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横断面详解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792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横断面详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道路横断面详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道路横断面详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道路横断面详解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道路横断面详解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横断面详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横断面详解课件.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第一节 机动车车行道,第5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5.1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概述 5.2 机动车道 5.3 非机动车道 5.4 自行车道路 5.5 路侧带和人行道,5.6 道路绿化带 5.7 分车带与路肩 5.8 路缘石、边沟和路拱 5.9 道路横断面布置,第一节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概述,一、 道路横断面的组成 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上附属设施用地等部分所组成。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带用红线绘制,是道路交通用地加道路绿化用地与其它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其路幅宽度常称为红线宽度。,(一)、

2、公路与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1、公路横断面,单幅双车道公路: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这类公路在我国公路总里程中占的比重最大。二级路、三级路和一部分四级路均属这一类。这类公路在交通量不大时,车速一般都不会受到影响。双幅多车道公路:四车道、六车道以及更多车道的公路,中间一般都设置分隔带或做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双幅路”。有些分离式路基为了利用地形或处于风景区等原因甚至做成两条独立的单向行车的道路。这种类型的公路的设计车速高、通行能力大,每条车道能负担的交通量比一条双车道公路的还多,而且行车顺适、事故率低。我国标准中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即属此种类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占地多、

3、造价高,只有在公路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远景交通量很大时才修建。假如近期交通量很大,则应采取分期修建的办法,先建一幅供双向行车使用,当条件具备时再建另一幅。,单幅双车道公路:,双幅多车道公路:,(二)、城市道路横断面,1)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在交通组织上可以有以两种方式: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车辆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或者不划分车线,车道的使用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条件下予以调整。如只允许机动车辆沿同一方向行驶的“单行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街道;限制各种机动车辆、只允许行人通行的“步行

4、道”等。上述措施,可以是相对不变的,也可以按规定的周期变换。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2)双幅路,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各自在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双幅路断面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减少了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上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要用于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地形地物特殊,或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3)三幅路,俗称“三块板”断面

5、。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等。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义上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4)四幅路,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路更为有利。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二、 对道路横断面布置的要求 根据道

6、路功能的不同,又按照人与车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快车与慢车分流、各行其道的原则,道路横断面可以布置成为不同的形式。可以将不同的速度的人、车交通设置在不同的道路上,例如:称为人行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机动车专用路等,也可以布置在同一条道路上加以分隔,其中:车行道又可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或四幅路,这主要是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式不同而形成的。,第二节 机动车道,一、一条车道的宽度在机动车道上为每一纵列的车辆提供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一条车道。其宽度根据行驶车辆的车身宽度,以及车辆在行驶时距横向物体或车辆的安全距离所确定。车身宽度:小轿车小于2米,大客车、公共汽车、电车和载重汽车、集装

7、箱车小于2.5米。通常取22.5米。,横向安全距离与行驶车速、车辆行驶时的摆动宽度,以及在小弯道上行驶时向内侧偏移的宽度有关。相对车速高,对横向安全距离要求也大。通常沿道路右侧的横向安全距离为0.50.8米,若通过地道时,其值为1.0米;相向行驶车辆间的安全距离,行驶速度4060公里/小时时,为1.21.4米,60公里/小时时,宜用中间分隔带分开,使车辆单向行驶,对非机动车也应分隔开。,一条车道的宽度:供沿路边右侧停靠车辆用的车道,停小客车,为2.5米,停大客车和公交车为3.0米。供车速为40公里/小时各种车辆行驶的车道,为3.5米,供车速40公里/小时各种车辆混行和供大型公交车辆和载重汽车行

8、驶的车道,为3.75米;交叉口的进口道,小客车专用道,为3.0米,混行车道最小为3.25米。,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1)通行能力.有分隔带 N1=10001200veh/h.m(1米,一个车道).无分隔带N1=8001000veh/h.m(2)宽度 间距:自行车与自行车 0.5三轮与自行车 0.81.0非机动车与路缘 0.50.7推荐每条车道宽度:自行车 1m三轮 2.0兽力车 2.5板车 1.52.0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一般为4.5m5.0m(考虑管线),二、 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1、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基本(理论)通行能力(N理)是指在道路、交通、环境、气候、车辆等均处于理想状态下,连续行驶的车辆

