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567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七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七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七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七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资料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的研究概述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投资的专用性、资产的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效益,2,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的研究概述,3, 现代企业理论有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重点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代理理论则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企业的契约性、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性。从这种意义上,一般将现代企业理论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4,现代企业理论的框架,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5, 开创企业的主流

2、契约理论先河的是科斯,之后又由阿尔钦和德姆塞 茨、威廉姆森、克莱茵等、詹森和麦克林、利兰和派尔、罗斯、张 五常、格罗斯曼和哈特、霍姆斯特姆和泰勒尔、哈特和莫尔、阿根 亚和博尔腾以及其他学者加以拓展。最新的模型是杨小凯和黄有光 提出的。这一派理论的共识: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文字 的和口头的,明确的和隐含的),但是,每个作者的侧重点各不相 同。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前者的重点仅限 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后者则侧重于企业的内部结构与企业中 的代理关系。下面分析中将交易费用理论分为两类:一类为间接定 价理论,另一类为资产专用性理论。,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间接定价理论

3、, 间接定价理论的要旨是:企业的功能在于节约市场中的 直接定价成本或市场交易费用。科斯、张五常、杨小凯 和黄有光的论点基本上属于这一类。 科斯:“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 - 它们之间的不同表现在: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由非人格化的价 格来调节,而在企业内,相同的工作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两 者之间的选择依赖于市场定价的成本与企业内官僚组织的成本之 间的平衡关系。当在企业内组织交易的成本扩大到等于市场组织 交易的成本时,企业达到其最大边界。,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间接定价理论, 张五常:“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 代产品市场,或者说是“一种合约取代

4、另一种合约”。张五常 关于企业的本质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观点,意味着企 业能消除机会主义的论点不是决定性的,因为企业可能把机会 主义从商品市场带到要素市场。,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间接定价理论, 杨小凯和黄有光:基于科斯和张五常的原旨,借助消费者生产 者、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这三方面因素,杨小凯、黄有光( 1993、1995)建立了一个关于企业的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型。该 模型的特点是,把企业所有权的内部结构与定价成本相联系, 同时把企业的均衡组织形式与交易效率相联系。在他们的模型 中,选择不是在市场和企业之间,而是在自给经济、市场与企 业三者之间。他们认为,企业作为促进劳动分工的一种

5、形式, 与自给经济相比,也许会使交易费用上升,但只要劳动分工经 济收益的增加超过交易费用的增加,企业就会出现。,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间接定价理论, 在企业存在的情况下,所有权结构变得更为重要,不同的所 有权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交易效率。 一种非对称的剩余索取权结构能够改进交易的效率,且通过排除 直接定价和贸易中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促进劳动的分工。 管理者剩余索取权结构出现的原因:用于提供管理服务的劳动的 交易效率远远低于生产最终产品的劳动的交易效率,此情况下, 管理服务只是一种中间投入。因为度量从事难以捉摸的管理活动 所付出的努力及其产出水平,要花费极高成本。管理者对剩余的 索取权体现了管

6、理服务的间接价格。,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间接定价理论, 科斯与杨小凯和黄有光之间一个重要区别是: 按照科斯的理论,交易费用的增加将缩小市场的范围,加大企业 规模; 按杨小凯和黄有光的理论,如果经济个体之间的交易效率存在差 异,交易费用的增加将同时减少市场的交易及企业形态的交易。 从历史观点看,杨晓凯和黄有光的论点更为有力。亚当斯密认为 劳动的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交易费用的下降可以扩大市场 范围,同时鼓励劳动的分工,并使企业扩张。,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科斯企业理论的另一个部分由威廉姆森(1975,1979,1980)和 克莱茵等(19

7、78)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又在泰勒尔(1986)、格 罗斯曼和哈特(1986)、哈特和莫尔(1990)、瑞奥登(1990) 及道(1993)那里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派理论将企业看成是连续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 纵向一体化实体,认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 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 会主义问题(扼制问题)。,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威廉姆森和克莱茵等与科斯持有相同的观点,即认为企业是用来 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交易模式。但是,与企业产生的原因相比, 他们似乎更关心一个企业是应该买进还是制造出一种特殊

