔子是教育家吗?开创私人讲学孔子是历史学家吗?著春秋等六经,老 子,

11、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记老韩列传,孔子问李老聃图(明代画),道德经(亦称老子):上下篇5000余字。成书年代至晚在战国中期。 老子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100余岁。后来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大约汉晋时成书)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唐朝皇帝自称老子之后,追尊其为“太上玄元皇帝”。,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写本,1993年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写本,郭店楚墓竹简其中71枚是抄录老子一书,分甲、乙、丙三篇,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写本。,哲学思想:“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朴素辩证法思想:如以为一切事物均

12、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老子思想概述,孙子兵法十三篇,孙子兵法版本,曹操为孙子兵法十三篇作注,称孙子略解,是迄今见到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的注。宋人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各家对孙子兵法的注解辑为十一家注孙子,成为后来研究孙子兵法的必读之书。 宋神宗时诏令校定以孙子兵法为首的七部兵书,号“武经七书”,以官方名义颁行。孙子兵法武经之首的地位从此确立下来。武经本孙子兵法和十一家注孙子两个版本成为后世流传的最主要的版本。,临沂银雀山汉墓孙子兵法竹简,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吴问、四变、黄帝伐赤

13、帝、地形二、见吴王等篇。有研究者认为是孙武后学在战国秦汉时期对“十三篇”做的解释、阐发和增益之作。汉简本孙子兵法版本系统的出现,意义深远,进一步推动了孙子兵法的研究,很快掀起了国际孙子兵法热。,孙子兵法在当代的应用性研究,对孙子兵法从各种非军事的角度进行研究,如,从系统论、决策学、管理学、经济学、预测学、谈判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地理学、数学、医学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使孙子研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孙子学”。,1、史记中齐太公世家 、晋世家 、越王勾践世家 、吴太伯世家 、孔子世家、管晏列传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3、匡亚明孔子评传,齐鲁书社。,参考书,一、解释名词 春

14、秋五霸 管仲相齐 城濮之战 弭兵之会 邗沟 五经二、问答题1、评价孔子。2、评价老子的思想。,复习题,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 司马迁的史记和汉代刘向的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战国七雄:秦、楚、燕、齐、韩、赵、魏,战国七雄,1、各国的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齐国邹忌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1.1 魏国李悝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尽地力之教,平籴法,制定法经。魏文侯首霸,第一部完整的法典:盗法制裁盗窃贼法制裁杀伤囚法断狱之法捕法捕亡之法杂法罪名的规定具法量刑的规定,1

15、.2 商鞅变法,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监督)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急耕战之赏,虽非古

16、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典一,王安石咏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1.3 官僚制的建立,各国通过变法,政治制度由宗法分封制转变为官僚制。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

17、再是领有封地的各级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世卿世禄制消亡。,2、战国经济的发展,水利事业的发展:三大水利工程(秦国都江堰、郑国渠、魏国西门豹引漳溉邺)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的普遍使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 江 堰,都堰江位于都江堰城西岷江干流上。公元前250年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目前中国保留最完美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

18、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宝瓶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冶铁业: 铸铁:战国时期普及。液态铸铁,俗称生铁。液态铸铁可直接在模子中浇铸成型。 展性铸铁:战国时期出现。加强了铸铁的延展性。,凤形勺,双耳长盒,漆器制造业,商业的发展,【市井】 “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公羊传) 市井的含义,就是私商最初是起于田野。,【孟子论商业税的产生】 “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战国时期部分国家的货币,3、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战国时代战争概述魏国首霸

19、秦、齐对峙秦、赵大战秦统一六国,战国战争概述,武器:春秋时兵器皆为铜器制作;战国时兵器则渐为铁甚至钢制作。军队编制:春秋一般都是车战,战国以步兵作战为主,兼有骑兵。战争规模:战国战争比春秋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弩,战国甲胄,胄,青铜戈,青铜狼牙棒,青铜矛,带鞘双背剑,第一阶段:魏国首霸与齐、魏争霸,桂陵(今河南长桓)之战:前353年逢泽(今河南开封附近)之会:前344年,魏惠王成为中原盟主。马陵(今河南范县)之战:前342年徐州相王:前334年,魏惠王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尊齐为王。魏国独霸地位丧失。,第二阶段:秦齐对峙,秦楚之战:经过丹阳、蓝田、郢之战,楚国衰落。齐燕之战:乐毅伐齐,田单