9、以最小的车头间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某个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最小车头间隔(t)以秒为单位,它是以车头间距(L)被车速(v)除得的商。车头间距等于停车视距与车身长度之和。N3600/t=1000V/t计算出小客车在不同车速下的车头间距(L)和理论通行能力(N) 。,2、一条机动车车道在路段的可能通行能力(N可)是指在通常的道路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连续的车流通过车道某个断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车辆数。其计算式为:N可3600/t距(辆/小时)式中:N可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辆/小时) t距连续行驶的当量小汽车流中,前后两车通过某个断面的平均车头间隔时间,也称平均车头时距(秒/辆)。,3、设计通行能

10、力(N设)受道路分类系数影响,其设计通行能力(N设): N设 N可(辆/小时) 式中:道路分类系数,快速路为0.75,主干咱为0.80,次干路为0.85,支路为0.90。受道路车道数的影响,其设计通行能力(N机): N机 N设 (辆/小时) 式中:一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机动车单向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双车道为1.8,三车道为2.6,四车道为3.2。,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其设计通行能力要比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将近降低 3045。 N设交N设 (辆/小时) 式中:N设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 交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折减系数。交 l/v /(l/vv/2av/2b) 式

11、中:l交叉口的间距(米); v路段上的行车速度 (米/秒);,a车辆起动时的平均加速度(米/秒2),小汽车为0.81,大型汽车为0.60.8; b车辆制动时的平均减速度(米/秒2),小汽车为1.21.5,大型汽车为1.01.2; 车辆在交叉口平均遇到的停歇时间(秒)。根据交叉口的信号灯而定,有信号灯的交叉口,(T周t绿)/2,T周为信号灯一个色灯变换的周期时间(秒),t绿为绿灯时间(秒)。 路段的通行能力(N设)常受到交叉口通行能力(N交)的限制,要拓宽交叉口,增加交叉口的车道条数,才能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匹配。,三、行车道宽度,1、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宽度,2、有中央分隔带公路行车宽度,3、城市

12、道路的行车道宽度,四、 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一)经验法:机动车道的车道数常根据城市规模和道路等级确定。,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 对于道路交通量有潮汐变化的机动车道,车道数采用奇数或偶数均可,在每条车道上空的两面都装有红(或)灯和绿(或)灯,当早上高峰小时单向交通量很大时,可以将大部分车道开放绿灯,满足车辆交通要求,这时对向可通行的车道减少;当下午高峰小时对向交通量大增时,可以变换交通信号灯,使绿灯的车道数增加。,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超过4条时,行进中的车辆,要从外侧车道变换到内侧车道十分困难,尤其在车流很密时容易造成交通混乱,车辆擦撞。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也不宜过少

13、。需要满足公交车辆的行驶。根据国内各城市建设道路的经验,机动车道(指路缘石之间)的宽度,双车道取7.58.0米,三车道取11.0米,四车道取15米,六车道取2223米,八车道取30米。,(二)、计算法确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机动车车行道由数条机动车车道组成,其宽度应是车道条数和一条车道宽度的乘积与两侧路缘带宽度之和,如道路中间设有双黄线时,尚应包括双黄线的宽度;如道路上设有分隔带,附加车道(变速车道或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或错车带等设施时,还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1、车道数的确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快速路是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多车道公路,其车道数应根据预测的交通量、设计速度和服务水平等确

14、定。当计算交通量超过四车道容量时,其车道数应按双数增加。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车道数应为四车道,四道以上应按双数增加。二级、三级公路原则上应是双车道,只有在交通量极小时,在恰当时机可借用对向车道超车,一般情况只能尾随行驶。四级公路为双车道,但当交通量小时,也可采用单车道。国内外曾用过双向三车道,由于事故发生率高,正面撞车恶性事故比例大,故现多不采用三车道公路。各级公路路基横断面图见图113。,2、计算公式 确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时,可先估算车道条数,经验算后,再确定宽度,计算公式如下:,如果经计算,车道数为单向两车道或两车道以上,则设计通行能力,除进行交叉口影响折减与道路分

