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的临床应用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8036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10.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和MRI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CT和MRI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CT和MRI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CT和MRI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CT和MRI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T和MRI的临床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和MRI的临床应用课件.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T和MRI 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潘玉萍,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计算机技术和X线检查技术结合的产物诊断价值高、无痛苦、无创伤放射诊断领域中的重大突破,CT发展史,1971年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研制第一台头颅CT扫描仪1971年10月4日成功检查第一例病人1973年在英国放射杂志上报道1975年第一台全身CT机问世1976年Hounsfield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奖,基本概念,体素(voxel):成像的体层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小的基本单元矩阵(matrix):将受检层面分割为无数小 的立方体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

2、lution):又称高对比度分辨率,在保证一定密度差前提下,显示分辨组织几何形态的能力,密度分辨率(density resolution):在低对比情况下分辨组织密度细小差别的能力,CT较普通X线高1020倍CT值(Hu):X线穿过组织过程中,计算出每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可分为2000个分度,上界为骨的CT值(1000Hu),下界为气的CT值(-1000Hu)水的CT值为0Hu,软组织的CT值为2060Hu,脂肪的CT值为-70-90Hu,窗宽与窗位(window width/level): 窗宽-指荧屏图像上所包括16个灰阶的CT值范 围; 窗位-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

3、伪影(artifact):显示扫描物体中并不存在的图像的各种类型的影像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pheno-menon):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物质密度,CT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扫描数据的收集与转换(X线射入人体-探测器收集衰减后的X线信号-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放大-模/数转换-输入计算机)扫描数据处理和重建图像图像的显示与存储(数/模转换-图像在显示屏显示、排成照片),CT机的基本结构,扫描机架(X线管、探测器、 准直器、模/数转换器)检查床高压发生器(CT多用高频高压发生器)计算机系统(主计算机;陈列处理器)图像的显示、存储及输出设备,CT的主要部件,CT的基本

4、结构,扫描机架,X线管: 固定阳极-有效的焦点面积小,热容量不足,不耐受较大的管电流使阳极产生的高热,只用于第一、二代CT机 旋转阳极-有效的焦点面积大,热容量大幅度增加,用于第三、四代CT机),探测器:将X线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固定探测器(灵敏度高、转换率高 但余辉较长,一致性较差) 气体探测器(很少应用) 陶瓷晶体探测器(灵敏度高、一致性好、 余辉小、体积小、可用作多层螺旋CT),准直器:位于X线管射线的出口端和探测器接受X线的入口端,主要作用是对X线束进行导向和整形模/数(A/D)转换器:将探测器采集到的模拟电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CT机的分代,第一代CT机(旋转/平移方式扫描

5、) 速度慢 采集的数据少 很快被淘汰,第二代CT机 将单一笔形X线束改为扇形X线束 多个扇形排列的探测器 代替单一的探测器,第三代CT机扇形排列的探测器更多 包括整个视野, X线管与探测器组合 作同步旋转运动 扫描速度在5秒以内,第四代CT机 探测器更多,以环行排列且固定不动 X秒线旋转同时扫描 扫描时间更短,第五代CT机 超快速CT(ultrafast CT,UFCT) 电子速CT(electron beam CT,EBCT) 主要组成部分: 电子枪、聚焦线圈、多排探测器群、高速移动的检查床、控制系统 特点: 没有球管和探测器的移动,最快扫描速为0.05秒,可以做CT血管造影和心脏造影,第五

6、代CT结构示意图,螺旋CT(spiral CT,SCT/helical CT) 特点:检查床匀速进入CT机架 X线球管连续旋转式暴光 优势:扫描速度快 病灶检出率高 CT值测量准确 多功能显示病灶 (三维重建、血管造影、仿真内窥镜),螺旋CT扫描轨迹示意图,CT对比剂,水溶性对比剂 分型: 离子型(60%泛影葡胺、60%碘卡明) 非离子型(ultrsvist、omnipaque、iopamiro),对比剂的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 原理:碘对X线的高衰减性在CT图像上 呈高密度,增加碘分布区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对比,对比剂的给药途径 静脉团注法 静脉滴注法 动脉给药 肠腔造影(口服、灌肠),CT检查方法