8、的投入, 或企业究竟应该有多大。他们把资产专用性及其相关的机会主义 作为决定交易费用的主要因素。 其思路大致如下:如果交易中包含一种特殊的专用性投资,则事 先的竞争将被事后的垄断或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从而导致将专 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据为己有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 在一定意义上使合约双方相关的专用性投资不能达到最优,并且 使合约的谈判和执行变得更加困难,因而造成现货市场交易的高 成本。,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当专用性投资变得更为重要时,用传统现货市场去处理纵向关系 的交易费用就会上升。因此,纵向一体化可用以替换现货市场。 因为在纵向一体化组

9、织内,机会主义要受到权威的督察,在威廉 姆森的早期文献中,他非常强调在现货市场和纵向一体化之间的 选择,但是,在他晚年的著作以及克莱茵等的许多著作中,却考 虑用长期合约去代替纵向一体化。原因:即使在一个纵向一体化 企业的内部,交易费用也并非无足轻重。如果由于内部生产的不 经济造成纵向一体化的不经济,协调独立交易者之间的交易活动 的长期合约安排将会出现,以节约交易费用。,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当企业决定自己制造而不是从现货市场上购买一种投入时,它必 须购买生产要素(劳动及资本)。这正是张五常所说的用要素市 场代替产品市场。因此,纵向一体化可能将机会

10、主义带入企业。 对市场和纵向一体化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市场机会主义和企业机会 主义的选择。 企业内部的机会主义来自“特异性”和“不可分性”两方面,两者与 企业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在分析企业内部结构时,威廉姆森强调 企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以等级结构为基础的权威关系,他强调,在 考察雇佣关系时,和不可分性相比,特异性是更关键的因素。在逐渐 掌握企业生产特殊技能工人与可能拒绝重新订立工作和合约的雇主之 间,特异性造成了一种双边的垄断,从而必然使技能培训的投资无利 可图。通过将工资与明确规定的工作岗位相联系,通过内部提拔和以 长期表现而不以短期评价为依据的自动晋级,长期的雇佣关系能弱化 这一问题。,外在性

11、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格罗斯曼和哈特(1986)以及哈特和莫尔(1990)发展了一个所 有权结构的模型。认为,当由于明晰所有的特殊权利的成本过高 而使合约不能完全时,所有权极具重要意义。他们在剩余索取权 与剩余控制权之间作了区分,同时又将所有权与剩余权力的购买 等同起来。认为当两个参与者进入一种交易关系-在这种关系 中,财产被用来创造收入-而要在合约中列示所有关于财产的特 殊权力又费用颇高时,最合适的做法也许是其中一方将所有的剩 余权力都购买过去,剩余权力对购买方来说是一种收益,对另一 方却是一种损失,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激励机制的扭曲。因此, 一种有效

12、率的剩余权力的配置必须是购买者激励上所获得的收益 能够充分弥补售出者激励上的损失,投资行动最重要的一方似乎 更应该取得对剩余权力的所有权。,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格罗斯曼和哈特以及莫尔对企业的契约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他们之前,讨论交易费用的文献强调不完全合约会导致一种非 一体化关系(即市场交易),从而产生一种劣于完全合约之下的 交易效果,这就暗含着一个假定,即一体化能够产生只有在完全 合约下才能有的交易效果,他们的模型超越了这一点,按照他们 的理论,有意义的比较不应存在于非一体化交易和一体化交易之 间,而应存在于一种一体化与另一种一体化之间