15、类系数折减外,还应进行车道系数折减(详见第二章第三节)。折减后的通行能力除以设计小时交通量,以验算车道数是否能满足要求,从而再考虑路缘带以及分车带宽度,得出车行道总宽度(下见算例)。 必须注意,公式131仅供估算或验算参考,即机动车车行道总宽,不能单纯按公式计算确定。还应根据道路等级、红线宽度、服务水平以及所设计道路的交通组成、类型、比例考虑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经综合分析后才能确定。例如,对于有用地条件、客运交通繁忙的特大城市主干道,需要考虑是否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又如对于重要的商业大街,若允许沿街停车或局部路段停车的,宜另增设宽度为2753m的停车带。个别情况下,机动车车行道总宽度的确定,并

16、不基于技术经济因素,有的尚需考虑特殊要求。如,首都北京西长安街的红线宽度为120m,机动车车行道总宽达36m;上海在上世纪90年代改建后的外滩中山东一路车行道宽为37m,红线最宽处达100m。,例l一31经预测,某三幅路东向西的高峰小时交通量为:公共汽车为50辆h,摩托车50辆h,普通汽车为400辆h,小型汽车380辆h;西向东的交通量约为对向的34。V=60kmh。交叉口平均间距为800m,试计算机动车车行道的宽度。,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一、 车道的宽度 非机动车道主要是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和兽力车等行驶的。燃油助动车逐步淘汰,燃气或电动助动车的出现和替代,助动车仍将继续发展。 非机动车道

17、的宽度,两种不同车辆的横向安全间距约为0.40.5米,非机动车离侧石的安全间距约为0.7米,根据国内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一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至少4.5米,若自行车的比例高,高峰小时自行车交通量大,宽度可达67米,这也有利于远景交通方式产生变化后改造和拓宽道路,或改作路边停车用。,二、 非机动车道的布置 非机动车属于慢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可使车行道成为三幅路。 在城市支路上,可以采用单幅路的形式,非机动车靠右侧行驶,在路面上划出白色虚线,作为车辆分道线,基本实行各行其道。 可将两条非机动车道合在一起,双向行驶,这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就可以比原来两条单向的非机动车道之和(一般城市为914米,有的城市更

18、达16米)小,通常只需79米就足够了。,三、 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由于各种非机动车所占的比例不同,各地的交通习惯也很有差异,所以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差别较大。通常一条4.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当交叉口间距在400600米时,交通组成中:自行车约占6070,三轮车约占2025,板车约占1015时,其混合交通的通行能力约为(自然数)15002000辆/小时。若换算成当量自行车数,其换算系数;自行车为1,三轮车为2,板车为3。,四、 自行车道路的宽度 自行车在前进中是左右摆动的,常速骑车人的总摆动值为0.4米,如果左右空间不受限制,一条0.5米宽的路面就可以骑车了。在城市道路上,自行车是多辆并列的,

19、每辆自行车的把手宽度为0.6米,所以,一条自行车道的左右净空宽度按1米计。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净空宽度距路缘石的距离为0.25米;在地道内行驶时,净空宽度离墙壁宜采用0.4米。,(一) 自行车道路的宽度 通常一条自行车道路,单向有二辆自行车并列行驶的,宽度为2.5米;有三辆车并行的,宽度为3.5米;其余以此类推。 自行车道路若两侧不做侧石,路面外侧是硬地或草地,可使通行能力上升。,(二) 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 在路段上,当每车的(A)值8米2时,骑车人的车速不限,行人尚可穿越自行车流去公交车站; 当(A)值为6米2时,骑车超车已较难,行人也难穿过自行车流; 当(A)值为4.5米2时,车速下降到

20、10公里/小时左右,车流较密集,行人不可能横穿自行车流; 当(A)值小于4米2 ,车速小于8公里/小时,一车倒下,相邻或后面的自行车会跟着倒下。 当(A)值小于2.2米2时,车速仅34公里/小时,大量人推车而行,只有个别人骑车。,一条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连续通行的自行车车道,路段可能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N可3600N测/t(w自0.5) (辆/小时米) 式中:N可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辆/小时米); t 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秒); N测在t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辆); w自自行车道路面宽度(米)。 自行车道路段可能通行能力,部标准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