7、,平扫(non-contrast scan)增强扫描(contrast scan)造影扫描特殊扫描(薄层、重叠、靶区、高分辨率、延迟、动态、三维重建、CTA、仿真内镜),螺旋CT双髋关节冠状面重建,头颅CT三维重建,踝关节CT三维重建,肺CT三维重建,肺CT三维重建,膀胱癌(CT仿内窥镜),CT三维重建,双侧髂总动脉狭窄(腹主A3D),腹主动脉和肾动脉3D,脊柱重建,冠状动脉CTA、仿真镜,右支气管内异物,左支气管内脓栓、肺炎,颈动脉CTA,左冠状动脉狭窄治疗前后,CT和MRI 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潘玉萍,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

8、ng,MRI,MRI成像仪,MRI发展史,1946年,美国Bloch(斯坦福大学)和Purcell(哈佛大学)同时发现核磁共振现象1952年两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年Hinshaw首先实现人体手部成像1980年推出首台MR成像商品机90年代发展到MRA (MR angiography) MRS (MR spectroscopy),MRI的基本结构,磁体系统(主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谱仪系统(梯度场、射频场、MR信号接受和控制)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模/数转换器、数据采集、图像处理和显示),MR成像基本结构示意图,MRI原理,自旋的原子核在磁场中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一种物理现象 Bloch的

9、氢原子核磁矩进动学说(经典力学理论) Purcell的氢原子核能跃迁学说(量子力学理论),经典力学理论,原子核磁矩偏转过程即为磁共振过程,其磁矩偏转及在新的状态下继续进动,可引起周围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信MR信号,射频脉冲序列,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SE)反转回复序列(inversion recovery,IR)部分饱和序列(partial saturation,PS)快速成像序列(fast imaging)脂肪抑制(fat suppression)成像水抑制序列(fluid aff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MRI特殊成像,磁共振波谱学(MRS

10、):利用MR中化学位移测定分子组成及 空间构形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血管和血流特征的一种技术弥散成像(DWI):以图像显示分子微观运动的检查技术灌注成像(PWI):反映组织微循环的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脑功能成像(fMRI):研究活体脑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的一种新技术,MRA(双髂总A狭窄,前交通A瘤),肾包膜下出血(CT增强),胃平滑肌瘤(CT平扫、增强),直肠癌(CT平扫、增强),乙状结肠癌(CT平扫),CT增强,肝囊肿(CT平扫、增强),肝硬化、肝癌、脾大,胰头癌(CT平扫和增强),子宫肌瘤,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CT),MRT1WI、Gd-DTPAT1WI,MRT2WI、FLAIR,G

11、d-DTPA MRT1WI,CT平扫、MRT1WI,MRT1WI,后颅窝脑膜瘤(CT、MRT1WI),MRT2WI、FLAIR,Gd-DTPA MRT1WI,CT和MRI 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潘玉萍,膀胱癌,输尿管下端癌(CT平扫),输尿管下端癌(CT增强),肾癌(CT平扫、增强),肾癌(MRT1W),MRT2W、Gd-DTPA,左肾癌(腔静脉癌栓形成),肺泡蛋白沉积症,纵隔畸胎瘤,MRT1W,MRT2WI、STIR,骨骼肌肉系统大腿血肿(T1WI),胫骨上端巨细胞瘤,CT骨扫描,MRT1WI、T2WI,MRT2WI,胸椎结核,外生性骨软骨瘤,CT平扫,左尺骨下端巨细胞瘤(plain、MRT1WI),左尺骨下端巨细胞瘤(CT),FAT-suppress T2W、STIR,盆腔畸胎瘤(CT平扫),CT增强,盆腔畸胎瘤(MRT1WI),MRT2WI、STIR,MRT2WI,THE END,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to my lesson.Bye-by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