13、。 问题不仅仅是一体化是否应该出现,更重要的是谁将一体化谁。 因为剩余权力被一方购买,实际上构成了第二方的损失,所以一 体化虽然能改变机会主义者的动机和扭曲的行为,但他并不能消 除这些激励问题,最优的一体化应该能将控制权让渡给这样的主 体,他们的投资决策相对于其他方更为重要,而在投资决策同样 重要的场合,非一体化也许更为有效。,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阿根亚和博尔腾(1992)在交易费用和合约不完全性的基础上发 展出一种资本结构的理论,在他们的论文中,一个缺乏起家资本 的企业家与一个富有的投资者之间的不完全长期合约被模拟成纵 向一体化;由于企业家对

14、项目的金钱和非金钱报酬都感兴趣,而 投资者只关心项目的金钱收益,因此,双方的目标含有潜在的冲 突。他们考虑的是: (1)初始的合约结构能否以及如何使当事者的目标达到完满一致; (2)当初始合约不能达到这种一致时,控制权应如何配置以取得效率。,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阿根亚和博尔腾指出,一旦某些重要的未来变量因很难或不可能 被初始描述而在合约中遗漏时,控制权的分配就至关重要了;不 同的控制权安排会带来不同的资金收益和私人好处。尤其是: (1)当企业家个人利益与总利益一同增长时,企业家单方面的控制是 有效率的; (2)当投资者的货币利润与总收益一同增长

15、时,投资者单方面的控制 也是有效率的; (3)而当上述双方的收益都不随总收益同时增长时,随机状态控制则 是有效率的。 阿根亚和博尔腾把随机状态控制解释为一种举债筹资条件下的控 制权配置。如果基期信号表示一种违约或不违约的情景,只要履 行偿债业务,企业家即拥有控制权;而投资者则往往是在企业家 拖欠债务的情况下才接管控制权。阿根亚和博尔腾的模型非常接 近资本雇佣劳动的模型。,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资产专用性的实质是一种“套住”效应,费茨罗和穆勒为了论述 企业的内部结构问题,建立了一种与威廉姆森资产专用性理论略 有不同的模型。在他们的模型中,非流动性是

16、企业内部结构主要 决定因素。企业是一种合作契约,即使所有的成员在加入企业时 是可流动的,他们也可能因为退出企业的交易费用或者不可转换 的人力资本的积累而变得难以流动。一种要素的流动程度可以用 以下两种因素来衡量:一是现有职业与新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 二是变换职业的净交易费用。他们认为企业内权利的安排取决于 非流动性在职员间的分布,当所有成员具有同等的非流动性,权 利将被平等分享,而合作契约也具有高度忠实和自愿决策的特征; 当成员间存在不对称的流动性时,权利就将集中于非流动性成员 的手中。理由是,偷懒的动机因非流动性而减少,而监督的动机 则因非流动性而增加。, 只要能够连续地取得与其机会成本相等

17、的收入,易流动性成员并 不会在乎其他成员的行为,而非流动性成员则不得不承担流动性 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全部成本,因此,非流动性成员希 望对流动性成员的职责有一个更明确地说明,以便于监督。非流 动性成员希望对流动性成员通过退出企业的威胁对其他成员实行 控制,而流动性成员只能依赖于他们的呼声。因此,管理-监 督的权力归之于资本家的事实,可以用资本的非流动性来解释, 虽然费茨罗和穆勒认为他们采用的是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的方法, 但他们更关心的是企业内权力的横向不对称分布,而不是纵向的 等级组织。,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瑞奥登(1990)模型也许是第

18、一个明确论述了受损与信息问题的 市场交易与受损与激励问题的纵向一体化之间的替代关系。在他 的模型里,一个下游企业需要做出选择:即在市场上从上游企业 购买一个非标准部件,还是在自己企业的内部将其制造出来。但 是当他决定制造而非购买时,他不得不雇用一个负责该项生产的 管理者。 这种纵向一体化将前述“所有者管理者”转化为“雇佣者管 理者”。在购买的情况下,委托者不掌握关于生产成本的信息, 但所有者管理者却有积极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如果是决定 自己制造,委托者虽能了解成本信息,但由于难以监督,雇佣 者管理者缺乏降低成本的动机。结果,纵向一体化虽然能够传 递更好的成本信息并产生更小的定量决策,但却不自