21、100辆/小时米;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辆/小时米。,一条不受单面交叉口的影响的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N设自 N可 式中 N设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辆/小时米); 自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0.80,次干路、支路为0.90。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辆/小时米,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辆/小时米。,第四节 路侧带和人行道,一、 人行道的基本要求 人行道是为市民提供步行交通的道路,以步行人流的流量为基本依据,人行道应有良好的铺装,道面平整,排水流

22、畅,并且要保证步行交通安全和连续不断,不被其它活动任意占用。人行道上应铺设盲条,并应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以适应老、幼、残、弱者们步行活动的特殊需要。人行道应与沿街建筑和绿地结合在一起规划设计,有时与步行广场、建筑小品结合在一起建造,以丰富城市的景观,要改变以纯工程技术的手法建造人行道。,二、 人行道的宽度 行人在自由活动圈(直径1.2米)内,步行可以很自由,也不干扰别人; 行人在活动影响圈(直径1.051.20米)内,穿越的行人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 行人在活动舒适圈(直径0.91.05米)内,穿越的行人要侧身走才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 行人在不接触区(直径0.60.9米)内,行人活动已受相

23、互制约,但跨步尚不接触;行人在接触区(直径0.6米)内,行人已无法穿行超越;,人流再密,身体外廓(0.600.45米的椭圆)已经相接,行人缺乏安全感,通行已不便,速度下降;若有人逆行,必然造成交通混乱和堵塞。 人行道的宽度(w人)可按下式估算: w人Q人/N人1 (米) 式中: Q人人行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 (人/小时) N人11米宽人行带的设计行人通行能力 (人/小时米),在大城市中心地区商业繁华街道上人行道宽的,可达810米,中小城市上述地区的人行道宽的,也达56米,在其它地区的人行道可以适当窄些。人行道的最小宽度至少保证二人相对而行顺利通过。,三、 人行道的通行能力 人行道的通行能力(N人

24、)应按其可通过行人的步道实际宽度计算,通常按一条1米宽的人行带在单位时间内可能的通行能力(N人1)乘上设计的人行带条数而得,以此值与规划的高峰小时行人流量(Q人)相比较,修正规划设计的人行道宽度(w人)。,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 的可能通行能力 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折减系数规定如下:一、全市性的车站、码头、商场、剧场、影院、体育馆(场)、公园、展览馆及市中心区行人集中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采用0.75。 二、大商场、商场、公共文化中心及区中心等行人较多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计算通行能力的折

25、减系数采用0.80。三、区域性文化商业中心地带行人多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采用0.85。四、支路、住宅区周围道路的人行道及人行横道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采用0.90。,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可能通行能力 全市性的车站、码头、商场、剧场、影院、体育馆(场)、公园、展览馆及市中心区行人集中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采用0.75。,大商场、商场、公共文化中心及区中心等行人较多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计算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采用0.80。区域性文化商业中心地带行人多的人行道、人行横道、

26、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采用0.85。支路、住宅区周围道路的人行道及人行横道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采用0.90。,四、 人行道的布置人行道的布置与道路等级、行人与沿街建筑的联系有关。城市支路、沿街为住宅,人行道离建筑宜有1米以上的间距。沿街底层为商店,人行道可紧贴建筑,在靠车行道一侧布置绿带或各种设施及公交停靠站。在城市次干路、繁华的商业街上,人流很多,且伫立观看橱窗商品的人较多,可用绿带将人行道分为两部份,靠车行道一侧的人行道供过路者快走,靠建筑一侧的人行道供购物者慢行。,在车辆交通频繁的主干路上,人行道宜放在绿带或设施带的右侧,使行人离机动车流远些,少受干扰和废气

27、污染。在快速路上,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应严格分离,快速路上的车辆要停车必须驶入边上平行的辅路(支路),才能让行人上下车。跨过快速路的行人必须从行人天桥或地道内通过。,在我国南方城市,风雨多日晒炎热,或旧城道路拓宽而沿街建筑又需保留时,可以采用骑楼的形式,将人行道置于骑楼下。城市道路横断面宽度受地形、地物限制时,可在两侧做不等宽的人行道,或仅单边设置。例如:傍山筑路,为减少土石方可将人行道设置在另一标高上。水位涨落很大的滨河路,也可将人行道分为几层,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标高上,给人们一种亲水的感受。,五、 布置市政公用设施的用地 城市道路与公路不同点之一,在道路的两侧布设了大量市政公用设施,诸如:行人护

