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7490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6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 substance):指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具有依赖潜力的化学物质,成瘾药物种类(按药理特性)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海洛因、哌替啶、杜冷丁、美沙酮、乙酰美沙酮、丙氧酚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卡因、克赖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大麻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巴比妥类、非巴比妥类、抗焦虑药、酒精致幻剂:麦角酰二乙胺(LSD)、烷基色胺类、北美仙人球毒碱、麦斯卡林、甲基苯丙胺、苯环己哌定(PCP)挥发性有机溶剂:醇类、汽油、樟脑油、苯、甲苯、丙酮、四氯化碳、氟利昂等烟草,概 念,毒

2、品(drug):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甲基苯丙胺(冰毒)、大麻、可卡因等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种类(一)麻醉药品阿片类如海洛因、吗啡、阿片、度冷丁、可待因、美沙酮、二氢埃脱啡可卡因类:可卡因和快克大麻类:大麻烟、马利华纳、希什(二)精神药品苯丙胺类:苯丙胺、冰毒、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利他林致幻剂:麦角二乙胺(LSD)、苯环己哌啶(PCP)、南美仙人球碱(麦斯卡林)催眠镇静剂:与毒品合用者多。,概 念,物质滥用的现状,2002年联合国禁毒署统计数字显示占全球总人数3.3%,12岁以上4.7%,中国情况:90年 7万 2000年 86万

3、2005年 116万2000年,全国2081个县市区有毒品,11个省市90%以上有吸毒者吸毒者有公开化、年轻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概 念,物质依赖:反复用药引起的人体心理或生理上的对药品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尽管个体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仍继续使用,导致了耐药性增加、戒断症状、强制性觅药行为躯体依赖:又称“生理依赖”,由于长期用药后所造成的躯体病理性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精神依赖:又称“心理依赖”,吸食者使用成瘾物质愉快满足或舒适感,多次使用后导致精神或心理上对成瘾物质的一种主观渴求,有强烈欲望,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反复用药以获得满足感,概 念,耐受

4、性:在反复用药过程中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产生耐受性,出现药效减弱,必须加大剂量才能获得原来的欣快效果,因而加大用药戒断综合征: 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药物后或使用拮抗剂占住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不同的药物症状不同,一般急性戒断症状与药物的作用相反,使用药物后症状消失或减轻,概 念,物质滥用:一种适应不良方式,非医疗目的的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学业,损害了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问题等,滥用无明显的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多药物滥用: 在12个月内同时滥用至少3种以上(不包括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成瘾药物,而不是以其中一种药物为主,不是对其中某种特定物

5、质的依赖,物质滥用的原因,社会因素 - 可获得性- 家庭因素 - 同伴影响、社会压力 - 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心理因素 - 个性- 药物的心理强化作用- 精神病理因素- 开始使用药物的心理原因生物学因素- 遗传学因素- 依赖的生物学基础- 犒赏系统- 代谢速度-药物强化的生物学基础,内源性阿片肽,外源性阿片类化合物,阿片受体,1. NA系统2. 多巴胺系统3. 5-HT系统4. Ach系统5. 垂体性腺系统6. Ca+通道系统7. AC-cAMP系统8. G蛋白家族系统,依赖机理,阿片受体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神经核和神经回路的研究 蓝斑、中脑边缘系统、腹侧被盖区、伏膈 核、杏仁核、导水管周围灰质等。

6、非阿片系统神经递质的研究 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多巴胺、组织胺 NMDA 、5-HT 、GABA 、兴奋性氨基酸等 奖赏效应、奖赏系统、奖赏机制,依赖机理,内分泌系统 垂体-肾上腺-性腺系统、甲状腺系统 免疫系统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 离子通道、AC-cAMP、G蛋白家族、c-fos等 长时程适应理论,学习和记忆机制 脑成像技术 受体的上调、下调、受体亲和力 脑内递质变化、糖和氨基酸等代谢变化,依赖机理,临 床 表 现,成瘾物质使用障碍:依赖和滥用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急性中毒、中毒性谵妄、痴呆、遗忘、精神病性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等,阿片类药物依赖,海洛因

7、对机体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痛觉感知觉摄食性功能呼吸中枢脑细胞- 精神活动的影响欣快作用情绪思维- 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心血管系统,阿片类药物依赖,滥用方式呼吸道吸入与香烟同吸喇叭筒追龙或烧板烟枪血管注射肌注静注吞服通过粘膜,阿片类药物依赖,临床表现吸毒者对药物的体验起效时间体验:强烈快感期松弛状态期精神振作期 耐受性:15-30天产生吸毒剂量增加吸毒方式改变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阿片类药物依赖,临床表现戒断综合症睡眠障碍疼痛症状群神经精神症状群心血管系统症状群消化系统症状群植物神经症状群呼吸系统症状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阿片类药物依赖,临床表现躯体