19、觉地损坏了 管理者降低生产成本的积极性。,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非一体化与一体化之间的转换其实就是扭曲的生产决策与扭曲的管 理者激励之间的转换,一种满意的组织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哪种效果 更重要,这又依次取决于委托者对某一部件价值如何评价,取决于 成本函数对管理者激励的敏感性。纵向一体化似乎更多地在部件更 有价值、成本函数不太敏感的场合才被采用。,外在性与公共品领域的研究概述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23,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的研究概述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投资的专用性、资产的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新产权理论:所有

20、权的成本与效益,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24, 基本假定 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一家企业有m个管理层次,每个层次对下一级层次都管理s个人。这样, 最高层只有一个人(总经理),第2层有s人,第3层 ,;第m层有 人。只有第m层的 人才真正从事生产活动,其他层次皆为管理者。 设 为“失控”参数,且 。即每往下延伸一个层次,生产率因 控制放松而下降 。这样只有 的生产率才得以保持下来。 工资水平随管理层级别上升而上升。设第m层工人的工资为 ,第m-1 层的工资为 ,最高一层为 。 除工资成本外,每单位产量的平均成本为 。,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竞争性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25,等级

21、控制与企业规模竞争性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 生产函数 假定产量只是第一线工人劳动投入的函数,则生产函数: 即总产量是最终保持下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函数。管理层增加可以扩大 管辖人数,提高总产量。 总成本函数 生产Q的总成本由工资成本和非工资成本两部分构成。非工资成本 , 工资成本如表1所示。,表1 工资与等级,26, 表1显示,总工资成本为 则生产总成本为: 由于 总成本函数为:,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竞争性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27,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竞争性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 利润函数 在竞争性条件下,利润函数为: 公式(5)显示,管理层次增加使企业的边际盈利率下降。原因: 管理层次

22、增加使信号传递易于扭曲和监督力度层层递减,失控程度上升, 从而使 变小( )。 工资水平随着管理层次增加而按 的倍数上升,增加了成本支出。 因此,对一个给定 的企业,必然存在一个最优的 。 如果s给定, 就确定了企业的最优规模。,28,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竞争性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 最优等级 的决定 公式(5)的一阶和二阶条件决定了最优等级: 令 ,衡量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劳动贡献与工资成本的比率。 将Z代入公式(6),得,29, 公式(8)是非线性的,运用试数的方法求解。威廉姆森1967年在其论 文中建议,从经验的角度看,Z应在1.5-3之间,s在5-10、 在1.3-1.6 之间, 约为0

23、.9。对应各种不同参数,利润最大化要求的等级层次数m 的不同最优值如表2所示。,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竞争性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30,30,表2 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的均衡值, 表2显示,在 不变条件下,随着每一级控制人数s 的增加,等级层次 数m总是上升。说明管理者控制能力增强会使管理层面增多;当 时,说明丧失控制的可能性下降,在s不变的条件下,会使m越大。,31,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寡头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 如果将威廉姆森的理论模型进行拓展,即企业不再是价格的接受者, 而是价格的决定者时,企业的内部结构应如何设计?即m如何决定? 市场需求函数 按照古诺模型来拓展威廉姆森的等级设计模型。

24、假定市场上存在N家同 质企业,市场需求的反函数为:,32,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寡头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 企业i的利润函数 企业i的利润函数可写成:,33,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寡头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 企业i的等级反应函数 在公式(11)中, 对 求一阶导数,就可以得到等级反应函数: 假定 ,则可获得在具有N家寡头企业条件下的等级反应函数: 公式(13)显示出m对s、 、 、 的反应。,34,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寡头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 企业个数对m的影响 企业个数N与m之间的关系如何?从理论上讲,N越大,说明市场越趋于 完全竞争,则企业规模应越小,企业内部的等级层次越少;当 时,