28、栏,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出入口,路灯、信号灯、交通标志牌、电力电杆、电车架空触线拉杆、馈电电线杆;邮筒、公用电话亭;公交站台与候车亭、出租汽车扬招站、路边停车计时器;消火栓、垃圾箱、路名牌、城市地图、灯箱广告,还有许多自行车停车,甚至机动车停车等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设置行人护栏的设施带规定宽度为0.250.50米,设置杆柱的设施带规定为1.01.5米,同时设置护桩和杆柱时,为1.5米。,第五节 道路绿化带,一、 道路绿化设置原则 道路绿化可以增加城市景观,使人心情舒畅;浓密的树冠可以遮荫挡风防日晒;绿化带可以分隔道路横断面上各组成部分,或用以限制横向交通任意穿越,以保障停车安全和快速;道路绿

29、化带上的温度与湿度与路面上的不同,形成空气对流;绿化植物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废气和尘埃,使空气清洁、湿润和凉爽。对于分期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又可起调节备用地的作用,但其下管线仍按远期的位置埋设。,道路绿化带宽度宜为道路红线宽度的1530,对滨河路、通往风景区的游览性道路,其绿化比例还可提高。 道路绿化应根据城市性质和特色、道路功能、自然条件、城市环境等合理进行设计。,二、 道路绿化布置的技术要求 道路绿化布置和设计首先应保证交通安全,其次是环境美化等要求。树种的选择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树干宜挺直,树形美观,夏日遮阳,耐修剪,抗病虫害、深根系抗强风及耐有害气体和尘土的树种。 对于树种形态、高矮和色彩

30、的变化,在同一条道路上不宜过多,以防杂乱,宜分段种植,并做到整齐和谐。 行道树树干的分叉不能太低,要考虑公交车辆停靠站台时车顶在路面逐次补强抬高后还不致擦撞。建议树干分叉高度不低于3.5米。,多幅路横断面范围内的交通分隔带和路侧带上的行道树、尤其是灌木的枝叶不得侵占道路空间界限。在小半径弯道内侧和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得高于外侧车行道路面标高以上1.2米。在弯道的外侧应加种高的乔木,用来引导视线。交叉口范围内上空的枝叶不得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遮挡时应及时修剪。 山区或丘陵地区建的城市道路,在填挖方处的路堤和路堑边坡上,宜种植草皮、攀援植物和不遮挡视线的灌木。,架空电力

31、线与树冠的最小垂直距离,树木中心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米),4.6.2 道路绿化布置的技术要求不同种植的绿化带净宽度表,行道树的种植:当路侧带较狭窄时,行道树的树池(也称树穴)可用圆形、方形或矩形,树干周围铺上铸铁栅。树池的尺寸:圆形直径大于或等于1.5米,方形每边净宽大于或等于1.5米;当路侧带较宽时,可设置绿化带,靠车行道一侧常种植低矮稠密的树种,既吸尘又挡噪声;靠人行道一侧常种植高大浓荫的树种。行道树可以单行种植,也可以双行种植或错位双行种植,其宽度为1.54.5米。当接近交叉口或公交停靠站时,可将其绿带缩去33.5米,增辟一条车道宽度供停车候驶或辟作公交港湾停靠站。,第六节 横断

32、面的组成,一、附加车道,(一)错车道 四级公路路基宽度采用45m时,应在不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并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之间的车辆。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65m,有效长度应不小于20m。,(二)爬坡车道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双车道二级公路在连续上坡路段,当行驶速度、通行能力、安全等受到载重汽车影响时,应设置爬坡车道怛坡车道宽度应为35m。高速公路的爬坡车道应紧靠车道的外侧设置,并占用原有的硬路肩宽度,爬坡车道的外侧可只设土路肩。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爬坡车道应紧靠车道的外侧设置,原来供混合车辆行驶的硬路肩部分移至爬坡车道的外侧。,(三)加减速车道 高速公路