8、并发症过量中毒与致死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各种继发感染各种传染病肺部并发症血管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生殖系统对婴儿的伤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情绪障碍:冲动、暴躁、易激惹、情绪波动大,悲观、抑郁、自杀,焦虑、烦躁、空虚、无聊等不良情绪状态人格衰退:吸毒成瘾后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毒品,失去了人格、失去了尊严、责任心丧失、道德沦丧,为了毒品,不惜撒谎和违法犯罪意志活动:动力下降,孤僻、懒惰、无上进心,除了毒品,对什么都无兴趣,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整天醉生梦死、行尸走肉,丧失社会功能思维方面:偏执、多疑、逃避等,阿片类药物依赖,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影响家庭关系和子女成长,离婚率高违法犯罪、破坏社会的安定劳动力大量丧失

9、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用于与禁毒、戒毒相关的防治、管理和执法机构中,阿片类药物依赖,阿片类药物依赖,吸毒者的生理行为特征面色苍白、形体消瘦面青唇淤、未老先衰精神恍惚、个性改变生活模式:海洛因为中心正顿少吃,多吃零食蓬头垢面、衣着不整昼睡夜醒、家不常归谎话连篇、低三下四兴趣索然、懒惰无比交友减少、违法犯罪情绪无常、行为怪异多次戒毒,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根据可靠的阿片类药物滥用史,尿吗啡测定、纳洛酮催瘾实验以及临床表现、体格检查来确定诊断临床诊断标准为:最近数周或更长时期中有滥用中等或较大剂量的阿片类毒品的病史排除其它的心理或生理疾病所致至少有下列症状中的三条: 1 渴求使用任何一种阿片类药物2

10、心或呕吐 3肌肉或关节疼痛4流鼻涕或流眼泪 5瞳孔散大、立毛或出汗6腹痛或腹泻 7打哈欠8发热 9睡眠障碍,呈慢性复发性,预后差复吸死亡监狱控制康复,阿片类药物依赖,复吸的原因(复吸率95%以上) 戒毒动机及决心心理渴求稽延性戒断症状回到有关毒品的环境同伴的压力经济状态错误的认知外在应激事件情绪状态空虚无聊家庭社会因素,阿片类药物依赖,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戒毒治疗的环境自愿戒毒机构强制戒毒机构劳教戒毒所,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戒毒治疗的三个阶段脱毒治疗:15天左右康复治疗:3-6月回归社会:2年左右,自然脱毒的一般规律自限性过程症状相对较重过程相对较短病人顺应性较差,逆反及“补偿”心理较

11、强,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脱毒治疗的方法冻火鸡治疗美莎酮替代治疗阿片类药物替代治疗昏迷疗法对症治疗中医药针灸治疗,戒毒药物美莎酮丁丙诺非洛非西丁或凯尔丁曲马多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抗焦虑药中药,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阿片类药物的中毒(1)临床特征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瞳孔缩小呼吸抑制(2)阿片类急性过量中毒的诊断认真了解病史全面体查及时尿液或胃液中吗啡定性测定,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阿片类药物的中毒抢救原则一般不需要洗胃保持呼吸道通畅调节水盐及电解质平衡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症处理。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治疗:可用到20mg/日,阿片类药物依赖

12、(治疗),心理康复治疗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集体纳曲酮预防复吸美沙酮维持疗法,心理社会康复治疗形式认知治疗:动机强化治疗、短程心理治疗行为治疗:预防复吸治疗、奖惩性处理、线索暴露治疗、厌恶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系统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多维度家庭治疗心理动力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心理社会康复治疗形式集体心理治疗:小组治疗生活技能训练社区治疗自助集体:AA、NA、CA等后续服务:中途宿舍美沙酮维持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回归社会心理行为矫正脱离吸毒环境从事正当职业,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酒 精 依 赖,酒精饮料的分类:白酒、葡萄酒、果露酒、啤酒等酒精的药理作用:属催眠麻醉剂,

13、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大脑皮层内抑制过程减弱,皮层下兴奋低剂量:欣快、愉悦、活力增加,约束力下降中剂量:自我控制力明显受损,讲话随便、行为协调能力下降高剂量:意识障碍、嗜睡、深睡、昏迷、死亡(延髓中枢损害),酒 精 依 赖,酒精依赖:由于饮酒所致对酒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可连续或周期出现,以体验饮酒的心理效应,有时为避免不饮酒时的不适,渴望很强烈酒精依赖综合症:在完全或部分停止饮酒后的出现的一组症状:震颤、幻觉、癫痫、震颤谵妄等。特点:饮酒强迫感;固定饮酒模式;饮酒成生活中心;耐受量增加酒精戒断综合症:早期出现焦虑、不愉快、抑郁,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畏寒、出汗、心悸、脉搏不齐、血压波动