25、市场越趋近于完全垄断,企业规模会越来越大,企业内部的等级层次 越来越多,m相应的增加。可见,m与N呈反向变动。 上述结论可用数学证明。将公式(13)看做隐函数F(m,N),求,35, 公式(14)包含了市场结构N和企业结构m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市场结构 和企业结构是按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市场越是趋于竞争,市场结构越是有 效,企业等级就越少,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就越不重要;相反,市场趋于 垄断,市场竞争的功能越是萎缩,则企业内部的等级层次就越多,说明企 业内部垂直的等级制就越重要。这种逻辑正好说明市场与企业这两种组织 形式是相互替代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寡头企业的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36,企业的性

26、质、边界与产权的研究概述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投资的专用性、资产的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效益,投资专用性、资产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37,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扼制”问题与信息不对称 “扼制”问题是与投资或资产的专用性相联系的。一旦某企业或个人 为另一家企业或个人进行了专用性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受制于 人”,后者就可能对前者进行“扼制”。 通常批评改革前我国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这实际上是与 “备战备荒”相联系,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后受制于人的局面。 从理论上讲,就是为了解决扼制问题而出现的企业边界的过分扩大。

27、 分析交易过程中的“扼制”问题。为了分析方便,先忽略专用性投资。,38,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相关假定 假定有两个时期:t=1(事前)和t=2(事后); 假定只存在两个当事人:供给者和购买者。在时期1,贸易的好处对双 方而言,都只是随机变量,因此,在这一期他们可以签约也可以不签 约;但在时期2刚开始时,双方才能知道贸易的好处。 假定交易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则时期2的成交额为1或0; 假定买方对该交易额的主观评价为 ,供方提供该贸易额的实际成本 为c,则贸易的净所得为 。 问题是:如何在供求双方之间分割“ ”?分割主要取决于价格P。 哈特和莫尔1988年在不完全合约与重新谈判一

28、文中对这个问题做 出了清晰的数学分析。,39,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哈特和莫尔的分析: 假定在时期1双方对贸易没有签约,到第二时期,谈判就会出现。谈判 涉及两个问题:是否贸易?或以什么价格p进行贸易? 如果 和c是共识,是否存在有效贸易额?贸易的充分条件是: 。 如果此时在(c,)之间的某一点确定p,则双方都会有净得益。如果 信息是对称的,则p只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贸易额是有效的。 但实际生活中,c和 往往是私人信息,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无效的结果。 假定c是共同信息,而 是私人信息,供方仅知道 在 的概率分 布为 其密度函数 。 假定获利的概率为正(即 ,若 就不会有获利的

29、可能性), 但小于1(即 ,若 ,获利的概率总是为1)。,40,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假定供方在时期2拥有全部的谈判权,即价格完全由供方决定。 这样,买方只有当自己对贸易量的主观评价大于或等于p时,交易才会 发生。出现交易的概率是 ,其中,,图1 出现交易的概率,41,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对供方而言,其预期利润为: 公式(16)求关于p的一阶条件: 如果价格p上升到p+dp,则供方的边际所得是 ,但价格上升 对供方的边际损失为 。一旦供方在p提高价格,就会有 的可能使买方退出交易。所以,p点对双方而言是最优点。 但这个最优点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并不是最优,

30、而是次优的。为什么?,42,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资源配置最优要求: ,但从公式(17)可知, 即实际资源配置并没有满足 的最优条件。对供方而言,如果 则无利可图,提高价格,则存在获利的概率。 上述模型就是常见的垄断定价模型:,图2 垄断定价,43,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对于 较少地分布于低水平的买方而言,其主观评价较多地分布在 附近(如图3(a),则 会较低, 会较大。 对于 较多地分布于低水平的买方而言, 会较高, 会较 小。(如图3(b) 对于任何一类买方,如果 ,则 ,即贸易不会发生。 上述无效的结果是发生在时期2,而且 是私人信息,c是公共信息,