33、、一级公路的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公路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管理与养护设施等与主线衔接出入口处,应设置加减速车道,其宽度为35m或375m。 。 设置加减速车道路段,路基应相应加宽,不可占用硬路肩宽度。 (四)紧急停车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0m时,应设置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宽度应为350m,间距不宜大于500m。 (五)避险车道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宜设置避险车道。避险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50m。,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它可供临时停车、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并对路面作横向支承,埋设

34、交通护栏和交通号志。 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护性路肩。左侧路肩用于双幅路或四幅路中间具有排水沟的断面,二、路肩,各级公路都要设置路肩。路肩的作用是:(1)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进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小行车事故。(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等使用。(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根据上述路肩之功能,从构造上又可分为硬路肩、土

35、路肩。硬路肩是指进行了铺装的路肩,它可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力,在混合交通的公路上便于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在填方路段,为使路肩能汇集路面积水,在路肩边缘应设置缘石。土路肩是指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它起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硬路肩,土路肩,分隔带,行车道,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公里/小时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要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薄。,接近城市、村镇有行人的路段,右侧硬路肩宽度应根据人流确定,但不得小于上表规定值。硬路肩的铺装表面宜平整,不粗糙,以便吸引自行车和行人走在其上,不致闯入机动车道造成车祸。设计行车速度小

36、于40公里/小时时,可不设硬路肩,路肩宽度不得小于1.25米。保护性路肩宽度应满足安设护栏、杆柱、交通标志牌的要求。最小宽度为50厘米。保护性路肩为土质或简易铺装。有的城市在护栏外侧面留出一条11.5米用的简易铺装小路,以保证交通安全。 快速路右侧路肩宽度小于2.5米,且交通量较大时,应设紧急停车带,其间距宜为300500米。,三、分车带,(1)中间带,四条和四条以上车道的公路应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作用是:将上、下行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带造成车祸,又能减少公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可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

37、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设置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颜色醒目,既引导驾驶员视线,又增加行车所必须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中间带的宽度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等宽,若需要变宽时,在宽度变化的地点,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以设在回旋线范围内为宜,其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宽度4.50m的中间带过渡段以设在半径较大的平曲线路段为宜。中央分隔带的表面形式有凹形和凸形两种,前者用于宽度4.5m的中间带,后者用于宽度4.5m的中间带。宽度4.5m的,一般植草皮、栽灌木,宽度4.5m的可

38、铺面封闭。为了便于养护作业和某些车辆在必要时驶向反向车道,中央分隔带应按一定距离设置开口部。开口部一般情况下以每2km的间距设置为宜,太密将会造成交通的紊乱。城市道路可根据横向交通(车辆和行人)的需要设置。中央分隔带的开口应设置在通视良好的路段,若在曲线上开口,其曲线半径宜大于600m。在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特大桥、服务区等设施的前后必须设置开口。开口端部的形状,常用的有两种:半圆形和弹头形。对于窄的分隔带(M3.0m)可用半圆形,宽的(M3.0m)可用弹头形。,(2)两侧带,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其作用与中间带相同,只是设置的位置不同而已。两侧带常用于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中,它

39、可以分隔快车道与慢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车行道与人行道等。两侧带的最小宽度规定为2.0m至2.25m。在北方寒冷积雪地区,在满足最小宽度的前提下,还应考虑能否满足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降雪初期容许将路面积雪临时堆放在分隔带上,所以分隔带的宽度应大于或等于堆雪宽度。两侧分隔带的宽度可按临时堆放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之半的积雪量计算,其余允许堆放到路侧带上。,分车带,四、路侧带,位于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化带、公用设施带等统称为路侧带。路侧带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别、功能、行人数量、绿化、沿街建筑性质及布设公用设施要求等确定。(1)人行道,人行道主要供行人步行交通,应能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通畅,