20、用火牛阵破燕。两国衰弱。,合纵连横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最著名的纵横家有苏秦、张仪、公孙衍。,*,*,*,*,*,*,*,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qi )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

21、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匐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此必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史记张仪列传,范雎

22、的远交近攻策略 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前260年) 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向赵请降,秦派白起攻上党,赵命廉颇率军赴援,与秦军相持于长平。前260年,秦使反间于赵,赵以赵括代廉颇出战,大败,赵卒被坑40万。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赵国从此衰落。 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第三阶段 秦赵大战,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6万惠文王七年,与魏战,斩首8万武王四年,拔韩宜阳,斩首6万昭襄王六年,伐楚,斩首2万,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所载战争规模,昭襄王十四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昭襄王三十三年,破魏,斩首15万昭

23、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斩首5万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坑降卒40余万昭襄王五十年,攻三晋,斩首6000,走死河中2万王政二年,攻魏,斩首3万王政十三年,攻赵,斩首10万,4、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史学文学与艺术科学技术,战国的新兴“士”阶层,战国养士四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无忌)。也称“四君”。孟尝君与鸡鸣狗盗的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平原君与毛遂自荐的故事,战国养士之风盛行,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在齐都临淄城稷门附近设立的学宫。齐宣王时招揽各国学者纷至沓来,史称“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

24、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成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从根本上说,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士阶层兴起,各国国君争相礼贤下士,“士”在社会上的活跃,反过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百 家 争 鸣,思考,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历史影响?,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十家九流

25、,诸子百家的重要学派及主要主张,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支,即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孟轲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嫡孙)的门人。孟子的学生整理其言论,编成孟子一书。,孟子和儒家思想,公元前371年前289年,山东邹县人。,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著作保存在荀子中。 荀子是孙氏之儒的创始人。提出“性恶论”,荀子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又重法。 荀子与兰陵。,荀 子,庄子及其思想,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保存在庄子一书中。,法家和韩非,战国早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都是各国

26、变法运动的倡导者。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韩国人,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主张君主专制.,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性恶论斗争哲学国家主义独裁理论愚民思想,杂家与吕不韦,吕不韦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乃使其客人人各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古今万物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

27、,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吕不韦列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春秋史,亦称春秋左传。旧传是春秋时鲁国人左丘明所撰。 近人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以春秋为纲,博采各国史料编成的。左传的纪事编年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与春秋相同;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比春秋多出17年,其叙事直到悼公十四年。,左传,离骚,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叙述,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特的幻想,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诗人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鲁迅称赞屈原

28、:“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天 问,天问是篇奇特的

29、长诗。这是屈原在放逐后,忧郁彷徨,精神上起了激烈的动荡,旧信仰完全崩溃,因此对于自然现象、古代遗闻、宗教信仰以及对社会传统思想都产生了怀疑,从而发出种种疑问。通过提问,诗人尽情宣泄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闷。,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科学技术,历 法战国时用的历法,一年为365又1/4日,已采用19年7个闰月的置闰方法,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四分历”。这时历法上的最大成就是“月令”的产生,已经测知了一年二十四节气,并知道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安排农业生产。,出现适应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战国末年,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发现了磁石的指南性,利用磁石的这一特性制成一种正方向、定南北的仪器,叫做“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后来逐步发展成指南针。,司南,古琴,铜鼓,战国乐器,司马迁史记有关部分。班固汉书有关部分。刘向战国策杨宽的战国史有关部分。,参考书目,十家分为190家,侯外庐主编,刘泽华主编,杨伯峻译注,复习题,一、解词法经、上计制、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二、问答1、评价商鞅变法。2、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试述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