31、 因此,存在通向有效结果的途径。即在时期1将定价权完全赋予买方, 买方会将价格确定在 上,这样,买方得到剩余 ,即 买方获得全部交易的好处。而由供方决定是否进行交易。,44,44,44,44,图3 买方的价值评估分布,45,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如果 是公共信息,c是私人信息,则定价权应完全交给供方,在 的情况下,则 。而由买方决定是否退出贸易。 如果 和c都是私人信息,一般情况下,事前协商的价格不再是有效的, 因为事后会有一方要求修改协议,进行重新谈判。而这会产生交易费 用,此时,双方皆有可能对对方进行“扼制”。,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专用性投资与“扼

32、制”问题 假定在时期2, 和c都是公共信息。供方可在时期1进行专用性投资, 这种投资可降低时期2的边际成本。 假定合约在时期2期初签订,此时,供方已知 ,供方在时期1的专 用性投资 ,则时期2供方的边际成本 。如果供方不事先进行 专用性投资,其在时期2的边际成本 。 假定事后双方的谈判导致纳什均衡,即双方均分贸易带来的好处。 如 果供方在时期1进行专用性投资,则 ,双方各得1.5;若供方 不进行专用性投资,则 ,交易不会发生,双方剩余为0。 从供方的角度考虑,若不进行专用性投资,剩余为0;若进行专用性投 资,净剩余为 。所以对供方而言,事先不进行专用性投资 是有利的。但从社会利益看,进行专用性

33、投资的社会净收益为 ,供方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了冲突。,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将上述例子模型化 假定供方的成本函数是其专用性投资的函数,即 假定 ,即使不进行专用性投资,交易在事后也是必须的。 假定事后的交易价格由纳什均衡决定,则 ,即一 旦供方进行专用性投资,双方从事后交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均等。则 公式(20)意味着供方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的专用性投资,只能在价格 中获得 的回报,另一半被买方拿走,这会降低供方投资的动力。 供方的利润由下列规划决定,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供方从私人利益出发,最优投资解的一阶条件为: 社会关于专用性投资的最优规划: 一阶条件

34、为: 因为 , 所代表的专用性投资要大于 所代表的 专用性投资。事后关于定价的纳什均衡导致供方事前投资相对不足。 因此,只要进行事前投资的一方在事后不能获得投资降低成本所带来 的全部节约,只要交易的另一方在事后能通过“扼制”来讹诈一部分 事前投资的利益,则事前的专用性投资就不足。威廉姆森将这种事后 的“扼制”行为称为“机会主义行为”。,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度量投资或资产专用性程度 假定供方投资I中有 部分不是专为某一特定的买方而进行的,即 是 非专用性投资,则供方从事非专用性投资的利益是 。原因: 供方的部分投资不是针对某一个买方,任何潜在的买者都可以参加事 后交易,供方

35、利用买方之间的竞争获得全部的 。同时供方又从事专 用性投资,则供方进行专用性投资后与特定买者进行事后交易的价格 由下式决定: 公式(25)中的 是供方向非专用性投资的受益人收取的收入, 不必进入与专用性投资有关的供求双方的利益分割。则,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供方的利润函数仍为 最优投资解的一阶条件: 随着 的提高,投资的优化程度也随之上升。因此,专用性投资的专 用性程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如何解决“扼制”问题 如何解决由于供方进行专用性投资而造成买方在事后进行讹诈从而使 供方事前投资的积极性下降? 需要双方在事前签订合约,通过合约对

36、买方在事后以退出交易相威胁来获取 供方投资好处的行为进行惩罚,并明确规定交易的价格。 这种对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规定事实上代表了贸易中的长期关系。企业 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维持这种长期关系。 在许多场合,提供专用性投资的供方将吞并买方,合成一家企业,避免“扼 制” 问题。 为解决专用性投资所产生的扼制问题,企业的边界会扩大。,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买方的资产专用性与扼制问题 如果一方在专用性程度非常高的资产上进行投资,则在客观上存在另 一方机会主义行为的“扼制”。如果专用性资产的价值比较低,则遭 受重新谈判所带来的风险就比较小。 从买方的角度分析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问题。