40、保证高峰小时的行人流量,并用来设置绿化、照明、地下管线等。人行道横坡为单向坡,一般为1.52.0%,向路缘石一侧倾斜,高出车行道0.100.20米。,人行道的宽度最小宽度: 大城市 中小各级道路 3 2商业中心 5 3火车站、码头 5 4长途汽车站 4 4(2)种植带,人行道上靠行车道一侧种植行道树。行道树的株距一般为4m6m,树池采用1.5m的正方形或1.2m1.8m的矩形。也有种植草皮与花丛的。(3)设施带,设施带宽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灯等的宽度。红线宽度较窄及条件困难时,设施带可与种植带合并,但应避免各种设施与树木间的干扰。常用宽度为:护栏0.25m0.50m,杆柱

41、1.0m1.5m。按上述所求得的步行带宽,绿带宽与设施带宽之和即为人行道宽。此外,还要考虑人行道下面埋设管线所需要的宽度。为了使街道各部分宽度相互协调,符合视觉上的正常比例,再将计算的人行道宽度与整个街道宽度相比较。一般认为街道宽与单侧人行道宽之比在5:16:1的范围内是比较合理的。,五、路缘石,路缘石是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在分隔带与路面之间,人行道与路面之间一般都需要设置路缘石。路缘石的形状有立式、斜式和曲线式等几种。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上的路缘石起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高度不宜太高,因为高的路缘石(高度20cm)会使高速行驶的汽车一旦驶入将产生飞跃甚至翻车的副作

42、用。所以高速公路的分隔带因排水必须设置路缘石时,应使用低矮光滑的斜式或曲线式的,高度宜小于12cm。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及人行横道宽度范围内缘石宜做成为低矮的,而且坡面是较为平缓的斜式,便于儿童车、轮椅及残疾人通行。在分隔带端头或交叉口的小半径处,缘石宜做成曲线式。缘石宜高出路面10cm20cm,隧道内线形弯曲线段或陡峻路段等处,可高出25cm40cm,并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保证稳定。缘石宽度宜为10cm15cm。,路缘石 路缘石是路面边缘与横断面内其它组成部分的相接处的边缘石。缘石的形式有立式、斜式和平式,缘石由侧石和平石组成。侧石的宽度1015厘米,其铺砌高度可视需要调整。 城市道路边缘石采

43、用立式,缘石宜高出路面边缘1020厘米。隧道内、重要桥梁、道路线形弯曲路段或陡峻路段等处的缘石可高出2540厘米,并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稳定和行车安全。道路上人行道出入口的缘石宜采用斜式,平石沿人行道边向前延伸,侧石向下降至12厘米,或侧石向出入口转弯,人行道路面斜向车行道平石。,4.8 路缘石、边沟和路拱,4.8.1 路缘石,为了迅速排除路面的雨水,路面表面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拱型,称之为路拱。不同路面的路拱横坡应用根据路面类型、当地自然条件、有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的安全平稳规定选用。在具体选用时,应注意在干旱和有积雪、浮水地区采用低值,多雨地区采用高值;当道路纵坡较大、或路面较宽、或行车速度

44、较高、或交通量和车辆载重量较大、或常有拖挂车行驶时,应采用低值,反之则采用高值。土路肩的横向坡度较路面横坡大1.5%2.0%。路拱的型式依路面宽度、路拱坡度及施工便利等决定。通常对低级公路大多采用直线形,对城市道路及等级高、路面宽的公路则大多采用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以及地形适合、宽度不大的车行道上,可采用单向横坡的形式。当次要道路或地形适宜、路面两侧标高不等时,也可采用不对称路拱,但测设、施工比较烦。,六、路拱,1、道路横坡与路拱 为了使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带上的雨水迅速地排入雨水井或边沟,道路的各组成部分要有横坡,它以百分数值表示。横坡大小取决于路面材料、道路组成部分的宽

45、度。横坡的坡向视雨水进水口的布置而定。 对于双向行驶的车行道,路面常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拱形,称为路拱。从拱顶到路缘平石的高度称为路拱高度。路拱形式有抛物线形、直线接抛物线形和折线形。,2、路拱形式.直线路拱:特点:中间有屋脊形、横坡一致适用:路拱横坡小的水泥路面, 有中央分隔带的路面, 宽度较小的低等级公路.直线加曲线(抛物线)特点:两侧较平缓、中间改善。适用:20m柔性路面.折线形路拱:特点:坡度从中到边逐步增大利于排水,横坡变化缓、对行车。适用:多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抛物线路拱二次抛物线方程 特点:中间平,两边陡有利于行车、排水。但当路宽大时,边缘坡度过大。适用:12m黑色路面。改进的二