14、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睡眠障碍等,78小时后出现震颤,7296小时后出现震颤谵妄,酒 精 依 赖,酒依赖的躯体损害神经系统:CNS、基底神经节中央灰质出血、共济失调、癫痫、痴呆、末梢神经损害等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障碍、胃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胆囊炎心血管:减少心输出量、心肌炎营养不良胎儿:低体重、低智能、发育障碍外伤,酒 精 依 赖,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1)急性酒中毒(Acute alcohol intoxication)普通醉酒(Drunkenness):麻痹期开始情感高涨、运动兴奋、定向好、入睡结束、记忆多正常异常醉酒(Abnormal alcoholic intoxicati

15、on):异常个体复杂性醉酒:过程激烈、运动兴奋强烈、人格改变、礼仪丧失、粗定向力、概扩记忆、睡眠后可再度兴奋病理性醉酒:突然、严重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行为盲目、无记忆,临床表现朦胧型和谵妄型,酒 精 依 赖,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2) 慢性酒中毒酒精中毒性幻觉症(Alcoholic hallucinosis)痉挛发作(convulsion)震颤谵妄(delirium tremens)酒精中毒性嫉妒妄想(alcoholic delusion of jealousy)柯萨克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酒精中毒性痴呆(alcoholic dementia)其它:人格衰退(pe

16、rsonality deterioration)、情感性精神病,酒 精 依 赖,(3)家庭社会危害工作能力下降家庭不和交通事故犯罪,酒 精 依 赖,诊断和鉴别诊断饮酒史:饮酒模式、后果等临床表现和体征辅助和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躁狂、谵妄、精神分裂症、痴呆、癫痫等其它疾病的鉴别,酒 精 依 赖,治疗断酒:一次性或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替代拮抗剂治疗:乙醛脱氢酶抑制剂戒酒硫,0.51.0g/日治疗13周支持疗法: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慢性酒中毒的对症治疗行为疗法:阿朴吗啡和催吐剂根碱的厌恶疗法综合治疗康复治疗:AA、中途宿舍等,镇静安眠药: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依赖特征:耐受性产生戒断症状:植物神经功能

17、抗进、双上肢震颤、失眠、恶心、呕吐、一过性视、听、触幻觉或错觉、激越、焦虑、癫痫发作等治疗原则:从体内清除较慢,缓慢撤药、先快后慢,镇静安眠药物依赖,概 念ATS均为苯丙胺化合物, 如果在碳链上或苯环上配其他 基 团取代时, 则产生一系列衍生物, 至今大约有十几种:苯丙胺(Amphetamine, AM)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ATH)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 MDMA, Ecstasy)3,4-亚甲二胺基苯丙胺( MDA)N-乙基-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EA)芬氟拉明(Fenfluramine)哌醋甲脂(利他灵, Ritalin)匹莫林(Pemoline

18、, Deltamine),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现状ATS 和 MDMA 滥用在全球范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ATS 和MDMA滥用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日本, 但有蔓延的趋势年轻人ATS和MDMA滥用率较高,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滥用方式尝试使用 (Experimental use)偶尔(娱乐)性使用 (Occasional or Recreational use)场景性使用 (Situation/Instrumental use)长期使用 (Chronic use)强迫性使用 (Compulsive use),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滥用时间青少年开始平均使用6-

19、11年开始使用方式吸入67%口服16%注射45%,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ATS的心理效应(低 剂 量 )增加警觉和能量感延缓疲劳欣快感,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ATS生理效应(低剂量),扩大瞳孔升高血糖降低食欲减少凝血时间降低胃肠蠕动刺激肾上腺,增加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扩张气管支气管增加呼吸增加肌肉张力,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急性毒性作用行为表现话多、不安、冲动自我感觉好、超人一等攻击性或对人有敌意刻板动作性欲亢进,猜疑、妄想抑郁幻觉意识模糊自杀意外事故,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急性毒性作用高血压, 可能导致颅内出血心率失常, 可能导致心衰发热、出汗, 可能导致高热

20、抽搐,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慢性使用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失眠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症状 幻觉 妄想意志行为障碍依赖神经毒性作用,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治疗原则大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很快消失抗精神药物治疗急性中毒的治疗:环境、对症支持、保护心理社会治疗,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不良后果使用途径注射HIV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从鼻部吸入-鼻粘膜损伤、鼻中隔穿孔性病社会家庭问题,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Further Information,Email: D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 NIDA (National Institute of Drug Abuse) www.nida.nih.gov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 云南中美戴托普戒毒康复村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