37、 假定一个企业的收入为 ,成本为 ,从事生产需要资产的服务。 如果租用资产,则需要支付资产租金。如果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的,租 用资产的企业除支付租用费外,还需付额外的治理成本: 这里,s代表资产专用性程度。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则租用资产的企 业所要付出的治理成本就越高。,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假定资产专用性程度s的取值范围: 。如果s=0,则资产无专用 性,买方可以在任何一家提供资产的企业购买资产服务,此时买方仅 需支付资产的正常租用费;若s=1,则资产的专用性非常高,一旦买方 需租用该资产,不仅支付租用费,而且需支付很高的治理成本。 如何解决上述扼制问题?解决的途径就是纵向

38、一体化。但这种一体化 却带来了内部治理成本: 这里,i代表内部治理。这样,面临两种“治理成本”的选择:一是从 外部租用专用性资产所面临的外部治理成本,另一个是买方自己购买 专用性资产、自己管理所引起的内部治理成本。,投资专用性、资本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 假定 公式(31)显示,当资产专用性程度s为零时,租用资产的治理成本小 于自己买入资产所引起的内部治理成本;当资产的专用性很高时,租 用资产的治理成本大于自己买入资产所引起的内部治理成本。由于 ,因此存在一个资产专用性程度的临界水平 ,使 当 时,企业应将专用性资产买进来,实行纵向一体化; 当 时,企业从外部租用该资产。从这种意义上讲, 实

39、质上规定了企业 的边界。资产专用程度低,企业容易分别独立进行经营;资产专用程 度高,企业倾向于扩张边界,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企业的性质、边界与产权的研究概述等级控制与企业规模投资的专用性、资产的专用性与企业边界的决定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效益,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 1986年格拉斯曼和哈特合作发表了所有权的成本与效益一文, 这篇文章被称为是新产权理论的代表。该文主要任务: 首先,将阿尔钦、德姆塞茨提出的剩余权力和威廉姆森提出的资产 专用性两个重要概念进行数学化; 其次,主要分析了资产的剩余控制权。这里的资产

40、是非人力资本。 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在非人力资本的使用权限方面存在权力真空, 即剩余权力。谁拥有了这种剩余控制权,实际上就拥有了财产所有 权。剩余控制权是与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密切相关。哈特和格拉斯曼 将剩余权力和专用性投资两个概念结合起来,用以分析剩余权力配 置的成本与收益。 所有权的收益:即获得剩余权的一方有动力进行专用性投资,从而促进社 会整体效益的提高。 所有权的成本:即失去剩余权的一方没有动力进行专用性投资,从而降低 社会整体效益。,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 假定社会上只存在两种企业:企业1和企业2。企业1是一家生产单位, 企业2是销售单位。 假定两家企业之间存在某种专门关系,这

41、种关系只存在两个时期(时 期0和时期1)。 假定两家企业皆为经理经营,他们获取企业活动中得到的全部报酬。 在时期0,两家企业的经理互相签订一个合约,签约后,两家企业为这 种专门关系进行专用性投资 ;到时期1,他们又分别采取行动, 即 ,实现报酬。 虽是与特定关系无关的活动,而且事先是 未写进契约的,但却是实现报酬所必需的。 具体分析所有权的配置对 的影响,并分析 如何决定。,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 产权配置的三种状态 产权在两家企业的配置状态: 非一体化:即企业1和企业2是互相独立的厂商; 前向一体化:即生产企业向前一体化拥有销售单位,生产企业有权 控制销售单位的资产; 后向一体化:

42、即销售企业向后一体化拥有生产单位,销售企业有权 控制生产单位的资产。 假定 ,分别代表时期0两家企业为“专门关系”所 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些投资只有到时期1才能有回报。而 且第三方无法确认两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水平。因此,对 是无法契约化。不可契约的东西只能由剩余所有 权来加以约束。,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 的决定 假定 是可以写入事后合约的,既然可契约化,就属于委托-代理 层次的问题,而不是产权层次的问题。通过一种博弈方式将 的 合约问题描述出来。,表3 生产单位与销售单位的利润,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 从表3中的支付矩阵可看出: (1)每个企业最终获得的支付水平与其

43、事前人力资本投资密切相关, 事前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越高,其事后所获支付水平也会提高。 (2)在 上存在“搭便车”现象,即企业1不付出努力,而企 业2努力水平提高时,企业1就可以获得利益。原因:销售单位 若在销售努力上选择“高”,则会扩大销售,促进生产单位多 生产,从而提高生产单位的利润。 (3)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低,低),这是一个对双方都不利的 囚徒困境。 (4)若双方采取合作的态度,都选择“高”的努力,结果对双方都 有利。,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 时期1进行的谈判与谈判结果 采取反向归纳法,先讨论 的决定,再讨论 的确定。表3显示双方合 作,会互利,分别产生3x和3y的利润。但3x

44、不一定等于3y,此时,一 方可能对另一方补偿性的支付P。 假定双方经过谈判由生产单位向销售单位支付,则P为正,否则为负。 谈判的结果由双方实力决定,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就会平分合作带来 的净好处。 合作给生产单位带来的净好处: 合作给销售单位带来的净好处: 如果双方平分合作的净好处,则,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 如果两家企业是独自经营,则都会选择(低,低)的努力水平,支付 水平为(2x,2y),则 一旦两个独立的企业采取合作,则,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 如果是前向一体化,则生产单位会选择不努力,而命令销售单位“高 努力”,此时生产单位在不合作时的单独回报为4x,而销售单位的回

45、报为0。则 在前向一体化前提下,采取合作态度,则,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 如果是后向一体化,则销售单位会选择不努力,而命令生产单位“高 努力”,此时生产单位在不合作时的单独回报为0,而销售单位的回 报为4y.则 在后向一体化前提下,采取合作态度,则,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表4 不同产权配置下生产单位与销售单位的回报, 将上述讨论结果归纳成表4,可以看出: 时期0的人力资本投资(x,y)对时期1的回报存在正面的影响; 无论产权如何配置,两家企业的回报之和始终为3x+3y,这说明所 有权的不同配置不影响时期1的结果。,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表5 不同产权配置下生产单位

46、与销售单位在时期0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虽然产权的不同配置不会影响时期1的总回报,但会影响时期0 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x和y。通过这种影响,最终改变生产结果 3x+3y的具体数值。这意味着产权的经济作用是通过改变对人 力资本投资的刺激,才能作用于生产状态。,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 产权配置对时期0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假设生产单位原有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x=1,每增加一单位人力资本投 资水平的成本为2; 假设销售单位原有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y=1,每增加一单位人力资本投 资水平的成本为2; 不同产权配置状态下,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作用: 在完全独立、分散经营的产权配置状态下,从表4可看出,两

47、家企业每增加 单位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是2.5,大于成本2,所以人力资本投资从1提高到2。 在前向一体化的产权配置状态下,生产企业增加单位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是 3.5,所以人力资本投资从1提高到2;而销售企业仅为1.5,所以人力资本投 资不变。 在后向一体化的产权配置状态下,生产企业增加单位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是 1.5,所以人力资本投资保持不变;而销售企业却为3.5,所以人力资本投 资从1增加到2。,新产权理论: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 结论 产权不仅要清晰,而且要配置合理,合理与否主要体现在其对生产过 程之前的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契约和产权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凡是可以判定的行为,可以定义 清晰的行为与绩效,应以契约的方式来解决;产权所对应的是事前难 以定义清晰的行为,产权要解决的是不可契约的经济问题。 产权是通过对物质资本的控制来实现的,但产权对经济的主要作用则 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而发生。 产权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是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减少和增值体现出来。产 权应配置给人力资本投资对产权变化敏感的部门与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