46、次抛物线方程特点:中间平,两边适中。适用:一块板20m黑色路面。,抛物线形,路拱中间部分拱坡度小,近缘石部分拱坡度大,对排水有利,适用于路面宽度小于20米的柔性路面。 直线接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形,路拱中间部分为抛物线段,两侧接直线段,适用于宽度大于20米的柔性路面。 折线形,路拱可以由单折线或多折线组成,适用于不同宽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拱设计坡度应根据路面面层类型、路面宽度、行车速度、纵坡和气候等条件确定。,3、路拱设计坡度,非机动车道通常采用单侧拱坡,坡度可采用上表中的数值。 人行道横坡度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为12。 路肩中路缘带部分的横坡与路面相同,其余部分的横坡度可加大1。 道路路拱一

47、般都做成凸形,但在居住区内的组团路和宅间步行小路上也有做成凹形的,将雨水进水口设在路中间,以节约管道。路面大多为水泥混凝土路面。,1、边沟(排水沟)(1)作用:排除路面及边坡上的地表水。(2)形式: 三角:石质、低等级公路。 梯形:土质 矩形:砌石(3)尺寸: 底宽及深度0.4m 边坡3 300500设出水口(4)街沟城市道路,七、边沟、边坡,边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路面及边坡处汇集的地表水,以确保路基与边坡的稳定。一般在公路路堑及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低填方地段设置边沟。边沟的断面形状主要取决于排水流量的大小、公路的性质、土壤情况及施工方法等。一般情况下边沟在石质地段多做成三角形,而在排水量大的路段

48、多采用梯形。边沟的设置宜遵循如下规定:(1)底宽与深度不小于0.4m。(2)沟底纵坡一般不应小于0.5%,特殊困难路段亦不得小于0.2%;当陡坡路段沟底纵坡较大时,为防止边沟冲刷,应采取加固措施 (3)边沟边坡。梯形边沟内侧一般为1:11:1.5,边坡外侧:路堤段边坡与内侧边坡相同,路堑段边坡与挖方边坡一致;三角形边沟内侧边坡一般为1:21:4,外侧边坡一般为1:11:2。(4)边沟长度不宜过长,一般不宜超过500m即应选择适当地点设置出水口,多雨地区不宜超过300m。三角形边沟长度一般不宜超过200m。,2、边坡填方(路堤)(1)决定因素 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边坡高度 气候水文地质(2)采用

49、值见规范或路基设计手册。(3)护坡道挖方(路堑)(1)决定因素: 挖方处土、石种类、岩性及密实风化程度, 边坡高度 水文情况,(2)采用值,(3)碎石台路基边坡坡度,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岩土性质、填挖类型、边坡高度、使用要求和施工方法等确定。边坡过陡,稳定性就差,雨水冲刷力也大,易出现崩坍等病害;边坡过缓,土石方数量增加,雨水渗入坡体内的可能性也变大。因此,选择边坡坡度时,要权衡利弊,力求合理。,第七节 道路横断面布置,一、 道路横断面的形式 道路横断面根据交通组织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 1、单幅路。车行道上不设分车带,机动车行驶在车行道中间,非机动车在路面两侧行驶

50、,其间以路面划线组织交通。国外常将自行车道铺成红色的路面。单幅路适用于支路、商业街,交通量小的次干路,车速不大的郊区道路。在旧城道路网较密的地区,也有利用两条相近的单幅路组织一对单向交通的,这在国外用得很普遍。我国由于有大量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同向行驶时,相互干扰较多,有的城市将同向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改为逆向行驶,再在相近的一对道路上配对组织双向行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双幅路。在车行道中间用分车带分隔对向车流,以提高行车速度、保证交通安全,常用于快速路,郊区一级公路。但若非机动车行驶于机动车右侧,就欠安全。我国有些城市曾在五十年代建了一些双幅路断面的道路,都因交通事故频繁而改造成三幅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